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老知青賈愛春和徐桔桔(右)在田間視察合作社的大棚
在黑龍江畔的一個邊境小城,40多年前上海、北京、河南、四川等地的7700余名知青將青春寫在了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今天徐桔桔、賈愛春兩位年過六旬的知青姐妹重新回到這片黑土地,帶領農民開始了新的創業。
我們的魂丟在了山河村,
要去找回來
4月初,黑龍江省遜克縣齊克鎮山河村的田野、河流依然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村子遠處的一棵大榆樹靜靜地見證著山河村幾十年來的變化。在這里,記者見到了二次下鄉創業的徐桔桔和賈愛春。
1970年,正值青春年華的徐桔桔和賈愛春分別從上海和河南來到山河村。她們懷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理想,與老鄉們一道上山拉柴、下地種田、養雞、養豬、打魚、種菜,還給鄉親們帶來了文化知識,帶來了歡歌笑語,帶來了大白兔奶糖、“的確良”。她們在勞動中成長,徐桔桔當上了村婦女主任,入了黨。
1979年,徐桔桔和賈愛春返城。她們人走了,心卻始終戀著山河村,同老鄉們的通信始終不斷。徐桔桔年年給村里的貧困戶寄錢。村里的鄉親們每年采到山貨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寄給遠方的知青。
賈愛春說,她們的魂丟在了山河,要把這魂找回來。2009年9月,賈愛春重訪山河村。此時的山河村已并入了另一個村,成了“屯”,村民連活動室都沒有。她馬上聯絡其他知青捐款為村民建一處活動室。
在建活動室的過程中,老鄉郭齊生向賈愛春提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要求:“我們致富缺個帶頭人,能不能找一個知青來當村官,帶大家過好日子?”這個問題勾起了賈愛春重返山河村創業的念頭,也讓她想起了昔日的好朋友徐桔桔。
土地就是我們的命,
現在我們把命給你們了!
你們沒有私心,我們放心
徐桔桔返城后在上海電影技術廠財務科工作,后來成為上影集團的財務部副主任,退休后被一家韓國公司聘用,月薪過萬元。賈愛春把請徐桔桔回山河村當村官的想法一說,徐桔桔第一反應是“怎么可能”。
放棄豐厚的收入不難,但徐桔桔年逾九旬的父母住在敬老院,小孫女出生也不過百天,重新下鄉簡直是笑話。然而從那天開始,賈愛春和徐桔桔每天通一兩個小時的電話,說的都是山河村,徐桔桔慢慢地動心了。
回到上海的徐桔桔和所有知青們一樣,深深地惦念老鄉們的生活。在她的印象中,雖然老鄉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每一次回到山河村,只是感覺吃的好了,蓋了新房,但農民致富的步伐并不快。
為搞清楚鄉親們的真實想法,賈愛春制作了100多張調查問卷,無記名調查大家是否支持知青到村里當支書。沒想到的是,100多戶村民都在問卷上選擇了“支持”。鄉親們的支持與期盼讓徐桔桔燃起了再次下鄉的激情。
對老知青重返鄉村的舉動,遜克縣縣委、縣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2010年9月28日,山河村重新恢復村建制,2011年11月5日,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村委會;11月6日,徐桔桔帶著組織關系回到了久違的山河村,第二天,縣委組織部任命她擔任山河村黨支部書記。
徐桔桔這次返鄉是經過深思熟慮有備而來的。來之前,她多方請教專家,研究山河村的突破方向。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之路的構想已經形成。她認識到:必須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解決家庭分散經營與規模經濟的矛盾,個體化小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的矛盾。
走專業化分工的道路,注重科技投入,才能得到高出產、高收益。2012年1月4日,村里注冊成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賈愛春擔任理事長,一對知青姐妹帶領村民開始了新的創業。
成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不容易,山河村地廣人稀,全村378口人擁有420多公頃土地,老方法種慣了地的農民對合作社心里沒有底。同時,還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山河村有40多公頃是屬于集體所有的機動田。當年村里為了還外債,用極低的價錢把這些田承包給一些村民,一包就是20年。
現在要搞合作社,如果這些田不能收回,將影響土地連片,無法開展大規模機械化耕種。這些田如何收歸集體,成了擺在她們面前的最大難題。她們開會找老鄉商量,搞民意調查。調查表收回來時,竟然有98%的村民不僅寫上了同意,還在調查表上按上了紅手印。
不少村民還主動幫忙做工作,說服自己的親戚、子女、朋友率先交田。一位村民感慨地說:“土地就是我們的命,現在我們把命給你們了!你們沒有私心,我們放心。”合作社整合了410公頃土地,連片種植土地達到了360多公頃,向發展現代化大農業邁出了堅實地一步。
現代化大農業點亮希望之光
合作社剛剛成立就面臨了一次巨大考驗。去年,山河村遇到60年未遇的大旱,放在以往,農民將蒙受巨大損失,合作社不僅幫助大家渡過了難關,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
山河村地處黑龍江北部高寒地區,北緯49.5度,無霜期在115~120天之間,多少年來農民只能種大豆和小麥,聯產承包以來,農民基本淘汰了效益差的小麥,只種大豆。用農藥克服重迎茬問題,大豆產量低、效益差,靠廣種薄收掙錢。
徐桔桔和賈愛春首先想到的是調整種植結構,她們從農墾引進先進的德美亞1號和合力兩個抗低溫早熟玉米品種,讓山河村的土地第一次種上了高產的玉米。合作社種植種了173公頃玉米。她們與鄰近的團結農機合作社合作用大機械對玉米地進行深松整地,機械化播種、收割,在大旱之年取得大豐收,玉米每公頃產量達到1.7萬斤,并緊抓市場行情,在收割時就以每斤0.7元的好價錢全部賣出,每公頃土地純收益達6100元,入社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
現代化大農業的魅力讓山河村的農民看到了新希望,創業熱情高漲。合作社成立后,大面積機械化的耕種,使80%的勞動力被解放出來。年過半百的農民裴希洪是第一個入社的,入社后在村里的支持下,利用廢棄的小麥晾曬場建起養豬場,去年養了600頭豬,春節開始陸續出欄,第一批100頭每頭能掙300多元,近期豬價下滑也有200多元的收益,今年存欄1000頭,出欄2000頭,還能給合作社提供有機肥。
山河村的蔬菜種植出名,以前因銷路有限種的不多,加工企業因沒有規模也不來山河村收蔬菜。采訪時趕上合作社負責生產的劉永河向徐桔桔和賈愛春匯報蔬菜產業發展情況,他們已經同農墾格球山農場談好,為農場種植專供出口的青刀豆,效益十分可觀。
談到今年的農業生產,徐桔桔告訴記者,今年繼續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產量和效益,除玉米、大豆、蔬菜外,還將利用水源充沛的有利條件開發寒地水稻,這又是一個高產高效糧食品種。她們在種地上既積極探索又十分謹慎。
知青村官讓農村的管理發生了根本變化,山河村已經形成了以“兩委”班子為核心,以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分工合理,合作共進的新型管理模式,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團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田玉奎告訴記者,在徐桔桔的幫助下,合作社管理全部實現了電腦化。
目前,徐桔桔在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上又有了新探索,去年年底,在山河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基礎上,他們又聯合其他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遜克縣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
協會以服務現代化大農業為宗旨,聯合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從事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銷售經營的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徐桔桔和賈愛春重返山河村用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當年的激情歲月圓夢,譜寫出了人生新的篇章,也必將建設出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來源:農民日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塘約村支書左文學中組部作報告:農業合作化是未來農村發展的方向
2017-05-17岳青山|展望塘約模式:深化改革亟須重溫新中國農業合作化的理論和實踐
2017-04-26岳青山:展望“塘約道路”,亟須重溫毛澤東中國農業合作化的理論和實踐
2017-04-21周建明:從塘約合作化新實踐看毛澤東合作化思想和鄧小平第二個飛躍思想的指導意義
2017-04-1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