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理論建設 > 閱讀信息
周新城: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理論問題
點擊:5692  作者:周新城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0-03-08 09:26:54

 

1.webp (8).jpg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定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這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定性。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具體國情和時代特點,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當前中國條件下怎么實現,需要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進行探索,這種探索,才具有中國特色。“中國特色”只表現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這一層次上,從本質上說是沒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共性,任何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遵守的,總書記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中國特色”是個性,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

革命、建設都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體到社會主義問題上,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是我們黨一貫的指導思想。早在1942年延安整風的時候,毛澤東總結建黨21年的經驗教訓,確定了一條大原則: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全國解放以后,我們建立、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也是遵循這一原則進行的。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上做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引發了全世界反蘇反共的浪潮,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也發生了許多爭論,思想混亂,中心問題是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為了批判赫魯曉夫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修正主義,我們黨撰寫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兩篇文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分析了社會主義問題,澄清了理論是非,回擊了帝國主義對社會主義的攻擊,穩定了國際共產主義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在一次討論《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了共同規律與民族特點相結合的原則:任何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必須走十月革命開創的共同道路,這一道路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一個特定階段的共同規律,具有普遍意義(所以我們強調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十月革命的繼續)。否定這一共同規律,就是背叛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修正主義;但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國情千差萬別,共同規律怎么實現,必須結合本國國情進行探索,從本國實際出發制定具體的方針、路線、政策,不能照搬別國的做法。各國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各自的問題。正如每個人的面貌不一樣,每棵樹長相也不一樣,不可能千人一面,千樹一形。也就是說,共同規律的具體實現形式應該、也必然具有民族特點。沒有個性,此路不通。不結合國情進行探索,不講民族特點,那是教條主義。每個國家的共產黨的任務是把體現在十月革命道路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本國革命和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說的還是延安整風時提出的那個根本原則。

后來,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又再一次談到這個問題。他指出:“我們始終強調要按照十月革命的道路辦事,要講‘任何國家’革命的‘基本內容’都是一樣的,這就和修正主義對立起來了”。同時他肯定教科書下述提法:“‘每一個’國家都‘具有自己特別的具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式和方法’”,認為“這個提法好。莫斯科宣言中,就講了普遍規律和具體特點相結合的問題。”(《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80、82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印,1997年)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個根本原則,表明革命和建設都要抓好兩頭,一頭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另一頭是要密切聯系中國實際。哪一頭都不能忽視。忽視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就要犯修正主義錯誤;忽視聯系中國實際,就要犯教條主義錯誤。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個根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所有問題都要從這個根本原則出發來理解。離開了這一根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任何問題都說不清楚了。

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全國解放以后,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那時,我們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毫無經驗,不得不向已經有了四十年社會主義實踐的蘇聯學習。但不久,毛澤東就發現對蘇聯的經驗必須作具體分析。他指出,蘇聯的經驗有兩類。一類是基本經驗,即十月革命開創的社會主義道路,包括政治上堅持共產黨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經濟上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等等,這些基本經驗反映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遵守;另一類是具體經驗,即蘇聯共產黨結合蘇聯的國情,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具體地付諸實施的經驗(從制度層面說,那就是具體的體制、運行機制;從具體工作層面說,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方針、政策、措施),則需要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學習,有的僅僅適合蘇聯的國情,不能照搬到國情不同的其他國家去,有的則是錯誤的。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進行探索,走自己的路。這一思想,集中表現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由此發軔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正是從毛澤東開始的。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于毛”的含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形成的(“成于鄧”)。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致開幕詞,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時用的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他說:“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以后歷屆領導集體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漸成熟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基本上定型下來。黨的十四大從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各個角度全面地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0—13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始終是沿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實現的。從根本上說,忘記了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無法理解。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子和源頭


必須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關系。本來,這個問題是十分清楚的:既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過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中國條件下的具體實現形式,那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子和源頭。從根兒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源于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不開科學社會主義,離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難以存在了:一棵樹,刨掉了根子,還能活嗎?一條河,堵塞了源頭,還不干枯了?

然而在理論界經常可以看到,有人竭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我們舉幾個例子吧。有一位“著名”科學社會主義專家說,當前世界社會主義的特點是多樣化,除了科學社會主義之外,有影響的社會主義流派主要是這樣四個:民主社會主義、生態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段話,錯誤迭出。例如,社會主義有許多流派,這并不是當前世界的特點。據說,自“社會主義”這一概念問世以來,出現過300多種“社會主義”,只要對資本主義提出批評,就自稱為“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就談到封建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等。這是常識。又如,民主社會主義,并不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因為它并不要求根本消滅資本主義,僅僅要求對資本主義做點改良,搞點社會福利、要求工人參加點管理,如此等等。它是資本主義的一種模式,是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最重要的是,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看作是科學社會主義之外的、與科學社會主義無關的一個社會主義流派,這就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了。離開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失去了根本的性質,變成了一個什么東西都可以裝進去的框子,沒有了“準頭”了。這就為他們隨便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了方便之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前副院長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新的社會主義”,意思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以前所有的社會主義本質上都不一樣。他把歷史上的所有的依據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進行的社會主義實踐(包括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實踐、我國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一一否定,說改革就是“去蘇聯化”、“非毛化”。表面上好像是在贊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整個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了,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階段,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當前中國條件下的具體實現。其實,世界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是一脈相承的,本質上是統一的,只是它的具體實現形式,根據不同的國情和時代特點而呈現出不同階段。

《光明日報》上曾經刊登一篇文章,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本來沒有原則意義的事情上大做文章,說這一改變,意味著我們“不再滿足于有中國特色”了,而要成為一種與歷史上所有社會主義不同的“獨立形態的社會主義”。這意味著什么呢?他要說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新的實現形式(“不滿足于有中國特色”),而是“獨立”于科學社會主義的一種新的社會主義形態。

更常見的是,有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政策來否定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例如,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發達,還需要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即私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因而在政策上規定要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有人就由此得出結論:私有制是消滅不了的,《共產黨宣言》里講消滅私有制,那是一種空想,不可能實現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存在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剝削現象在一定范圍內還不可能消滅,有人由此得出結論:剩余價值學說解釋不了現實,它使得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迷誤”,使社會主義走了邪路。試問,否定了剩余價值學說,還能有科學社會主義嗎?有人借口擴大黨的社會基礎,反對共產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先鋒隊這一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說這一規定太狹隘了,不利于黨長期執政,主張把黨改造成為全民黨,把黨名更換為社會黨。據說這樣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諸如此類言論,都是打著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號,篡改、否定科學社會主義根本原則,殊不知否定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等于刨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無法生存了。要知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政策,只能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結合當前中國具體實際才能正確地理解和解釋。

我們為什么要強調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呢?這是因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的一般規律,具有普遍意義。它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過時,不會因為國情不同而改變,也不是有對有錯,而是普遍真理,適用于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切時代和一切國家,“放之四海而皆準”。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這個階段上,我們必須遵循這些規律辦事,不能違背。違背客觀規律,是要受到規律的懲罰的。歷史多次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我們談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去理解。我們決不能干刨根、堵源的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不能把它泛化為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40年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已經形成并不斷完善了,基本上已經成熟和定型。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制度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對此充滿自信。我們今后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必須堅持這一理論和制度,這是取得更大勝利的根本保證。我們應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努力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但是,應該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不能把它泛化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主義一般原則,仿佛別的國家搞社會主義必須照此辦理似的。

以政治制度為例吧。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普遍真理。但怎么實現共產黨的領導,各國國情不一樣,做法必然也不一樣。在蘇聯,根據十月革命勝利后的階級斗爭形勢,只能以一黨制的形式來實現共產黨的領導。我國情況就不同。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后,有人曾經想仿照蘇聯的做法,取消民主黨派,搞一黨制。當時毛澤東指出,中國的國情與蘇聯不一樣。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各民主黨派就是共產黨的同盟軍,團結一起,打到國民黨反動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全國解放以后,各民主黨派一致擁護共產黨領導,贊成走社會主義道路。在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取消民主黨派,而應該“長期共存、相互監督”。按照這一思想,我國形成的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而是與共產黨合作的參政黨。我們是通過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共同協商的辦法實現共產黨領導的。這一套政治制度,是從我國具體實際出發建立起來的,它既堅持了共產黨領導這一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符合中國的具體實際。我國這一政治制度是正確的、有效的,但它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是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制度,不能作為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照搬到國情不同的其他國家去。

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怎么做到這一點?各國具體條件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蘇聯處理民族問題是實行聯邦制:各少數民族成立加盟共和國,聯合起來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國初期,有人想搬用蘇聯的聯邦制。毛澤東贊同當時任中央統戰部長的李維漢的下述意見:中國同蘇聯國情不同,不宜實行聯邦制。理由是:(一)蘇聯少數民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7%,與俄羅斯民族相差不遠。我國少數民族只占全國總人口的6%,并且呈現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狀態,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以及幾個少數民族之間往往互相雜居或交錯聚居。(二)蘇聯實行聯邦制是由當時的形勢決定的。俄國經過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許多民族實際上已經分離成為不同的國家,不得不采取聯邦制把按照蘇維埃形式組成的各個國家聯合起來,作為走向完全統一的過渡形式。中國的情況則不同。1954年在制定憲法時,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進一步確認,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統一的國家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平等原則的實現。這是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制度,事實證明,這一制度是正確的,符合我國國情。但我們不能把這一制度說成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仿佛多民族國家都必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再拿經濟制度來說吧。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比較落后,因此還需要有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我國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這不是社會主義的一般的原則,不能把私有制“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能說,所有國家搞社會主義都必須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可以預料,如果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也許就不需要經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那時也就不會需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可以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在經濟上的本質特征,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則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現象。

相應地,在分配制度方面,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相結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現象。如果不需要經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就不需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相結合的分配制度,而可以實行單一的按勞分配方式。

我們必須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都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制定出來的,都是具有中國的民族特點的。它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不能把它泛化為社會主義一般的、普遍的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不能把它凝固化、永恒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應該看到,現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相當大一部分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提出來的。

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不斷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而社會主義本身又會經歷若干個階段。我國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的,當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生產力水平遠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落后,還需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來完成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現了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我國社會主義尚處在初級階段。正是從這一國情出發,我們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充滿著矛盾和斗爭的、過渡性的社會,它不可能停滯不變的。隨著社會主義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現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是要退出歷史舞臺的。不能把它永恒化、凝固化。

毛澤東在讀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談到一個觀點。教科書提出要“徹底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說,他讀到“徹底鞏固”四個字就很不舒服。他說:“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生產關系,要鞏固,但是不能強調過分。”“一定的社會制度,在一定時期內需要鞏固它,但是這種鞏固必須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永遠地鞏固下去。認識不到這一點,反映這種制度的意識形態就僵化起來,人們的思想就不能適應新的變化。”(《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736、332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印,1997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更應該持這樣的態度。我們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的同時,應該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發展它,而不要把它凝固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但不要把話說死了,仿佛它永遠不變的了。例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制度,但隨著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過渡到高級階段,這種制度就會發生變化,其中非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將退出歷史舞臺,會過渡到單一公有制。相應地,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也會過渡到單一的按勞分配制度。同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經濟運行機制也會發生變化的。市場經濟是發達商品經濟基礎上的運行機制,它是同發達商品經濟共進退的。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未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所有制的變化,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會消亡的,那時人們就不再需要通過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來配置生產資源,市場經濟也就退出歷史舞臺。市場經濟這種發展生產的方法、調節經濟的手段,也是不可能永恒存在。沒有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也就不可能有市場經濟這種經濟運行機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也是如此。我們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是因為目前的社會主義社會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一旦階級消滅了,作為階級斗爭工具的政黨和國家也就隨之消亡了,退出歷史舞臺。這是客觀的必然性。

毛澤東說,領導就是預見,沒有預見就不能領導。未來的更高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具體是什么樣子,我們不能描繪出來,但大致的方向,運用馬克思主義是可以預見的。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工作都應該朝這個目標前進。決不能永遠停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與時俱進的。我們的理論和制度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紅色文化網” )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