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這段時間看消息,發現全世界很多國家,基本都在擔心同一個日子:美國當地時間4月2號!
這日期有啥特別呢?
事情得從特朗普,還有空軍一號講起,他前些日子在這架飛機上,面對媒體說道:他將在4月2日公布一項全面對等關稅政策,所有貿易伙伴國都會被覆蓋到。
還有更進一步的消息,說是美國將充分發揮印度的精神,不管你是盟友,還是中俄這種和美國不對盤的,統統將會“眾生平等”,其中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15個國家及地區,將會受到“特別照顧”。
美國媒體還給它們起了個綽號,叫作“骯臟15”。
特朗普本人呢?
也得意洋洋,說他宣布搞對等關稅的這一天,意義超級大,將會是美國的“解放日”!
忍不住想要幾十年前的一部美國電影,叫《獨立日》,忍不住要感慨一句:美國這屆草臺班子,真是沒創意,幾十年前的電影名字,都要拿來抄襲一遍!
《獨立日》當年的海報。
對這件事,特朗普非常上心,不光講了很多次。他的小弟們最近這段時間,也在紛紛干“嘴替”,到處宣講他的這項政策。
像特朗普的貿易和制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就在昨天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講,美國希望能夠每年靠著對等關稅的方式,通過進口關稅,來拿到6000億美元!
這么一算,光10年時間,美國政府就能保證有6萬億美元的預算收入!有了這些錢,還用愁美國財政赤字嗎?還用愁美國國債嗎?
這事怎么說呢?
這段時間,一直覺得特朗普2.0的班子,是個草臺班子,聽納瓦羅講了之后,覺得美國這草臺班子,那是更加地草臺了。
看數據就明白:2024年,美國進口總額為3.3萬億美元,進口商品金額為2.1萬億美元,要收到6000億美元,就得把關稅加到30%。
你美國加這么多關稅,物價不會飛上天?
這事特朗普有沒有考慮過?
但事情就這么簡單?特朗普這次搞出對等關稅這事,最后起到的后果,難道只是像2018年那樣,猛烈的貿易戰之后,加征的關稅都是美國人自己付掉那么簡單嗎?
答案是:不會!
因為之前的貿易戰,那是局部的,但這次的貿易戰一開場,就有全球化的趨勢,從加拿大、墨西哥、中國開始,現在已經延伸到歐盟、日本、韓國,蛙島、越南這些地方也將陷入。
這里順便說一句,現在不少蛙島人還在做夢,覺得自己不會受影響,那真是太天真了,你地方雖小,但從美國拿到的貿易順差,卻是排名第六,依照特朗普那種“眾生平等”,誰讓我美國貿易順差,我們就搞誰的架勢,你能逃得掉?
還有了,你還有臺積電。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怎么可能不搞你呢?
到這里,就得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會有什么影響,未來4年,我們面對特朗普2.0搞出的這個對等關稅,有啥底氣?
這里得先說美國這國家的性質。
兩個字:帝國。
帝國是什么呢?
就是擁有霸權。
這霸權有什么用呢?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特朗普1.0時,當時發生了什么事。
大家都知道2018年時,特朗普對我們搞了貿易戰,當時的理由是知識產權,說我們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還有我們對企業有補貼,所以要打貿易戰。
這三點怎么說呢?
都挺扯淡。
就拿補貼來說好了:美國對農產品的補貼,可是全世界公認最嚴重的啊。
之前我介紹過美國的農業地理:它光熱和水資源不錯的地帶,土壤條件不行,是那種強酸性的,一般農作物很難種植,只能靠著國家補貼,加上大豆有根瘤菌,能固氮,只能種種大豆。
它有肥沃的黑土帶,但那塊土地,雖說因為當年美國政府為了讓老百姓西進,給它起了個“大平原”這么誘人的名字,其實它是塊從西向東傾斜的平坦高原,降水量很少,基本處于草原和荒漠的邊緣,硬是靠著大量引水灌溉,才變成美國的主要產糧區。
順便說一下:美國大平原的西部,還有另一個名字,叫美國大沙漠。
簡單來說,美國工業,其實是美國霸權的產物,如果沒有在霸權之下,不斷地往農業這個領域傾注資源,美國的農業其實沒啥競爭力。這場貿易戰打下來,結果怎么樣呢?是美國對我們好幾千億美元的商品,加征了高額關稅;我們也進行反制措施,對美國的農產品、大豆、還有汽車什么的,也加征了關稅。
對兩家,其實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比如說,貿易戰開打后,美國的農產品,尤其是大豆出口,那是大幅地下降,導致美國政府不得不補貼幾十億美元,給美國農民。
我們這邊呢?
因為關稅一下子加了很多,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之后又趕上了疫情,雪上加霜,所以2020年、2021年,整個情況不再像之前那樣好了。
另外我們不少工廠,也開始大量外移到東南亞,比如說越南、泰國,還有墨西哥,甚至有印度,也正在這過程中,才發現印度原來黑,原來是“外資墳地”,至少軍哥吃虧不小。
但吃一塹長一智。
然后就到了現在,也就是特朗普2.0版的時代。
但現在的美國,和2018年時的美國,其實沒啥區別;但現在的我們,和2018年時,卻變化很大。
差別在哪里呢?
首先是貿易結構變化了。
當年1.0版時,美國是我們的第一大出口市場,但現在不是,現在東盟是我們的第一大市場,第二大市場是歐盟,第三大市場是美國。
當然這中間,有不少產品“洗澡”現象,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是這么認為的,但我問過幾個朋友之后,才發現:本來我們不少企業去東南亞,最初確實是想“洗澡”的,但到了后,慢慢做起來后,發現當地發展,其實也挺快的,也是個值得重視的市場,這種想法就淡了。
所以這貿易結構的變化,它是真的,不是很多想象中的那種“洗澡”。
還有呢?
我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降低到大約3000億美元,總數看上去不小,但和我們1萬億美元的相比,其實只30%,和我們的GDP總量相比,更是連2%都不到了。
基本沒啥依賴度,這就是很重要的底氣。
還有就是我們的制造業。
前面講到,在2018年1.0版時,我們的制造業,其實受到了一定打擊,但之后用了大約幾年時間,就把速度給恢復過來了,越長越大,越來越壯。
特朗普2020年下臺,拜登繼續搞到2024,結果就在這段時間,“中國制造2025” 完全沒受到任何影響。
現在幾乎全世界都公認說,我們已經完成了“中國制造2025”,半導體因為特別被美國專門抵制,還有點距離外,其他項目基本上都已經實現,造成了我們的產業升級。
這到啥程度呢?
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這4個西方陣營,最大的工業國,它們制造業加起來,都還和我們有很大的差距。
還有個數據:2018年我們制造業產值,占全世界大約是24%,2019年到約29%,現在西方有個估計,說按照我們制造業的份額,還在加速中,到2030年,將會達到全世界的45%。
差不多等于12年增加一倍。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這數字有點夸張?
其實不夸張,很可能還低估了,因為前段時間有個統計,說在去年我們用的工業機器人,占了全世界的51.1%。
這意味著什么呢?
我之前講過:美國工業的最巔峰時刻,是在大約1946年,當時全世界其它國家的工業,基本都沒戰爭所摧毀,所以達到了40%,成了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霸主。
但那是特殊情況啊,我們可是在和平時期,就達到這數字啊!
所以對美國來說,這數字是很恐怖的。
為啥西方的機構,會這么判斷呢?
它們是有依據的。
因為它們發現:全世界的集裝箱有41.3%,是通過大約100個港口出去,而這100個港口,現在已經幾乎是中國的。
我們這里,來做個簡單的介紹:
第一是上海;
第二是新加坡;
之后是寧波—舟山港、深圳、青島、廣州、韓國釜山、天津、迪拜、香港……
順便說一下,全世界全球前十大集裝箱港口,中國占了7個,而且排名第一的上海洋山港,比第二的新加坡,要足足高出一大截,相當驚人。
英國人也做過一個調研,發現光在2023年,我們港口的集裝箱貨運,就占了全世界的40.2,2024年是41.3%,今年估計要到43%的樣子。
到這里,就得說說美國有多少?
只有7.6%。
歐洲還要略低一下,只有7.3%。
看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現在全世界的海運貿易,其實這段我們是占了主導地位的。
現在就可以來個總結了:
首先是特朗普很快就要搞的這個對等關稅,受傷害最大的,將會是它自己,將遠超1.0版時;
而且美國早就不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國了,所以搞這件事,我們將采取的反制,是它無法承受的;
三是我之前也講過了,現在它很想在國際航運上下手,但以它僅占全世界7.6%的體量,來對抗全世界將近一半的體量,基本上等于自我孤立,自我封閉,半點好處都沒有,反而會讓它產業鏈、消費鏈大亂。
所以面對特朗普貿易戰2.0版,我們手上的牌,簡直不要太多。
讓他出對等關稅這張牌吧!
他必敗!
來源:史客郎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