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黨政建設 > 閱讀信息
蔡名照:探索有通訊社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
點擊:  作者:蔡名照    來源:《中國記者》  發布時間:2019-03-24 10:13:16

 

1.webp (12).jpg

蔡名照  新華通訊社社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站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深入分析了全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科學回答了媒體融合發展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述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任務、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媒體變革趨勢的深刻洞察,把我們黨對媒體融合發展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為新形勢下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新華社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出的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奮斗目標,聚焦通訊社主業推動融合發展,以供稿線路改革為核心,全面提升服務各類媒體水平,積極探索具有通訊社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經過幾年努力,初步形成了新型世界性通訊社的架構,站在了國內外媒體創新的前沿。

 

——建立了一體化指揮體系。組建統籌組織指揮全社融合報道的全媒報道平臺,構建了從采集端、編輯端到播發端的全媒體傳播鏈條,形成了集約高效的優質內容生產體系,推出一大批在傳統媒體產生“鎮版之勢”、在新興媒體產生“刷屏之效”的報道力作。拳頭產品“新華全媒頭條”專欄2018年發稿367組,平均被243家媒體采用,在客戶端和微博平臺總瀏覽量超過10億次,有力唱響了網上主旋律。

 

——打造了智能化生產平臺。建立“現場云”新聞直播平臺,聚合新華社和國內媒體直播資源,實現全流程在線采集、加工、傳播,目前已有3100多家媒體入駐,日均直播近400場;推出機器生產視頻、人機一體協作的智能化系統“媒體大腦”,實現短視頻產品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廣泛應用于重大報道;推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引領媒體人工智能發展潮流,走在世界媒體前列。

 

——構建了全媒化業務布局。對供稿線路進行全媒化改造,實現融合產品生產常態化、系統化、規模化,構建起以全媒體供稿線路為主體,以網站、客戶端、社交平臺等終端為渠道的傳播矩陣,覆蓋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目前在全世界共有各類媒體機構用戶5500多家,覆蓋國內全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海外用戶遍布20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社交媒體賬號集群總粉絲量超過1億,位居世界主流媒體最前列。

 

——形成了網絡化技術體系。實現傳統通訊社技術體系向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傳播技術體系轉變,技術建設服務和引領業務建設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推出全媒體采編發、全媒體供稿、全媒體業務管理監控、信息化辦公協同等四大技術平臺,成立新華智云技術公司,創辦“媒體創意工場”,形成一批自主創新技術成果,為融合發展提供了先進技術支持。

 

——培養了現代化采編隊伍。加大全媒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經過大規模培訓,全社掌握融媒體報道技能的采編人員超過2000人,占采編人員總數的三分之一。重大報道中,全媒體采編團隊協同作戰已經成為常態,傳統的按報道形式分割的人力布局正在走向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縱深”意味著不僅要深入網上,更要占領網上,真正成為主流,牢牢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因此,在推動融合發展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品牌優勢,更加注重原創能力,更加注重思想厚度,更加注重互動傳播,更加注重技術支撐,真正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讓網上的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通訊社是“媒體的媒體”,新華社的融合發展只有走在媒體前列,才能更好地服務國內外媒體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踐行守正創新,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全面推進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

 

一、以內容創新為根本壯大主流輿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根本任務在于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按照“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以內容創新為本,推進新聞信息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新華社遍布全球的采集網絡優勢,完善全媒體、多語種產品生產加工體系,不斷豐富新聞信息供給,持續推出更多高質量原創內容,切實增強主流思想輿論的引領力、凝聚力、感召力,唱響時代最強音。

 

二、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推動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

 

這個重大論斷是對媒體變革最新趨勢的精辟概括。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背后是新聞傳播全流程、全鏈條的深刻革命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不能局限于簡單的相加,也不能滿足于單個產品的創新,必須按照一體化發展的要求來謀劃部署,對組織體制、運行機制、人力布局等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否則就很難突破深度融合這個關口。

 

要完善適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基礎上組建全媒編輯中心,承擔全社融合報道組織指揮、創意策劃、統籌協調、考核評估等職能,建設海外全媒體編輯中心,推動各編輯部、各分社增強融合報道能力,形成一體發展、深度融合的業務布局,加快從相加階段走向相融階段。

 

三、以人工智能為重點重塑生產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實踐告訴我們,人工智能把采編人員從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多從事思想性、創意性智力勞動,是一場重塑新聞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

 

要利用新華社在媒體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優勢,按照智能化要求對新聞生產方式進行全方位改造,通過建設現代化分社實現新聞產品源頭端全媒體采集,通過建設智能化編輯部實現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推動人工智能在新聞報道全流程應用,努力搶占媒體變革制高點。

 

1.webp (13).jpg

 

四、以先進技術為引領加快業務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運用新技術加快融合發展步伐提出明確要求。隨著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深入,技術已經成為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要把技術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技術建設與業務建設深度融合,升級基于互聯網的全媒體一體化技術平臺,組建整合全社新聞信息資源的大數據中心,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實用的智能化業務大廈,加快應用型新媒體技術研發,為采編人員配備一流技術裝備,以先進技術引領業務創新。

 

五、以移動終端為優先做強傳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當前,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受眾向移動端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在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里。

 

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抓住5G發展機遇,搶占“萬物皆媒”高地,積極探索新的新聞業態,構建面向各類媒體、突出移動優先的全媒體供稿體系,推出面向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供稿線路,加快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現場云”直播平臺、國內外社交媒體賬號等迭代更新,打造特色鮮明、差異發展的移動傳播矩陣,不斷擴大在移動終端的影響力。

 

六、以增強“四力”為抓手打造一流隊伍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關鍵是要有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一流干部人才隊伍。要深入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推動干部職工提高政治素質、提升理論水平、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業務本領,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培養適應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需要的綜合履職能力,更好地擔負起黨中央賦予我們的職責使命。

 

(作者系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來源:《中國記者》2019年第3期,昆侖策網轉自“京原路8號”)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