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新時代,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涉及國有企業的重要性、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原則、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等方面。在新時代,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必須以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切實解決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奮力開拓國有企業改革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在國際上,全球經濟的復蘇依然步履維艱,而中國在引領全球經濟新一輪的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內,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必須妥善解決經濟的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等問題,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此大背景下,習近平不但多次到國有企業調研指導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推進狀況,而且在多次重要會議上對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這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精辟闡發。
一、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涉及國有企業的重要性、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原則、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等方面。
(一)國有企業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多次就國有企業的重要性進行了鞭辟入里的論述。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中國共產黨執政和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起支柱作用。2014年間,習近平在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批示中,用 “命門”一詞比喻國有企業對黨和國家的重要性,這是首次從經濟和政治相統一的高度來定位中國國有企業的性質。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吉林長春考察調研國有企業時多次強調:“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不同形勢下,有的“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在此,習近平賦予國有企業多方面的重大歷史性任務。同時,習近平在這次重要會議上強調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功勛卓著,功不可沒。”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在江蘇徐州考察工作時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可見,國有企業在推動當代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主導性作用,沒有理由不搞好國有企業。
(二)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多次指出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經過多年改革,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同時,國有企業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存在一些弊端,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在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分析了當前國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些國企市場主體地位未真正確立,現代企業制度尚不健全,國資監管體制需要完善,國有資本運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內部人控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嚴重,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還很多。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借改制名義侵吞國有資產。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對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存在薪酬結構不盡合理、薪酬監管體制不夠健全等問題。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我國企業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但一直以來,央企高管薪酬制度仍存在著薪酬水平總體偏高、薪酬結構不合理等弊病,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從習近平上述深刻分析中不難看到,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發展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必須高度重視的突出問題,而且應當得到有效解決。
(三)國有企業改革堅持的基本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認為,要使國有企業的改革卓有成效地向前推進,應當堅持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指出,在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2015年6月5日,習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強調:“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要堅持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工作對接,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指示并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記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重大責任,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組織領導,盡快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為國有企業強“根”固“魂”,習近平具體提出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堅持黨組織對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能變;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同時,習近平在這次重要會議上還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2018年9月27日,習近平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考察時再次強調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一以貫之。由此不難看出,習近平強調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既是至關重要的,也必須是全面的。
二是始終依靠工人階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離不開工人階級重要作用的發揮,在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中自然也不例外。在2015年的“五一講話”中,習近平明確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論時代怎樣變遷,不論社會怎樣變化,我們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都不能忘記、不能淡化,我國工人階級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動搖、不容忽視。”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在國企改革中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人翁作用,維護好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內在要求。要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業務公開,落實職工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工人階級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就是說,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始終依靠工人階級的基本原則是不容質疑的,而且要盡可能地在多個方面落到實處。
三是激發國有企業的內生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離不開其內生動力的充分挖掘。2014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來到上海代表團參加全團審議時指出,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2016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對國有企業發展,政府的作用更多體現在支持、扶持、杠桿作用,但沒有現存的‘金娃娃’擺在那里。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指示:“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在山東煙臺考察工作時指出:“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你們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看出,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如果國有企業沒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最終是很難搞好的。
四是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同時,習近平也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余。”從上述深入分析中不難看出,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的確必須發揮市場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和克服其不足。
(四)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與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十分關注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與方向。2014年7月,習近平指出:“要把提高效率、增強活力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2015年6月5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強調,“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防止國有資產流失”。2015年7月中旬,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期間明確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第一次為國有企業改革確立了判斷成敗的標準。同時,“三個有利于” 標準也指明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最終目標和正確方向,能夠指導國有企業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順利推進。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指示并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三個有利于” 標準,并指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2018年9月27日,習近平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考察時強調指出,我們的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那種不要國有企業、搞小國有企業的說法、論調都是錯誤的、片面的。任何懷疑、唱衰國有企業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錯誤的。從習近平的上述精辟闡發中不難看出,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目標與方向已十分明確,關鍵在于如何將各項具體工作盡快落到實處。
(五)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作了重大部署。
其一,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5年6月5日,習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會上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作出了如下部署:“要強化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審計、紀檢巡視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從習近平上述精深的闡發中不難明白,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不但是必要的,而且要從多個方面將相關工作落到實處。
其二,強化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認為,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對領導人員的管理不能放松。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針對當前國有企業薪酬制度存在的諸多問題,習近平用“水平適當、結構合理、管理規范、監督有效”這16個字概括了改革標準,并明確指出,要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除了國家規定的履職待遇和符合財務制度規定標準的業務支出外,國有企業負責人沒有其他的“職務消費”,按照職務設置消費定額并量化到個人的做法必須堅決根除。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他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從思想深處擰緊螺絲。要突出監督重點,強化對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決策監督機制,嚴格日常管理,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同時,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做到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堅定信念、任事擔當,牢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顯然,習近平對國有企業領導人既給予了殷切希望,又提出了多方面的嚴格要求。此外,習近平還指出:“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既要從嚴管理,又要關心愛護,樹立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讓他們放開手腳干事、甩開膀子創業。要大力宣傳優秀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濃厚社會氛圍。”習近平強調,在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同時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經營管理企業的專業素質,這樣才能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其三,國有企業要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認為,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指示中強調,國有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理應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不難看出,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發揮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側重的。首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結構調整方面,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提出了 “結構優化要多策并舉,‘加減乘除’一起做”的著名論斷。其次,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創新發展方面,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同吉林東北工業集團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職工座談時指出,國有企業必須著力推進創新發展,進行技術、管理、質量、產品、產業、治理結構體制等方面的創新,提高國有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2016年5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強調指出:“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增強我國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最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布局優化上,一方面,是國有經濟的資源整合和產業重組。2013年8月28日至31日,習近平在遼寧考察時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為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增添原動力。另一方面,服務國家戰略,通過國有資本合理流動來優化布局。反映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就是要“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和領域,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由此,在新時代,國有企業必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并在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和布局優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四,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認為,在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必須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全會決定堅持和發展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論述,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這是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2014年3月9日,習近平參加全國人大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在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針對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習近平明確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利用效率,要嚴格程序、明確范圍,做到公正透明,不能 “一混了之”,也不是 “一混就靈”,要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要注意區別對待,注意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在取得實效上狠下功夫。從習近平上述全盤闡發中不難明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為了進一步壯大而不是削弱國有企業,要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二、以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指導新時代的國有企業改革
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植根于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自覺順應了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之一。在新時代的國有企業改革中,只有以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才能有效地解決國有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斷開拓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新境界。具體而言,在新時代,貫徹執行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至少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領導和支持
在深入學習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領導,大力支持國有企業的改革工作。具體而言,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領導和支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為國有企業選好領導人,促使他們在國有企業的改革中積極作為。在新時代,要切實按照德才兼備的基本要求,為國有企業選好董事長和總經理,并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同時,要繼續強化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和健全企業內的責任制度,充分調動國有企業領導人、中層管理人員和廣大基層職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國有企業改革穩步而富有成效地向前推進。
二是要抓好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全局性指導,引導國有企業做好自身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清晰界定自己的主業,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各級政府中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所管轄的國有企業的指導,促進這些國有企業領導人認清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全面掌握現階段自身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對策。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有關自身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其三,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幫助國有企業化解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各級政府中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經常到國有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在掌握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最新進展情況的同時,也為國有企業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對策建議。同時,國有企業也要向上一級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匯報自身改革和發展的實際推進情況,確保信息交流暢通無阻。
(二)國有企業要將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落到實處
在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中,必須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確保將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真正落到實處。具體而言,在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要將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落到實處,至少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在國有企業內,要做好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的宣傳教育工作。具體而言,在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努力編寫出系統全面的學習材料,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手段,持續開展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國有企業的全體員工尤其是廣大黨員和干部全面把握其中的主要內容。在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演講、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活動載體來進一步調動全體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升他們學習的實際效果。
二是在國有企業內,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全體員工要認真踐行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具體而言,在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引領作用,促進全體員工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努力踐行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即以這一重要論述為指導,來分析本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對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在本職工作中不斷開拓新局面,取得更為優秀的工作業績。
三是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國有企業領導班子要以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來分析現階段國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剖析,最終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同時,國有企業領導班子還要以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深入思考企業的中長期發展問題,從而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
(三)新聞媒體要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宣傳和報道
在新時代,新聞媒體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學深悟透習近平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的基礎上,要努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宣傳和報道工作。
其一,持續性地宣傳和報道國有企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和歷史貢獻。在實際工作中,新聞媒體既要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力量增強和民生改善作出的巨大貢獻。通過這種持續性的宣傳和報道,社會各界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國有企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逐步消除對國有企業的種種錯誤認識。
其二,持續性地對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在新時代,記者要多到國有企業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既實地采訪國有企業的領導人,了解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和改革推進的實際情況,又到國有企業的生產車間去采訪一些普通員工,掌握他們對國有企業改革的認知和本職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記者應實事求是地對所調研的國有企業進行宣傳報道,使得社會各界對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情況有所了解。同時,新聞媒體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宣傳報道應當是持續性的,這就有助于社會各界全程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實際推進情況,最終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
其三,在持續性地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情況進行宣傳和報道的同時,大力批判、批駁新自由主義思潮。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國有企業大多埋頭做事,在主動宣傳自身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并不多。當新自由主義思潮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內興風作浪時,“國企阻礙市場經濟發展”“去國企化”等論調甚囂塵上。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國有企業也存在一些誤解。在此背景下,一些長期從事與國有企業改革相關工作的人在思考國有經濟將如何發展的問題上,其立場也容易發生動搖。為切實改變現階段國有企業在改革與發展中所面臨的十分不利的輿論環境,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媒體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積極組織國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持續性地大力批判新自由主義思潮,深刻揭露其竭力反對國有經濟和反對將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險惡用心,使得廣大人民群眾認清其丑惡嘴臉。
(作者:張國,北京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與國際傳播協同中心”研究員,法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來源:《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年第12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習近平:把國有企業作為遼寧振興的“龍頭”,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核心競爭力
2018-09-3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