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郝貴生:運用唯物史觀理論認識和解讀上山下鄉(二)
點擊: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18-12-21 09:36:40

 

1.webp (8).jpg

 

【內容摘要】


今年是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重要指示50周年,如何認識和解讀上山下鄉,實質存在兩種立場、世界觀、歷史觀、方法論的根本對立。


黨章和憲法規定我們黨和國家的旗幟和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因此也應該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理論認識上山下鄉。


這些基本原理包括社會基本矛盾、階級斗爭、實踐觀、群眾史觀、唯物辯證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以此具體分析和論證了與毛主席上山下鄉思想和實踐直接緊密相連的中國革命、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發展戰略、農民本質、與工農相結合、教育方針和途徑等一系列問題的的合理性、真理性及深遠意義,批判了在這些問題認識上存在的種種錯誤立場和唯心史觀、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

 

中國當今幾乎所有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人們的看法、認識都不同,甚至根本對立,包括對毛澤東時代的上山下鄉運動。有的肯定,有的否定。


按照唯物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觀點,之所以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產生不同和根本對立的認識,取決于多種因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就對上山下鄉的認識來說,也同樣如此。就主觀因素來說,既有心理因素、知識因素、個人經歷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世界觀、歷史觀、方法論因素。


今年12月22日是毛主席提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發表50周年。筆者也是一名1968年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的老三屆學生,以往曾經寫過多篇談論上山下鄉的文章,今在紀念上山下鄉50周年之際,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和視野再談對上山下鄉運動的認識。


本文包括六個部分即:


一、如何認識中國革命和毛澤東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如何認識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

三、如何認識中國農民的本質特征

四、如何認識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歷史必然性

五、如何認識上山下鄉的本質和主流

六、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做人的標準和培養人的途徑究竟是什么


本文較長,分三次發表。第二次發表第三、四部分。

 

三、如何認識中國農民的本質特征?

 

在如何認識上山下鄉問題上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那就是如何認識中國農民問題。某些否定上山下鄉者認為農民沒有文化,“頭朝黃土背朝天”,天天同土坷垃打交道,怎么“搖身一變成為教師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教師,是城市學生的教師。這帽子夠大,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回事。”毛澤東建國初期說過,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今天又講知識分子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不典型的是一個“悖論”,或者說“自相矛盾”嗎?既然沒有文化整天修理地球的農民不配做“知識青年”的教師,卻竭力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向貧下中農學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不典型的是荒謬觀點嗎!這種觀點正確嗎?

 

“農民”屬于“人民群眾”范疇。如何看待和認識農民等人民群眾,不同的歷史觀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認識。

 

唯物史觀產生之前的所有歷史觀都是英雄史觀,即認為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決定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而把普通勞動者、工人、農民、群眾看做群氓、愚昧無知的下等人、工具、惰性物質。他們只能受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權力者等大人物任意支配、宰割,而沒有任何歷史的主動性。

 

中國的孔孟之道把人們區分為君子和小人、上智與下愚。奴隸、農民和一切勞動者都屬于“小人”、“下愚”,“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唯上智與下愚不可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小人”、“下愚”、只能“使由之”的“民”怎么能夠做“君子”、“上智”的教師呢?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根本顛覆了這種歷史觀。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源泉和動力是人類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而主要從事物質生產實踐活動的勞動者為主體的人民群眾永遠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真正主人,是歷史發展前進的真正推動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制度變革的決定力量。這就是與英雄史觀根本對立的群眾史觀。

 

這種歷史觀并不否定杰出人物和知識分子的重要作用,但他們的歷史作用只有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根本愿望,符合歷史發展的前進方向,不斷從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中汲取知識和營養,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和發展其學說的過程中,多次闡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主人的群眾史觀。

 

1842年11月恩格斯批判社會上那種竭力貶低、瞧不起普通工人、窮人的的錯誤觀點時說:

 

“只有大陸上不熟悉的那一部分英國人,只有工人、英國的賤民、窮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盡管他們粗野、道德敗壞。將來拯救英國的卻正是他們,他們還是可塑性的材料;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但他們也沒有偏見,他們還有力量從事偉大的民族事業,他們還有前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8頁)

 

1844年馬恩合寫的《神圣家族》書中強調,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

 

恩格斯1845年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指出,正是英國的工人階級用自己的發明和勞動創造了英國的偉大,工人在斗爭中,“顯出自己最動人、最高貴、最合乎人情的特性”(同上,第501頁)

 

列寧1895年恩格斯去世時談到恩格斯這一思想時指出,當時的許多社會主義把工人階級只是看做是一個受苦的階級,是一個潰瘡,是需要同情和拯救的階級,而馬克思恩格斯把實現社會主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無產階級的不斷增長上,無產階級人數越多,這一革命階級的力量也就是越大。

 

“恩格斯第一個說明了無產階級不只是一個受苦的階級;說明了正是它所處的那種低賤的經濟地位,無可遏止地推動它前進,使它去爭取本身的最終解放。”(《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92頁)

 

馬克思恩格斯這里具體分析了無產階級的階級本質及其優秀品質,農民不是工人階級,因為農民曾經是小私有者。但馬克思恩格斯對工人階級的分析方法同樣也適用于對中國農民的認識。

 

第一,中國農民首先是勞動者,他們主要從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也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真正主人。

 

第二,農民在階級社會里也是被壓迫被剝削階級,他們這種經濟和政治地位也決定了他們對剝削壓迫制度也具有強烈的反抗斗爭精神。不僅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連綿不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的主力軍就是農民。沒有千百萬農民的參與,不可能有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陳毅同志談到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時就說,它是農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第三,毛澤東多篇著作中高度評價農民的革命性和優秀品質。尤其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特別提到,農民的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但就階級感情來說,

 

“最干凈的還是工人農民,……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都干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頁)

 

第四,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農民隊伍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干社會主義的的先進楷模和英雄模范,如王國藩、陳永貴、呂玉蘭、吳仁寶、王宏斌等等。

 

第五,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知識是生產斗爭、階級斗爭、科學實驗的經驗和總結。有的人具有直接經驗知識,有的人具有間接經驗知識。書本知識是間接經驗知識。農民具有的是實踐的直接經驗知識。一些人把知識完全等同于書本知識,而否定實踐知識的重要性。或者他們頭腦中的“文化”概念只是書本知識的多少,農民沒有書本知識也就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由此怎么能做知識青年的“教師”呢?這種推理顯然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觀點。

 

當然,農民畢竟不是無產階級,而是小私有制者。因此不可避免帶有小私有者的階級烙印。

 

所以列寧說,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中國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時期,部分農民的這種錯誤傾向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所以毛澤東說,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

 

肯定農民的優秀品質和承認農民身上不可避免的傾向性問題,完全是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就如一個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學習的是他的優點,批評的是他的缺點。毛主席經常拜農民為師,接受農民的再教育,這是他一貫的態度,而絕不是某些人所說的農民“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教師。同時向農民學習自然是學習農民的優秀品質、革命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對農民的教育也是教育他的缺陷和不足,這怎么能夠是“悖論”,自相矛盾呢?說明他們根本不懂得“對立統一”這個辯證法的基本常識。

 

筆者上山下鄉的幾年歲月中,確實深化了對農民兄弟優秀品格的認識,感受到農民身上永遠是自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動力。2013年所寫的談上山下鄉體會文章《認識勞動,認識農民,認識國情,認識知青》一文中運用大量事實談到對農民的認識,其中寫道:

 

“一是真實感受到農民對共產黨、毛主席,對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對集體事業的熱愛和奉獻精神。……二是真實感受到農民的待人熱情、樸實、真誠、正直。……總之,幾年的農村生活,無論是老一代,還是中青年代都使我們真切感受到農民的勤勞、淳樸、厚道、實在。我離開插隊村莊已40余年了,但他們的這種整體形象一直深深銘刻在我的腦海中,也成為我辨別和判斷社會生活中是非、善惡、美丑和支配自己行為的極其重要的參照和標準。”“如果說,我在農村直接感受到沒有學歷、沒有權力的社會最低層的普通農民和各種小人物的可貴、優秀的精神、品質還是一種感性認識的話,經過理論學習和對社會的更深層次的了解,我認為,其實這個極不起眼的普通小村莊的群體農民的情感、精神、品格正是我們中國絕大多數普通工人、農民品質和精神的縮影,它不僅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最優秀的品質和精神,也是當代人民群眾的本質和主流。因此我絕對不能夠與這股(指瞧不起普通工人、農民,指責他們沒有文化、素質低)錯誤的社會思潮同流合污。永遠向群眾和小人物學習,永遠自覺改造世界觀。這就是我應該選擇的道路和方向。”

 

某些否定上山下鄉者批判毛澤東的觀點是“悖論”,指責農民因從事簡單勞動沒有文化因而不配做知識青年的“教師”。這種觀點的根本錯誤就是其站在反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鼓吹英雄史觀的立場上、站在工人、農民對立的立場上,用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認識農民的本質,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枝節,不看實質。

 

四、如何認識知識分子與

工農相結合的歷史必然性

 

某些人為了根本否定上山下鄉,認為必須否定毛澤東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思想。筆者看到的幾篇否定上山下鄉的文章,都提到了毛澤東早在1939年《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中所講的,判斷一個青年是否是革命的,就看是否愿意與工農相結合的思想。他們認為,革命時代已經過了,社會主義已經不需要革命了,談何判斷青年是否是革命的標準呢?因此也就根本談不上與工農相結合道路問題,那么作為與工農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上山下鄉也必然應該被否定。這種論調也是根本錯誤的。

 

即使那個《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也充分肯定了毛主席的《青年運動的方向》,并且指出“至今仍有重要意義”。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抵制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克服小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發揚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現代化建設貢獻一切的艱苦創業精神”的一次大規模的社會實踐。

 

第一,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共產黨人的革命的歷史任務沒有終結,而是新的開始。

 

“革命”的含義筆者在第一部分已經做了闡發。毛澤東關于知識分子是否與工農相結合是判斷是否是革命者的根本標準思想是在1939年提出來的。它的提出和闡發對于激發廣大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實踐中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這是任何人不能否定和歪曲的客觀事實。

 

問題在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之后,“革命”還要不要繼續?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已經做了肯定的回答。民主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今后繼續革命的道路會更長、更艱巨、更偉大。

 

毛澤東時代特別是4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充分證明了毛澤東論斷的正確性、真理性。既然仍然存在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必要性。那么也就必然存在判斷知識分子是否具有革命性的根本標準思想。從這個意義講,毛主席的論調沒有過時,仍然具有客觀的真理性。知識分子如果要把自己投身到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實踐中,那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而上山下鄉正是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最主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精神的實質和基本內容。

 

某些否定上山下鄉者根本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否定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還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否定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否定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還存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尖銳激烈的斗爭,也就根本否定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必要性。邏輯地必然導致否定毛澤東與工農相結合論斷的真理性。

 

第二,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知識分子改造世界觀的必要性。

 

知識分子之所以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知識分子世界觀改造的歷史必然性。否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的必要性的又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知識分子都是接受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他們都已經是無產階級的知識分子,沒有必要再進行世界觀的改造,更沒有必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果真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沒有改造的必要性嗎?

首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要求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人人需要改造,知識分子當然也不例外。

 

毛主席在《實踐論》中講到,無產階級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關系。

 

建國以后,毛澤東多次說,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人人需要改造,工人需要改造,農民需要改造,知識分子當然也需要改造。這種改造包括世界觀、特別是為什么人的問題的人生價值觀的改造,同時包括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思維方式、方法的改造。而世界觀、人生價值觀、思維方式方法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及生產斗爭、階級斗爭、科學實驗的三大革命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

 

其次,知識分子從來不屬于一個獨立的階級。

 

在階級社會里他們大多數本身不屬于直接從事剝削行為剝削階級成員,但就世界觀及其行為來說,他們依附于剝削階級并為剝削階級服務。在舊中國他們依附于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其世界觀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只有極少數從屬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他們其中許多人就階級立場和世界觀來說是搖擺不定的。在革命勢力高潮時有傾向革命的一面,但在反革命勢力猖獗之時,也極容易導向反革命勢力一邊。他們即使有愿意革命的要求和愿望,但在人民群眾面前,往往趾高氣揚,指手畫腳,瞧不起工農群眾。他們甚至把他們自身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教育因素自覺不自覺帶到革命隊伍中來。

 

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多次指出,革命運動的深入把部分資產階級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中來,但他們常常運用他們頭腦中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觀念影響和教育工人。那么馬克思恩格斯就明確提出:

 

“如果其它階級中的這種人參加無產階級的運動,那么首先就要求他們不要把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等的偏見的任何殘余帶進來,而要無條件地掌握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頁)

 

恩格斯還說過,知識分子向工人、農民學習的地方比工農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多得多。毛澤東在多篇著作中也多次指出參加革命隊伍中的某些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建立之后仍然如此。毛主席在《正處》中指出,廣大知識分子雖然有了進步,但不應當自滿,

 

“知識分子必須改造自己,逐步拋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而樹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問題,現在多數的知識分子還不能說已經完成了這個轉變。”(《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第384頁)

 

“知識分子也要改造,不僅那些基本立場還沒有轉過來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應該學習,都應該改造。(同上,第407頁)

 

毛主席1966年“五七指示”中就稱當時的教育領域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的學校。”毛澤東時代的青年學生主要受的是毛澤東思想的教育,但也必須客觀承認,由于社會生活中仍然存在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青年學生身上。因此青年學生也非常有必要進行世界觀的改造,努力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

 

再次,改革開放實踐40年的歷史再次證明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世界觀改造的必要性。

 

40年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和內容,其導致的惡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個人主義、私有觀念獲得了生存、發展的土壤,影響和滲透到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特別是對各級官員、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影響和危害極其嚴重。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指出當代多數知識分已經蛻變為極其嚴重的精致利己主義者了。如此世界觀、人生觀難道還不需要改造嗎?

 

第三,知識分子世界觀改造和發揮歷史作用的根本途徑和道路就是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

 

唯物史觀認為,任何社會生活都存在先進與落后、正義與邪惡、進步與反動對立的因素。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弱小的先進思想戰勝貌似強大的落后思想、正義戰勝邪惡、進步戰勝反動的過程。人民群眾永遠是落后、邪惡、反動勢力的受害者,因此也是先進、正義、進步勢力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和真正主人。但種種原因,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由于種種原因在各個歷史結果需要啟蒙、組織、發動,這就需要部分知識分子自覺走入到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中,努力發揮自身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作為先進的知識分子首先走入到農民、工人反對資產階級和剝削制度的斗爭實踐中,把自己的立足點、立場徹底轉移到無產階級方面來,并為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武器。他們自身就是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典范,列寧、毛澤東也都是如此。

 

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中講到中國革命的主體和動力就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階級中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根本和骨干力量是占全國人口90%的工人農民。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同時講了中國以往革命失敗的的經驗教訓。那就是敵人的力量太強,自己的力量太弱,占全國90%的工農群眾還沒有動用起來。只有“喚起民眾”,把這部分力量動員和組織起來,才能戰勝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可以起先鋒隊作用,但必須要和廣大工農群眾結合在一起,變為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大軍,實現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務。接著這里講了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話:

 

“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標準呢?拿什么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于工農群眾,他今天就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6頁)

 

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工農相結合,就是革命,就是改造舊世界,建立新世界。同時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反之就是不革命或反革命的。

 

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革命”的歷史任務并沒有終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更加艱巨偉大。同樣其主力軍、生力軍也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農群眾,現代科技發展也沒有改變這一基本事實。知識分子要真正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努力做貢獻,必須自覺投身于工農群眾的實踐中去,自覺拜工農群眾為師,改造發展自己,才能與人民群眾共同凝聚為一支偉大的力量,也才能實現自身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毛澤東關于判斷知識分子是否具有革命性的根本標準的思想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仍然沒有過時。

 

那些根本否定毛澤東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思想的觀點其主要錯誤一是根本否定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存在“革命”的歷史必然性,二是根本否定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知識青年世界觀、認識觀改造的必要性。三就是否定工農基本群眾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竭力夸大知識分子自身的作用,因而反對與工農群眾的結合。根本原因還是否定唯物史觀、群眾史觀的基本原理,運用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思想解讀和認識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