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
做任何事情,預見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預見性,才能避免手忙腳亂,才不會陷入“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的窘迫狀況。
對于“預見”與“領導”的關系,毛主席曾經作出過精辟概括:“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毛主席強調說:“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
在預見性方面,毛主席自己堪稱典范。在每個重大歷史轉折關頭,毛主席都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預見力,為黨和人民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井岡山斗爭初期,紅軍還非常弱小的情況下,針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疑問,毛主席及時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預見;在抗日戰爭初期,面對“亡國論”的悲觀情緒中,毛主席又作出“日本必敗,中國必勝”的正確判斷。
這些科學的正確的預見,使人們在困難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鼓舞了士氣,振奮了精神,對奪取斗爭的勝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僅僅有預見性也是不夠,還要“預”才能做好事情。
西漢戴圣在《禮記·中庸》里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這里所謂的“豫”,即“預”,意為做任何一件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難免失敗。
講話前有充分的準備,就不會詞不達意、理屈詞窮,讓人不知所云;行事前有周密計劃,就不會發生出力不討好或得不償失的事。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曾引用這句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戰爭如此,做任何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那么,如何才能有正確的“預見”呢?
簡單點說,就一定要懂一點唯物辯證法。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所謂預見,無非就是正確地把握住了物質和社會運動的規律性。這一點,大家感興趣,可以去讀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這里就不展開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橫渠“四句”、陽明“四句”、友蘭“四境界”到毛澤東“五種人”
2022-01-1342年歐陽山尊給毛主席寫信提意見,主席看后直言:你的意見是對的
2021-09-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