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3年12月27日晚,一趟專列趁著冬夜暮色悄然駛出北京站,向南疾馳而去。專列目的地是風景宜人的杭州,車上坐的是共和國憲法起草班子,毛澤東親自掛帥。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第一次來杭州,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安排眾人住進了西湖邊上的劉莊。劉莊位于西湖西面的楊公堤,是清朝進士劉學詢斥巨資修建的私人花園,故而得名。此后的兩個多月里,每天下午3點,毛澤東率眾從劉莊出發,驅車繞道西山路,穿過岳王廟,來到北山街84號的辦公地點,往往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憲法的起草工作其實是在南北兩地同時進行著。西子湖畔,毛澤東主持起草小組擬定初稿,然后派專人把草稿送至北京,每一次,毛澤東都要囑咐在京的劉少奇,“加印分送政治局及京中委各同志(指在京的中央委員)。”北京城里,劉少奇召集中央有關人員一次次討論,討論一次,意見馬上返回杭州,起草小組就修改一次。來來回回,幾經修改,直至提出了四讀稿,憲法草案初稿的草擬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3月中旬,毛澤東啟程返回北京。途中,北京方面作出了兩項決議:第一,由陳伯達、胡喬木、董必武、彭真、鄧小平、李維漢、張際春、田家英等8人組成小組,對憲法草案初稿做最后修改。第二,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辦公室,李維漢任秘書長,齊燕銘、田家英等人任副秘書長。
3月23日,30多位委員聚集中南海勤政殿,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定了個大方針:憲法要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他還舉了個例子,說明“通俗易懂”的要求:“憲法草案初稿把什么什么‘時’都改成了‘的時候’。‘為’字老百姓不懂,都改成了‘是’字。”
毛澤東虛懷若谷,最后的話擲地有聲:這個初稿可以小修改,可以大修改,還可以推翻另擬初稿!
5天后,憲法起草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成立,下設資料組、會議組、記錄組、聯絡組、總務組。從山東泰安回京不久的許崇德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借調,成了資料組的一名工作人員。這位日后的中國憲法學泰斗、人民大學教授當時還是一個剛剛念完研究生、留校任教的毛頭小伙,他和幾位來自高校的法學學者一起住進了中南海,那里是中央和政務院辦公的地方。
資料組的工作很明確,就是收集編輯與憲法有關的文獻資料。那陣子,許崇德和同事們天天跑到政府的資料室、外交部以及各大圖書館去搜羅各時期各國憲法條款。舊中國的憲法編成一本,美、法、德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編成一本,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編成一本……許崇德記得,后來還編了一本工具書,里面解釋了所有與憲法相關的名詞。資料編纂好復印出來就趕緊分發給參與討論的高級干部們參看。
1954年開春的時候,5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加入到立憲的工作中來。他們分成17個小組展開討論,這些小組先后舉行了14次憲法座談會,提出修改意見3500多條。后來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各大行政區、各省、市、自治區以及解放軍中,8000多人參與其中,又提出修改意見5900多條。這些意見統統匯集到憲法起草委員會會議上,委員會根據各方意見,逐條對初稿進行修改。
毛澤東最后總結說:“憲法的起草,前后差不多7個月。每一次稿本身都有許多修改,在西湖那一次,就有七八次稿子。前后總算起來,恐怕有一二十個稿子了。總之,是反復研究,不厭其詳。將來公布以后,還要征求全國人民的意見。”
6月16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憲法草案,號召全國人民參與憲法討論。一場全民大討論在1954年夏季來臨的時候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在神州大地上展開。
僅在上海,627萬人口中就有270萬人聽了有關憲法草案的報告,156萬人參加了各種形式的討論,提出16萬多條修改、補充意見。
這是許崇德他們最為忙碌的時候,各地的建議都匯集到起草辦公室,由他們負責整理。許崇德記得,那年夏秋正巧趕上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些憲法討論會就開在了抗洪搶險的大堤上。
意見和建議都是成捆成捆送過來的,外面仔仔細細地包著防水的桐油紙。打開來一看,里面全是黃色的稿紙,毛毛刺刺的。盡管紙質不怎么好,但上面的字跡謄抄得工工整整,也有的是用老式打印機打出來的鉛字稿。許崇德他們將意見分門別類加以整理,重復的內容就合并成一條。提什么建議的都有,有人認為“人民有言論自由”這條不合適,主張改成“公民有言論自由”,還有人認為是“國民有言論自由”,甚至還有熱心者自己動手寫了一部憲法寄過來……
這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憲法全民大討論最終持續了兩個多月,參加討論的人數達到1.5億,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前前后后共收到討論意見118萬余條。
1954年9月20日下午,一屆人代會迎來最重要的議程: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7時55分,執行主席周恩來宣布表決結果:投票數1197張,同意票1197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54年9月20日通過。
那一年,許多人以一種特殊方式記錄下當時的激動——許多新生兒起名叫“憲法”。所以,凡是叫張憲法、李憲法、王憲法的,十有八九都是1954年生人。
節選自《北京日報》2009年6月23日《人大肇基》
本期作者:侯健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毛澤東親自掛帥,1.5億人參與討論
2018-03-01農業八字憲法:新中國農業生產力的革命——紀念毛主席逝世四十周年
2016-09-1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