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匯報是一種間接的調查研究方法,會不會聽匯報,也是反映領導人思想水平和領導方法的重要標尺。在這方面,毛澤東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方法。
“誰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對”
1956年春節前夕,時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的康世恩接到通知,要他向毛澤東匯報工作。他聽說有些部門已經匯報過了,就打電話詢問該怎樣匯報。得知毛主席問得非常詳細,康世恩春節都顧不上休息,抓緊時間準備材料,并寫出了匯報提綱。2月26日,他正式到中南海勤政殿匯報。康世恩回憶說:
【“我照著提綱念了一段,主席打斷說,你不要念了,我這里也有本本,就隨便說吧!”】
接著,整個匯報便在毛澤東和康世恩的一問一答中進行。康世恩后來回憶說:
【“這次匯報在我腦子里打了很深的烙印……從最基本的知識到發展戰略,都是毛主席關心的內容。毛主席嚴謹的科學精神和一絲不茍的求實態度,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使我受到一次極其深刻的教育。”】
毛澤東不喜歡照本宣科式的匯報,甚至曾明確說過:
【“誰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對。”】
與“念稿子”相比,口頭匯報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實話多,套話少;二是防止虛與委蛇。毛澤東強調:
【匯報“有什么辦法使人聽了不致忘記?講存在的問題,要舉事例,把人指出來,不舉事例等于無用,別人不好懂”。】
1952年10月28日,毛澤東外出視察途經徐州,剛下火車,就提出聽匯報。徐州市負責人表示事先不知道主席要來,沒有準備。毛澤東說:我就愛聽沒有準備的匯報。
很多向毛澤東匯報過工作的干部,都覺得毛澤東提問題總是很細、很專、很深,且常常宏觀、微觀兼具。毛澤東向匯報人所提的問題,看似隨意而問,實際上事先是有所考慮的,大都與工作中的需要有關,與他正在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有關,故而是有針對性的,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否則就會浪費時間”
1957年9月5日,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湖北省委負責人王任重和一些地委書記座談,中心議題是總結農業合作化的經驗。這天下午三時開會,按照安排,毛澤東的座位在中間,一邊是記錄員,一邊是王任重,其他人面向毛澤東。毛澤東一看說:
【“這不是三堂會審嗎?還是圓桌會議好,沒有主席臺,不要記錄席。”】
隨后,工作人員很快作了調整,排成圓桌開會。毛澤東開場第一句話就說:
【“同志們接到提綱沒有?現在可不按提綱發言,暢所欲言、言無不盡。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否則就會浪費時間。”】
沒想到會議竟冷場了一刻鐘,后來大家雖然發了言,但講的是一個調子,眾口一詞,只講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而對合作化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聽著這樣的發言,毛澤東實在有點不耐煩了,便打斷大家的話說:“休會,明天再開。”他讓工作人員轉告王任重同志,明日開會,中心議題是農業合作化的規劃問題。要暢所欲言。王任重連夜召開省委書記處會議,重新研究、討論規劃問題。第二天上午繼續座談,王任重等幾個人詳細匯報了湖北省農業發展未來幾年的規劃問題。終于,大家看到了毛澤東的笑容。臨近中午,毛澤東宣布休會,并直言不諱地說:“昨天的會議使我失望,今日的會議使我高興。你們不能看眼色行事,尤其不能看我的眼色行事。”
毛澤東要求把“三堂會審”式桌椅換成圓桌式,意圖就是要拉近跟大家溝通的距離,盡量減少上下級的感覺,造成一種融洽氛圍,以期與會者能夠平等交流,坦誠溝通,可謂用心良苦。毛澤東兩次強調“暢所欲言”,也是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真實情況,希望發言者“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
1959年毛澤東主持召開以糾“左”為主題的第二次鄭州會議,重點是反對“共產風”。通過討論,會議形成了著名的整頓人民公社的十四句話方針。據王任重日記載,為了切實了解各大區書記對這個方針的認同程度和真實想法,
【“通過這個文件時,毛主席把我們找到他住的火車上,他為了察言觀色,讓各大區書記坐在他的對面,一個一個地征求意見,問大家是不是思想真的通了,并說:‘可不要我打你通’。”】
“把空氣搞得活潑些,使大家不拘束”
毛澤東聽匯報,往往喜歡主動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談話氛圍,通過了解匯報人的家庭、籍貫、學習和生活等來增進對匯報人的熟悉和認識,并以他淵博的識見和寬闊的視野在不知不覺中教育啟發干部,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到了河南,他就講關云長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說關云長本不姓關,因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關人家問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說不上來,一看這里是潼關,就說我姓關。毛澤東講這些掌故,用他自己的話說:
【“就是要采用這種方法,把空氣搞得活潑些,使大家不拘束。”】
毛澤東非常擅長選擇匯報人所熟悉的話題作為開場白,以此活躍談話氣氛。據曾任中央領導俄語翻譯的師哲回憶,1940年3月底,他在延安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時顯得有些緊張,毛澤東就問:“你是哪里人?”“韓城人。”“噢,你和司馬遷是同鄉。”師哲說:
“這句話像一只靈巧的金手,一下子就找到了我們交談的話題,激起了我萬千思緒……毛主席初次和我談的這一席話,使我感到他明達開朗,學識淵博,思路開闊,博古通今。”1956年2月19日,毛澤東聽取國務院城建總局局長萬里匯報工作。一上來,毛澤東就問萬里是什么地方人?答:山東人。又問:看過《水滸》和《金瓶梅》沒有?答:沒有看過。毛澤東說:《水滸》是反映當時政治情況的,是《紅樓夢》的老祖宗,不可不看。正式匯報前的一個小插曲,使當時相對嚴肅的氣氛一下子輕松活躍了起來。
其實,毛澤東往往是借助看似閑談性的“插曲”,教育干部多學習、多讀書以加強文化修養,掌握工作方法,提高領導能力。曾任地下黨三十八軍工委委員、統戰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西藏工委副書記的范明,1942年去延安向毛澤東匯報統戰工作,毛澤東聽完后,沒有對匯報作任何評價,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問道:讀過《三韜六略》、《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嗎?答:讀過。毛澤東說:讀過了好,做統戰工作不但要有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理論基礎,還應有中國古老哲學的方法論。由此看來,不論問籍貫、講掌故,還是談歷史,毛澤東看似隨性而為,實則有其明確的現實針對性。
毛澤東聽匯報,不僅是為了解和掌握基層情況,更把它視為同各級干部溝通、交流的重要時機,并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和超凡的談吐為他們樹立了良好的表率,成為各級干部效仿、學習的典范。這種“一箭多雕”式的聽匯報,不僅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更需要領導干部在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方面下大功、下苦功。毛澤東的聽匯報,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游刃有余的領導藝術。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紅色文化網)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