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此文相關內容已在《紅旗文稿》2019年第1期以《科學判定當今世界所處的時代方位》為題發表。但因《紅旗文稿》篇幅所限,經作者同意,我們在這里全文刊發。
【提 要】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危機深入發展的今天,只要認真讀一讀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這一著作,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部字數不多的著作,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一樣,其理論、歷史與形式邏輯有著高度的內在統一,在人類文明史和重重迷霧之中是一座益發閃爍著巨大真理光芒、照耀人們不斷頑強前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理論燈塔。任何偏見和詭辯,都無法使其消弭。很可惜,一些年來,讀此著作的人不多了。也有一些人,忙著去搞所謂的“金融創新”了,而對壟斷資本控制的金融的本質不甚了解,甚至把金融創新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
2017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這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根據。”[1]
當今世界局勢白云蒼狗,波詭云譎;中美貿易戰將是一場曠日持久戰。當今中國,多年積累的“難啃的硬骨頭”亟待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中國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世界也正在大踏步地擁抱中國。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有著世所罕見的挑戰。
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戰略思維和頂層設計。筆者認為,毛澤東、習近平所講,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歷史發展規律這一基本原理與當今時代特征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作出的重大結論。這一判斷不僅完全正確,而且有著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只有認清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認清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時代,才能正確認識時代性質,科學判定時代方位,才能從根本上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四個自信,也才能正確進行頂層設計,制定出正確的對內對外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戰略、策略等。也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一、當今時代依然處在馬克思、
恩格斯所指明的大的歷史時代
歷史學家常用生產工具作為劃分時代的標準。馬克思、恩格斯用占社會主導地位的階級來確定和劃分“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社會形態,并明確提出了“資產階級時代”這一概念。
馬克思、恩格斯首先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接著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這個銳利的武器,考察了人類歷史,從而第一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大趨勢,明確地得出了“兩個必然”的結論,即:“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因此,資產階級時代終究會終結,無產階級與社會主義時代終究會到來。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馬克思進而運用唯物史觀,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第一次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最終不可調和的對抗性,進而找到了實現社會變革的階級和社會力量——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對大的歷史時代發展規律、發展趨勢的科學判定與揭示,正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個基石之上的。
馬克思在得出“兩個必然”結論的同時,也明確指出“兩個決不會”,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3]
“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絕不能用其中一個來否定另一個。用一個否定另一個,在哲學上講就是“二元論”和“一點論”,而不是“一元論”和“兩點論”。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也絕不是完全等同的平行并列的關系;如果作此認識,就會為種種“左”、右傾錯誤認識,甚至給歷史虛無主義留下相當活躍的空間。從一定意義上講,“兩個必然”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總歸宿,是我們正確理想信念的總源泉、總依據,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心的根本所在。“兩個決不會”是人類歷史總體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具體細節的總匯集、總描述,是我們在實現最高綱領的過程中,在制定、實施和實現一個個最低綱領和一個個戰略策略時,所要考察的客觀的具體條件的現實依據。
正因如此,我們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結論,絕不會也絕不能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道路上,必然充滿荊棘和曲折,絕不可能只是在敲鑼打鼓中就能實現,同時也對最終到達全人類的最終歸宿——共產主義亦即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充滿無比的信心。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可以說,當今世界仍處于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代;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僅僅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而已。
二、當今世界同時也處于列寧
所說的金融帝國主義這一特定的
小的歷史時代
筆者個人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大的歷史時代,又包括了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這一特定的小的歷史時代。
列寧堅持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按照列寧劃分時代的標準,我們可以把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資產階級形成發展分別細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商業資產階級,二是工業資產階級,三是金融資產階級即金融帝國主義。同時相對應把資產階級這一“大的歷史時代”分別細分為三個較小的歷史時代:一是商業資本主義時代,二是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商業資本主義時代和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同為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代,因而這個時期的資本主義處于上升時期,同以前的時代相比是文明的、進步的。三是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加速集中并日益融合為金融帝國主義時代。金融帝國主義時代則是壟斷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時代。當今美國當局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對我國悍然發動貿易戰乃至金融戰、科技戰等,就是企圖維護其在全球搖搖欲墜的金融、科技、軍事、意識形態、規則規制等方面的壟斷地位,其最終結果必然進一步加深其寄生、腐朽和垂死性。
早在1914年,列寧就指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完成了它所能完成的一切而轉向衰落的這樣一種狀態”;“這個時代將延續多久,我們無法斷言”。[4]在1915年底和1916年,列寧明確指出:“典型的世界‘主宰’已經是金融資本……整個世界的命運簡直就掌握在幾百個億萬富翁和百萬富翁的手中”。[5]“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6]1916年上半年,列寧在其著名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更是十分明確地指出:“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大部分利潤都被那些干金融勾當的‘天才’拿去了”,“人類歷盡艱辛所達到的生產社會化這一巨大進步……卻造福于投機者”。[7]“資本主義的一般特性,就是資本的占有同資本主義在生產中的運用相分離,貨幣資本同工業資本或者說生產資本相分離,全靠貨幣資本的收入為生的食利者同企業家及一切直接參與運用資本的人相分離。帝國主義,或者說金融資本的統治,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8]“金融資本是一種存在于一切經濟關系和一切國際關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說是起決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夠支配而且實際上支配著一些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國家”。[9]“各種形式的附屬國”,“它們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獨立的,實際上卻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關系的羅網纏繞著。”這就是“半殖民地”。[10]1917年4月,列寧指出:“不研究這個問題,就根本不會懂得如何去認識現在的戰爭和現在的政治”。[11]1920年7月,列寧又強調指出:“資本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鎮壓和金融扼殺的世界體系。”[12]“資本主義已經劃分出極少數特別富強的國家”,“它們專靠‘剪息票’來掠奪全世界”。[13]“只要生產資料私有制還存在”,“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14]“世界革命危機日益發展,這個危機不管會經過多么長久而艱苦的周折,最后必將以無產階級革命和這一革命的勝利而告終。”[15]“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從1917年起,這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證實。”[16]因此,從本質上說,帝國主義時代同時也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危機深入發展的今天,只要認真讀一讀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這一著作,任何有起碼良知和公正的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部字數不多的著作,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一樣,其理論、歷史與邏輯有著高度的內在統一,在人類文明史和重重迷霧之中是一座愈發閃爍著巨大真理光芒、照耀人們不斷頑強前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理論燈塔。任何偏見和詭辯,都無法使其消弭。很可惜,一些年來,讀此著作的人不多了。也有一些人,忙著去搞所謂的“金融創新”了,而對壟斷資本控制的金融的本質不甚了解,甚至把金融創新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
筆者認為,列寧當年在這里所說的帝國主義就是金融資本統治的金融帝國主義的簡稱;列寧當年所說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金融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的簡要表述;我們常說的當今世界仍然處于帝國主義時代,就是當今世界仍然處于金融帝國主義時代。也正因如此,如果使用列寧的“金融帝國主義”這一提法,將有助于我們更加直接、更加深刻地認識帝國主義的本質,有助于深刻認識當前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和當今世界上所發生的各種主要事件的本質,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信心,有助于找到科學應對的戰略舉措。
毫無疑問,“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17]但隨著金融帝國主義這一時代的到來,從總體上來說,資產階級則逐漸步入了壟斷、寄生、腐朽和垂死的歷史階段。我們雖然無法斷言列寧所說的金融帝國主義這個時代能夠延續多久,但有一點則完全可以肯定,這一時代絕不是以幾十年甚至百多年為單位,而至少是以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為單位。人們對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是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的詰難,就是把金融帝國主義這一時代看短了,是以百年甚至幾十年為單位來衡量對錯的,從而得出了列寧所說過時的結論來。其實,這不是列寧所做判斷的過錯,而是后人理解上的偏狹和過錯。
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代是長期的,其進程不僅是曲折的,有時甚至會發生逆轉。列寧曾明確指出:“每個時代都有而且總會有個別的、局部的、有時前進、有時后退的運動,都有而且總會有各種偏離運動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18]對蘇聯東歐的劇變,對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的低潮,完全可以作如是理解。
在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中,社會主義革命有迅速發展時期,也有消沉時期。列寧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革命不可能像“涅瓦大街的人行道”那樣“寬闊、暢通、筆直,在走向勝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極其重大的犧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圍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狹、最難走、最曲折和最危險的山間小道,誰認為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才‘可以’進行無產階級革命,誰就不是革命者”。[19]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徹底勝利是要經過漫長的、艱苦的道路”[20];革命在發展中既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迅速發展時期,也會有“‘和平’龜行發展”的“政治消沉”時期。[21]這種現象,既會在一國革命中發生,也會在世界范圍發生。因此,不能把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革命處于消沉時期的現象,看成是時代的根本性質改變了,甚至要告別革命,它僅僅是時代不同發展階段上主題的變化。列寧說,“無產階級的策略都要考慮到人類歷史的這一客觀必然的辯證法”,“要利用政治消沉”時期“來發展先進階級的意識、力量和戰斗力……并使這個階級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偉大日子到來時有能力實際完成各項偉大的任務。”[22]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總書記從來沒有否定當今世界時代的性質仍然是帝國主義的時代。而恰恰相反,他們都直接間接肯定了這一時代的本質沒有發生改變。
早在1935年,毛澤東就指出:“自從帝國主義這個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聯成一氣了,想要割開也不可能了。”[23]1937年,毛澤東還指出:“自由競爭年代的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列寧主義“成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24]1969年3月,毛澤東在召集有關人員的碰頭會上明確指出:“列寧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現在還是帝國主義時代”。[25]1973年6月16日,毛澤東與周恩來談話,當談到黨的十大政治報告起草問題時說:“政治報告中要指出時代的特點,現在仍處于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這個時代與列寧所處的時代相同,要引用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所說過的話為證。報告中要指出注意一種傾向常常掩蓋另一種傾向。此外,應多引用一些馬、列的話。”[26]
鄧小平在中蘇論戰中曾協助毛澤東主持撰寫《九評》。1960年6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拉丁美洲12國兄弟黨代表團的講話中就指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對時代的分析,這個問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有不同的解釋,發生了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這個論斷合不合用的問題。我們的觀點概括說,列寧的論斷并沒有過時,帝國主義特征沒有改變”。[27]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另一位重要成員陳云在1989年十分明確地指出:“列寧論帝國主義的五大特征和侵略別國、互相爭霸的本質,是不是過時了?我看,沒有過時。”“那種認為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已經過時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非常有害的。這個問題,到了大呼特呼的時候了。”[28]
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也明確指出,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由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29]2005年,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時代的主旋律”,“同時,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人類實現普遍和平、共同發展的理想還任重道遠”。[30]
2013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這個世界,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明顯升溫,地區熱點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31]2016年6月25日,習近平與普京在北京共同發表的《關于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指出:“當前,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的消極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我們對此感到擔憂。這一趨勢的危險性首先在于,個別國家和軍事—政治同盟謀求在軍事和軍技領域獲得決定性優勢,以便在國際事務中毫無阻礙地通過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來實現自身利益。他們公然無視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安全基本原則,企圖以犧牲他國安全換取自身安全。這一政策導致軍力增長失控,動搖了全球戰略穩定體系,與在有效國際監督下實現普遍、全面裁軍的理念背道而馳。”[32]這一論斷,不僅間接肯定了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時代的存在,而且還充分肯定了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結論。
不管承認不承認、正視不正視、認識不認識列寧所界定的時代,但它都時時刻刻存在于我們現實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之中,存在于我們亟待統籌的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之中。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我們進行科學頂層設計中亟待弄清的一個十分重大的基礎理論問題和客觀現實問題。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世界
社會主義有著無比光明的前途
1946年9月11日,毛澤東審閱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報送的《解放日報》擬發表的題為《蔣軍必敗》社論。陸定一在送審社論稿時寫給毛澤東的信中說:“在戰爭過程中,宣傳上主要目標,為揭露美國,澄清同志對美的各種幻想。”毛澤東對社論稿和來信作出如下批語:“不但澄清對美幻想,主要應澄清悲觀思想,指出必勝前途,這是目前的中心問題。”[33]筆者認為,當時黨內對美國出現不切實際的幻想,其根源主要還是來自對中國共產黨戰勝不了強大的美國這一悲觀思想。毛澤東點到了問題的實質。70多年過去了,重溫毛澤東當年的批示,聯系我們現在必須應對的躲不過、繞不開的中美貿易戰,應該說,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目前這場仍深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總根源,就是東歐劇變和蘇聯亡黨亡國之后全球范圍內貧富兩極的急遽分化。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整整十年。特朗普當局又祭起貿易制裁大棒到處揮舞,國內外一些學者包括經濟學家認為,第二次國際金融危機即將爆發。摩根大通公司預言“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將于2020年爆發”。[34]筆者認為,從本質上說,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到現在就根本沒有結束過,何來的第二次危機呢?資本主義經濟正處于長周期的衰落階段,短期的一些所謂“好看”的經濟指標并不代表已經走出危機。從根本上說,再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也走不出來。2020年若要爆發更大的危機僅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和深化而已。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對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時代現狀與趨勢的認識,都是基于科技的進步與生產力的發展。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框架內,單個技術可以形成單個資本。但其中的交通工具可以把一個個單個資本吞并,最終形成壟斷。所以,馬克思、恩格斯說,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等等,使得“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35]列寧更加重視建筑鐵路的作用。1920年7月,他指出:“資本主義的線索象千絲萬縷的密網”,把“建筑鐵路”“這種事業變成同整個生產資料私有制連結在一起”,“把這種建筑事業變成”對“占世界人口半數以上附屬國人民,以及對‘文明’國家資本的雇傭奴隸進行壓迫的工具”。[36]
世界社會主義有著無比燦爛的前途,就是因為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的高科技革命和新的生產工具的誕生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球范圍內的社會生產力,但同時也極大地加遽著全球范圍內的財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貧富兩極分化。這正如馬克思所強調:在資本主義社會,“文明的一切進步,或者換句話說,社會生產力(也可以說勞動本身的生產力)的任何增長,——例如科學、發明、勞動的分工和結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場的開辟、機器等等,——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37]這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框架之內,從總體和本質上說,資本與勞動的各自致富,是一個蹺蹺板的兩頭,絕不可能是共富。資本愈是富有,廣大勞動群眾則必然愈是貧窮。廣大勞動群眾愈是貧窮,社會的有效需求則必然是愈加減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必然使得全球范圍內廣大民眾愈加貧窮,社會的相對需求急遽減少。我們還可以作出這樣的預言,在未來二三十年內,在全球范圍內,大量的人工智能會更多地擠占現有的人工工作崗位,無人工廠會雨后春筍般地在世界各地涌現。這一進程,可能要比我們常人所想象得還要快的多;其覆蓋面,可能比常人想象得還要更為廣闊。但資本都不雇傭工人了,普通百姓都沒有工資了,誰來購買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呢?這也是國際金融危機即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再爆發的根本原因。
世界社會主義有著無比燦爛的前途,還因為國際互聯網已經遠比鐵路、航空更快的加速著世界上被壓迫被剝削的世界各國、各民族和各國人民的聯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的越來越擴大的聯合”,是“由于大工業所造成的日益發達的交通工具而得到發展,這種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聯系起來”;“中世紀的市民靠鄉間小道需要幾百年才能達到的聯合,現代的無產者利用鐵路只要幾年就可以達到了。”[38]在當今世界,國際互聯網是柄雙刃劍。它既是金融帝國主義企圖統治勞動和勞動者思想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有力的工具,同時也是勞動者傳播先進思想和先進文化并進而彼此聯合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有力的工具。絕大多數人的聯合與絕大多數人的事業,絕不是極少數人及其所掌握的技術能封鎖得了的。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價值觀的全面危機,是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即生產社會化乃至生產全球化與現存的生產關系即生產資料被極少數私人占有這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一次總爆發。歷史已經反復證明,這一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框架內根本無法擺脫。隨著這一矛盾的不斷發展和深化,可以斷言,更大的金融災難必將緊隨其后并在一些年內接連爆發。
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頗像中國著名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內囊空虛起來的賈府。今天全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必然帶來明天全世界各國人民的痛苦、憤懣直至反抗,這是全球范圍內的大變革大調整的根本動力;全球人類社會大變革大調整的結果,就必然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大發展。
從眼前和局部看,我們與美國有不少利益交匯點,尤其是經濟貿易往來,相互額度占比高,但從根本和長遠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則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是根本對立的。
從一定意義上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只要主導著我們這個世界,戰爭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列寧的判斷依然科學而準確:帝國主義是戰爭的策源地。冷戰結束以來,世界范圍內發生了十多起較大的局部戰爭,都直接間接與帝國主義大國有關。之所以說世界和平有希望,主要是說世界各國人民其中包括所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廣大人民對世界和平有著強烈的愿望和追求,對帝國主義的現象和本質的認識、對帝國主義是戰爭的策源地的認識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另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處于衰退之中,世界多極化也在深入發展,美國稱霸全球常常是力不從心。鑒于用“和平演變”的辦法在蘇聯獲得成功,它們今后將主要運用其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等霸權對世界上社會主義國家搞“和平演變”,對其它發展中國家搞“顏色革命”,以企圖達到永久稱霸世界、掠奪世界之目的。正因如此,世界和平的整體總格局可能仍將會維持一段時間。
戰爭與和平都有不同階級和力量的主導即性質的不同,又是對立統一和質變與量變的關系。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從時間而言,從整體而言,相對溫馨的和平時期是常態,而血與火的戰爭卻是短暫甚至極其短暫的。但是戰爭一旦發生,既會給一個國家、民族和人民帶來十分巨大的災難,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導致一個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新生。這正如經濟危機與經濟發展時期一樣,經濟發展是常態,經濟危機是非常態,但短暫的經濟危機的非常態的發生,可能會對一個國家、民族和人民造成較長甚至很長時段的極大的苦難,又可能促使一個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走向覺醒和振興。
和平與發展這“兩大主題”、“兩大課題”和“兩大問題”,絕不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乃至更長一點的歷史階段所能輕易解決得了的。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化,不僅使現有的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反而又帶來而且也必然帶來新的更大更多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這一新的問題的凸顯,進一步加重了原有的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的存在。原始社會存在100多萬年,奴隸社會存在1600多年、封建社會存在2000多年,資本主義社會才存在370多年,盡管現在歷史加快了自己的發展步伐,但我們沒有理由更沒有力量讓資本主義現在就壽終正寢。
金融帝國主義時代還可能會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我們決不能把這一時期看輕了,看短了。認為當今時代已是和平與發展時代,就是把金融帝國主義這一時代看輕了、看短了。當然,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一時代的長短,同時也取決于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代表其根本利益的共產黨人對這一時代的認識和在與金融帝國主義合作、競爭、博弈本質上是較量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擁有金融霸權這一經濟基礎,也就擁有了其他霸權的各種手段。現在,美國經濟之所以撲朔迷離,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正在并將繼續把自己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轉嫁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甚至是歐盟和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從總的歷史趨勢講,資本帝國主義無疑是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紙老虎,在戰略上和本質上,我們必須這么看。因為這是規律和未來必然的事實。但是,我們也必須記住列寧如下論述:“如果以為這一腐朽趨勢排除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那就錯了。不,在帝國主義時代,某些工業部門,某些資產階級階層,某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整個說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比從前要快得多”,[39]甚至會出現“驚人迅速的發展”。因此,在戰術上看,金融帝國主義又是真老虎、鐵老虎,真老虎、鐵老虎是要吃人的。蘇聯這個社會主義的大黨大國不是被吃掉了嗎?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通過在蘇聯制造的金融動蕩直接間接洗劫了大量的財富。因此,我們在戰術上必須高度警惕,認真應對,不能有絲毫馬虎。只有認清金融帝國主義既腐朽、垂死又可以在特定條件下驚人迅速的發展這一重要特征,我們才可能頭腦清醒,在任何情況下贏得主動。
筆者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深化,隨著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巍然屹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在未來二三十年最多不會超過五十年內,必然會結束“‘和平’龜行發展”的“政治消沉”時期,迎接列寧所說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偉大日子的到來,迎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巨大成功、世界社會主義獲得重大發展的偉大日子的到來。
綜上所述,當今世界,不僅處于資本主義時代,而且處于帝國主義時代,而且同時也處于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如果換一種表述,就是同時也處于無產階級及其進步事業不斷發展的時代。
注 釋: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
[4]《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5]《列寧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頁。
[6]《列寧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3頁。
[7]《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4頁。
[8]《列寧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4頁。
[9]《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頁。
[10]《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8頁。
[11]《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6頁。
[12]《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8~579頁。
[13]《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1頁。
[14]《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8頁。
[15]《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9頁。
[16]《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頁。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頁。
[18]《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3頁。
[19]《列寧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5頁。
[20]《列寧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4頁。
[21]《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8頁。
[22]《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8頁。
[23]《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頁。
[24]《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4頁。
[25]《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33頁。
[26]《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82頁。
[27]《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2頁。
[28]《陳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0頁。
[29] 江澤民:《在2000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界領導人峰會午餐會上的演講》,《人民日報》2000年11月16日。
[30] 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2005年9月15日于美國紐約,《人民日報》2005年9月16日。
[31]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人民日報》2013年3月24日。
[3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于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2016年6月26日。
[3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頁。
[34] 彭博新聞社網站《摩根大通公司預計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將于2020年爆發》,2018年9月13日。
[3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頁。
[36]《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8頁。
[3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8頁。
[3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頁。
[39]《列寧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6頁。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新時代中國特色國際關系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18VK009)重大專項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部分發表于《紅旗文稿》,這次由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發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孟廣竹:重要的問題,是確保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值理念與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在同一軌道
2018-10-16劉司可:新時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排除“兩大攔路虎”
2018-10-0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