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說到直播帶貨,不少人對它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 “ Oh my god,買它!”、“ 不賺錢,交個朋友。” 的階段。但一個行業一旦內卷起來,為了從本就丁點兒大的鍋里搶碗湯喝,就不得不搞些差異化。
筆者最近就發現了一些專司 " 吵架 ” 的帶貨主播。雖然吵架的借口千奇百怪,但最后都是殊途同歸,那就是為消費者砍下價格。雖然乍看起來是件好事兒,但其實其中另藏玄機。在視頻里,主播開始表演。在來來回回幾波的嘴炮之后,主播決定打電話向董事長告狀,最后手機卻又被手下摔壞。為了報復,最后主播一怒之下把原價幾千塊的項鏈幾十元賣出。本以為這是一個暴脾氣主播暴打資本家的真實故事,那劍拔弩張的氣氛,再加上身體的推搡和時不時爆出的小粗口。
然而這群演技派主播們還可能就沒把消費者考慮在內,他們不追求下單的數量,而是在靠拙劣的表演進行惡意營銷,跪求圍觀和曝光率。于是乎內容怎么出格怎么來,怎樣能夠引起爭議怎么來。因為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帶貨圈不玩出點花,可能真的就會被頭部主播們淘汰。
為規范網絡直播帶貨行為,相關部門已先后出臺多部法律法規。監管部門應依據法規加大對直播帶貨行為的引導和監管力度,發現一起懲治一起。同時,建立起監管長效機制,著力營造和諧、文明的網絡購物環境。一方面是從技術層面深入監管,另一方面則是細化和壓實了平臺主體的責任。可以看到,在這場無止境的直播比拼中,擁有百萬粉絲的頭部主播也曾身陷商品質量問題、夸大產品使用效果、數據注水等爭議之中,例如羅永浩承認帶貨的皮爾卡丹羊毛衫為假貨,辛巴旗下公司以糖水冒充燕窩直播帶貨被監管部門罰款90萬元等等。
平臺如何做好“看門人”角色,對消費者的信任擔負起責任,相關法規對此進行了嚴格約束,要求進行為期三年的信息登載。直播帶貨中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消費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作者:李亞寧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