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語】:自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關于毛主席的謠言一直是層出不窮,尤其是近些年以《炎黃春秋》、南方報系為主陣地,對新中國的偉大領袖各種造謠、污蔑、抹黑達到了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之地步。但是,這些謠言正在一個接一個被攻破。比如說,關于北京古城墻被拆一事,就有不少謠言:“一些書里說,毛主席希望從天安門上望下去,下面是一片煙囪”“如果聽梁思成的話,北京的古城墻不拆,北京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城,但毛澤東大筆一揮……拆了……”然而,謠言畢竟是謠言,不可能長久存活。
近日,上世紀50年代主持參與了分期分批拆除城墻的孔慶普出了一本書《北京的城樓與牌樓結構考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披露了當時的內情,也就為毛主席辟掉了一個謠。這事兒還真不是毛主席做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自己看了就知道了。
孔慶普,1928年生于河北省高邑縣,清華大學畢業。1950年分配到北京市建設局道路科任技術員,曾負責北京的城墻、城樓、牌樓、門樓等古代建筑的管理和維護修繕工作。1952年主持參與了分期分批拆除城墻、城樓、箭樓、牌樓、門樓。
【1】北京城墻是如何被拆掉的?
新京報:一開始,你是在做北京市城樓的保護,然后開始維修。沒過多久,就變成了要拆遷?
孔慶普:1950年,我在北京市建設局道路科工作,負責橋梁養護與管理工作,以及城墻和城上建筑物等古建修繕管理工作。1951年春節過后,我指揮9名工人,組成了三個“城樓調查小組”,1951年4月,周恩來總理讓政務院給北京撥了維修款,修繕城樓。1951年修繕完了七項工程以后我們報上了第二批的修繕計劃,但一直都沒信。到1952年5月份,得到的任務是——拆。就這么突然。是誰讓拆的?后邊才知道,是劉少奇。
新京報:這個決策是怎樣出來的?
孔慶普:彭真為這個事兒,找了毛澤東,說不能把北京城一掃光了。后來毛主席說,黨內的事兒我負責,那些事兒歸少奇同志管。從那時候起,這個事兒就落到我身上了。就是拆。
新京報:之前我是看一些書里說,毛主席希望從天安門上望下去,下面是一片煙囪。
孔慶普:下令拆的是劉少奇。1950年定規劃的時候,梁思成提了一個意見,把政府部門集中在西郊新市區。那么,老區怎么辦呢?老區跟外邊得有聯系,聯系就得修路,修路還得拆,那城墻頂就得拆豁子。后來拆了豁子,城墻都亂了。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的委員提出,出豁子以后城墻都分了段了,可以每段都蓋一個公園。那道路怎么辦呢?華南圭、單士元這些老同志們就說,這個老城里39萬多人,生活必需品得要供應,生活垃圾都得往外排。
【2】給城墻開豁口是老百姓生活所需
新京報: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孔慶普:那時候梁思成說原城保護,別拆,也別扒豁子,城墻要保留下來。有人問那城里頭40萬人上哪兒去怎么辦?他說解放前都行,現在怎么都不行啊?他不理解,解放前老百姓沒人管,你沒吃就沒吃的,你倒垃圾愛怎么倒怎么倒。解放后就不行了,吃菜、吃肉,你排出來的垃圾,都得運進來和運出去啊。自來水也是這樣,從前都是井,一般都是有人拉個推車,一邊一個水箱,賣水。只有一個自來水廠在東直門外,供應政府機關。老百姓根本是吃不上自來水。那時候和煤球還得要黃土。黃土上哪兒弄去?上北城根兒。城墻根里頭挖坑。馬三立相聲里頭說過這些事兒,一車黃土賣幾個錢。那時候老百姓的生活不需要供應,也不需要幫他消納。
新京報:梁思成1950年2月就和陳占祥提出了“梁陳方案”。
孔慶普:主要是解放后情況不一樣。一是老百姓的生活逐漸改善。還有,戰爭一結束,人口增加也很快。而且中央人民政府住到城內之后,增加的人口也非常多。包括官員,服務人員,還有駐軍、警察都增加了。這些人的生活垃圾、出行問題怎么辦?然后,梁思成沒詞兒了。陳占祥先是跟著梁思成一塊兒搞了一個梁陳方案,然后他變卦了。陳占祥主張,北京城他同意開城墻豁口,不開城墻豁口,變成一個死城不行。中央說了,要把北京變成一個生產城市,發展輕工業。這樣的話,那城墻豁口就得拆,不拆不行。陳占祥一變,不同意開豁口的,就剩梁思成一人了。所以這樣,這豁口,就基本上開定了。1950年10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戰備工作會議決定,在內城東西北拆六個城墻豁口。這個在會上一說,誰也沒有反對。梁思成在那兒,他也沒反對。
新京報:原來城墻開豁口還有這樣的歷史背景。
孔慶普:從這兒一開始,一扒豁子,這老百姓說,行了。原來設計的時候,東邊兩個,北邊兩個,西邊兩個。后來扒豁口的時候,東邊的豁口外邊修木橋,東邊兩個是我做監工員。六個戰備城墻一修完以后,到第二年,各個豁口的交通流量迅速增加,就把豁口修成正規路了。這一弄,老百姓建議開更多的城墻豁口,以連通城內外的道路。北京的各民主黨派對城區道路交通不暢的問題,綜合了四條意見,市政府將匯報材料轉給了建設局,要求建設局按道路規劃提前分批逐步安排開辟更多城墻豁口工程。
新京報:你們當時是否有計劃要拆多少個豁口?
孔慶普:那時候我們建設局拆多少豁口,拆多少條路,也搞了規劃。第一批工程計劃安排五條道路和五座城墻豁口。但是,方案交到都市計劃委員會后,都委會幾次開會都未能形成統一意見。主要是梁思成不同意。
1951年1月下旬,吳晗副市長召開了開辟城墻豁口專題座談會。1951年,開辟了東直門北小街、陶然亭、架松(勁松)三個豁口。1952年,又開了武定侯、左安門東、宣武門三個豁口。1953年開了永定門、陶然亭(擴建)、雍和宮、范家胡同、東總布、東直門、廣安門豁口,以及二號豁口的擴建。1954年又開了白紙坊、費城門兩座豁口。1955年開了朝陽門、安定門、廣渠門北城墻豁口。1956年又開了龍潭湖城墻豁口。
【3】梁思成同意拆除西便門城門
新京報:開這么多豁口,梁思成一直不同意吧?
孔慶普:1953年以前,要開城墻豁口,都需要經過都市計劃委員討論通過后,報市政府批準。每一次開會,梁思成就講,“中央機關就不應該設在老城里”。后來,彭真市長生氣了。在1953年6月,成立了一個首都規劃小組,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小組設在動物園西邊的暢觀樓,所以,這個小組也叫“暢觀樓小組”。以后,建設局有關開辟城墻豁口就不再報到都委會,直接報暢觀樓小組審議后,由規劃小組上報市政府。等于繞開了梁思成。梁思成生氣了,他找副市長吳晗訴委屈。吳晗不但沒支持他,還給他講一些道理,說服他。這時候起,梁思成就沒有說話機會了。北京的城樓,是1952年9月開始拆的。大面積、大規模拆外城城墻,是1956年開始的,到1958年就拆光了。
新京報:梁思成一心一意想把老城保留下來,結果愿望落了空。這是因為他當時的想法太超前了嗎?
孔慶普:主要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做不到。北京不是個小城。像山西平遙,沒多少人,好辦。北京城內近40萬人生活,這不是個小數目。比如拆西便門。開會的時候,誰都不發言,都等著梁思成。梁思成說,這個城門非拆不行。他說我考察了,這個城門才三米多寬,光走一個大汽車,別人就走不了。這邊是護城河,城門里頭又有鐵路,我看現在不行,我同意拆。梁思成一同意,大家都同意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