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思想是馬克思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闡發唯物史觀思想時提出和闡發的,實際是對唯物史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原理的又一種不同的表述方法,而非關于資本主義現狀的具體表述。但理論界有些人卻把“兩個決不會”看做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狀的具體認識,認為當時的資本主義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還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還沒有發展到滅亡的過程。因此認為《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必然”和“消滅私有制”思想提出過早,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這種解讀是錯誤的,是把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混為一談。是用“兩個決不會”的哲學觀點否定“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的科學社會主義觀點。其目的是為當代帝國主義繼續剝削、掠奪世界各國人民并推行霸權主義、為根本否定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道路,為中國當今私有化、市場化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最近網上發表了較多的紀念《宣言》的文章。應該說,一些文章還是較為準確地闡發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但是也有少數文章直接間接否定《宣言》的基本觀點,特別是《宣言》闡發的“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等思想。
他們認為,馬克思的早期理論包括《共產黨宣言》的基本觀點都是相對的有局限性的。《宣言》之后,馬克思恩格斯在多處都在程度不同地否定和修正《宣言》的一些觀點,特別是修正“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等思想。
其中,他們的重要根據之一就是馬克思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闡發的“兩個決不會”思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他們從“兩個決不會”思想推論出馬克思這里實際是說,他們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所容納的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還有發展的巨大的潛力,還處在上升階段,而不是走向滅亡的過程。馬克思這里實際是對《宣言》的“兩個必然”和“消滅私有制”思想的修正和程度不同地否定。
他們甚至認為,《宣言》發表100多年后包括今天,資本主義的生產力也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因此也是不會滅亡的。但是列寧、毛澤東等人卻置馬克思這一思想于不顧,主觀主義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和剝削制度,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實質是違背了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思想。結果遭到失敗。因此當今中國不僅不能提“消滅私有制”,而且要強化、發展私有制,要自覺向資本主義學習。
這種觀點長期以來在思想理論界有極大的市場,最近個別人又借紀念《宣言》活躍起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對馬克思“兩個決不會”思想的錯誤理解和歪曲。
理解“兩個決不會”首先必須從提出這一思想的馬克思的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中心思想及其基本內容談起。
我們知道,《宣言》完成之后,馬克思痛感自己的經濟學知識還很欠缺,對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經濟關系的研究還很不到位。所有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經濟現象、經濟關系的研究方面。
1959年,他完成了他的經濟學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而“兩個決不會”思想就出現在他為《政治經濟學批判》所寫的《序言》中。而這個《序言》的中心思想不是概述《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的主要內容,而是概述他這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
馬克思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思想家、經濟學就研究過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但是馬克思發現,他們的研究方法盡管各有特點,但總體是唯心史觀,也就是用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歷史觀、方法論研究經濟現象。按照這種方法,盡管某些觀點有許多合理因素并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但結論總體上是錯誤的。
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和經濟關系,必須有一種新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因此《序言》的中心思想是闡述他之所以要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原因及新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說:“在這里倒不妨談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經過。”
馬克思緊接著就從他大學學法律談起,后在《萊茵報》期間遇到對物質利益問題發表意見的難事,關于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的辯論等。馬克思說,這“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同時他還要對當時法國的社會主義學說發表見解,理論上的缺陷“還不容許我對法蘭西思潮的內容本身妄加評判。”多種原因使他從社會舞臺回到書房,開始思考和研究他在實踐中遇到的苦惱問題。他的這種研究成果就是他1844年發表在他主辦的《德法年鑒》中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于是馬克思在這里簡要敘述了他創立的新的歷史觀的基本思想。我們這里不妨把這篇文章中的整個第4自然段全部照搬過來;
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這部著作的導言曾發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上。
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
我在巴黎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后來因基佐先生下令驅逐移居布魯塞爾,在那里繼續進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經得到就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可以簡要地表述如下: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
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版,第32—33頁)
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思想就是在這里闡發的。從整個原文看,馬克思整段都是談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矛盾運動等。他是針對當時流行的人道主義、人本主義的用抽象人性論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唯心史觀闡發上述觀點的。
馬克思強調,一切歷史發展的動因、根源都應該從物質生產方式特別是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去尋找,而不是社會意識。“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緊接著就提出了“兩個決不會”思想。這實際是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沖突”思想的具體化。是指一個社會的滅亡,歸根結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與原有社會生產關系矛盾沖突的結果。一個新社會的產生和取代原有社會,歸根結底也是原有社會內部隨著生產力發展內部成長起來的否定因素發展并最終戰勝原有社會的結果。所以馬克思這句話的前提是“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即所有的社會形態都必須遵循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規律。
馬克思這里沒有一絲一毫的具體評論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如何如何,只是作為闡發唯物史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思想的不同的語音表述方式。
馬克思的這一思想不僅是他研究《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指導思想,實際也是之前的《共產黨宣言》的指導思想。
他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產生和滅亡歸根結底都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也都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們也都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它們的滅亡也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生激烈的矛盾沖突導致其滅亡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社會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但資產階級思想家認為資本主義之所以代替封建主義,是因為封建經濟和政治制度不符合資產階級提出的抽象的人道主義和人性”理論,資本主義就是他們按照他們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性原則、“人性”理論建立的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
同理,《宣言》揭示的“兩個必然”同資本主義要代替封建社會的理論依據也完全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的結果。空想社會主義也在否定和主張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但他們否定的根本原因是認為他們的“人性”理論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符合抽象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性原則和“人性”理論的,他們也要按照這種理性原則建立所謂的“社會主義”,而且反對無產階級階級斗爭而主張依靠他們自身的實驗方法實現社會主義。所以馬克思恩格斯才稱他們為“空想社會主義”。
《宣言》之后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以及1867年完成的《資本論》第一卷也同樣是遵循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揭露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內在矛盾特別是資本主義本身的特殊的經濟運行規律導致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我們希望同志們再認真讀讀恩格斯《反杜林論》第三編《社會主義》第二章《理論》部分(后收集在單行本《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第三章),恩格斯也正是依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再次具體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性與私人占有性之間的內在矛盾如何最終導致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最終勝利的科學結論。
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必然”和“消滅私有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具體結論,而“兩個決不會”是唯物史觀觀點,是“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的哲學依據,而不是對后者的修正、補充和否定。一些人把這兩個不同層次的觀點混為一談了。
但是多年來在我們理論界,卻置馬克思“兩個決不會”思想提出的具體過程以及與整個《序言》整體思想的內在關系,硬要把馬克思的這一唯物史觀思想的表述解讀為馬克思認為當時的資本主義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所有不應該滅亡,《宣言》的“兩個必然”思想提出的過早,“消滅私有制”更是超越時代,馬克思自己修正了《宣言》的基本思想。這完全是某些人對馬克思“兩個決不會”思想的徹頭徹尾的歪曲,是他們頭腦中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暴露,是其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維方法的產物,并由此為當今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剝削、壓迫世界各國人民和推行霸權主義,為中國當今私有化、市場化改革,為根本否定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道路,為根本否定蘇聯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提供理論依據。
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恢復馬克思“兩個決不會”思想的本來面目。決不能借歪曲馬克思的思想根本否定《共產黨宣言》的科學結論。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教授;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丁堡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意識形態領域 必須高揚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旗幟
2018-02-0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