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到,意大利正式加入了一帶一路,如同推倒了一張多米諾骨牌,可能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帶領更多的國家加入。
其實意大利是一個有世界影響力和地區影響力的國家,有些方面比美國還大,畢竟意大利也是整個歐洲民族和西方文化的搖籃之一,而羅馬很長時間都是西方世界的的政治中心。
就算是近代,意大利也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意大利的米蘭,仍是世界時尚和設計之都,設計水平世界一流,比如二戰期間,意大利設計的戰斗機是這樣的調調。
說實話,這樣呆萌呆萌的戰機,你舍得打下來嗎?也因此,意呆利的軍隊又被盟友們稱為萌軍……
總之,意大利目前仍是名副其實的文化輸出大國。意大利對中國影響力也不可小覷:意大利足球、意大利面和意大利炮,并稱影響中國的三大利器。
意大利站隊能力超強,根據歷史經驗,只要意大利從一個陣營跳到另一個陣營,那么原來的陣營就快要完蛋了。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分為兩大陣營:三國同盟VS三國協約,也就是英法俄VS德意奧,按說三比三扯平了。
結果開戰不到一年,意大利宣布加入協約國,調轉槍口,并指向了自己昔日的隊友。最終,意大利如愿以償成為了戰勝國。
二戰中,意大利雖然名義上跟納粹德國是隊友,但實際上幫盟國牽制了德軍。1939年,希特勒有心要跟意大利締結條約,國防部有反對意見。
希特勒問為啥。將軍說: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當于我軍增加10個師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對方,我們用20個師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它。
事實也是如此。意大利軍隊其實反戰意識很強,經常成畝成畝地投降。1943年,盟軍還沒攻入意大利本土,意大利就發生了政變向盟軍投降,之后便向德國宣戰,又成了戰勝國。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意大利的外交很務實,會根據自身的利益來調整政策,哪怕得罪隊友也在所不惜。有人說這不就是“墻頭草”嗎?
大家不要對“墻頭草”有什么偏見,畢竟就算是一條內褲,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墻頭草”也不例外,起碼可以測風向,也可以幫助大家認清風向。
意大利這回不顧美國強烈反對倒向中國,證明了一帶一路東風浩蕩,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有可為;也證明了美國遏制中國、孤立中國的企圖不得人心,必將徹底破產。
這也反映了兩個問題:第一,存在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反一帶一路陣營;第二,反一帶一路陣營損害了意大利的國家利益。
“一帶一路”是少有的國際視野大戰略,充滿了中國智慧,非常富有遠見,統籌了國內和國際的兩個全局,直接關系到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和世界和平與發展。
一帶一路最早提出是在2013年,當時中國的國內和國際形勢都很嚴峻。中國經濟雖然迅速發展,但某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國際市場需求乏力。
與此同時,美國操縱國際輿論,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渲染中國國強必霸,為從政治(重返亞太)和經濟(TPP)上圍堵中國造勢。
一帶一路破解了這一系列困局。國際市場為什么乏力,本質上是世界經濟失去了活力,如何給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中國的壓箱底的高招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驅動世界經濟的有三大要素:能源,信息,物質。這些要素在全球順暢地流動,世界經濟才會有活力。
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離不開這三要素相關技術的創新。
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煤炭作為能源產生了蒸汽,推動了人類進入了機器大生產階段。
不僅如此,燒煤的蒸汽火車和蒸汽輪船,大大地方便了物質的流通,促進了貿易發展,世界進入了全球市場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能源革命發生在電力和石油方面,電力技術可以讓能源以光速傳遞到很遠的地方。同時電報讓信息的傳遞變得通暢,內燃機讓物質流通變得更加便捷。
第三次科技革命,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讓信息的處理和傳遞變得非常高效,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也改變了人類自身的生活方式。
說白了,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圍繞著能源、信息和物質這三種要素的互聯互通、傳遞和運輸。
地球的經濟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信息的傳遞就好比地球的神經系統;能源的傳遞就好比呼吸系統和肺循環,物質的轉移就好比血液的體循環。
世界經濟病了,實際上就是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存在很多問題,信息、能源、物質流通不暢。
比如非洲,資源再豐富,如果沒有基礎設施,就算是守著一座金山,也富不起來。如果非洲富裕不起來,中國制造再便宜,他們也買不起。
而一帶一路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能源、信息和物質流動起來,實現各國基礎設施的從無到有和互聯互通,最終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這樣一來基建狂魔也有了用武之地。
通過一帶一路,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政治、安全等方面的聯系,必然更加緊密,逐漸形成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行動。一個國家,只有向世界提出自己的方案,做出自己的貢獻,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
一帶一路利人利己,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利益,包括國際環境的改善。
以前只要攤開地圖,看著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心口就如同壓著一塊大石頭,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因為第一島鏈的日本、臺灣省、菲律賓等,都是對大陸敵視的,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還駐扎著美國的軍隊,停泊著美國的航母,部署著先進的戰機F35。
但大家想過沒有,隨著中國國力的反轉,如果上述國家倒到我們這邊,臺灣回歸以后,我怎么感覺第一島鏈就變成了我們家的第一籬笆?
所以如果只是把一帶一路看作是破解島鏈封鎖、破解馬六甲能源困局的權宜之計,視野視乎就low了一點。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經濟上入手才是根本之策。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將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歐大陸連接起來,各國利益交織,成為利益共同體,進而演化成命運共同體。
其實據我觀察,一帶一路并不是一帶一路,而是幾帶幾路,因為一帶一路的觸角早已經伸向了全球七大洲四大洋,123個國家已經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包括美國后院——北美洲的哥斯達黎加、巴拿馬、薩爾瓦多、多米尼加、多米尼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巴多斯……
南美洲的一半基本被拿下,包括智利、圭亞那、玻利維亞、烏拉圭、委內瑞拉、蘇里南、厄瓜多爾……
也就是“反一帶一路”陣營現在是被孤立的。
所以這世界上沒啥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島鏈可變籬笆,孤立可變反孤立,包圍可變成反包圍;實力到了,12海里自由航行也會變成好事。
沒有加入一帶一路的陣營已經屈指可數了,我們列一列主要的一些國家。
北美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這兩國主要離美國太近,不敢得罪。
亞洲:日本、印度、以色列、土庫曼斯坦、敘利亞、也門、約旦、塞浦路斯、巴勒斯坦、朝鮮(特殊情況,被制裁中)。
歐洲:英國、法國、德國、盧森堡、丹麥、荷蘭、愛爾蘭、比利時、冰島、芬蘭、挪威、瑞典、西班牙、瑞士、列支敦士登、安道爾、梵蒂岡等老歐洲國家(除了葡萄牙和意大利)。
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秘魯、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沒有加入我還是挺震驚的。
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已經在2017年3月27日,悄悄地加入了一帶一路朋友圈。
可以看出,沒有加入的國家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除了新西蘭),說明我們又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意大利的加入說明現在已經進入由農村到城市的反攻階段。
這也是為啥美國緊張的原因,因為一帶一路方案不是美國提的,游戲規則不是美國制定的,不過就算美國先提也沒用,落實還要靠基建狂魔,美國已經有心無力了。
一帶一路的推進,必然導致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和美國影響力的衰落,這就是美國為啥氣急敗壞地抹黑和阻撓一帶一路朋友圈的擴大。
意大利的加入,讓大家歡欣鼓舞,那是不是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越多越好呢?蛋總覺得并非如此,我們要有所為,還要有所不為。
我覺得,至少有幾個國家暫時不適合加入,這幾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印度和德國。我分別說說理由。
第一,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依然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中國的統一大業一直受到美國的阻撓。
我們必須把亞太和平、祖國統一和美國加入帶路倡議,一并統籌考慮。美國及早加入進來,必然導致美國霸權的延續,為祖國統一增添困難。目前必須從帶路上孤立美國。
第二,印度人口已經達13億,而且很有可能超過中國。但是印度民族主義情緒很容易有失控危險,中印之間還將有更多摩擦。
如果印度的基建條件改善,發展會更加迅猛。廉價的勞動力,會讓印度制造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加速中國制造業向外轉移。
第三,德國是歐盟的核心,法國已經快廢柴了(對不起啊,乳法了),適合圍而不打。如果德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那么德國經濟效率提升,歐盟的向心力必然會加強,不利于中國和其他歐盟國家發展關系。
但是一帶一路是開放的,面向所有國家,包括以上三國。關鍵在于不要急,好事多磨,直到把美國、德國磨成了農村,我們再來農村包圍城市。
總之,一帶一路必將是名垂青史的戰略大手筆,但是具體實施要講究策略,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更加順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