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了前不久由某論壇召開的學術研討會的發言,深感他們不少人的觀點令人疑慮。應說明一下:這個論壇中有些學者是有真才實學、值得尊敬的。這里要講的是,此次論壇是以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名義召開的,本應首先肯定和具體說明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在理論和實踐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深入探討取得成就的深層次根源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獨特的有效路徑。既不能用西方經濟學更不能用新自由主義來說明,也不能用本本主義來說明,而只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來說明。
當然也可以總結經驗教訓,討論我國目前改革開放和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略。也應系統總結和說明,他們這個論壇自成立以來,對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大業貢獻了什么智慧,提供了什么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理論和方案。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作為讀者,沒有得到想要得到的收獲。相反,所得到的是負面效應。他們中某些人的發言,實質上是傾向于新自由主義的觀點。
在這里,我想著重談一談論壇中一位重要官員的高論。他和某些經濟學家一樣在市場化、私有化問題上做文章。市場和政府的關系,中央和學界早已明確說明。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做了專門的規范性論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當然,這個問題怎樣更好地處理,可以進一步討論。
但這位先生斷言,我國發展質量不高、效率不高,甚至近一個時期下滑,根本原因在于大量的資源配置還是由政府決定。似乎我國還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一再提出要由市場來決定資源配置。他們不提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果光靠市場經濟決定一切,不允許政府起引導和宏觀調控作用,還會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么?市場經濟決定一切,能決定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么?
這位先生還提出“從所有制改革到產權制度”問題,其實同樣是與私有化、完全市場化相聯系的。他說,“過去我們認為所有制是決定社會性質的決定性因素,今后我們應該淡化所有權,強化產權,如果總是在所有制問題上爭來爭去,就很難突破公有制、私有制這樣一些思想束縛。他認為相對于所有權,產權更重要。所有權不是決定性因素。應逐步淡化并取消國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類,按照十九大要求,凡是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企業,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段話的實質就是要取消所有制的分類,搞私有化。
所有制是生產關系體系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經濟的性質。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我國憲法規定: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如果否定公有、私有的分類,任由市場決定其發展,必然走向全面私有化。
這位先生錯解了十九大報告,強調對不同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能解讀為取消國企、民企、外企的分類么?恰恰是以不同所有制分類的存在為前提才講平等對待的。這位先生主張連中企與外企也不要分類,請問改稱外企為什么呢?能讓外企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么?
這位先生的發言,還顯露了他在有關經濟學范疇和理論知識上的短缺。他提出,我國的改革是“從所有制到產權制度”,要“淡化所有權,強化產權”。應當明確:“所有制”是經濟學范疇,“產權”是法律范疇。“所有制”與“產權”不能對應。
更為重要的是,他把所有權與產權割裂開來。所謂產權,簡單地說,就是財產權。產權的核心是所有權。具有了所有權就具有了財產歸屬權、占有權、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等諸多權能。
多項權能可以集中于一身,也可以分離。如我國國有企業,原來國有國營,統稱國營企業。改革后按馬克思產權理論,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即國家所有、企業經營。
任何社會、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消除所有制分類。可以消除私有制變為公有制,也可以消除公有制變為私有制。在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條件下,可以淡化公有制、強化私有制,或是反過來。但不管怎樣轉變,所有制分類是不可能取消的。請問:堅持消除所有制分類的主張者,消除所有制分類后還有沒有所有制?是什么所有制呢?沒有任何主張者回答過這個問題。潛在的答案只能是和必然是:所謂消除所有制分類,就是要消除國有經濟的存在,搞完全私有化,是讓中國私有制和外資私有制一統天下!
這位先生的高論還有個混亂不清的問題。他提出“淡化所有權,強化產權”,把所有權這個產權的核心排斥于產權之外。請問:對于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外資經濟,能淡化它們的所有權么?應該強調的是要保護它們一切合法的所有權。只有保護好它們的所有權,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們的經營權、收益權、處置權等。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怎么淡化其所有權,強化其產權?在理論邏輯上是很難說通的。實質上是要取消國家所有權,自然也就取消了其他一切派生的產權!
其他論壇成員的發言就不細談了。總體來看較多強調反對“傳統辦法,讓市場起作用”,斷言“市場化會遭到破壞,或者遭到逆轉”。“國企效率比民企效率低,收益率不高”,主張國企改革“只管資本,不管企業”;主張私有制企業也是黨和國家“執政基礎的一個主要內容”;強調要“對民營企業經濟地位、作用、認識的再深化”,并稱其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試金石性的改革”,“政府應該逐步退出在經濟中的作用”等等。
總之,我們所看到的總的理論傾向是:批評市場化改革不到位,要到位,政府就應退出經濟管理,取消所有制分類。實質上是要取消以國有經濟為核心的公有制經濟,讓私資、外資占領市場。宣揚國企效率不如私企。雖然事實表明,目前國有經濟效率較高,也要提出反理:不是國企自身的作用,是特殊時期國家扶持的結果。說來說去,反正公有制不行,應淡化和消除其所有權,政府應不管市場等等。試問:以此高論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究竟是什么主旨與愿景呢?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周新城丨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前提和基礎——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若干思考
2018-09-06周新城:不能只講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忽視甚至否定公有制為主體——必須全面闡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
2018-02-1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