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郭松民:撥開否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迷霧
點擊:  作者:郭松民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19-03-25 10:09:42

 

1.webp (26).jpg

 

習近平:插隊本身是一個標志界定的一個階段,在插隊之前,如果我們有所知所獲,我總感覺到了插隊以后,是獲得了一個升華和凈化。個人確實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那么在之后我們如果說有什么真知灼見,如果說我們是走向成熟、獲得成功,如果說我們諳熟民情或者說貼近實際,那么都是感覺源于此、獲于此。

——人民網《習近平憶延安插隊:它教了我做什么》

 

2015年7月1日,北京首家知青博物館在鳥巢體育館開展,卻引起北大教授賀衛方的強烈不滿,他認為展館把“罪惡變成了偉業”。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呢?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萬知青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知青下鄉是為了消滅“三大差別”,邢燕子、侯雋、董加耕等一大批優秀青年更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關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偉大意義,郭松民著重指出了以下兩點:

 

一、對于新中國工業與農業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近代以來延宕已久的工業化進程終于開始啟動。但在被西方封鎖、圍堵的情況下,工業化的成本只能由農村、農民來承擔,人才和資金主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的。

 

而知青運動的興起,改變了城市對農村單方面榨取的局面,人才和知識開始從城市流向農村。知青們在農村辦教育、辦醫療、辦農機、辦水利,辦各項事業,或者擔任農村人民公社的基層干部,帶領人民公社社員戰天斗地,有效改變了農村面貌。

 

新中國的前30年,農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單是糧食總產,從1952至1982年間,也即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時期,就以年均2.608%的速度增長,顯著高于1983-2004年(大包干時期)的1.284%。棉花產量1978年則比1949年增長3.9倍,1975年,中國拖拉機和手扶拖拉機的產量分別是1965年的6.7倍和66倍,排灌動力機械增長4.9倍,用電量增長4.7倍,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進一步大大提高,化肥產量則從3.9萬噸增加到869.3萬噸。城鄉差距處于一種逐步縮小的狀態——這些成就的取得,當然和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的艱辛付出是分不開。

 

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城鄉差距是逐漸縮小的,80年代后鄉鎮企業(即人民公社時期的社隊企業)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中國之所以能夠先于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抓住西方制造業轉移的契機迅速發展,終成今日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局面,農村能夠提供大量受過初、高中教育的優質勞動力是關鍵因素……農村所有這一切進步,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居功至偉!

 

事實上,當我們撥開覆蓋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上面的種種迷霧之后就會發現,這一運動的歷史合理性恰恰建立在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之上: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處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邊緣的農業大國,中國的現代化,需要一個繁榮、富足、發達的農村與農業,需要城鄉之間的平衡發展,而要做到一點,必須有大量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參見農業建設,必須扭轉近代以來,資源和人才不斷從農村流向城市的趨勢。

 

知青上山下鄉并不是從1966年才開始的,而是從50年代就開始了。50年代,隨著“一化三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施,農村興起了合作化運動,農村缺乏知識青年的現實,被充分顯示出來了——人們發現,單是合作社會計一項,農村就需要幾百萬知識青年,這還不算其他的諸如醫生、教師,以及農業科技方面的人才缺口。

 

因此,毛澤東在1955年9月《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一個按語中就發出號召

 

【“組織中學生和小學畢業生參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別注意。一切可以到農村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地到那里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1.webp (27).jpg

周總理與赴新疆知青交流

 

二、對于知青個人的“再教育”意義

 

無疑,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受益的當然不僅僅是農村,知青自身也是受益者,對很多人來說,上山下鄉的確是一個接受“再教育”的過程。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更重要的成就是為中國培養了整整一代人。他們生于城市,但卻有著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和農村保持著密切的情感聯系,他們中有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有的知青成長為各領域優秀人才,今天還在用自己掌握的各種資源回饋農村,他們在農村獲得的鍛煉,成為支撐中國崛起的重要精神力量。

 

雖然大部分知青回城后成為普通工人和市民,但無論如何,中國城鄉之間,由于他們的存在而凝聚成一個有機的命運共同體,而不像其他發展中國家那樣,城鄉之間高度對立。

 

首先,上山下鄉使知青冷靜地、較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了中國國情,尤其是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

 

知青們親身體驗到中國城鄉差別是多么大,地域間發展是多么不平衡,廣大農村是多么貧窮。他們的許多人立志要以自己的青春熱血改變農村的現狀,并為此拋灑了汗水,甚至有些人獻出了生命,他們在改變中國農村貧窮落后面貌的社會工程中,盡了自己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其次,知青在“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實踐中逐漸聰明起來,深沉起來

 

在農村的“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實踐活動中,他們增長了見識,練就了本領,學會了思考。他們從農民鄉親們那里學到了勤勞、純樸、善良、智慧和堅韌。他們并不否認農民身上還沉淀著祖輩因襲下來的消極因素,同時也認識到,正是這些農民,才是維系中國社會生存的基石。許多知青盡管返城多年,仍同農民們保持著割不斷的深情和聯系。由于知青一代存在,中國近代以來的城鄉對立,前所未有變成了城鄉融合;

 

第三,上山下鄉使知青普遍養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淪、奮發進取的人生信念,培養起體察國情、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中國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他們對中國政治的變遷有著特殊的感受。上山下鄉運動的退潮,并沒有使他們淡薄政治,而是以一種更深沉的目光觀察中國政治,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客觀上為中國后來的快速發展和政治穩定進行了人才儲備。

 

(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摘編自“知青天下”,有修改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