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張博:“一刻也不能放松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論述
點擊:  作者:張博    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  發布時間:2019-03-26 09:55:57

 

1.webp.jpg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多次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對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做出新的科學判斷,提出了“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目標任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必須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早在2005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明確指出:“一刻也不能放松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1] 黨的十八大以后,他更是將意識形態工作提高到極端重要的位置,一再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目標任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深入洞察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準確把握黨和國家新的發展方位和形勢任務,對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做出的新定位和新判斷。深入學習和準確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建設重要論述的思想內涵,有利于扎實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的意識形態工作。

 

一、“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

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是我們黨對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進行科學性、規律性認識的一個重要觀點。“極端重要”四個字直接表達了新時代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非比尋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程度又達到了一個新的認識高度。

 

1.“極端重要”繼承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一貫重視態度,并賦予更高定位

 

我們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這種認識不僅來源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也來源于革命斗爭和發展建設的現實需求。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尖銳復雜的斗爭環境和愚昧落后的腐朽文化,毛澤東便深刻指出:“革命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3] 這一論述揭示出革命文化運動(即意識形態工作的組成部分)對革命實踐運動的重要性。1942年,毛澤東在寫給劉少奇的信中,談到通過理論學習解決延安干部思想分歧錯雜的問題時,仍強調“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4] 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毛澤東更是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開展好經濟和技術工作的思想政治保證,并強調了意識形態工作對于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作用。

 

改革開放以后,面對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新情況,鄧小平深刻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做好,不能放松”[5] ,并強調要發揮精神動力的作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

 

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江澤民繼續強調“占領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到了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進一步強調意識形態工作十分重要,發出了“搞不好也要出大問題”的告誡。由此可見,無論是在革命、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繼承發展我們黨歷屆領導人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論,緊密結合新時代的歷史特點和形勢任務,提出了“極端重要”的新定位和新判斷。這一表述與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理論既一脈相承又有所發展,不僅從話語表達上強調了意識形態工作的特殊重要作用,而且在戰略判斷上也凸顯了意識形態工作在黨的各項工作中的關鍵地位。

 

2.“極端重要”體現了增強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這一根本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6],并強調了偉大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當前,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國際環境也并不安寧,各種困難挫折會接踵而來,不同風險挑戰將此起彼伏,這是我們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的嚴峻形勢和客觀現實。而這樣的“偉大斗爭”中必然包含了意識形態領域的激烈斗爭。

 

在兩種制度、兩條道路博弈競爭的當今時代,意識形態領域從來都沒有風平浪靜過,既有內部各種矛盾問題的暗流涌動,包括:現實社會問題激化思想矛盾,錯誤社會思潮干擾正確價值觀念,網絡意識形態難于管控引導,等等,給意識形態工作設置了重重障礙;也有外部敵對勢力的滲透干擾,包括文化侵擾、價值觀輸出、民族宗教滲透、污名化妖魔化中國等,“西化”“分化”圖謀愈演愈烈,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巨大的風險挑戰。歷史和實踐都充分表明,意識形態領域的敵我矛盾并不會隨著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而自然化解。恰恰相反,我們在繁榮富強道路上步子越大、走得越快,境內外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顛覆破壞活動就愈發猖獗、愈發激烈。

 

此外,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的頒布實施,意識形態工作一度被忽視、淡化的狀況有所扭轉,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杜絕。表面文章、機械式傳達等現象,“留聲機”、“大水漫灌”等情況都與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職責要求、目標任務嚴重不符,我們迫切需要從思想認識到工作實踐各個環節徹底清除和根治這些問題。這也對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持續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性提出了現實要求。

 

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極端重要”引人深思、發人警醒,他用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話語告誡全黨、全社會:在躲不過、繞不開的嚴峻斗爭中,在各種風險挑戰和困難挫折面前,意識形態工作更加艱巨繁重,這根弦必須始終繃緊。

 

3.“中心工作”和“極端重要”表達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與經濟工作的辯證認識

 

習近平同志在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的同時,還強調了“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7]。“中心工作”和“極端重要”的論述闡釋了意識形態工作和經濟工作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即: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內容和重要基礎,必須始終居于中心地位,絲毫不能動搖;而意識形態工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不僅有服務保障的職能,而且指引著方向道路,極端重要、不可偏廢。

 

首先,這一論述堅持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意識形態是建立于經濟基礎之上的觀念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內容和性質決定著意識形態的內容和性質;但同時意識形態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經濟基礎產生強大的反作用。意識形態的教育引導功能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意識形態的思想內容構成經濟決策的文化動因,意識形態的更新變革催生經濟體制的調整改革。牢固的經濟基礎是建設強大意識形態的物質前提,強大而又穩定的意識形態是經濟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這一論述體現了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同步推進的客觀要求。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總量排名躍居世界第二,物質文明和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但是,與經濟建設成就極不相稱的是,我國的文化影響力、理論傳播力還沒有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用“中心工作”和“極端重要”告訴我們,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積極創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必須抓緊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兩者協調推進、和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要加強對各種社會思潮

的辨析和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強調指出:“要加強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和引導,不當旁觀者,敢于發聲亮劍,善于解疑釋惑,守護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前沿陣地。”[8]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能夠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9] 此后他又進一步指出:“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10] 以上論述深刻揭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1.意識形態工作事關旗幟道路

 

旗幟道路問題歷來都是全局性、關鍵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在旗幟道路問題上發揮著“壓艙石”和“定盤星”的重要作用,關系到能否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能否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理論路線和政治路線,能否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我們黨98年探索奮斗的歷史,同時也是高舉旗幟、堅定道路的歷史。從井岡山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到天安門城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從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前行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能夠樹立起一面引領前進方向的偉大旗幟、尋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唾手可得的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篳路藍縷的奮斗和艱苦卓絕的探索才最終錨定的。在通往偉大復興的奮斗道路上,唯有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和理論上的清醒,才能確保高舉旗幟不動搖、堅持正確道路不偏向。

 

2.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思想理論的先進性是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先進性的重要表現;思想理論的衰敗落后也往往是政權倒臺、亡黨亡國的先期信號。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11]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治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12] 政黨要執政興邦,國家要穩定發展,就必須牢牢掌控意識形態陣地。任何輕視、忽視意識形態工作的思想或行為,都有可能導致否定指導思想、動搖理想信念、瓦解思想基礎的危險,從而造成萬劫不復、無可挽回的悲劇。

 

蘇聯解體和蘇共垮臺就是前車之鑒。導致這一悲劇的產生固然有多種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蘇共對意識形態陣地的全面失守。從否定蘇聯、蘇共到否定列寧、斯大林,再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惡性泛濫、恣意蔓延;從思想混亂到黨組織渙散,再到軍隊失控,一個偌大的社會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就此土崩瓦解、分崩離析。有鑒于此,倘若我們黨和國家失去了對意識形態的掌握和領導,就等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喪失了社會主義信念,就會動搖立黨立國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面對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要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興旺發達,確保黨和國家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3.意識形態工作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自古以來,中國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就十分推崇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鬃用枋龅?ldquo;大同社會”就有“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3] 的場景;西漢的賈誼也在《治安策》中勾勒了太平天下的藍圖,“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14]。古代先賢們一方面向往追求著長治久安的理想社會,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探索、嘗試和實踐,積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治國智慧。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到近現代社會,人們依然追求和向往國家穩定、社會太平、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景,并且不斷向科學原理和客觀規律的層面進行探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相適應,社會發展就會相對平順,國家政權就會相對穩定,一定時期內就不會出現大的社會動蕩和變革。上層建筑中的政治上層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軍隊、警察、政府、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是服務和維護經濟基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設施。在政治上層建筑之上,是觀念上層建筑,也就是意識形態,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依賴,其中,觀念上層建筑對政治上層建筑起著主導作用。由此可見,作為觀念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對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歷史選擇與重大制度安排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堅持指導思想不動搖才能保障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性。這也正是黨和國家反復強調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用意所在。

 

4.意識形態工作事關國家政治安全

 

習近平同志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特別強調“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15] ,深刻闡明了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國家政治安全包括國家領土主權安全、政權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等。其中,國家意識形態作為國家意志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根本價值取向和共同思想基礎,在整個國家政治安全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首先,意識形態為國家主權獨立提供精神支撐。國家意識形態蘊含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是國家精神與民族精神的高度升華,也是國家特質和民族特性的文化標識,只有維護好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充分發揮思想文化的核心價值,才能從精神上、思想上保證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獨立。

 

其次,意識形態為政黨執政提供合法性基礎。任何政黨,在論證其政治地位合法性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意識形態的整合和統一。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混亂,政黨的合法性地位就容易動搖。因此,只有維護好意識形態安全,才能為政權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柱。

 

再次,意識形態為社會良性運轉發揮穩定作用。科學、正確的意識形態對于整合社會思想、調適社會心理產生積極作用,社會運行中的沖突和矛盾因為意識形態的調適疏導而避免升級和激化,從而有效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維護國家民族的獨立統一、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維護社會安全穩定,都需要意識形態保駕護航。

 

5.意識形態工作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意識形態作為一種理論化、系統化的觀念集合,作為一種社會成員共同理解、共同認可的思想體系,在國家社會治理中具有整合和引導的重要功能。它可以對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方向性、預期性的目標指引和價值導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體系和矛盾沖突的社會運行中,通過觀念的力量促使人們的思想意識趨于凝聚統一。特別是在社會運動和社會變革的過程中,意識形態往往能起到發動人民、團結群眾、建立統一戰線、贏得廣泛支持的重要作用。在中國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推翻“三座大山”,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意志。

 

這其中,體現了意識形態凝聚共同奮斗目標、明確共同價值追求的積極作用。民族的團結凝聚,首先表現在意識形態的認同和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6] 回望歷史,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綿延五千年而不離散、歷經艱難險阻而不分裂,與全民族思想文化的歸屬和認同是分不開的。文化認同作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認同,包含著對悠久歷史的傳承,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也包含著民族精神特質的內聚,這是之所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礎。放眼當今,中華民族正在邁向偉大復興,這就更加需要強固的精神紐帶和思想力量,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

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7]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他進一步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18]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對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做出新的科學判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近代以來的中國站在救亡圖存的歷史關口,曾經嘗試過很多道路和主義,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等一系列偉大成就,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是歷史與人民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行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革命,黨和國家在探索中前進,改革了僵化的體制、沖破了故步自封的狀態,但卻始終保持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和性質。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泛起到四項基本原則的確立;從姓“社”姓“資”的討論到“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提出,正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揮了意識形態的“定盤星”作用。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迎來了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偉大復興夢想,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和壓力同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依然尖銳復雜。面對艱巨而繁重的使命任務,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需要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需要進一步鞏固,越是在決勝時期、關鍵時期,就越需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直接感受科學真理的理論魅力和思想真諦;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本質和豐富內涵,充分掌握其中蘊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信念,使之成為人生信條和自覺追求;堅持科學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實踐,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深入掌握蘊含其中的理論內涵、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工夫求實效。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具體實際,持續推進科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深度結合;積極發揮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優勢,用以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增強21世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2.始終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

 

意識形態作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觀念上層建筑,其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并不是隨機和盲目的,而是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意識形態功能作用的發揮也不是自發自動的,而是需要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先進階級的領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會的思想共識,有效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政治、政權安全,這些作用的發揮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確保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正確方向和根本。在多元思想文化的交鋒碰撞中,在敵對意識形態的沖擊滲透下,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將黨性和人民性統一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中,這就從根本上錨定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方向和性質。同時,黨的領導也是意識形態工作完成使命任務的決定性力量。意識形態領域涉及范圍寬廣、內容項目龐雜,只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才能統籌協調好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和各方面工作,才能實現各方力量的集中化、任務目標的一致化和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職能作用。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就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始終堅持黨性原則不動搖、旗幟鮮明講政治,將黨的領導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定海神針”;堅持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網站;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和思路理念創新,不斷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和傳播能力建設,著力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就要牢固樹立“大宣傳”工作理念,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跳出部門局限、打破領域壁壘,號召全黨行動、全黨參與,形成全系統、全領域、全方位的工作視野和工作格局,不斷凝聚全黨上下齊心協力的工作合力。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就要不斷強化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擔當,進一步提高意識形態工作各條戰線、各個部門明責履責的責任意識,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3.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人民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特質和核心定位。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意識形態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便將始終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鮮明的人民性始終貫穿于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和各項建設。意識形態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組成的最大群體,是意識形態工作最為主要的目標指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基和源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各方面工作,如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堅守“主陣地”、打好“主動仗”等,都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把握好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將黨性和人民性統一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立場和政治方向,統一于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使命任務和目標價值。把體現黨的政策主張和反映人民心愿心聲結合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結合起來。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立足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需,著眼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和人民精神文化的新需求,重點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需求,提供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著眼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人文素養,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決克服脫離生活、不接地氣等問題,堅決摒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積習。切實敏銳感知群眾冷暖、真情關注群眾心聲、熱切回應群眾關切。說群眾想說的話,辦群眾歡迎的事,真正讓黨的群眾路線踐行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方方面面。

 

4.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內在要求。只有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能把握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坐標方位,才能找準意識形態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從政治高度籌劃部署工作、以政治標準衡量檢驗工作,切實推進意識形態工作沿著正確的政治軌道穩定運行;深入理解把握黨中央全局性、戰略性的各項決策部署,立足新時代的使命任務和職責定位,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在全黨全國的戰略大局中思考謀劃;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在立場上、道路上、原則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看齊,始終保持意識形態工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工作導向。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瞄準聚焦“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在全黨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要從黨和國家的現實需求和發展要求出發,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做出更大貢獻。

 

注 釋:

[1]習近平:《鞏固執政基礎增強執政本領》,《黨建研究》2005年第2期。

[2]《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4頁。

[3]《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頁。

[4]《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頁。

[5]《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2頁。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頁。

[7]《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頁。

[8]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6年第9期。

[9]《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2016年版,第193頁。

[10]《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35~36頁。

[1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頁。

[12]《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頁。

[13]《禮記·禮運》。

[14]《漢書·賈誼傳》。

[15]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日報》2018年4月18日。

[16]蘭紅光:《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2014年9月30日。

[1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頁。

[18]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系2016級博士生;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9年第1期,昆侖策網轉自“世界社會主義研究”)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