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編者按: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黨中央高層找到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也在組織上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內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但是要將毛澤東同志個人的正確思想轉化為全黨全軍普遍接受認同的、引領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毛澤東思想”,還有很長一段路。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于百忙中在窯洞寫就并發表一系列重要文章,在這一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其中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為人民服務》、《組織起來》等,對全黨全軍同志而言,不啻是煥然一新的一次偉大的認知革命,也是中國人思想史上由古代、近代邁入現代的標志性篇章。
時近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觀察者網邀請著名學者謝茂松同志重讀毛澤東同志延安時期這幾篇光輝著作,細細品味,含英咀華,有利于提升我們在新時代面對種種困難挑戰時的思考力及戰勝敵對勢力的信心和勇氣,并一起深情緬懷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和農民談話,詢問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資料圖片)
為人民服務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毛澤東1944年在追悼張思德會上的講演《為人民服務》,最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的本質,它將成為世界政治的經典文本,與《共產黨宣言》具有同等的普遍意義。其普遍性來自對“人”的深刻理解,對于每一個普通人的“覺悟”的深刻理解,從而也就在大本大原上最為深刻地洞察了政治的本質。
《為人民服務》對于政治的最為本質、深刻的揭示
中國共產黨人把政治放在最為優先的地位來考慮。政治在中國一直以來就是一篇最大的文章。毛澤東指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政治,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又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何謂政治?一般人將政治庸俗地、狹隘化地簡單理解為權力與政府。其實,三人就有政治,民間說的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就是對于政治最生動、直觀的描述。政治不是庸俗理解的權力與政府,而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政治無所不在。
政治,最簡單地來說,就是組織動員最大多數的民眾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奮斗,共同意味著是“我們共同的”。這一切為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所深刻揭示,他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眼里看到所有人的覺悟
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開宗明義講到我們共產黨的革命隊伍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是為解放人民的,他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接著,他又飽含感情地說到共產黨人解救中國人民的責任以及我們為人民而死的神圣意義。他說:“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短短幾百字的《為人民服務》,寫出了共產黨人的覺悟——眼里看到所有人,并以徹底的平等心來幫助人民覺悟,從而改變人民受苦的命運。
《為人民服務》中這些由平凡而入于神圣的日常話語同時也是具有普遍性的話語,最好地詮釋了中國革命所具有的普遍性。中國革命既是近現代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具有革命的普遍性意義,即世界革命所具有的普遍性意義,同時又有中國5000多年文明、中國近現代史自身的特點,使得中國革命具有現代中國之所以為現代中國的革命特質。
“下學而上達”:張思德等的可學可做
作為政治組織的領導者、組織者,如何能夠組織動員最廣大的民眾為了民眾自己的利益,也就是大家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奮斗呢?這來自中國共產黨建黨時的先鋒隊意識,中國共產黨人只有高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意識來自列寧,但深層次地是最深地根植于中國文明傳統,即“政者,正也”,以上率下。
先鋒的模范作用,內在的“覺悟”的激發至關重要,要以黨員干部的自我覺悟帶動群眾的覺悟,而覺悟正來自初心。政治在根本上的動力是政治覺悟,通過每個人的自發、自覺的積極主動性來達到政治上的高度的團結與統一。而這種團結、統一,因為是出自每個人的自發的覺悟,因而是充滿喜悅、活力與創造力的團結、統一,而這種團結、統一是最為有機的團結、統一,這是政治的共同奮斗的最大保證所在。
1944年,張思德響應黨中央關于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生產小分隊,到安塞燒木炭。9月5日,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張思德將另一名戰士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光榮殉職。圖為和戰友一起燒炭的張思德(左),這是他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圖片圖源:新華社)
由此,我們能深刻理解毛澤東所說的兩段話:“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政治的最為深刻的洞察,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可大可久之道的關鍵所在。這里的“人”不是離開各種共同體關系的抽象的、原子式的個人,而是中國共產黨組織、帶領的人民的共同體。
人民既是最大的復數,同時又是最大的單數。最大的單數是“我”,意謂每一個個體的“我”為了“我們”、為了我們大家的“共同的理想”而“共同奮斗”的自我覺悟;最大的復數是由一個個“我”最終有機構成的“我們”,乃是如大海一樣匯集每一條江河、匯聚每一條溪流,根本上是匯聚每一滴水而成其為大海。中國文明傳統的家國意識,強調個人離不開家庭,家庭離不開國家,所以“我”也不能脫離而要深深融入、參與到“我們”、“我們大家”的“大我”的事業之中,否則“小我”的“我”就是殘缺而不成為真正意義上完整的“我”。同樣,“大我”的“我們”若是忽視了具體的一個個“我”,也將是有欠缺而不圓滿的“我們”。這就像西南的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圍著篝火組成一個個大圓圈跳鍋莊舞,少一個人,圓圈就縮小一分,增加一個人則圓圈擴大一分。
每一個普通的“我”在“我們”中的意義,就像佛教說到的,滴水入海,同海廣大,以個人之點滴功德融入大眾之功德大海中,其功德將無量無邊,永不耗盡。從中國共產黨黨史來看,每一位普通群眾融入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使其成為具有神圣意義的事業。中國共產黨人的事業是人間事業、是人間奇跡,也是神圣事業。這也是由中國文明早在西周就脫離了早期文明的宗教性而以人文性為特質所決定的。人間事業具有神圣意義,這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但中國文明做到了,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更是做到了。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文明、中國共產黨最深刻地理解了“人”。
由同時成就“我”與“我們”,由中國共產黨最深刻地理解了“人”,我們就能在文明史的視野下更深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的“‘七一勛章’獲得者都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所具有的歷史文明意識。事跡可學可做、精神可追可及,不就是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下學而上達”,不就是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張思德以及新中國的雷鋒等的可學可及嗎?
《為人民服務》與《共產黨宣言》同等的普遍意義
唯有中國共產黨在現代中國的各種政治團體中,在根本上能最大、最徹底地繼承、發揚光大中國文明一以貫之的相信人,相信人能團聚人心的偉大傳統,才能最終為歷史與人民所選擇。
深刻地理解人、相信人、相信人能團聚人心,在今天的新時代則具體落實、體現為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的全面領導的原則,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四方的政治功能。
深刻地理解了人從而相信人,創造一個個人間奇跡,使每一個參與人間事業者都具有神圣意義,這也就使其具有廣大的普遍性,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如太陽普照大地之普遍性。
相信人、相信人能團聚人心,也就是相信人民。
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中國共產黨始終相信人民的力量,毛澤東形象地譬喻,“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雌饋恚磩优傻臉幼邮强膳碌?,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何始終如此相信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
那是因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人民與“我”一樣。激發人民的覺悟的無限潛能,就是黨要做的工作。
毛澤東同時批評對待群眾的命令主義與尾巴主義兩種錯誤傾向。1945年黨的七大閉幕后,黨中央主辦的《解放日報》發表的社論《團結的大會 勝利的大會》一方面提出共產黨員要虛心向人民學習,“站在人民之中,做人民的模范,與人民一起堅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一方面又提出“如果沒有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共產黨作為領導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這顯示了黨與人民的關系的深刻辯證法,即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共產黨員先做人民的模范,然后才能領導人民提升自己的覺悟從而自己解放自己。
人民的普遍覺悟被激發出來后,其潛力無窮無盡。如此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對于燒炭的普通戰士張思德的追思,為什么能直抵革命隊伍中的每一位成員的心田。
《為人民服務》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現代中國人的經典政治文本,也成為世界政治的經典文本,其普遍意義是可以與《共產黨宣言》同等看待的?!豆伯a黨宣言》的普遍性更多是理論性的,《為人民服務》的理論性則是具體入微、理事合一的,這也是中國文明的運思方式。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何如此相信人民,就能理解黨和人民休戚與共的一體關系。這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自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要義所在。
組織起來(節選)
目前我們在經濟上組織群眾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我們部隊機關學校的群眾生產,雖不要硬安上合作社的名目,但是這種在集中領導下用互相幫助共同勞動的方法來解決各部門各單位各個人物質需要的群眾的生產活動,是帶有合作社性質的。這是一種合作社。
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朔@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在邊區,我們現在已經組織了許多的農民合作社,不過這些在目前還是一種初級形式的合作社,還要經過若干發展階段,才會在將來發展為蘇聯式的被稱為集體農莊的那種合作社。我們的經濟是新民主主義的,我們的合作社目前還是建立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私有財產基礎上)的集體勞動組織。這又有幾種樣式。一種是“變工隊”、“扎工隊”這一類的農業勞動互助組織,從前江西紅色區域叫做勞動互助社,又叫耕田隊,現在前方有些地方也叫互助社。無論叫什么名稱,無論每一單位的人數是幾個人的,幾十個人的,幾百個人的,又無論單是由全勞動力組成的,或有半勞動力參加的,又無論實行互助的是人力、畜力、工具,或者在農忙時竟至集體吃飯住宿,也無論是臨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總之,只要是群眾自愿參加(決不能強迫)的集體互助組織,就是好的。這種集體互助的辦法是群眾自己發明出來的。從前我們在江西綜合了群眾的經驗,這次我們在陜北又綜合了這樣的經驗。經過去年高級干部會議的提倡,今年一年的實行,邊區的勞動互助就大為條理化和更加發展了。今年邊區有許多變工隊,實行集體的耕種、鋤草、收割,收成比去年多了一倍。群眾看見了這樣大的實效,明年一定有更多的人實行這個辦法。我們現在不希望在明年一年就把全邊區的幾十萬個全勞動力和半勞動力都組織到合作社里去,但是在幾年之內是可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婦女群眾也要全部動員參加一定分量的生產。所有二流子都要受到改造,參加生產,變成好人。在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內,都應該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廣泛組織這種集體互助的生產合作社。
除了這種集體互助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外,還有三種形式的合作社,這就是延安南區合作社式的包括生產合作、消費合作、運輸合作(運鹽)、信用合作的綜合性合作社,運輸合作社(運鹽隊)以及手工業合作社。
收入《毛澤東選集》的《組織起來》一文,是毛澤東1943年1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招待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的講話。毛澤東在講話中說,他想講的意思,用幾個字來概括,就是“組織起來”。
打仗與生產的兩套本領再加上做群眾工作的本領
“組織起來”在當時具體而言,就是把群眾組織起來搞生產運動,這是直接針對當時陜甘寧邊區受到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同時針對著抗戰以來日寇在各抗日根據地內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國民黨的封鎖與日寇的“三光”政策造成我們經濟上的極大困難。
毛澤東在《組織起來》一文中指出:“我們的軍隊如果只會打仗,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隊機關學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勞動力半勞動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無例外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成為一支勞動大軍”,從一切老百姓的力量到一切部隊機關學校的力量,從全勞動力到半勞動力,一切男女老少全部組織起來,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全民的組織動員方式。
如此一來,我們就既有打仗的軍隊,又有勞動的軍隊。而我們的八路軍、新四軍這支打仗的軍隊也要當兩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產。毛澤東充滿信心地指出:“我們有了這兩支軍隊,我們的軍隊有了這兩套本領,再加上做群眾工作一項本領,那末,我們就可以克服困難,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垮。”
1943年11月,中共中央舉行招待勞動英雄大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組織起來》的著名講話。這次大會,把邊區生產競賽運動推向了新的高潮。(圖片來源:延安革命史畫卷/張明勝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在被封鎖中逼出的創造:無敵于天下
毛澤東在《組織起來》一文中對于邊區的軍隊的生產有具體的要求,那就是“今年凡有地的,做到每個戰士平均種地十八畝”,從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襪,住的窯洞、房屋,開會的大小禮堂,到日用的桌椅板凳、紙張筆墨,以至燒的柴火、木炭、石炭,“差不多一切都可以自己造,自己辦”。這樣達到的效果是,“我們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豐衣足食的目的”。每個戰士,1年中只需花3個月工夫從事生產,其余9個月時間都可以從事訓練和作戰。如此一來,我們的軍隊既不要國民政府發餉,也不要邊區政府發餉,也不要老百姓發餉,“完全由軍隊自己供給”。毛澤東指出:“這一個創造,對于我們的民族解放事業,該有多么重大的意義??!”
對于我們的軍隊在被敵人封鎖中逼出來的創造,毛澤東充滿信心地指出這將是無敵于天下的:“只要我們全體英勇善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人人個個不但會打仗,會作群眾工作,又會生產,我們就不怕任何困難,就會是孟夫子說過的:‘無敵于天下。’”
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成效,是我們的機關學校向政府領款只占經費的一小部分,由自己生產解決的占了絕大部分。既然部隊、機關、學校自己解決了全部或大部的經費問題,那么自然地,用稅收方法從老百姓手中取得的部分就減少了,老百姓生產的結果歸于自己的部分就增多了。如此的結果,則是軍民兩方都發展生產,“大家都做到豐衣足食,大家都歡喜”。這一切都是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的結果。
要把“經濟工作看作是一個廣大的運動”:批評不組織群眾、只注意一小部分人的錯誤方針
把群眾的力量組織起來,這是一種方針,毛澤東在《組織起來》一文中批評與此相反的方針,那就是“缺乏群眾觀點,不依靠群眾,不組織群眾”,這就是一種錯誤的方針,具體而言就是:不注意把農村、部隊、機關、學校、工廠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而“只注意組織財政機關、供給機關、貿易機關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經濟工作看作是一個廣大的運動,一個廣大的戰線,而只看作是一個用以補救財政不足的臨時手段”。
陜甘寧邊區過去存在過這種錯誤方針,但經過歷年的指正,特別是經過高級干部會議和群眾運動,還有這種錯誤想法的人是少了。而在前方,條件比陜甘寧邊區更困難,不但有嚴重的戰爭,而且有些地方還有嚴重的災荒,毛澤東在此強調,為了支持戰爭,為了對付敵人的“三光”政策,為了救濟災荒,就不能不“動員全體黨政軍民”,一面打擊敵人,一面實行生產,從而形成“廣大的運動”。處于戰爭環境的前方人民,還做不到豐衣足食,但是“自己動手,克服困難”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且必須做到。
集體互助的合作社作為經濟上組織群眾的最重要形式:群眾自己發明出來
毛澤東在《組織起來》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們在經濟上組織群眾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合作社是在集中領導下用互相幫助、共同勞動的方法來解決各部門、各單位、各個人物質需要的群眾的生產運動。
毛澤東以其大歷史的深遠眼光回顧歷史,同時看到未來。他指出幾千年來農民群眾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毛澤東深刻地看到問題的本質,即“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毛澤東由此提出克服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我們的合作社目前還是建立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私有財產基礎上)的集體勞動組織”。
這種集體互助的辦法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外面強加的嗎?完全不是。毛澤東指出,這是“群眾自己發明出來的。從前我們在江西綜合了群眾的經驗,這次我們在陜北又綜合了這樣的經驗”?;诋斈赀厖^有許多“變工隊”,實行集體的耕種、鋤草、收割,收成比往年多了1倍的成績,毛澤東指出了“變工隊”的示范效應,即群眾看見了這樣大的實效,來年一定有更多的人實行這個辦法。
毛澤東總結了合作社的4種形式。除了這種集體互助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外,還有3種形式的合作社,這就是延安南區合作社式的包括生產合作、消費合作、運輸合作、信用合作的綜合性合作社,運輸合作社以及手工業合作社。
毛澤東進而指出,我們有了人民群眾的這4種合作社以及部隊機關學校集體勞動的合作社,就可以把群眾組織成為一支勞動大軍。毛澤東將這一路徑,上升到3個“必由之路”的全局性的戰略高度與政治高度:“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戰勝利的必由之路。”毛澤東發出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學會組織群眾的勞動。”他進而又專門對知識分子提出要求,要求知識分子出身的黨員也必須學會組織群眾的勞動,“只要有決心,半年一年工夫就可以學好的”。毛澤東提出,知識分子在幫助群眾組織生產的同時,還要幫助群眾總結經驗,總結經驗也是屬于組織群眾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1941年,南泥灣,三五九旅開荒開展大生產運動(資料圖片)
群眾斗爭的大世面與群眾的偉大創造力
毛澤東在《組織起來》一文中要求我們的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問題上,一定要能夠同群眾相結合”。毛澤東形象地批評不與群眾結合者:“如果我們的黨員,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經風雨,不見世面,這種黨員,對于中國人民究竟有什么好處沒有呢?一點好處也沒有的,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人做黨員。”由此,毛澤東要求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而“這個風雨,就是群眾斗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斗爭的大世面”。
毛澤東引用“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一諺語來說明“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進而形象地說道:“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里的‘諸葛亮’。”毛澤東發出號召,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方法,然后再告訴群眾,號召群眾實行起來,以解決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
用一盆熱水好好洗干凈官僚主義的灰塵
毛澤東批評做地方工作的同志只知道單純向群眾要救國公糧的做法。他批評指出,如果我們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脫離了群眾,不了解群眾的情緒,不能夠幫助群眾組織生產,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們要救國公糧,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幫助群眾解決他們的“救命私糧”的問題,然后僅僅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就可以解決救國公糧的問題,那么這就是“沾染了國民黨的作風,沾染了官僚主義的灰塵”,國民黨就是只問百姓要東西,而不給老百姓任何一點什么東西的。
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我們共產黨員也是這樣,那么這種黨員的作風就是國民黨的作風。毛澤東照例用形象的語言批評“這種黨員的臉上就堆上了一層官僚主義的灰塵”。而針對官僚主義的灰塵,“就得用一盆熱水好好洗干凈”。
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是人民的領袖”:領導人民,把工作做得更好
毛澤東在《組織起來》一文的最后,勉勵各位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你們是人民的領袖,你們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我希望你們也不要自滿。”他希望各位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回到各自原先的崗位后,能夠“領導人民,領導群眾,把工作做得更好。首先是按自愿的原則把群眾組織到合作社里來,組織得更多,更好”。
從1943年發表的《組織起來》一文,我們可以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之為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共產黨無敵于天下的最根本點,就在于全民的組織動員,就在于最大地發現、調動中國人民中間成千成萬的“諸葛亮”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作者:謝茂松 中國科學院國創會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來源:觀察者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胡新民|江蘇原省委書記江渭清: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一生
2023-12-19毛主席與幾內亞代表對談:“人民給政府飯吃,吃了飯就要為人民服務”
2023-11-1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