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是生產力中的第一要素,要著力培養新型農民,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我國農村人口高達7.37億,其中包括5.3億農業勞動力。盡管農業技術在飛速進步,耕地總量卻是固定的。7億農民只擁有18億畝耕地,農民人均只有2畝耕地,每年在地里從事三四個月的簡單勞動,八九個月在家賦閑,造成了農民的貧窮。2畝土地是每個農民安身立命的保障,但不是農民致富的手段。
建設新農村需要認識市場經濟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律,幫助農民組織起來,找到非農業的生存方式,培養新型農民,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河北省安平縣南王莊村“貧民支書”王玉坤,響應黨的號召,帶領農民堅持辦好合作社,被毛澤東主席譽為“五億農民的方向”。在新時代要繼續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將農民組織起來,變分散的傳統小農為有組織的現代農民,把農民組織起來經營農業產業和非農業產業,將小農生產引入現代生產軌道。
著力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
要充分利用村“兩委”換屆的有利契機,借機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黨的基層組織建好配強,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農村干部隊伍。
針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結合村“兩委”換屆,力爭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黨員充實到村黨支部。探索制定負面清單,列明不能參選的資格條件,特別是對政治上不合格的要“一票否決”,把那些“兩面人”、村霸、惡霸等人列入負面清單,嚴禁參選村“兩委”換屆,切實把好“入口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兩委”一把手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選好配強一把手,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至關重要,持續推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人兼”,實行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把黨對村“兩委”的全面領導具體化。鼓勵優秀企業家、退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等社會精英回村參選村“兩委”換屆,為農村干部隊伍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切實解決耕地撂荒問題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盡管農業技術越來越先進,農民收入卻長期停滯,從事農業勞動的積極性越來越低,耕地撂荒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當前,7億多農村人中的2億人脫離耕地流動到了城市,農村人口大量流出,農村出現老齡化、村莊空心化問題。鄉村振興關鍵看人氣,農村人口大量流失,鄉村難以真正振興。我國仍處于人口由鄉村向城市集中的階段,農村人口外流的趨勢短期不可逆轉,但今后人口回流回歸農村的現象將會大量出現。
要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一起抓,兩個輪子一起轉,讓進城的進得放心,留在鄉村的留得安心,創造條件讓農村產業留得住人,讓農村環境留得住人,讓農村更有人氣。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原則,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將土地流轉分配給留在鄉村的越來越少的勞動者,把耕地適度集中到種田能手那里,讓他們擁有越來越多的耕地。以自然村為基礎重建村集體,恢復農村集體的功能,把農村拋荒的耕地和空置的宅基地“流轉集中”到現有的農村集體手里,使農村社區集體成為對接城市援助的橋梁,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依托,逐步解決土地拋荒問題,解決鄉村垃圾問題,恢復鄉村道德風貌。通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