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芯片
各種電子元件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可以說電子化進程基本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先進程度。因此,對于和電子元件息息相關的領域,就成為各國都在著重發展的重點,盡管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稍微有些落后,但根據近日的新聞報道來看,我們在這一領域似乎有了新的突破。
我們都知道,受制于摩爾定律,提升信息技術載體的存儲密度與運算速度目前已經到了瓶頸狀態,這也就要求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載體。在這種背景下,科學家們也將目光從“電”轉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在這種概念下,有科學家提出了“光子芯片”的概念。
我們知道,電子元件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芯片,它的性能就決定了電子元件的性能,因此對于芯片的研發,也是電子元件發展當中的重中之重。近日,《科技日報》的記者從南京理工大學得到消息,該校蔣立勇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法,讓我們離光子芯片更近了一步。
“光子芯片”概念圖
?據介紹,蔣立勇教授團隊立了功,提出一個方法,實現了表面等離激元空間編碼功能,從理論上為多功能、多自由度調控的光子芯片的應用創造了可能,而下一步就是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從理論化為現實,令我們在光子芯片領域有新的突破。
一般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精確調控光子行為讓光實現數據的存儲與運算,但目前主流的全光相干調侃,采用的是“面外”對稱入射進行相干調控,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這種調控模式在空間選擇性及集成性等性能指標都有所欠缺,這也讓光子芯片的發展受到了局限。
而蔣立勇團隊則以表面等離激元模式相干機理為理論基礎,創新性地提出了“面內”全光相干調控這樣另辟蹊徑的方法,直接繞過了“面外”所存在的局限,完成了新的突破。同時這個新方法也能讓我們在尺寸更小的芯片上,通過全光調控加載更多的功能,使芯片擁有更大的存儲密度以及更高的運行效率,而這也將是未來芯片的發展趨勢。
“光子芯片”概念圖
根據一些報道我們可以知道,光子芯片的計算速度幾乎是普通電子芯片的1000倍,而功耗卻只是有它的百分之一。其未來在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都將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第一個研究光子人工智能芯片研究團隊,由清華、北大、北交大等多所高校的在校博士生組成,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芯片主要還是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并預計在2022年將光子芯片運用到云端。
同時他還表示,國內光子芯片設計方面的能力很強,同時光子芯片可采用國內130nm微電子工藝加工,也擺脫了對于國外高制程光刻機的依賴,無需在工藝制程上進行追趕。因此光子芯片也可以說是我國在芯片領域換道超車的核心技術。(智忠)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