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劉振起:偉大的戰略智慧——毛澤東破解蔣介石發動內戰危局
點擊:  作者:劉振起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4-10-27 09:16:23

 

1.jpg

【1947年毛主席帶領中央縱隊轉戰陜北】

 

有言認為,毛主席一生中有兩個時段,是最難下決心的。其中之一,就是1946年與國民黨的決裂。

 

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努力爭取和平建國。于此,毛澤東以彌天大勇毅然親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歷時43天,國共雙方終于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國民黨政府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但蔣介石玩弄假和談真內戰的把戲,在協定簽訂不久,便撕毀協定發動了內戰。1945年10月,蔣介石空運兩個軍在秦皇島登陸,分兩路挺進東北。11月,蔣介石任命的保安司令杜聿明,率兩個軍由山海關打到錦州,挑起了關外的內戰。在1946年初的兩個月內,國民黨軍隊又向這里增兵7個軍,向解放區分路進攻,先后攻占撫順、鐵嶺、鞍山、營口等地。1946年11月中旬,國民黨調集三路兵力,準備進攻陜甘寧邊區和延安。

 

1946年11月15日,由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這一“國大”, 國民黨政府當局,實質把獨裁“合法”化,把內戰“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賣國家與人民利益“合法”化,一手關死了和平建國的和談大門。由是,毛澤東下定決心,與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決裂,通過實行戰爭的方針,推翻蔣介石反動統治,去實現中國真正的和平。

 

而這時,蔣介石全面發動內戰,國共兩黨的實力差距懸殊,國際國內形勢又于蔣介石極其有利,蔣介石揚言3到6個月徹底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這就是共產黨面臨著的新的嚴重危局。那么,這場危局大體是怎樣的?毛澤東又是如何破解這場危局的呢?下面粗淺研究,請予指教。

 

第一,共產黨面臨著的新的嚴重危局

 

國民黨蔣介石發動內戰,對共產黨構成的新的嚴重危局,主要是國民黨相對于共產黨具有的大致包括如下三個方面的極端懸殊的優勢:

 

是國民黨占據著絕對的經濟力和外交輿論優勢。一來蔣介石掌握著國家政權,占據著四分之三的土地;二來國民黨控制著全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交通干線;三來國民黨掌控者工業、農業、工礦企業、貿易、金融、稅收等經濟命脈;四來國民黨政府獨占著外交;五是國民黨控制著輿論。相比之下,共產黨則被困于其中。

 

二是國民黨具有100:0的絕對國際支持力優勢。這即是說,如果把國際支持力看作是100的話,則完全由國民黨獨占,而共產黨則是0。其時,美國每月給國民黨軍的軍援價值為三千萬銀元,不但是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全力支持國民黨,而且蘇聯也是完全支持國民黨。因為蘇聯1945年4月與國民黨簽訂有條約,蘇聯將一切援助給予國民黨政府。相比較說,共產黨則是一人敵四手。

 

三是國民黨具有著絕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優勢。從當時的情況看,共產黨面臨的這個新的全面危局,最核心的還是軍事危機。由兩方面看:

 

一方面是國共兩黨的兵力差距懸殊。其時,國民黨軍隊總兵力為430萬人,其中正規軍248個師(旅)200萬人;而共產黨軍隊總兵力為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0萬人。國共兩黨的兵力對比是3.4:1。從武器裝備看,差距就更為懸殊。共產黨軍隊的武器裝備,主要是抗日戰爭繳獲的日偽軍的輕武器和為數很少的火炮,飛機、坦克、大口徑火炮、艦艇都沒有,軍用車輛也很少,而軍工生產,月只能生產迫擊炮2門,15挺機槍、千支步槍和為數很少的迫擊炮彈和步槍子彈。相反,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則是世界上頭等先進的,基本是美式、德式武器裝備,加之在受降中又接收了侵華日軍100多萬人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所以,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坦克、火炮、艦艇、車輛等現代化武器裝備齊全,還控制著全部的現代工業和軍工生產。 
 

另一方面是蔣介石在美國全力支持下,快速進行了全面的內戰準備。史料顯示,國共重慶談判的同時,蔣介石迅速調動部署了第2戰區閻錫山的7個軍、第12戰區傅作義的6個軍、第1戰區胡宗南的8個軍、第11戰區孫連仲的3個軍和李延年的3個軍、第10戰區李品仙的2個軍、第7戰區余漢謀的2個軍、第9戰區薛岳的1個軍、第5戰區劉峙的4個軍等,共計42個軍118個師的兵力。此期間,國民黨軍還在關內,使用兵力270萬人次,占領了解放區的城市40座,村鎮2500余處。由此。國民黨軍隊基本完成了對華北、華東和東北的戰略要地和交通線的控制。

 

還必須提及的是,蔣介石發動內戰,美國是第一大幫兇,采取多項具體措施大力支持國民黨。一是美國國會通過《繼續對華軍事援助法案》,僅1946年的上半年,美國就向國民黨政府提供了13.5億美元的物資援助。這一援助數額,是抗戰勝利前美國援華物資的2倍。二是美國在軍事上直接幫助國民黨軍隊,僅以運送兵力為例,從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內戰爆發前,美國就幫蔣介石從縱深向發動內戰的前線投送兵力達54萬余人。三是為國民黨軍隊培訓各類技術軍官15萬人,為陸軍換裝美式武器裝備45個師(旅),為空軍提供了936架飛機,為海軍提供了131艘艦艇。四是美國把儲存在西太平洋的價值20億美元的戰爭物資,以5億美元的低價出售給國民黨政府。五是派出海軍陸戰隊9萬人進占上海、青島、天津、北平、秦皇島等城市,幫助國民黨控制了這些戰略要地。

 

對共產黨這樣的一個極端懸殊的降維優勢,為此蔣介石狂妄地叫囂,要在3至6個月內消滅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

 

總之,擺在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面前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嚴重危局??陀^地說,在這樣的危局條件下,共產黨的方向、路線、政策、策略、行動、舉措,那一環節失偏失誤,都會導致共產黨的滅頂之災。

 

第二,毛澤東破解危局的五大舉措

 

現在的研究一致認為,中國共產黨有幸有了毛澤東這樣的英明領袖。是的,面對國共實力極端懸殊的這場危局,毛澤東以沖天的豪氣和超人的智慧,舉措五策祛危轉夷,并造就了徹底消滅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有利局面。

 

一、科學預見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

 

科學預見是毛澤東的一張王牌。毛澤東一生有過太多的預見,幾乎是一一得到了驗證。這是無人能及的。

 

毛澤東講,如無預見,即無領導。他指出,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見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毛澤東就是這樣的領導。諸多的研究證明,毛澤東的偉大就偉大在他在事物剛剛露頭,甚至還沒有露出頭的時候,就能夠敏銳的洞見到它,并預見到它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的籌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真就是“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這也是他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一招。

 

破解國民黨發動內戰危局,毛澤東的卓越預見仍是起了關鍵的作用的。早在黨的七大時,就在大家都為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而感到高興時,毛澤東卻提出了17條困難,對抗戰勝利后可能出現的極嚴重的危局做出了預想,讓同志們從思想上清醒起來,想到可能出現的特別困難,樹立起堅定的勝利決心。這就是毛澤東“守乎其底而得乎其高”的預見。

 

歷史證明,毛澤東提出的17條困難,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是諸多的出現了。例如,抗戰勝利后,大批偽軍搖身一變,掛起了國民黨軍隊的旗幟;抗戰勝利不到一年,國民黨蔣介石就發動了內戰;美國武裝國民黨軍隊,幫助國民黨軍隊打內戰;國民黨發動內戰初期,有諸多根據地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丟失,中原突圍損失了不少人,有一些黨員跑了,散了,甚至跑到國民黨那里去了;國民黨特務實施暗殺陰謀等等。正是有了毛澤東的預見,就使得共產黨的領導機關,把一切工作決策的基點,建立在了可能出現的最困難的預想之上,遇變不驚,防患于未然,從而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破解了危局中的一個個困難。

 

不妨試想,假如沒有毛澤東的這些科學預見,黨的工作全部建立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大好形勢認知的基礎上,那么面對蔣介石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反動籌算和操作,一旦突遇事變,必將心無著落,倉促無措,勢必就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而蔣介石預想的3——6個月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的目的就可能會實現。我們現代人,不要認為蔣介石這是妄想,實際上蔣介石是個極精明的人,他是操著勝券在說這些話的,不幸的是他遭遇到了毛澤東這樣的共產黨領袖。

 

二、以自我犧牲的千古豪氣穩住大盤

 

在這樣的一個危局面前,穩住大盤是最為重要的。深諳兵道的毛澤東,對此一點尤其清楚。因此,他把自己留在陜北,至死不過黃河。

 

要知道,蔣介石對延安是下了犁庭掃穴決心的,就是要把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中央徹底消滅在陜北,或把毛澤東趕過黃河,以在政治上以徹底打擊共產黨。因此,毛澤東把自己留在陜北,這無疑是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之涅槃式的千古豪氣。

 

陜北巴掌大的地方,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圍困,毛澤東區區人馬,沒有重兵器,沒有防空武器,這在力量對比上看,只有挨打的份兒。所以,毛澤東也做了最壞的考慮,他把中央領導機關區分了三部分:親率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陜北,領導中央工作和指揮全國解放戰爭;讓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河北平山,擔負中央委托的工作;以葉劍英,楊尚昆等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率領中央機關大部分工作人員到山西臨縣,統籌后方工作。

 

毛澤東把自己留在陜北,組成了一個精干的領導指揮機構,包括中央領導機關、解放軍指揮機關和警衛部隊,一共是400人,號稱9支隊。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理彭德懷的總參謀長職務,作為毛澤東指揮解放戰爭的助手,這種助手作用一直延續到全國解放,任弼時則主要負責這支400人隊伍的行政和后勤保障。

 

在談到留在陜北時,毛澤東說,我們在延安住了十幾年,“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么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陜北老百姓一起,什么時候打敗胡宗南,什么時候再過黃河。我不離開陜北還有一個理由,現在有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如果蔣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那里就會增加困難。中央留在這里,蔣介石就會多下些本錢。這樣,咱們負擔重一些,就能把敵人拖住,不讓他走,最后還要消滅他。”就這樣,毛澤東力排眾議,堅持把自己留在了陜北,把中共中央、軍委總部留在了陜北,以400人的隊伍,拖住了國民黨25萬的大軍。

 

從這里看,毛澤東實際把自己和這支400人隊伍,作為了共產黨整個解放戰爭的偏師。此時,留在陜北的共產黨武裝,只有彭德懷、習仲勛統領的2.6萬人,這與胡宗南25萬的精良部隊相比,可謂不足掛齒,但毛澤東又堅決不同意再增派部隊到陜北的建議,由此,毛澤東留在陜北所面臨的極端危險是不言而喻。這不能不說是千古的豪氣,想想紅軍長征時,在貴陽的蔣介石聞聽紅軍兵臨貴陽,那聞風逃跑和急呼救駕的狼狽,就不難理解毛澤東的這種大英雄氣概!

 

毛澤東撤出延安,在轉戰陜北的1年零5天中,毛澤東率領部分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編成的這支中央縱隊,從一個山村轉移到另一個山村。最頻繁時,中央縱隊在20天內奔跨靖邊、橫山、子洲、綏德、米脂、葭縣6個縣境,住過13個村莊。可以想見,當時的艱危是何等的程度。

 

總之,毛澤東留在陜北,就穩住了這場危局的大盤。一是增強了陜甘寧邊區和全國各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提高了必勝的信念。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試想,如果毛澤東過了黃河,國民黨蔣介石就會“以毛澤東逃出陜北”加以大肆渲染,這個危局的大盤就會因軍心不穩而更加的晃動,甚至于影響到大盤的崩塌。二是讓蔣介石背上陜北這個包袱,把蔣介石的注意力引向陜北。無疑,這一步是絕對達到了。只要毛澤東在陜北一天,蔣介石就必會把主要心思放在陜北一天。三是把國民黨大量兵力吸引于西北,不僅是胡宗南25萬的精銳部隊用于了陜北,還有蔣介石在黃河沿岸用40萬大軍布置了中國版式的馬奇諾防線,這就大大減輕了共產黨全國其他戰場的壓力,使之爭取到了殲敵的有利條件。

 

三、以空間條件轉換軍力對比

 

以空間條件轉換軍力對比,就是以暫時放棄一些地方,而獲得殲敵的有利條件,進而通過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借以轉換敵優我劣的軍力狀態。這里蘊藏的是哲學智慧,以毛澤東的經典論斷就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毛澤東明確指出:“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為了取得最后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后勝利。”他告訴全黨和全解放區的人民,務必要明白此點,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

 

這是毛澤東的哲學智慧。別忘了,毛澤東是西方人眼中的哲學王?。‘斎?,蔣介石望塵莫及。

 

蔣介石認為,無都市既無政治基礎,無交通就無政治動脈,因此,最要緊的莫過于交通,而要控制交通,就先要控制都市。由此,蔣介石要求必須把共產黨軍隊所占領的重要都市和交通據點一一收復,使共產黨軍隊不能保有任何根據地,而成為流寇,然后加以清剿。

 

這里看,蔣介石顯然忘記了毛澤東是靠游擊戰和運動戰起家的。試想,如果他把共產黨的部隊圍困在城鎮會如何?

 

蔣介石顯然沒有毛澤東的哲學智慧,當然也就見識短淺。所以,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前4個月,在占領解放區105座城市后,便認為自己已經取得重大勝利,戰略目的已接近實現。

 

而毛澤東據此卻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論斷。毛澤東認為,蔣介石除了政治上、經濟上的基本矛盾無法克服外,在軍事上,由于他的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也已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此種矛盾,必然要成為戰勝蔣介石的直接原因。毛澤東透徹地分析說,蔣介石的野戰兵力,每占領一地,不可避免的要以一部或大部擔任守備。這樣,他的野戰兵力,一方面不斷的被殲滅,另一方面又要抽出大量的去擔任守備。結果就是,我們逐步奪取戰略上的主動,由防御轉為進攻,從而徹底改變敵優我弱的形態。

 

為了加速促成這樣的轉變,毛澤東要求中原部隊突圍,要求華東部隊主動放棄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而集中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于一處,造成相對的優勢兵力,集中兵力打一個敵人,打較大規模的殲滅戰,以此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毛澤東一直計算著兵力的對比。他說,消滅國民黨軍七八十個旅,國共雙方的力量就可達到平衡,而達到平衡后就很容易超過,那時我們就可以打向長江以南,大約用3至5年的時間達成這一目標。戰爭的發展,完全驗證了毛澤東的分析。

 

再看看毛澤東主動放棄延安一招。時間進入1947年,蔣介石下決心要把毛澤東的中央和軍委趕出西北,要對延安實行切實占領,認為把毛澤東趕出延安就是勝利。毛澤東卻說,但實際上只要他一旦占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延安是一個世界名城,也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蔣介石既然要背這個包袱,那就讓他背吧,我要拿一個延安換一個中國。就這樣,毛澤東帶著四個連的人馬撤離了延安。撤離前,毛澤東依依不舍,他交代警衛排長嚴長林說:“你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家具一點也不要破壞。叫胡宗南知道,我們還要回來的。”你在幾位領導人的住宅門上寫上“某某人住此”的字樣。所以,毛澤東的住宅門邊也便有了這樣的一幅標語:“毛主席駐地,請勿喧嘩。”臨行之際,毛澤東又對彭德懷說:“我們走后,你要檢查一下群眾紀律,把延安打掃得干干凈凈,迎接胡宗南進來,這叫有客不容怠慢。”“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延安來的。”

 

這是毛澤東的自信!當然,毛澤東有這個資格。也就是在這時,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毛澤東轉戰陜北一年多,在陜北的山峁溝岔間,指揮著共產黨武裝的各個戰場奮勇作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陜北部隊逐步打擊殲滅胡宗南部,使其多次遭受重大損失,1948年4月21日,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華東、華北等各路大軍不斷戰勝國民黨部隊的進攻,殲滅國民黨部隊的有生力量,使共產黨由戰略防御開始轉為了戰略進攻。

 

歷史就這樣證明了毛澤東的偉大!一年一個月,延安重新回到了共產黨手里。兩年半多,毛澤東用延安換取了全中國。

 

這就是毛澤東以空間條件轉換軍力,以軍力轉換破解危局的杰作,絕對是一等一的大手筆。

 

四、及時提出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

 

毛澤東是高明的戰略大師,他善于聯系地辯證地看問題,從整體性、協同性和發展趨勢上提出一系列戰略決策。面對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的極端危局,毛澤東對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土地革命、自力更生發展經濟、注重城市工作、統一戰線等,結合新的形勢都實時進行了新的戰略定位,提出了新的戰略策略,歷史的發展,也完全證明了這些戰略決策的正確性。本文對此不做全面研究,只是就軍事方面做一概略分析。

 

歷史的看,共產黨面臨的這場極嚴峻的危局,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就其最危機的領域講,還是在軍事方面,就是如何戰勝蔣介石的優勢兵力進攻。

 

戰爭,作戰,管總的上位的東西,是軍事戰略方針和軍事原則。有沒有切合實際的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和軍事原則的指導,是決定戰爭和作戰勝負的關鍵。

 

面對蔣介石的優勢兵力進攻,毛澤東適時提出了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和軍事原則,從而為逐步扭轉不利的軍事狀態和進而改變軍力對比形態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澤東指出,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的是運動戰,作戰形式要由分散的游擊戰向集中兵力的運動戰轉變。為了打好運動戰,就不要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必須特別強調,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當敵人使用許多個旅(或團)分幾路向我軍前進的時候,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敵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敵的兵力,于適當時機,首先包圍殲擊敵軍的一個旅(或團)。這個旅(或團),應當是敵軍諸旅中較弱的或者是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駐地的地形和民情對我最為有利而對敵不利的。”這種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殲,二能速決。”在蔣介石軍隊優勢的條件下,這是 “我軍必須特別強調的”。要“ 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為輔”。 為此,要實行正規兵團、地方部隊、民兵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看到這里,讀君可能想到了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向全黨提出由運動戰向游擊戰的轉變,是的,戰爭形勢變了,作戰對象變了,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就必須要跟著變。

 

我們看到,在這一方針原則下,根據形勢的發展,毛澤東對軍事力量部署也適時作出了三個方面的扭動:一方面是收縮南方防線,撤出孤懸于國民黨統治區腹心的南方各解放區的部隊,加強華北、華東解放區的力量,二方面是鞏固華北以及華東、華中的解放區,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鞏固我黨我軍的基本陣地。三方面是集中力量爭取控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東北地區。早在黨的七大,毛澤東就抓住了東北這一關鍵,針對戰后形勢提出要“注意東北”的方針,指出“如果我們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事實證明,重視東北這一關鍵戰略部署,為我軍建立強大的戰略基地,為應對全面內戰,為以后的戰略決戰選在東北奠定了有利基礎。

 

毛澤東認為,改變戰局的關鍵,就在于爭取更多的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此,就要集中兵力打運動戰。毛澤東將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師一處,集中了超10萬人的兵力集團,以打較大規模的殲滅戰。1946年12月中旬,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以大兵團的運動戰,在新安鎮、沭陽地區一舉全殲國民黨軍隊整編69師2萬多人,從而實現了毛澤東集中兵力打大殲滅戰的戰略意圖,這對打破蔣介石的重兵進攻,提供了典型戰例,對于破解共產黨面臨的軍事危機極具重要的意義。

 

五、施以切合實際的戰術方法

 

施以切合實際的戰術方法,就是根據各戰場面臨的不同情況,制定勝敵之策。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爭史告訴我們,毛澤東不但善于提出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和原則,而且長于指揮部隊的具體作戰行動,即使像三大戰役這樣的世界超大規模的戰役,他每每就旅團級部隊的配置位置、出動路線、攻擊方向、殲敵時機和具體打法等實施具體指導??梢哉f,共產黨人民武裝的每一場作戰,都是裝在毛澤東的心里的,而且戰史表明,凡是按照毛澤東制定的戰略戰術實施的戰役戰斗,基本都是勝利的。

 

蔣介石發動內戰,首先把西北和華東作為主戰場,意圖掃平西北和華東后,再對共產黨的華北主力實施兩面夾擊和解決東北,從而徹底消滅共產黨的武裝力量。

 

面對這樣的嚴峻局勢,毛澤東要求部隊在敵強我弱的基本條件下,要依托解放區的有利條件,實行內線作戰,主動放棄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兵力不斷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對于西北戰場,毛澤東要求部隊必須從長期的戰爭著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并采取主動放棄延安,誘敵胡宗南部主力至延安以北山區與之周旋,陷敵于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然后乘機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殲滅,達到牽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部,從戰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最終奪取西北解放戰爭勝利的目的。

 

毛澤東對剛到延安的新四旅的指揮員說。我們部隊數量和裝備都比不上敵人。因此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先打弱敵,后打強敵,先打分散孤立的敵人,后打集中強大的敵人。好比你面前有三個敵手,一個強手,兩個弱手,你先把兩個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個強的,前后失去了照應,他就孤立了,膽怯了,強手就變成了弱手,一打就能倒。把弱的消滅了,強的也就變弱了,把分散的打了,集中的又要分散,在尋機會殲滅他,假以時日,情況就會好轉。陜北戰場就這樣,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蟠龍戰役,宣告了蔣介石西北戰場的失敗。

 

華東戰場,宿北戰役勝利后,部隊還沒有來得及休整,毛澤東即電示他們抓住戰機,將部隊在火線上編并,鼓舞士氣,以利續戰。毛澤東指示陳毅、粟裕:只要有好仗打,在內線多殲滅幾部分敵人,再轉到外線作戰更為有利。要集中主力,并有必要的準備時間,以期打一比宿北更大的殲滅戰。第一仗以先打魯南敵軍主力整編第26師為宜,以爭取全局好轉。于是,1947年1月2日,魯南戰役打響,歷經18個晝夜的激戰,在1月20日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隊整編第26師、第一快速縱隊以及整編第51師,共計5萬多人,俘虜中將師長馬勵武,周毓英以下36000多人,繳獲眾多,還包括坦克24輛,由此華東野戰軍組建了特種兵縱隊。

 

緊接著,華東野戰軍遵照毛澤東的精心籌劃,繼續實行內線作戰,出其不意地隱蔽北上,突然發動萊蕪戰役,一舉殲滅國民黨軍第46、第73兩個軍6個師,及第12軍1個師共7個師(旅)56000多人,活捉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和中將軍長韓浚,粉碎了國民黨軍隊準備在山東戰場上南北夾擊華東野戰軍主力的計劃。

 

僅過3個月,毛澤東又指示華野“待敵進之適當地點,不失時機發起攻擊”, 發起孟良崮戰役,斃殺俘敵32000萬人,擊斃敵王牌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制侵犯魯中之敵全線潰退。

 

接下來,便就是毛澤東的擎天之筆,決定晉冀魯豫野戰軍挺近大別山。

 

在國人的文化認知里,順勢而為那叫是高明,但此一點顯然不足以描述毛澤東的高明,毛澤東不但是能順勢而為,更是能造勢而動,極善于洞明事物本質,在戰略戰役全局上做眼,破解危局,陷敵于死地。

 

就這樣,蔣介石全面發動內戰,不但沒能3到6個消滅共產黨及人民武裝,卻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國共力量對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國民黨軍隊由430萬人下降到370萬人,共產黨軍隊則由127萬人上升到195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內線作戰轉入戰略反攻。毛澤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提出了“打到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共產黨面臨的極嚴重的危局基本破解。

 

研究這段歷史,在本文的最后還想特別指出的是,這時的毛澤東是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權力高度地集中在毛澤東的手里。因此,有了毛澤東的智慧,全黨就有了智慧,毛澤東思想、毛澤東精神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軍隊和解放區的人民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武器。這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賴以打破這個嚴重危局的最為內核的元素。

 

參考書目:

1.《毛澤東年譜》1893.12——1949.09修訂本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2.《毛澤東從韶山到中南海》(下),中國文史出版社。

3.《毛澤東兵法》,中國青年出版社。

4.《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解放戰爭時期),軍事科學出版社。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教授,《毛澤東精神》作者;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