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錢昌明|人類還要選擇私有制嗎?
點擊:  作者:錢昌明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07-25 19:13:31

 

愿全世界善良的人們都選擇走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道路,做一個不想去剝削、壓迫他人的人,做一個追求“平等”、有崇高理想的人!

1.webp (6).jpg

 

日前網上盛傳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古特雷斯的一番話:

 

“目前地球上一半的財富屬于26個人,與之對應的,世界上還有約70%的人連基本生活都無法獲得保證”;“不平等是我們時代的特征之一。(據“界面新聞”7月19日報道)

 

古特雷斯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社會財富分配的極端不均。少數人巨富,極大多數人貧困。26個人居然可以占有人類擁有的一半財富!富者奇富,貧者赤貧。

 

其實,“勞而不獲,獲而不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兩極分化。這樣的不平等,何止是當今世界的“特征”,它更是五千年來私有制社會的“基本特征”。只是到了現代資本主義時代,這種兩極分化發展得更為極致罷了。

 

人,生而平等。不管是個人與個人,集體與集體,還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它們之間的關系都應該是“平等”的。追求“平等”,是人類的公理。實現“平等”,就是“公平”、“正義”。失去“平等”,就不存在“公平”與“正義”。

 

1848年,正是出于追求人類的平等,實現公平與正義,這才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主張通過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從此,科學共產主義運動浩浩蕩蕩,成為世界上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經歷了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長期斗爭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失敗,1917年,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十月革命終于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勞動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發揮了出來。僅僅經過19年,到了1936年,昔日歐洲最落后的農業國——舊沙俄,迅即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蘇聯。其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最為了不起的是,社會主義蘇聯,在歐洲戰場上獨立地頂住了納粹法西斯——集14國人力、物力的進攻,最終蘇軍單獨地攻克柏林,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繼十月革命以后,1949年,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馬克思主義又在中國取得了勝利。1956年,我們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時,中國已成為具有完備工業體系、擁有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的世界第六工業大國。原先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僅僅用了27時間,即改變了面貌,走完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化了兩、三個世紀發展的路程,成為舉世側目的新中國,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人民生活不斷提高,人口翻了近一倍,人均壽命從35歲提高到了65歲!

 

回顧歷史,中國搞了幾千年的私有制,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只能在死亡線上掙扎。唐代號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足的“盛世”,可是像杜甫那樣的上層知識分子也只能住個破茅屋,惹得他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其他,如白居易的《賣炭翁》等——反映普通勞動人民處境的詩篇,更是舉不勝舉。一句話,私有制永遠只能讓少數人暴富,而讓極大多數人受窮遭難。

 

奇怪的是,毛主席離世后,有人公然離經叛道,鼓吹私有制優于公有制。胡說公有制是“大鍋飯”、“養懶漢”;完全無視五千年私有制的滔天罪惡,揚私抑公,憑借強權,硬是推行私有制,重新把億萬勞動人民打下去,讓他們成為中外資本的奴隸,還妄稱這是“盛世”。他們睜著眼睛說瞎話,否定“勞動價值論”,鼓吹“資本萬能”,喋喋不休地宣揚資本創造財富。

 

 

人類社會的財富究竟是怎樣創造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是勞動創造的。既然是勞動創造了財富,按理,財富應該歸勞動者所有。然而,幾千年來的現實卻是:勞而不獲、獲而不勞。這全是推行私有剝削制度造成的惡果,全是因社會生產資料被私人占有所必然。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生產力是由三個要素所構成,即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1、勞動者,指具有一定勞動技能、生產經驗和科學知識的勞動者(包括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它是生產力中唯一的能動要素,也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活躍和起主導作用的要素。

 

2、勞動資料,是指勞動者作用和改變自然物形態,使之適合人類需要的物或物的綜合體,泛指生產工具。它的狀況標志著人類同自然作斗爭的物質裝備水平。勞動資料在歷史上的發展,形成越來越復雜的結構。在現代化的大生產中,包括:生產工具的系統,馬克思稱它是“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發動這些勞動工具進行生產的動力系統和能源系統;為產品的運輸、貯藏和其他目的所必須的輔助性勞動資料,即馬克思所謂的“脈管系統”;將以上各種勞動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的自控系統和信息傳遞等等。在勞動資料系統中,生產工具最為重要,是衡量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尺度。

 

3、勞動對象,是指人類勞動所加于的一切東西。勞動本身并不創造任何東西,必須和物質對象相結合,并凝結于自然物中,才能創造出有用的物質財富。勞動對象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經過勞動加工的自然物,如開采中的礦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捕撈中的天然魚等;另一類是經過勞動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的小麥,紡紗用的棉花,煉鐵用的礦石等。它對生產工具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勞動對象不同,直接影響整個生產力發展水平;勞動對象范圍的擴大和質量的提高,對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勞動者是生產力構成中“人”的要素;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都是生產力構成中的“物”的要素。“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必須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

 

有人要標新立異,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構成三要素”;提出一個創新的“生產要素”概念。認為當今的“生產要素”,應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管理)四種,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技術、信息也作為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今后,隨著這類“理論”與時俱進地不斷“創新”,也許還會有N個“新發現”——甚至連“城管”可以因“維護生產秩序”的“貢獻”,可以成為“生產要素”!

 

既然都是“生產要素”,自然都有資格參與生產的分配,從而美化“企業家”,掩蓋資本剝削勞動的奧秘。可見,否定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構成三要素”,目的就是為了鼓吹資本主義私有剝削制度的“合理”性。

 

然而,只要堅持私有制,就無法逆轉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在現代資本主義的條件下,美國的貧富分化就是個典型,且只會越來越極致。其結果,必然是不斷地經濟“危機”,社會階級矛盾的持續激化,最終導致人類社會的自相殘殺、自我毀滅。

 

歷史證明:只有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條件下,產品為社會所公有,即使是在保留一定資產階級法權的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也能消除兩極分化,讓社會成員之間實現“共同富裕”,這不只是可能,而且是一種必然。

 

2002年筆者曾到過俄羅斯,盡管其時蘇聯解體已過十年,但仍能讓人感受到社會主義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一些“共同富裕”的痕跡。當時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莫斯科街上沒有出租車。為什么? 因為他們都擁有私家轎車——蘇聯時代留下來的,盡管已有些陳舊。

 

什么是資本? 

 

“資本就是積累的勞動”。用亞當·斯密的話說,就是“一定量的積累的和儲存的勞動”(馬克思:《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也就是被剝削者占有的社會歷史積累的勞動。資本通過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使資本增殖。

 

馬克思認為科學是生產力:“生產力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率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然而,“科學技術”是通過“滲透”在生產力“三要素”之中實現的,始終離不開生產力中“人”的要素或“物”的要素??茖W技術體現為生產力,但絕不可能游離于生產力“三要素”之外。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歷經了幾千私有剝削制度殘酷歷史的人類,在實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共同富裕與公平、正義以后,還有誰愿去選擇私有剝削制度?!當然,除了那一小撮封建貴族、大資本既得利益集團和那些極端自私、追求私有制的余孳們。

 

愿全世界善良的人們都選擇走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道路,做一個不想去剝削、壓迫他人的人,做一個追求“平等”、有崇高理想的人!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