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和購買美債是中國經濟中正在迅速擴散的癌細胞,它不僅導致了極難治理的通貨膨脹,而且使我國的貨幣主權日益喪失,致使我國民營企業瀕臨絕境,并奪走了我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農業補貼等方面所急需的資金,任其發展下去,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將不斷增大。更為嚴重的是,我國購買美債的行為實際上是我國正在為美國支持“疆獨”、藏獨、臺獨、在中國周邊建立圍堵中國的軍事基地并援助以及周邊小國“哄搶”中國提供資金,這實際上是中國自己出錢幫助美國政府從事顛覆中國政府的活動,我國的外匯儲備和所購買的美國國債已經成為美國“金融核訛詐”的戰略武器。寄希望于美國成為負責任的國家并繼續購買美債是政治幼稚病的突出表現,目前人們所提出的解決外匯儲備貶值問題的建議基本上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它將使中國經濟日益病入膏肓。本文從國家利益入手,對解決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和如何解決美債問題提出了一套從短期到長期的戰略構想。
喧囂一時的“美債危機”問題雖然表面上已經過去,但問題不僅沒有解決,而且還在醞釀著更大的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和有可能出現的日債危機不僅使人們對中國高達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充滿擔憂,而且對不斷激增的外匯儲備焦慮不安。專家們對此問題紛紛發表評論,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但是,由于仍停留在貨幣主義的思維模式中,專家們對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和購買美債的根源和嚴重后果認識不足,因此所提出的政策建議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將延誤問題的解決。本文將從結構主義的視角提出解決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政策建議,并對如何處理我國購買的巨額美國債務問題提出戰略設想。
一、外匯儲備的激增和購買美債將把中國經濟拖死
在筆者看來,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和購買美債是中國經濟中正迅速擴散的癌細胞,拖延問題的解決,在近期將導致中國版的金融危機,在長期將使中國淪為發達國家的殖民地,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它不僅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且由于我國貨幣主權的部分喪失,導致外資企業在我國大肆擴張,而我國民營企業卻陷入絕境。眾所周知,外匯儲備的激增是造成我國發生嚴重通貨膨脹的重要根源之一,正如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指出的,“外匯(占款),占最近十年投放的基礎貨幣量遠遠大于100%”,[①]目前在央行投放市場的新增貨幣供應量中,因外匯儲備增加而投放的貨幣量占到80%以上的權重,由外匯占款產生的貨幣超發在我國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更為嚴重的是,在外資通過美元流入收購我國企業及其合資企業股權(例如最近汽車合資外方掀起增持潮[②])的同時,央行為了回籠因為外匯儲備增加而超發的基礎貨幣,采取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發行央票的信貸緊縮措施回收多發的貨幣,但由于因外匯儲備增加而超發的貨幣已經大部分流到外資手中(少部分流到民營出口企業),因此,這種貨幣政策對外資毫無影響,反而卻導致了我國大量的民營企業特別是面向內需的企業因為資金嚴重短缺而瀕臨絕境(這也是2011年高利貸在我國盛行和溫州發生中國版“次貸”危機的重要根源),而效益較好的企業也不得不被迫通過向外國銀行借入美元、中外合資、出售股權和海外上市等方式加入到美元經濟來規避信貸緊縮政策的扼殺。因此,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不僅標志著我國貨幣發行自主權的日益喪失,標志著外資企業在我國建立了不受我國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經濟租界”,而且更嚴重的是,它還標志著外資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控制權得到了迅速的擴大和加強。
其次,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和購買美債犧牲了我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農業補貼等方面所急需的資金。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面臨著潛在的危機,中國社保基金2010年余額僅8566億元人民幣,人均僅657元,養老金的空賬規模目前高達1.3萬億元人民幣。又如,早在1993年,中央政府在制定20世紀90年代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時,曾明確提出到2000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4%。然而,這個鼓舞人心的奮斗目標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實現,2007年是近年來最高的,也只達到3.32%。有專家稱,從2000年至今,我國教育負債已累計達數千億元,這是教育經費投入長期偏低的必然結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擴大高中招生以及擴大高校招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巨額負債來實現的。[③]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而我國卻借給美國社保和住房等福利資金高達約20000億美元(按歷史平均價格計算大約為140000億人民幣),換言之,美國這個富裕國家的國民每個人平均借中國人4.5萬元人民幣,由此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我國有錢借給外國,但卻無錢給國民發放養老金和增加教育經費。
再次,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和持續不斷地購買美債潛伏著嚴重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筆者一直認為,目前美國正在復制20世紀90年代通過迫使日元升值摧毀日本經濟的做法,但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與當時的日本根本無法相比,因此,一旦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我國將發生異常嚴重的金融危機,其后果將不堪設想。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與日本所持有的大量外匯儲備是由本國企業的出口順差所構成存在著根本區別,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是由外國直接投資、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順差和熱錢所構成,例如,2010年我國外匯儲備凈增5081億美元,其中引進外國直接投資1057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順差1243億美元,熱錢流入2193億美元(包括我國由于實行人民幣結算業務而導致的幾百億美元流入),綜合起來計算,熱錢流入大約占2010年我國外匯儲備凈增額的40%,外資企業和熱錢流入總共占88%,而我國企業(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貿易順差在2010年的我國外匯儲備激增中只占12%。由于我國外匯儲備基本上是由外資企業和熱錢所形成,它實際上代表著外資對我國國內資產的索取權,是我國間接的對外資的隱性債務。因此,一旦人民幣升值到位,外商特別是熱錢將拿手中的人民幣兌換美元,如果外匯管理局沒有足夠多的美元現金讓外商換匯,我國將發生嚴重的貨幣危機,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暴跌,引發我國房地產泡沫的崩潰和大量企業特別是在海外融資的企業發生嚴重財務危機,外資將借機廉價收購中國企業和資產,外資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全面控制將宣告完成。
最后,我國購買美債的行為蘊藏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早在2009年初,筆者就在一篇正式的學術論文中指出,我國通過出口廉價產品、賤賣自然資源和引進外國直接投資換取美元并購買美國國債,而美國政府再把籌集到的資金低息貸給跨國公司,而跨國公司卻使用這些資金大肆收購中國企業并進而控制中國產業特別是高端產業,這是一種自殺性的經濟發展模式。[④]在后來的文章中,我也曾指出過,美國政府通過向我國出售美國國債所籌集的資金被美國政府用于支持疆獨、藏獨、臺獨、在中國周邊建立圍堵中國的軍事基地并援助周邊小國哄搶中國,這實際上是等于中國自己出錢幫助美國政府從事顛覆中國政府的活動。現在老百姓都已經看的很清楚,美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搞垮中國經濟和分裂中國。而一旦中美之間發生沖突,不僅中國存放在美國的黃金有可能被沒收,而且中國購買的美債也有可能被宣布作廢。顯而易見,美國通過哄騙讓中國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債,其目的是要把中國持有的美債作為挾持中國的“金融核訛詐”的戰略武器,在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迫使我國在將來放棄越來越多的國家主權。
二、主流的思路將使中國經濟日益病入膏肓
不言而喻,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和繼續購買美債標志著我國經濟患了嚴重的疾病。但自“美債危機”發生以來,專家們仍然很少關心外匯儲備激增的原因,關注的焦點仍然集中在我國外匯儲備和所購買的美國國債的安全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首先,寄希望于美國做負責任的國家。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針對美國兩黨通過債務上限法案時就曾敦促美國要“負責任”,并稱中國外匯儲備將繼續堅持多元化投資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造成的負面影響。[⑤]而《人民日報》則刊文建議,美國應提出令全世界信服的削減財政赤字方案、經濟振興計劃,并采取有效措施維護美國及美債的國際信用,切實保障世界各國在美的資產安全。[⑥]但是,如果我們了解美國金融危機的制度根源,我們就會知道,美國要有效地削減財政支出,大頭在于醫療保險開支、社保支出和軍事開支,但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要削減這些開支項目注定是不能的,美國必然會仍通過增加財政赤字和印刷美元向外轉嫁危機,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在解決國內矛盾的同時,使各國的美元儲備和所購買的美國國債貶值,減輕償債負擔。
其次,解除資本管制和藏匯于民。這些辦法將加速金融危機的爆發,并導致中國經濟的美元化。解除資本項目管制,讓外國資本自由地進出我國,在目前將導致大量美元(以及歐元和日元)借人民幣升值大量涌入我國,使我國進一步成為美元(歐元和日元)濫發的泄洪區,轉嫁美元(歐元和日元)的危機。在將來,當人民幣升值到位后,外資將會把手中持有的人民幣沒有限制地到央行換成美元(歐元和日元),加速資本外逃,引發金融危機。如果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問題,藏匯于民的結果必然會使我國像拉丁美洲和波羅的海的小國一樣淪為美元的殖民地。現在拉丁美洲的美元化程度達到70%,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小國之所以緊隨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該國國民主要是使用美元等買房和進行投資的結果。
最后,采取多元化的投資戰略,購買黃金和資源,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在目前歐債和日債面臨嚴重危機的情況下,購買歐債和日債顯然是不可取的。多元化投資當然可以購買黃金和資源,但對于我國不斷激增的巨額外匯儲備來說,購買資源和黃金也將是杯水車薪的辦法。還有不少專家和官員建議,把握歐債危機蘊藏的投資機遇,加大我國對歐直接投資是我國外匯儲備“絕處逢生”的好時機。[⑦]但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非常幼稚的,為什么美國和澳大利亞不允許中國企業收購其企業?難道西歐國家會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不一樣,他們會像我國這樣傻從而允許別國大規模收購其企業嗎?如果了解歷史,人們就會知道,美國和澳大利亞之所以崛起,是因為向西歐國家特別是他們的英國老師學習的結果,難道老師比學生還不清楚外國大規模收購其企業的惡果嗎?[⑧]
筆者認為,專家們提出的上述種種辦法根本就沒有關心外匯儲備激增的原因,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外匯儲備的保值和增值問題。這些辦法能解決本文所提出的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對我國國內經濟所造成的上述嚴重危害嗎?顯然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不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不從根本上解決外匯儲備激增的根源,那么,顯而易見的是,不僅外匯儲備的出路或者說投資問題將日益陷入絕境,而且必將拖延對我國實體經濟重大疾病的醫治,這無疑將使病人日益病入膏肓。從根本上來說,目前專家們之所以只是關注外匯儲備的保值和增值問題,是因為深受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毒害的結果,更具體地說,是因為他們對外匯儲備的看法受貨幣主義經濟學范式支配的結果。實際上,導致我國外匯儲備陷入絕境的根源非常簡單,它是結構問題,包括外貿和金融的結構問題,而非貨幣問題和投資問題,因此,本文將對此提出一種結構主義經濟學的解決辦法。
三、解決外匯儲備激增和美債問題的對策及其戰略思考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從2010年的28473億美元增加到了31975億美元,半年時間就凈增3502億美元,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我國今年將凈增外匯儲備大約7000億美元,將比2010年的5081億美元的凈增額增加38%,相對于2003年的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八年內激增九倍多,而且是加速增加。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幾年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呢?
我們知道,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提出了“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一攬子應對政策,但是,其結果如何呢?2001年,我國外貿依存度為38.5%,2006年達到64.9%,之后雖有所降低,但2010年外貿依存度仍然高達51.0%。此外,據報道,我國7月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又增長了20.4%,7月份的貿易順差從6月份的222.7億美元膨脹到315億美元。為什么“減順差”喊了近三年了,反而不減而增呢?為什么熱錢流入占2010年我國外匯儲備凈增額的40%?顯而易見,順差減不下來的原因在于我國的貿易結構,而熱錢流入的原因在于我國對熱錢的打擊力度遠遠不夠,不然為什么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因此,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外匯儲備貶值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外匯儲備所產生的嚴重國內經濟問題,筆者建議從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兩方面采取措施,解決外匯儲備激增和貶值問題。由于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和貶值問題基本上是由外資帶來的,因此,這些措施必然主要是針對外資的。
首先,大幅度減少出口退稅,盡快完全取消出口退稅。這將有助于“減順差”,但由于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的壟斷結構,他們有可能通過抬高對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出口價格,因此,“減順差”的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即使如此,取消出口退稅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國財政狀況,例如,我國社保基金2010年余額僅為8566億元人民幣,而2010年一年的出口退稅就達到7300億元人民幣,我國可以把由此節余的中央財政資金充實社保基金、增加教育經費、投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修建免費高速公路等,以及拿出相當部分由此節余的財政資金,采取發放消費券的辦法直接補貼給失業和低收入群體,使之購買民營企業出口部門生產過剩的消費品。更重要的是,由于全球保護主義日益加劇,我國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在取消出口退稅后,中央政府可以把每年由此節余的資金作為結構調整風險保證金直接支付給失業群體,例如,如果按照每位工人每月最低1200元工資和全年收入14400元計算,2010年中央財政資金作為出口退稅支出的7300億元人民幣就可以直接給5000萬失業人員直接發放工資,僅此一項,我國就不怕因為對出口導向型經濟做大手術所導致的失業問題。
其次,取消所有對外資企業的優惠,通過強制措施大幅度提高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對在華跨國公司提高各種資源的價格并征收相關稅收,以便限制跨國公司把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我國,同時提高外資企業的出口關稅。通過強制措施大幅度提高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是啟動內需的重要措施。同樣,由于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的壟斷結構,他們有可能通過抬高對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出口價格把我國出口部門工人工資的提高轉嫁給外國消費者,而不會減少工人就業。提高外資企業的出口關稅,可以增加中央財政稅收,中央財政可以把由此籌集到的資金,再次用于國內經濟,例如,可以對我國農業增加補貼,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擴大內需。
再次,停止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并使用多余的外匯儲備回購在華外資企業。任何多元化的投資戰略包括購買黃金和資源都不如回購在華外資企業在經濟效益上最佳,增加走向海外的對外直接投資,遠不如回購在華外資企業勝券在手,而且更根本是解決了外資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控制,因此,筆者、赫德森、左大培和馬耀邦在過去都多次呼吁中國政府應采取這些最佳途徑應對外匯儲備的增加。例如,2010年享受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企業中就有幾乎一半是外資企業,我們可以首先把這些企業收歸國有,而且是原價回購,在收歸國有后,一部分保留為國企,大部分則拍賣給民營企業。通過回購在華外資企業,把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地位降低為“拾遺補缺”的地位,這種地位實際上也是美國和歐洲國家能夠允許中國企業在其所在國僅有的地位。
最后,在金融結構方面,繼續實行資本項目管制,嚴禁國內企業到海外上市,并實行人民幣貶值的政策。在這方面,余云輝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研究:通過人民幣貶值不僅可以抑制熱錢流入,還可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打開加息空間,以保護民營產業資本獲得合理的盈利水平,同時,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減少自2005年以來因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匯兌損失。余云輝還指出,在與國際資本的博弈過程中,既要防止“賊進門”,也要防止“賊溜走”。在實行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也就是在“賊要溜走的階段”,一定要關緊大門,堅守資本項目管制,決不放開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然后加速人民幣貶值,使得國際資本機構所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大幅貶值,以便減少中國財富向境外的流失。[⑨]
上述措施只是旨在于解決我國外匯儲備增加所帶來的種種問題,那么,對于我國購買的巨額美債問題,將如何處理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國不能再增持美國國債了,也不能再增持歐債和日債了。由于美債的貶值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減持美國國債是我國惟一的選擇。問題是怎樣減持?我們可以比較兩種不同的方案。一種方案是馬上大筆拋售,即使我國可以接受持有的美債和美元現金外匯儲備各損失20%,但由于沒有解決深層次的貿易結構和金融結構問題,所以馬上大筆拋售,并不是最佳選擇。另一種方案則是,在加快實施上述解決外匯儲備激增措施的條件下,從現在開始就不斷地小幅度減持美國國債,特別是要切實解決國內貧富懸殊問題,加快調整實體經濟,從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國內經濟大循環”,經過大約3-5年左右時間的調整,我們再大筆拋售美國國債,徹底擺脫“美元霸權”的奴役。
早在2009年,筆者就發表文章,呼吁政府做好戰略規劃,加快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向“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大轉變。[⑩]但時隔兩年,這種國內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調整毫無起色,其結果是由我國外匯儲備激增所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越來越陷入難以解決的死結之中。筆者在這里要再次發問:主流的思路難道不是緣木求魚的辦法嗎?難道這種思路不是正在使中國經濟日益病入膏肓嗎?除了筆者在這里提出的大戰略外,難道我們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如果沒有其他的辦法,那么,在采取筆者的這種大戰略上,我們還畏懼什么呢?無疑,采取避重就輕的逃避辦法,外匯儲備的激增和繼續增持美國國債,最終必將把我國經濟拖死。因此,我們再也不能這樣拖延下去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筆者提出的大戰略只是一種大的思路,所提出的具體實施措施肯定是非常不完善的,但愿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政府對這一問題更深入和更系統的研究。
完稿于2011年9月5日
[①]易綱: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已回收八成,http://finance.jrj.com.cn/people/2011/05/0513149896135.shtml,2011-5-5。
[②]吳瓊:《汽車合資外方掀起增持潮、美國通用回購上海通用1%股權》,上海證券報,2011-8-11.
[③]周大平:《教育財政投入接連低位停滯、責任在中央更在地方》,《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5月25日。
[④]賈根良:《評佩蕾斯的技術革命、金融危機與制度大轉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卷2009年第6期轉載全文轉載。
[⑤]周小川:《外儲管理繼續堅持多元化投資》,中國證券報,2011年8月4日。
[⑥]石建勛:《美國信用降級后果很嚴重》,人民日報,2011年8月8日。
[⑦]金輝:《專家建議:把握歐債危機蘊藏的投資機遇》,經濟參考報,2011年8月16日。
[⑧]賈根良:《美國在經濟崛起前排斥外國直接投資的原因解析》,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⑨]余云輝:《當前貨幣政策的困境、原因及其對策》,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8/256000.html,2011-8-19.
[⑩]賈根良:《化危為機:中國外向型經濟需作戰略大轉型》,廣東商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馬克思主義文摘》全文轉載,2010年第3期。
【賈根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賈根良經濟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