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最后,我有一個很好奇的問題,不知能不能問一下?”
22日下午,意大利眾議院,習近平主席同眾議長菲科舉行會見。臨近結(jié)束時,“70后”的菲科突然拋出了這句話。
全場目光注視著他。
“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聽到眾人的笑聲,菲科補充道:
“因為我本人當選眾議長已經(jīng)很激動了,而中國這么大,您作為世界上如此重要國家的一位領(lǐng)袖,您是怎么想的?”
習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靜而充滿力量,他說,
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為中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
稍作停頓,他繼續(xù)講道,
一個舉重運動員,最開始只能舉起50公斤的杠鈴,經(jīng)過訓練,最后可以舉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過我的努力、通過全中國13億多人民勠力同心來擔起這副重擔,把國家建設(shè)好。我有這份自信,中國人民有這份自信。
“歡迎你到中國去!看看一個古老而現(xiàn)代的中國,看一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
收到習近平主席的邀請,菲科朗聲答道:
“我一定會去的!”
今天上午,朋友圈里傳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在意大利出訪的習近平,被問了一個問題:“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習近平回答道:“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為中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句話很快傳了開來。很多朋友對“無我”這樣的提法感到非常新鮮,因為這是一個極具中國哲學色彩的概念,卻出現(xiàn)在這么重要的外交場合,而且還從中國最高領(lǐng)導人口中道出。
如果查古籍,“無我”的概念在道家和佛家的用典中較多。
《莊子·齊物論》中就有句話:“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意思是世間的種種情態(tài),都是附著于“我”而生,有“我”這個主體在,就有分別,比如你和我的區(qū)別,我和他的區(qū)別,一有分別,各種情態(tài)便產(chǎn)生了,喜怒哀樂、能言善辯。但莊子說,這種對立概念中的“我”只是“假我”,并非“真我”,所以要破除對立。
莊子講了個很有名的故事,叫“朝三暮四”。他說,有人養(yǎng)猴,告訴猴子們早上三顆栗子,晚上四顆栗子,猴子們都很憤怒。養(yǎng)猴人說,那么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呢?猴子們一聽都很開心。莊子說,本質(zhì)上都是七顆栗子,一喜一怒,莫名其妙。他諷刺的就是當時戰(zhàn)國時候各大思想流派的爭論,如同爭論栗子個數(shù)一樣,只是蝸牛角上的爭論,不能跳出自我的局限,看到更廣大的天地。
《莊子·逍遙游》也說過:“至人無己”,“無己”就是“無我”,這是莊子心目中圣人的境界。
這個“無我”的思想被佛家發(fā)揚光大了。佛家甚至要將莊子追求的“真我”都要破掉,因為這同樣是一個妄想執(zhí)著。只有徹底“無我”,才能截斷生死輪回。
這些都是哲學本體論上的爭論。后來清代的王國維在談到中國詩詞的美學境界的時候,用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他在《人間詞話》里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而“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
這是從美學的角度去分辨“有我”“無我”,“無我之境”已經(jīng)是一種自然了。莊子、佛家、王國維都用了“無我”的概念,各自都有生發(fā),但出發(fā)點都是處理“物”和“我”的關(guān)系。也就是“我”作為一個本體和身邊環(huán)境、他人,甚至是自我感覺認知之間的關(guān)系。
習近平所說的“我將無我”,處理的同樣是“物”和“我”的關(guān)系。不過,他對“無我”一詞的化用,可以說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從政治學的角度看,習近平說的“無我”處理的就是“我”和集體、“我”和他人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政治家,一個共產(chǎn)黨員,如何認識“我”。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公”和“私”、“大我”與“小我”的關(guān)系。從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之初就在思考,就是一個“初心”。
《黨章》的總綱有規(guī)定:“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前一個利益可以說是“公”,而后一種特殊的利益就是“私”,是“我”,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說的就是“大公無私”,也就是“無我”。
習近平也說過:
“我們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們共產(chǎn)黨人,必須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領(lǐng)導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則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可以作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最好的注腳。
( 來源:昆侖策網(wǎng)【綜合】,摘編自人民日報、“學習小組”)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gòu),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內(nèi)容 相關(guān)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guān)國有企業(yè)改革的重要論述及其貫徹執(zhí)行
2019-03-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shè)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