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鄉村治理 > 閱讀信息
禁養家禽、禁燒柴做飯、只準種花不準種菜……別讓農民變得不食人間煙火
點擊:7752  作者:劉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發布時間:2019-12-16 10:10:10

 

       鄉村治理從整治環境入手,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環境是一個地方的臉面,一鄉一村、一家一戶,如果環境臟亂差,不要說與現代文明接軌,連古人的傳統都沒有繼承發揚好。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這是先輩們代代相傳的每日必修課。眼下,一場旨在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環境治理風暴正席卷全國,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成效大顯。但一些地方脫離現實,為環境而環境,不顧農民的生產生活,強推一些高大上的做法,農民對此很反感,社會上也頗多微辭。

房前屋后,種瓜種豆,這本是農民祖祖輩輩形成的一種生產生活模式。它的最大好處就是農民利用零碎的空閑時間就近解決自給自足的生活需求。但一些地方卻只讓種植花草,不許種瓜種豆。農民大把的閑散零碎時間被浪費,卻還要花錢去集鎮上買各種蔬菜,既要花錢,又不方便。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想必陶淵明東籬的籬笆一定是一些廢棄的竹木柴草所編,廢物利用,整潔美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對那一道籬笆無限傾情。

而當下,一些地方對村民院落的籬笆有明確要求,不得使用那些竹木柴草,有礙觀瞻,必須使用漆成白色的木條或塑料片。一邊是可以利用卻不讓利用、又無處堆放的廢棄物,一邊卻又要花錢購買別的東西,農民只有嘆氣搖頭。

雞鴨鵝成群,豬牛羊成圈,曾是體現農民富裕之家的寫照,而今的鄉村再也見不到這種景象。為了環境,禁養家禽家畜已成了普遍的鄉村規則。

從生活方式看,農民的肉蛋奶需求就是來自這些自己喂養的禽畜,不讓養,農民便斷了食用的方便和廉價。

從生產方式看,植物是生產者,禽畜和人是消費者,人以消費種子果實為主,禽畜以消費莖葉為主,然后人禽畜糞便再還田作為下一輪生產的肥料,這是一個大自然安排的生態循環規律,沒有家家戶戶養殖禽畜的消費,便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

集中養殖是適應現代化工廠化生產的新方式,問題是集中養殖后的糞肥到不了家家戶戶的田里。化肥農藥猛上,土壤質量下降,農產品再無法優質。

聯合國世衛組織把廁所定義為:人類最廉價的醫藥,廁所改造對于改善衛生條件、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尤其重要,但必須根據客觀條件,以科學適用的方法予以改造,一些吃水像吃油的地方也要求裝抽水馬桶,一些冬天長達半年滴水成冰的地方也裝抽水馬桶,這就脫離了實際。即便用水充足的地方,農民也心疼用水,他們幽默地說:早晨起來一泡尿,馬桶一按,一角錢沒了。

桃李杏柿棗梅櫻,繞村四季花果香。一般農家房前屋后都要栽植多種果樹,一是自用方便,二是美化環境。但一些地方卻要求整齊劃一,要么全村都種常青樹,要么全村都種栽一種果樹,農民沒有選擇權,不僅造成景觀單調乏味,也使人們多品種多口味的水果需求化為泡影,即采即食,新鮮方便的生活方式煙消云散。

裊裊炊煙,依依鄉情。炊煙是鄉村的獨特景觀,一曲經典的《又見炊煙》,勾起無數人的鄉戀鄉情。但凡人居處,皆有炊煙起,有炊煙就有熟食,而吃熟食是人和其他動物的重要區別。

進入農業文明以來,人們以農作物秸稈燒煮食物,然后把焚燒后的灰燼還田做肥料已成習俗。這是處理農作物秸稈除喂養牲畜之外的第二條途徑,這種生活方式造成的空氣污染,比起壓茬秸稈無處堆放帶來的環境污染可謂微乎其微。

而今一些地方卻下令不準燒柴草,只準燒天然氣。農民說,這真是不食人間煙火,要成仙了!

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農民拍手稱快,但好事一定得辦好,上述種種,究其原因,大體有四個方面:

一是脫離實際的城市思維。制度設計者久居城市,不了解鄉村,只以城市人的視角和思維考慮問題,他們不懂得農民和市民不一樣。

從生活空間看,農民的家里需要放置如鐵鍬、水桶、繩索、扁擔等一些隨時備用的簡單農具和臨時堆放剛剛收打下的農產品,大多數人家還要放置如機動三輪等小型農機具,而市民不需要這些,上班一個皮包、一臺電腦即可。

從生活方式看,市民隨時可到遍布市區的超市采買生活用品,但農村各種配套服務設施還很不完善,即便服務齊全,就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看,也無力承擔超出支付能力范圍的費用。

對于有些日常消費的生活必需品,如瓜果蔬菜,大多還是在庭院附近自己種植,這樣既能利用閑散時間,又可全家男女老少人人參與;既采摘食用方便,又不需額外花錢購買;既能即食即采,吃得新鮮,又無農藥化肥污水澆灌之憂,安全放心。

他們不知道農業和工業不一樣,工業有固定的車間廠房,有完善的管理標準,有穩定的產品生產,而農業生產的對象就是廣闊無垠的大地,與泥土打交道,旱澇冰蟲,風霜雨雪,都可能隨時降臨。更何況農產品生產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不能像工業品那樣可以搬移,可以倒序,可以間斷,還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兩個約束,它的產品也不能像工業品那樣可以分段分拆、分別檢測,農業生產所有環節的努力,都只能體現在最終一次性顯現的產品上。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使得它在特定的收種時段,給環境的整潔衛生必然帶來臨時性的混亂和污染。他們不了解農村和城市不一樣。城市是水泥森林之下,不是水泥鋪地,便是綠草鋪地,沒有產生灰塵的空間。而鄉村處處與泥土為伴,被泥土包圍,一遇風天,塵土飛揚,再密閉的空間都會落滿塵埃。

更何況維護城市環境衛生,有財政支付報酬的全國3000多萬環衛工人日夜守護,他們還有60%多的機械化率作支撐,而農村則只能靠農民自身維護。以城市思維設計農村的制度必須改變,把選擇權交給農民,讓農民為自己謀劃,才能使他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二是追求極致的仙境思維。仙境是人類理想的烏托邦,只能見于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在那里:山青水碧,地綠天藍,云蒸霞蔚,清氣怡神,玉宇瓊樓,纖塵不染。處處泉水叮咚,移步溪流潺潺,無雞犬之鳴吠,無車馬之鬧喧。長髯仙人,無家無室,無父無母,無兄無弟,柱杖花間,微微笑,飄飄然,樂陶陶。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不稼不穡,不飼不養,不灌不溉,不飲不食,無溫飽之憂,無旱澇之患,無疾病之痛,無災荒之苦。

南宋白玉蟾在《贊歷代天師》詩中寫道:吸乾酒每一須臾,冠冕玄壇百歲余。不食人間煙火氣,能傳天上電花書這便是仙境中的人物。理想不是現實,用理想做標準要求現實注定不會成功,也將遭到社會的詬病。

經過舉國上下多年的拼搏努力,到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后,中國農民才剛剛擺脫貧困,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求建設一個仙境般的新農村,不現實,不可能,更沒必要。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摒棄子虛烏有的理想夢,尊重常識,尊重現實,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因村施策,讓鄉村充滿煙火氣,讓農民真有幸福感,才是鄉村振興的要義。

三是過重形象的政績思維。典型引路,我們需要形象的塑造;激勵后進,我們需要榜樣的力量。但是別有意圖地為形象而形象, 以不顧民力不惜代價的形象工程去謀取政績,就另當別論了。

去年底被免職的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縣委書記潘志立,不顧縣財政年收入不足10億元的現狀,盲目舉債大造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使該縣債臺高筑達400億元之巨,且絕大多數融資成本超過10%

為了探索路子、找出方法、抓出經驗,在鄉村建設中,我們精雕細刻,培植盆景,培植的目的是想讓盆景能變成遍地開花的風景,對大多數地方有借鑒意義, 有推廣價值。如果打造的盆景只具有觀賞價值,只適于外人參觀,只用于上級評比,只提供領導檢查,不可復制、無法學習,這樣的盆景要不得。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這是每個為政者的追求。在一個地方當官幾年,總要弄出點名堂,造出點政績,于是急功近利者便從人造形象工程打主意。形象工程與政績工程是一對孿生姊妹。

追求政績是對的,但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所出政績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民眾的檢驗、歷史的檢驗,那種不顧群眾需要和當地實際,不惜利用手中權力大上勞民傷財、浮華無效工程,好大喜功,純為自我標榜的政績, 是虛浮的政績,不光群眾反感, 也害人害己,多有后患。

四是整齊劃一的軍事思維。中國的鄉村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積淀, 形成了方方面面既豐富多彩又符合規律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兩大系統,山水田園、路樹溝渠、屋宇院落,都經歷了時光的磨洗,環境的考驗、習俗的應對、物種的競擇,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為了適應所謂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一些地方強行拆舊村建新村,房屋都蓋成一個模式,綠化都栽植一個樹種,道路橫平豎直,禁養各類禽畜,幾千年厚重的歷史沒了蹤跡,多姿的文化淹沒于單調的空間,詩意的棲居變成了乏味的存在。

這種現象不是對傳統文明的繼承,而是對傳統文明的破壞。現代文明必須根植于傳統文明之上才有意義比如在舊村改造中植入現代元素,讓人們在舊居中享受現代生活;在新村建設中不千篇一律,符合自然和社會的生態規律,讓自然與社會和諧,使古代與現代統一,既有古典美,又具時尚性。

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多種需求,戰爭年代的軍事思維無法解決這些現實問題。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ichinado

作者:劉奇

本文轉載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旗下微信公眾號“中國發展觀察”(IDichinado),原文首發于20191104日,原標題為《劉奇專欄別讓農民不食人間煙火》。

劉奇,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經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主要著作:《劉奇文叢六卷》《中國三農危與機》《貧困不是窮人的錯》《大國三農 清華八講》《鄉村振興:三農走進新時代》等十余部。

拓展閱讀1

有的下水道直連河涌,糞水都沖了出來……”農村生活污水何處去?

在我國廣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置一直是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短板。記者近日跟隨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檢查組在全國多地現場檢查發現,一些村鎮黑臭水體問題突出,部分村鎮小作坊、畜禽養殖污水違規排放時有發生,污水治理未與農村改廁同步銜接致大量污水直排等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 | 周穎、黃江林、閆紅心、侯文坤、馬巖

本文轉載自新華社客戶端福建頻道,原文首發于2019124日。

 

1

多地農村污水直排,污染環境觸目驚心

 

在東南沿海某省村莊中的一座小橋上,一幅寫著“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巨型宣傳牌十分醒目。然而,在被廣告牌擋住的地方,水面漂浮大量的塑料袋、易拉罐、泡面盒等生活垃圾,水體呈黑褐色。

這條名為新溝的小河穿村而過,許多村民依河而居。多位村民反映:河水臭氣熏天。今年受干旱影響,水流緩慢,污染比往年更加嚴重。有的下水道直連河涌,糞水都沖了出來。沿著新溝河走去,檢查組看到,由于水位較低,大量直排入河的下水管道就裸露在外。

在華北某濱海城市一座村中,檢查組發現,該村西側排水渠與鮑丘河交界處,一條約60米長、8米寬的渠道被傾倒的各種垃圾堵塞,水渠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水道。而在該村東北水渠河長公示牌附近就有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面漂浮綠色青苔、白色泡沫,散發刺鼻惡臭。

記者梳理發現,在一些臨近城區、人口密集的村鎮,河涌水體黑臭情況更為突出。檢查組發現,位于珠三角的一座村莊人口密集,村內兩條河涌常年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擠占,加上當地未建設污水收集設施,附近居民生活污水常年直排河涌,造成嚴重污染。

而在離城區稍遠的農村,部分不法村鎮小作坊等污水違規排放時有發生。檢查組發現,長江中游某省一座沿江城市所轄村莊里,一磷礦尾礦庫的磷渣常年堆積,一下雨,就形成一條白色的污水溝。檢查組在華北某特大城市北部遠郊一村中實地檢查時發現,該村黑洗衣作坊違規偷排污水,污染環境。

2

新舊問題交織,制約農村污水治理成效

 

記者跟隨檢查組走訪發現,城鎮近郊農村、偏遠農村面臨的污水治理難題不一,但歸根結底在于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

——廁改后,廁排污水何處去成新問題。水沖式衛生廁所建成后,污水往哪排困擾村民。華北一濱海城市某下轄區目前已完成農村戶廁改造33000座,但有22座污水中心處理站還在進行施工前期準備。記者隨檢查組走訪該區多座村莊發現,許多農戶家已建有化糞池,但對于如何處理化糞池污水,大部分村民表示仍跟以往一樣,找專人抽取。糞污也沒合適的地方處理,只好往遠離村莊的農田和溝渠里倒。

多個檢查組發現,部分地方未將農村改廁與污水治理統籌考慮或進度不一,導致改廁與污水治理銜接不夠,化糞池出水口依舊直排環境。

——在城鎮近郊農村,污水收集管網最后一公里瓶頸仍未突破。檢查組走訪珠三角多個地市的城鄉結合部發現,許多農村家庭基本已自發完成水沖式廁所建設。部分地區污水收集的主管網已基本成型,然而從主管道延伸至農戶家的毛細管網尚未建立,導致農戶家污水仍然直排河涌,污染環境。

——在離城區稍遠的農村,污水處置設施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現象。檢查組發現,東南沿海省份某村于2016年委托專業公司設計、建設一套多級厭氧加人工濕地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用于處理本村56戶村民家庭的生活污水。然而,目前該污水處理設施已處于停運狀態,人工濕地雜草叢生,完全失去凈化功效。據該村負責人介紹,由于運維經費來源不足,沒有財力聘請專業人士開展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與維護。

3

多地農村污水直排,污染環境觸目驚

 

中央有關文件提出,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

此次針對檢查組發現的農村生活污水問題,被檢查地均表示對檢查組發現的問題全盤接收、立行立改,堅決全面整改到位。

檢查組建議,農村污水治理方式要因地制宜,離城鎮近的、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可通過管網接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離城鎮較遠、人口居住較集中的村莊,可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對一般村莊則可以建設三格式污水處理設施或者采用生物處理方式。

多位基層干部表示,農村黑臭水體又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置的硬骨頭,群眾反映最為強烈。要加強重點整治,多措并舉攻堅整治。此外,目前農村污水處理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支持,基本是政府托底,建議探索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污水處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拓展閱讀2

國務院檢查組在地方暗訪,現場曝光!

有不少讀者都十分好奇,國務院檢查組到底是如何暗訪的?暗訪的線索都來自哪里?

1128日和2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陸續披露了檢查組暗訪和約談地方政府的情況,不妨來看一下。

| 余輝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政知道ID:upolitics)綜編自央視新聞直播間、新華社 、人民網,原文首發于20191129日。

先來補充個背景。

這次實地檢查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時間從1126日開始,共有14個省(市)接受檢查: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

根據央視披露,檢查組的線索來自于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有群眾用這個平臺反映了相關問題后,檢查組便去實地暗訪調查了。

 

在央視上被曝光的是兩個地方——江蘇省睢寧市、福建省福鼎市。

1

“解決老百姓如廁問題”

 

 “是不是每家每戶都拆了啊,原來的廁所?

對,都拆了。

拆了,那你們現在在哪上廁所?”“‘打游擊是吧,拆了多久?

有一個半月了。

國務院檢查組赴江蘇睢寧暗訪,是因為有群眾反映當地改廁工作簡單粗暴,強拆旱廁,農民群眾無廁可用

 

在暗訪中檢查組發現,在單灣社區鹽曹組,這段時間正在進行改廁工作。

20多戶居民家的旱廁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被拆除,但新改建的戶廁卻遲遲未交付使用。不知道新廁所何時能建好,一些村民又恢復了原先的旱廁。

反復核查后,檢查組亮明身份,與當地有關部門、鎮街負責人座談。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睢寧縣睢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余宗雷說,不能這樣搞,什么時間建好(新廁所),什么時間才能拆

睢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韓超也到了現場。

他回應稱,反饋的問題以及存在的情況,我們農業農村局和相關鎮,立行立改。特別是針對目前,我們還有一些戶,因為廁所拆了,還沒有地方如廁的問題,我想呢第一時間和街道對接,買一些臨時的坐便器放在家里面,解決當前老百姓如廁的問題。

2

“我們就是面上去檢查一下”

 

而在福建福鼎市暗訪的檢查組,暗訪的問題與農村垃圾有關。

近日,有群眾通過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鎮的一些村莊,垃圾隨意堆放和傾倒,有的地方,垃圾順著山坡形成了一條垃圾瀑布

于是,檢查組趕往福鼎市暗訪調查。

在福鼎沙埕鎮的大白鷺村,檢查組看到,下午兩點多,一名身穿黑色衣服的保潔人員將村里各處的垃圾倒入一輛三輪車運走。出村子不遠,三輪車就停在了海邊的公路上。這名保潔人員開始將車上的垃圾直接往山崖下拋。

 

 “你什么東西丟下去啊?

垃圾丟下去。

垃圾怎么丟這里?

沒有地方放啊,放這里。

沒有垃圾場啊?

沒有。

根據《福鼎市農村污水垃圾整治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底前就要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和治理工作。可是兩年多過去了,大白鷺村和小白鷺村的垃圾隨意丟棄,或就地焚燒。

我們有叫村里面,看一下,沒人居住的哪里山腳下,哪里先臨時堆放。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鎮人大主席王紹櫓在現場回應了檢查組的問題。

檢查組工作人員追問說,臨時堆放?往哪邊堆放?臨時堆放那不就是非正規堆放嗎?

沙埕鎮的工作人員說,鎮里本打算在大白鷺村附近選一個地方建設垃圾轉運站。但是因為涉及到占用林地、耕地等原因,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

 

根據相關文件,垃圾轉運站相鄰鄉鎮可共建共享。在距離大白鷺村不到10公里的另外一個鎮——店下鎮,就有一個垃圾轉運站。

王紹櫓說,店下鎮負責人說他那邊的轉運能力根本沒辦法替我們做這個事。市里面說這一塊就叫我們自己協調。

面對檢查組,福鼎市住建局副局長劉曉明說,可能思想上認識還是不夠,沒有當成很重要的一件事去做。

那為什么福鼎市住建局都沒有發現和處理大白鷺村的垃圾問題呢?

劉曉明說,我們就是面上去檢查一下。沒有那么徹底。如果當地村民沒說的話,可能我們這個點,車一過去,不一定會注意得到。

 

檢查組認為:

福鼎市政府及住建部門、沙埕鎮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未能落實落細,對農村非正規垃圾點清理整治、農村生活垃圾鎮轉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等工作不作為、不擔當、不落實,說了的工作就算是做了,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記者了解到,國務院此次大檢查聚焦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個方面,重點檢查各地工作中是否存在措施不力、推諉扯皮以及層層加碼、搞一刀切、弄虛作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勞民傷財無效實施、脫離實際盲目推進、套取侵占項目資金等問題。

對檢查發現存在突出問題的地方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檢查組將視情組織開展約談、批評問責。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