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毛澤東的一生,從來都是“胸懷天下,放眼世界”。具有世界眼光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開創中國外交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在這段自修的時期內,我讀了許多書籍,讀到世界歷史和世界地理。在那里,我以極大的興趣第一次閱讀了世界的輿圖。我讀了亞當.斯密士的《原富》和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即《物種起源》)和約翰.斯陶德、密爾(即約翰 斯圖爾特 穆勒)所著的一本關于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騷(即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學》和孟德斯鳩所著的一本關于法學的書。我將古希臘的詩歌、羅曼史、神話和枯燥的俄、美、英、法等國的史地混合起來。” 斯諾等著,劉統編注:《早年毛澤東》,三聯書店2011年版,第15頁。
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背倚山林,出學校大門不遠,還有修好不久的粵漢鐵路的一段——長株路。晚飯過后,學生們常常到山上或者順著鐵路去散步。在散步時,毛澤東向同學們訴說中國以及世界的新聞,有條有理,了如指掌。那時正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毛澤東就像是給同學們做每周以來國際國內軍事政治的時事報告:奧國的太子怎樣被殺死,威廉第二怎樣出兵,凡爾登如何難攻,英法如何聯盟,美國如何“參戰”發財,日本如何趁火打劫,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同學們都驚嘆于毛澤東的腦袋,同樣是看報,毛澤東對世界局勢的分析卻是如此清晰。 斯諾等著,劉統編注:《早年毛澤東》,三聯書店2011年版,第75頁。
毛澤東在廣泛接觸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時,深深感受到向外國學習的必要性,指出“我覺得我們要有人到外國去,看些新東西,學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學問,拿回來改造我們的國家” 《毛澤東大辭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頁。。
毛澤東醞釀組織“留俄隊”到俄國勤工儉學,學習蘇聯和歐洲的經驗。直到1921年9月,毛澤東還計劃在國內做三四年的準備,然后“赴外國求學,至少五年,地點在俄國”。 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頁。
毛澤東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后,深刻認識到“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和互相激勵,是極其巨大的。” 〔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77頁。
“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為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立論前提。之前,毛澤東就已經認識到“自從帝國主義這個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聯成一氣了,想要割開也不可能了。”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頁。
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對這一思想又作了進一步闡釋,指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在這以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頁。
“毛素有博覽群書之稱,看來是有根據的。他讓我看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和羅素著作的譯本”。“毛澤東的言談是農民與學者、普通知識與高度智慧的結合,他的話對我充滿著魅力。他一次也沒到過國外,也不像朱德和周恩來那樣能說外語。可是,他對外國的制度和風俗習慣卻很有興趣”。“毛澤東好幾次和我講到他對外國有趣的見解,這些見解是從以前的西歐小說和歷史書上得來的。”
“毛澤東讀過許多關于印度的書,對于那個國家也有一定的看法。他問到我關于甘地、尼赫魯、查多巴蒂亞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印度領袖的情況。他知道一些美國的黑人問題,把黑人和美國印第安人所遭受的待遇,跟蘇聯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相對照”。
“他首先問我美國的情況。美國發生的事有許多他知道得比我還詳細,這使我驚訝,……他像安排打仗的戰略那樣仔細地安排知識的占有。……主席對世界大事的知識是十分完備的。”
“我們的談話范圍涉及歷史、當前問題、亞洲地區、文學和當代的一些人物。他很熟悉情況,知道西方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樂意對一些人物和問題發表意見。交換意見,顯然使他感到高興。聽到來自不同社會的一個陌生人的意見,他從中可能得到某種刺激,不論我的看法多么錯誤。他的智慧和歷史感深邃而又明晰。”
我們這個國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個家庭來說,它的屋內太臟了,柴草、垃圾、塵土、跳蚤、臭蟲、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們必須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內打掃清潔干凈,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我們的真正朋友,可以早點進屋子來,也可以幫助我們做點整理工作,但別的客人得等一等,暫時還不能讓他們進門。” 《毛澤東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臺海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頁。
“我們在合作方面得到一條經驗: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都必須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合作就不能維持下去。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五項原則之一就是互利平等。”
“五項原則是一個大的發展,還要根據五項原則做些事情。我們應該采取些步驟使五項原則具體實現,不要使五項原則成為抽象的原則,講講就算了。現在在世界上就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講講就算了,另一種是要具體實現。英美也說要和平共處,但是它們是講講就算了的,真正要和平共處,它們就不干了。我們不要那樣,我們認為,五項原則是一個長期的方針。” 《毛澤東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臺海出版社2012年版,第66、69頁。
12月18日,斯諾被毛澤東請進中南海,這次談話中,毛澤東明確表示愿意同美國改善關系。毛澤東說:“尼克松愿意來,我愿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做旅行者來談也行,當作總統來談也行。總而言之,都行。” 《毛澤東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臺海出版社2012年版,第246頁。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
1940年1月,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專門就吸收外國進步文化進行論述,提出要“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頁。
毛澤東對學習方法也加以探討,主張學習外國文化“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頁。
“我們批判地接受中國長期的傳統——繼承那些好的傳統,而揚棄那些壞的傳統。我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來自國外的事物。我們曾經接受了諸如達爾文主義、以華盛頓和林肯為范例的民主政治、18世紀法蘭西哲學、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來自德國的馬克思主義以及來自俄國的列寧主義。我們接受一切來自國外的、對中國有益和有用的東西,我們揚棄壞的東西,例如法西斯主義”。 他最后總結說,在接受和評價中國歷史和外國條件時,應采用適當形式極其重要,不可盲從。 《毛澤東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臺海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頁。
“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0頁。
毛澤東認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提得是對的,只不過現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不愿提、不敢提。提這種口號是需要有一點勇氣的,提的時候“要把戲臺上的那個架子放下來”。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3頁。
毛澤東認為:向外國學習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對外國的自然科學,我們也要有批判地學。在技術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辦,因為那些我們現在還沒有,還不懂,學了比較有利。但是,已經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辦了。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0、742頁。
毛澤東認為,學習馬列主義,要學習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即一方面要堅持并在實踐中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吸收外國的實踐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是要吃大虧的。要把中國和外國的東西有機結合起來,而不能簡單套用國外的東西。
毛澤東主張:“要向外國學習科學的原理。學了這些原理,要用來研究中國的東西。”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8頁。
據統計,自1949年8月劉少奇從蘇聯帶回第一批專家開始,到1960年蘇聯全部撤走專家為止,援華的蘇聯專家總人數超過了18000人。而前往蘇聯學習的中國人人數更為龐大,1950年至1960年間,蘇聯共接受38000多名中國公民前去學習或實習,1949年至1966年,蘇聯的學院和研究機構共培養中國大學生、研究生和實習生11000多人。 沈志華:《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新華出版社2009年版,第316—318頁。
1956年4月10日,毛澤東在會見丹麥駐華大使時指出,中國雖然地域廣博,擁有6億人口,但是力量還很弱。中國不會向別人翹尾巴。中國愿意向丹麥學習,也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國家學習。如果美國人愿意的話,我們也愿意向他們學習。每個國家都有值得學習的長處,我們也愿意向冰島學習。如果我們有翹尾巴的行動,你們可以批評我們。 《毛澤東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臺海出版社2012年版,第91頁。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紅色文化網)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