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我們認識事物的客觀運行規律及相關屬性,也給我們科學分析那些是客觀的,那些是主觀的,如何正確把握好客觀與主觀的關系。眾所周知,做什么事是客觀的,怎么做事才是主觀的,假如連做什么事都不清楚,或者說所要做的事與實際不符,主觀上必然十分茫然,從而只憑想當然去做,形式主義油然而生。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運用科學的態度來認識紛繁復雜的客觀事物,才真正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制定出與事物切實可行的制度,只有這樣,才會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著落的良好社會氣氛。
說某一個人、某個小單位出現形式主義,可以說他們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而一個系統、一個區域出現形式主義,而且“反形式主義”又成為形式主義新變種,再說他們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就難以說服人,必須靜下來深入思考。比如說,某個果園一棵樹或者幾棵樹結果率下降,判斷這棵樹或者這幾棵樹有問題,通過驅蟲、施肥、剪枝、鏟除等手段可以解決。可是整個果園結果率下降,那么我們是不是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氣候、土壤、品種、樹齡、技術管理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有可能使結果率下降。
同理,若大范圍出現形式主義,而且長期存在又非常頑疾,我們是不是也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到底是人的思想問題?還是制度問題?還有沒有其他更深層次問題?當然思想意識問題是首要問題,在這方面敘述的文章很多,在此不再重復。本人通過調查研究反復思考,站在廣大干部群眾的角度深切地感悟到形式主義除了與人的思想意識有關,與“事人不和”也存在著因果關系。
一、產生形式主義直接原因就是“事人不和”
什么是形式主義?馬克思指出:“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反對形式主義,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改進學風文風會風,改進工作作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擔當、敢于堅持原則,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在這里我舉兩個不存在形式主義的例子。一個是航天科技人員,他們為了航天器上天,必須反反復復論證、計算、監測、驗收,有的形式可能重復上萬變,每個環節決不會懈怠,他們所做每一件小事若有失誤都可能使航天器上天這件大事前功盡棄,請問在這里能有形式主義嗎?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同時各種形式都有相關的內容(即每件小事),也就是說形式加相關要做的每件小事確保航天器順利上天。
另一個紡織工人,他們每天準時上班,服裝整齊劃一,行動協調配合,從形式上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通過一針一線這樣的小事,“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不斷美化人們的生活,請問他們有形式主義么?
說航天科技人員有堅定理想信念沒問題,說紡織工人有堅定理想信念是不是牽強不通?假如我們把紡織工人安排到航天城從事航天科技事業,或者說航天科技人員去從事紡織事業,這會出現什么現象?會不會出現形式主義?這是不是“事人不和”?
我們每個人都有思想意識,這是無法否認的。因每個人學習、生活、工作經歷不同,其思想存在著差異也是必然的。雖說人與人有情商指數差異,也有智商指數差異,但有一個共同點每個人為了生存和生活組成社會整體,具有社會屬性。在這個社會里任何人都存在有兩面性,即奉獻一面(正能量)和索取一面(負能量)。有的人奉獻多,有的人奉獻少,當然也有只索取不奉獻的人。
一個好的制度,能使絕大多數人各司其事貢獻自己力量,這樣的社會就不斷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有這樣的優越性,當然再好的制度也不能一成不變,隨著社會發展制度也要與時俱進,所以制度改革完善永遠在路上。假若一個不是實事求是的制度,在這個社會里只能靠少數人做事,絕大多數人只想索取享受,不奉獻,整天無所事事,搞一些形式主義,這樣社會必然倒退、崩潰,最后還會發生動亂,蘇聯解體、西歐劇變就是最有力的驗證。
因此,我們認為任何形式,只要有相關具體內容(即具體事務),就不會出現形式主義,那么反過來推理,形式主義除了人的思想決定性因素外,與無所事事是不是有關?所以只要深入思考,形式主義與“事人不和”有著直接因果關系。
二、“事人不和”主要表現形式
“事人不和”是本人三十多年來在基層實踐觀察中的理性認識,《辭典》、《辭海》沒有找到事人不和的定義,百度百科也沒有找到相關解釋,那么,什么叫事人不和?本人初步給一個定義,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廣泛爭論。所謂事人不和就是指人與承擔的事務不服,出現內耗效應,達不到如期如實的效果。事人不和主要有三種形式:人浮于事,事人脫節,人不適事。
(一)人浮于事。應該說是老話題,但在機關事業單位還比較常見,這就是當前所說的“站客、看客、說客、過客”“四客”現象。比如,一個行政事業單位在八十年代初,三至五人就能承擔的事務,到如今,單位在職人數增至十多人,甚至有的地方增至幾十人。這是不是人浮于事?這種現象既有過去不接氣的改革遺留下來的,也有后來取消行政收費后新增的(過去為了收費養人去做事,現在不收費了就做單位的站客、看客、說客、過客)。
(二)事人脫節。有些事務并不難,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完成。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不能做表面文章”。可是,有的地方制度設計就是不接地氣,有的事做了還要承擔責任風險,不做反而沒有任何責任,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形中給一些干部帶來巨大落實成本。比如扶貧這件事,有的地方填各種表格就達180多項,表格沒填好要承擔責任,整天忙于填表應付上級,那有時間做實事喲?為什么出現那么多形象工程,就是為了應付不切實際的檢查和考核。因為要形成紙上的“風景”又不符合當地實際,于是用“盆景”來應付蒙混過關,所以制度設計不合理,不接地氣必然會導致基層干部花心思做表面文章,搞數據游戲,搞假政績。也就是說承擔的事務與當地實際情況不符,導致人為的形象工程,這就是事人脫節。
(三)人不適事。簡單的事務,人人會做,這樣的社會只有在原始社會存在,而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文明的社會主義社會,其特征是:社會分工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專業,這就要求每個人學有所長,學有所為,學有所成,共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可是,很多事情為什么事與愿違?比如,農村經營管理是一項技術性、政策性比較強的專業,學成之后就是去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發展,到廣大農村大展宏圖,然而,在調查中得知,有的地方基層第一線能留住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的人才鳳毛麟角,絕大多數農村經營管理人員只是通過簡單培訓就上崗,請問這些人能把農村經營管理事務做好么?沒有學過食品質量安全的人員去監管食品質量安全之類的事,沒有學過農業的人員去做農業技術推廣之類的事,等等,像這些人不適事的實例太多,舉不勝舉。
三、要徹底消除形式主義就必須推行事人合一
(一)因事施策,因人給事最能體現社會效能。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須派定路數,各司其事。”《后漢書·曹褒傳》:“漢遭秦余,禮壞樂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觀省,有知其說者,各盡所能。”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既體現人的自由又體現人做事的能力,它絕不是束縛人的個性,而是使每個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施展。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不也是這樣么?古人能追求這樣的社會,為什么我們不能?
在這里本人必須反復強調,制度重不重要?回答肯定重要,但決不是根本,根本在事和人上,制度只是樹干、樹枝而已。所制定的制度若不符合實事,不接地氣,說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這個認識真希望能引起高度重視。任何事務都有自己的獨特規律及所具有的屬性,比如航天器上天必須要脫離地球引力(人的主觀無法改變地球引力)的引擎,所以航天科技人員非常尊重科學,根據地球引力設計制造出克服引力大推力發動機,按照指令的程序上天。管理事務同樣如此,農業有農業方面的屬性,交通有交通方面的規則,醫務的屬性一切為了人的健康,教育的屬性就是傳道育人……等等。只有根據事務的屬性,制定并不斷改革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事業發展就有章可循,否則,我們事業就會走彎路,人民群眾自然就不會滿意。
任何藍圖、任何制度、任何事務都需要人去實施,清談誤事,實干才會產生社會效能。在原始社會,因事務比較簡單,人人會做,可是,進入了文明社會,事務就有難易之分,因此,再不要出現只要進事業機關,就成了“萬精油”的干部,犯“胡子頭發一把抓”老錯誤。一定要因人而異,學習什么專業,熟悉什么事務,掌握什么政策,各司其事,再通過政治思想改造,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形式主義自然就消除,社會發展將進入秩序井然,人人想做事、會做事、做成事,和諧文明新時代。
(二)第三、第四產業的事務拓展空間巨大。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各個領域事務不斷拓展,第三產業日益增多,各種項目正在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第四產業方興未艾,各種新型事務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網上審批,網上辦事。當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擴大第三、第四產業的空間巨大;這就要求理論學者,制度設計師必須深入人民群眾中,深入第一線事務工作中去,實事求是地制定出易操作好實施的措施,特別是隨著科技革命,農村機械化代替大量勞動力,農民進城后新型產業如何拓展。比如民間藝術、民間娛樂、民間文化只要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都可以發展。
當然與新形勢、新征程的要求相比,我們思想認識,工作理念還沒有跟上,主要是:新型事務如何識別,怎樣歸類,對新型事務領域介入還很不夠,第四產業如何部署還有待統籌設計。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調查研究,所以,要充分認識第三、第四產業對我國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尤其是當前如何把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分流出來的人員充實到第四產業中去,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事業,如何發揮他們服務、溝通、管理等相關事務的功能,大有文章可做。
(三)建立科學評價做事體系,辦事考核重效能。
針對目前不斷變化的形式主義問題,除了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外,完善評價做事體系尤為重要。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做事體系,既要規定做事程序,也要明確事后效能,要根據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適應的做事規程。要明確事務性質,做了是什么結果,不做又是什么結果。比如,某農民賣到了假農資,無論那個環節的問題,作為農業執法機構沒有任何理由推卸責任,必須依法辦事,還農民一個公道。那么《農業法》既含有服務對象,管理范圍,同時也要明文規定執法者權力和責任,獎懲要分明,否則,就會出現“燈下黑”,執法者不作為、慢作為,甚至袒護違法行為,破壞社會公平。對于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做事情的,實行積分式考核。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應用、5G技術普及,建立事聯網體系更有利于積分考核。當然,要建立科學評價做事體系,就必須深入基層第一線中去,調查清楚是什么事,怎么做,實事求是謀劃出適合廣大干部群眾易操作的實施方案。只有科學的評價做事體系,按規矩考核,不走形式,才能激發每個人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熱情,從而真正徹底消除形式主義。
(四)按勞分配、以事取酬是新時代最科學、最公平的分配方式。
按勞分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基本構件之一,對于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建設社會主義,發揮重大作用。隨著科技發展,按勞分配難以適應科技帶來的巨大的生產力,比如智能機器人,不需要任何報酬可以從事人無法完成的勞動。那么研究或操控智能機器人的人按勞分配顯然不公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就事論事,誰的事難,誰的事易,誰的事大,誰的事小,也就是說人無貴賤之分,就事論奉獻,誰奉獻大,誰應得報酬就多,這才體現出社會公平。
按勞分配原則已經寫入我國《憲法》里,可是,本人翻閱了《辭海》、《辭典》沒有找到以事取酬的定義,所以有必要給以事取酬下個定義。所謂以事取酬就是指某個人所做的事務其難易程度,給社會奉獻大小,作為評價給予的報酬。過去按勞分配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現在若推行以事取酬既能克服形式主義,甚至逐漸消除形式主義,又能激發廣大干部群眾辦事創業熱情。可以肯定說,按勞分配、以事取酬分配方式既能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又能體現辦事干事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制度。
我們還堅信,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事取酬既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更能體現只要做事就有所獲的制度優勢。比如,只要給退休的教師、醫師以及科技工作者等等的提供做事平臺,各司其事,發揮自己特長,他們一定會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作者單位:湖北省鄂州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辦公室;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