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摘要:美國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符合美國證券法,美國的做法難道不對嗎?美國人甚至可以說,這些企業的大多數股東是美國人,難道不是我美國企業嗎?我要對美國股民負責,對美國企業負責。如果美國將來以上述兩方面理由在阿里、百度、京東和攜程等所有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派駐監督官,中國政府將如何回答和處理這一問題?
昨天網上有一則消息《美國再次行動!華為之后,阿里巴巴、百度等213家企業或遭嚴查?》,這則消息說,對于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美國方面認為,既然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的公司,都應該遵守美國的法律法規辦事,都應該受到美國監管部門的監管。該文寫到,如果“美國證監會來真格的,這些企業恐怕多少都得遭殃了”。筆者認為,作者并沒有認識到更加嚴重的問題,這就是中國經濟的殖民地化。
美國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符合美國證券法,誰讓你在美國上市呢?美國的做法難道不對嗎?美國人甚至可以說,這些企業的大多數股東是美國人,難道不是我美國企業嗎?我要對美國股民負責,對美國企業負責。如果美國將來以上述兩方面理由在阿里、百度、京東和攜程等所有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派駐監督官,中國政府將如何回答和處理這一問題?
中國政府如果回答說,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這個回答成立嗎?阿里巴巴、百度等在美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難道美國政府的理由不成立嗎?如果美國在阿里等所有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派駐監督官,這與舊中國的治外法權有區別嗎?中興公司完全是中資企業,美國提出在中興公司派駐合規監督官,這是比舊中國治外法權更嚴重的侵犯我國主權的行為,我國都能答應,難道美國在阿里等所有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派駐監督官,有何理由不答應呢?
筆者2011年就在《外儲問題的根本在于外資和美債》(《中國經濟周刊》2011年第38期)一文中呼吁政府“嚴禁國內企業到海外上市”,其后在《世界經濟大蕭條與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革命》(《國外理論動態》2011年第12期)和《解決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和美債問題的戰略構想》(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2年第6期)中多次呼吁嚴禁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但筆者當時也沒有認識到上述問題這么嚴重,只是從中國經濟的美元化、對內需經濟的嚴重破壞和貨幣主權喪失的角度,呼吁政府嚴禁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在《中國財政金融改革需要一場金融革命》(《賈根良新浪博客》2014-09-10 )一文中,筆者再次提到禁止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和融資的問題。“在上述已經喪失貨幣主權的情況下,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和開放資本項目,只能為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創造巨大的投機機會,加重中國作為美國金融殖民地的程度。只有在回收貨幣主權后,才能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化’才不會淪為美元霸權的犧牲品。所以,問題的關鍵是破除美元霸權,而這首先要從停止增加外匯儲備入手,這是我早在2011年就已經提出的,我為此提出了停止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禁止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和融資、打擊熱錢、逐步取消出口退稅、建立中國出口卡特爾、提高出口部門工人工資、回購外資企業和擴大內需等政策建議,但據此撰寫的內參被拒絕采納上報。”
除了上述問題外,我國使用納稅人的錢對赴美上市的境內企業的大量支持使其豐厚的利潤被美國股東所分享,這就產生了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政府對這類企業的支持是對民營企業的支持,還是對外資企業的支持?
2017年11月,筆者注意到這樣一則報道:
“科技部高新司秦勇司長介紹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的總體考慮,并宣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2017-11-20 來源:科技部網站)
我當時就想寫篇文章對其提出質疑,但這種需要我質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筆者就懶得寫了。因此,我在今天談談自己對這個報道的看法:在“中國制造2025”中,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核心組成部分,而在這則報道中,在政府支持的四家企業中,只有一家是純粹的中國企業,阿里巴巴、百度是在美上市企業,據說騰訊注冊地早已變更為英屬開曼群島,性質上跟阿里巴巴一樣屬于外資公司,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就這樣大部分給了外資企業,特別是給了美資企業,難道不是這樣嗎?我國新經濟大部分股份都來自外資,這是我國金融改革失敗的重要例證,也是我國喪失金融自主權的重要表現。
根據證監會統計,截至 2016年底,共有 279 家境內公司到境外首發上市(H 股公司), 實現 165 次再融資(包括增發、可轉債),籌資總額3151.65 億美元。又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2018年11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的報道,截至2018年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617億美元。這些海外上市公司作為“倒爺”“倒到”中國的美元占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的10%,成為美元霸權強有力的支持力量。在中美經濟戰的大背景之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步伐反而加快了:據貝克麥堅實(Baker McKenzie)律所的數據,今年共有37家中國企業在美首次公開募股(IPO),共募得資金92億美元,企業數量及募款總金額較去年(20家,56億美元)均有明顯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的買辦勢力大肆宣傳“在華外資企業是外資企業”,不明真相的國民長期被欺騙。但正如筆者指出的,在我國長期流行的“在華外資企業是中國企業”這種謬論不僅無視最基本的常識,侮辱中國經濟學家的智力,而且也是在為近代史上中國的買辦文化和買辦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招魂。歷史常識告訴我們,帝國主義列強正是通過《馬關條約》使其在華直接投資(資本輸出)取得了法律上被認可的地位,從而導致了舊中國殖民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境內企業大量赴美上市,難道不是在將中國推向新殖民經濟的深淵嗎?因此,在我2011年首次提出禁止我國企業赴美上市后的美中經濟戰中,我仍要椎心泣血向政府相關部門大聲疾呼:立即禁止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和融資!
我不知道,美國將在何時向中國提出在阿里等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派駐監督官;我也不知道,美國在這次美中經濟戰是否已經向中方談判小組提出:不答應我的條件,美國將凍結目前中國持有的1.138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和全部美元外匯資產。如果美國現在不這樣做,只是因為時機未到。很明顯,美國已經將中國定性為必須打擊和清除的頭號敵人,遲早美國會使出這些殺手锏,迫使中國低頭。到這時,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所換來的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都將付之東流了!
附:美國再次行動!華為之后,阿里巴巴、百度等213家企業或遭嚴查?
2018-12-17
最近,美國證監會公布了一份名單,其中有213家中國企業在列,包括阿里、百度和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上榜這份名單肯定不會是什么好事,這些企業或將面臨一些挑戰。華為遭遇多個國家拒絕的事情還未平息,另外一批中國企業可能又將遇到麻煩了。
美國再次行動,阿里巴巴、百度等或將遭嚴查?
華為遭到多個國家抵制的事情還沒結束,可能又有一些中國企業要在美國遭遇麻煩了。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證監會(SEC)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發布了一項聯合聲明,這份聲明的名字很長,叫做《關于審計質量和監管獲取審計和其他國際信息的重要作用聲明——關于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上市公司當前信息獲取的挑戰討論》。
但是,我們從一些字眼就可看到這份文件是針對中國公司的。阿里、百度、京東、攜程等在美國市場上市的公司要注意了,這些公司的股票最近可能會遭受一些沖擊。
PCAOB網站詳細列出了244家遭遇審計障礙的上市公司名單。只有中國和比利時兩個國家的公司在列,其中比利時公司只有11家,剩余的213家均為中國公司。百度、阿里和京東都在列,總市值超過10萬億元。
專業人士表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總部和實際運營都是在中國,受國內法律法規的監管,審計工作也是在中國進行的。雖然也向美國證監會提交審計報告,但審計的底稿和具體的運營數據等一些關鍵信息不會提交給美國證監會。但美國方面認為,既然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的公司,都應該遵守美國的法律法規辦事。
據稱,美國證監會正準備重啟對阿里和百度的審計調查,美國證監會認為,當前這兩家公司的信息披露情況無法保證投資者有效地獲取資訊。美國媒體CNBC表示,此前在阿里巴巴11月初發布業績的時候就已經觸發了美國證監會的調查,這也表示美國針對中國公司的嚴查早已悄悄進行。
美國為何在這個時間點找茬?對中國企業影響如何?
其實,美國監管部門并不是第一次發布這種文件,以前更多的是提示那些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要提高審計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而這一次卻直接出了一份名單把中國企業點了出來,針對性非常強。不過一些在名單上的公司表示,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具體措施,影響還不大。
另外,這份文件還可能讓做空者蠢蠢欲動。我們知道,美股是可以賣空的。那些做空者可能會利用這份文件來針對一些中概股,一旦成功,做空者將獲得巨大收益,但對企業來說卻可能是致命打擊。在美上市的拼多多就曾遭遇一家名為Blue Orca的做空勢力的打擊,該機構發布了42頁報告對拼多多的運營數據進行質疑,聲稱揭開了拼多多的真面目,該公司根本不值得投資。獵豹移動也曾因為一份做空報告股價單日暴跌32.84%。
這份文件無疑還會增加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難度。近期,包括蘑菇街、騰訊音樂和360金融等多家中國公司已經或即將赴美上市。專業人士表示,美國這么一搞后,華爾街的機構無疑會根據這份聲明提高審計要求。雖然美國證監會不會直接干預IPO,但必然會影響投資者對中概股的接受程度。
其實,這對中國企業來說并非完全是壞事,因為科創板已經在籌備當中,美國這時候提高門檻,到時候更多的中國公司可能會選擇在我國的科創板上市。不過,對于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來說,應該要做好準備,如果美國證監會來真格的,這些企業恐怕多少都得遭殃了。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到,美國針對華為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賈根良 2018年12月 來源:賈根良經濟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