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韓國瑜參加瓜瓜節時表態截圖。
1日下午兩點半,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召集臺當局行政各“部會首長”30多人進行“政策大檢討會議”,最后以臺當局“環保署長”李應元、“交通部長”吳宏謀以及“農委會主委”林德賢請辭下臺了事。
“九合一選舉”后,民進黨慘敗,充分說明民進黨當局的多項政策不得民心。對此,除了要負責的蔡英文之外,作為“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應負主要責任。正是他這個自稱的“務實臺獨工作者”所祭出的政策讓臺灣社會經濟一步步滑向深淵,讓臺灣民怨四起。
這次影響“九合一選舉”的關鍵人物韓國瑜在選舉前及當選后,不僅戳破了民進黨當局施政的謊言,指出綠營鐵票倉高雄“又老又窮”的真相,點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是“貨賣的出去、人進得來”,并明確表示認可“九二共識”。韓國瑜這兩句樸實的話語絲毫沒有高大上,卻讓受民進黨影響最深的高雄市民非常有感。如同醍醐灌頂,高雄市民孟然發現,高雄“又老又窮”的根本原系因正是民進黨長期執政期間與大陸交流不暢,特別是蔡英文執掌臺灣地區大權之后,不承認“九二共識”徹底阻斷了兩岸交流,造成“貨賣不出去、人進不來”的局面。因此,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承認“九二共識”積極主動與大陸交流。韓國瑜的這一揭露“皇帝的新衣”舉動 不僅在高雄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在整個臺灣島迅速刮起了一陣“韓旋風”。因為自蔡英文上臺后,兩年來全臺灣島都深受民進黨逆向民意的兩岸政策之害,臺灣經濟的沉淪已讓民眾忍無可忍。因此,這次“九合一選舉”全島22個縣市中,16個縣市拋棄了民進黨,給了民進黨一記響亮的耳光。
話一旦講明了,方向一旦正確了余下的事情就好辦了,效果就會呈現。于是,在韓國瑜當選的第二天,大陸的多個旅游社就開啟了赴高雄旅游的計劃,韓國瑜的“人進得來”就展現了曙光,相信“貨賣得出去”的局面也一定會逐漸出現。
大陸旅行社開啟赴臺旅游計劃宣傳圖。
其實,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并非不知道韓國瑜說的是真話,就像他們并非不知道不承認“九二共識”會給臺灣造成什么后果。但他們自以為是認為經過他們意識形態的蒙騙洗腦、忽悠,臺灣社會就會按照他們的意識發展,臺灣的經濟就會自然好起來,臺灣民眾就會認可他們,他們主張的“臺獨”路線就可以順利實施。然而,這次“九合一選舉”的慘敗不得不讓他們面對現實做出選擇:要么繼續與臺灣主流民意對抗,抱著“臺獨”路線不放;要么做出兩岸政策的調整。
正是在目前臺灣社會呈現的這種態勢下,11月29日,公開表明自己是“臺獨務實工作者”的賴清德在臺“行政院”舉行的“院會”上表示,當局的施政不能夠通過人民的檢驗,他本人非常自責,除了向人民道歉以外,行政當局應該虛心接受各界的批評,深刻檢討、切實改進,以爭取人民的支持。
隨后,賴清德又對媒體表示:“從媒體上看到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市長與幾位縣市長當選人希望爭取中國觀光客來臺灣旅游,請交通部觀光局與陸委會予以協助,讓朝野能夠合作、中央與地方能夠協力,讓臺灣經濟能夠發展,臺灣能夠往前邁進。”
針對臺中市長當選人盧秀燕表示有意爭取東亞青運復辦的媒體報道,賴清德也表示“請教育部與陸委會予以協助”。
臺灣《中天新聞》的視頻報道截圖。
兩年來一直死撐大陸客不到臺灣并沒有影響臺灣經濟的觀點,還編造出許多民進黨上臺后臺灣旅游業比以前更好的數據;當初臺中市舉辦東亞青運會因“臺獨”團體舉行“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活動而被取消時,民進黨上下,包括賴清德都認為是大陸打壓,口口聲聲要“上訴”到國際奧林匹克組織,賴清德如今的這番表態不僅狠狠自打臉,更突顯了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徹底失敗。
對此,大眾要如何看待?大陸相關部門該作何應對?
前面我們已談到,賴清德表面上的變臉是被選舉后民進黨慘敗以及臺灣主流民意的展現“所逼”,是算計接下來的2020臺灣“大位選舉”考慮,而并非真心想與與大陸緩和關系,更不是民進黨“臺獨”路線的改變。因此,一句話,是實實在在的“權宜之計”。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雖然慘敗,蔡英文雖然辭去了黨主席,但依然公開宣稱民進黨上臺后的政策并沒有錯,即使在她的“給民進黨黨員的一封道歉信”中,還厚顏無恥將失敗的原因歸罪到“人民跟不上民進黨改革的步伐”,而賴清德、陳菊聲稱要辭去其職務也成了空話,甚至對于10項“公投”中3項未過關三項,民進黨當局公開表示對于有關“非核家園”和“婚姻平權”兩項不會理睬,要按照自己的方向走。可見,民進黨上下對于臺灣主流民意并不在乎,絲毫未體現真正反省的態度。爭權奪利才是民進黨目前第一大要務。1日除了賴清德舉行“行政院院會”外,蔡英文也到臺中市舉行民進黨中央與各縣市黨部干部座談會,對外聲稱為“檢討會”,實質上是對民進黨全面的人事布局打基礎,為2020“大選”搶占自己有利的位置。
蔡英文向民進黨員發道歉信埋怨臺灣民眾。
這次賴清德表面上看似表示會幫韓國瑜和盧秀燕與大陸交流,只是做給臺灣社會看的,不是真的要去做的。這點,從韓國瑜1日到杉林參加瓜瓜節活動時的表態就很清楚。韓國瑜表示:“九二共識,我的主張和蔡英文的不一樣”。他說,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只在于重視政治面,而他的主張是更要重視經濟。韓國瑜指出,他在選舉時就公開認可和支持“九二共識”,這既是他的政治主張也是為了拼高雄經濟,是為了幫農民、市民找出路,絕對不會有自私的因素。他同時呼吁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臺南、屏東、桃源如果愿意尊重他的政治主張,他樂意想辦法幫著他們“找通路”。
韓國瑜的這番表述更符合解決臺灣社會的現狀,是從用“做”落實“九二共識”,而蔡英文及其民進黨當局是用“表”忽悠臺灣社會,實質上他們的“臺獨”路線沒有半點改變。因此,無論賴清德現在如何表態“幫韓國瑜和盧秀燕”都是假的,絕不能當真。
大陸當然不會被賴清德所忽悠。在落實“九二共識”上,當下應該從經濟上讓臺灣民眾有感,將資源大張旗鼓投放到主張認同“九二共識”的縣市上,凡不認可的絕不可以享受“九二共識”的紅利,牢牢把握兩岸的主動權。
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果出來后,一些專家學者有不少評論,其中有一點是一個共識,即這次臺灣地區政治版圖“綠地變藍天”并非國民黨的勝利。形成這樣的共識不僅僅是“韓旋風”的影響,而是人們對國、民兩黨執掌臺灣政壇后所表現出來的舉動和效果。不少人認為,國、民兩黨被民眾拋棄都是因為沒有把臺灣經濟搞好,并非是兩岸關系沒有處理好。其中特別提到一個依據是,國民黨在臺上時,認同“九二共識”但經濟也出現不振。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如果在兩岸開放尚未形成規模時,兩岸關系可以說在臺灣經濟發展中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當兩岸交流形成規模后,特別是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已是臺灣的22倍多后,兩岸關系就是影響臺灣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2008年,國民黨執掌臺灣政壇兩岸關系逐漸融合,本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最好契機,但由于馬英九在兩岸問題上的“三不”(不獨、不統、不武)觀點,無正確的理論依據,常常出現自相矛盾,混沌不清,特別是在統獨問題上左顧右盼、試圖左右逢源,無法得到大陸及臺灣廣大民眾的認可,使得大陸在資源投放時不得不有所顧忌。特別是在馬英九第二個任期下半段,國民黨在島內政治、民生等方面執政無能,在關鍵的惠及臺灣經濟的服貿協議操作上荒腔走板最后流產,等等這一切的失誤使國民黨在臺上時,出現意識形態嚴重扭曲,統一力量不斷流失,社會分裂加劇,經濟不斷下滑,讓臺灣一再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當政時期的馬英九。
試想,如果在馬英九第一個任期高人氣的時候,理直氣壯的宣誓統一是臺灣的目標,并依臺灣的“憲法”打擊“臺獨”勢力,在行政團隊上使用一些有能力的人,服貿操作更精細一些(包括宣導、“立法”運作等),之后的反教科書學運和“太陽花運動”等很可能不會發生,服貿協議也不會流產,臺灣經濟完全可能搭上大陸發展的順風車。臺灣社會不可能成為現在的狀態。
因此,臺灣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經濟不振并非是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造成的。
兩年多前上臺的民進黨,無論是在其“臺獨”的理論依據上還是在經濟規劃上都是極其荒唐的,可它發自草根街頭,很會操縱民意,蒙騙忽悠百姓,一些荒唐的理論和觀點,即使明顯對民眾不利的觀點,也常常不可思議能讓臺灣社會接受。如蔡英文2016年選舉時稱她會維持兩岸現狀,一個將“臺獨”寫進黨綱的黨主席,且在當時選舉時一直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人怎么可能做到這一條?但依然有過半數的臺灣民眾相信她的忽悠,投她的票;蔡英文上臺后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系速凍,兩岸交流停止,臺灣經濟遭到重創,這時民進黨當局提出一個“南向計劃”,這一條明顯違反臺灣經濟發展規律,可臺灣上下依然也相信,結果幾乎一塌糊涂等等。
蔡英文當選后臺當局的得意猖狂。
這些都充分說明,如今的臺灣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離開了大陸絕不可能有未來。
這次“九合一選舉”之后,無論用何種方式實現統一,大陸在目前一段時期內,起碼應該旗子鮮明做好如下幾點:
一是對臺資源投放(對臺優惠)不分藍綠,只針對真心實意認可“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市縣和個人,對臺優惠要讓普通的臺灣民眾有感。這樣才可能真正實現習總提出的統一“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目的;
二是大張旗鼓地支持公開宣誓認可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的縣市首長,幫助其所在縣市的經濟發展;要讓那些還沉浸在民進黨“臺獨”路線的縣市感到眼紅、感到危機;
三是積極分析回應盧秀燕的臺中東亞青運會復辦問題;
四是趁此次“九合一選舉”契機,鼓勵有意愿與大陸交流的臺灣縣市的交流活動,以及恢復部分兩岸學術交流活動;
五是團結并鼓勵島內贊成統一、反對“臺獨”的力量,要讓他們看到實現祖國統一的希望;
六是更大力度支持真心實意促統反獨的臺商。
上述六點說通俗一點就是,對一切認同支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的臺灣縣市和個人開啟綠燈,而對所有頑固堅持“臺獨”和支持“臺獨”的臺灣縣市、組織以及個人堅決亮起紅燈,不能讓他們沾到大陸發展的任何好處。
過去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臺灣民意如流水、世事變化無常。大陸應該抓住這次臺灣“九合一選舉”的契機,下重拳改變臺灣社會對大陸的認識,讓臺灣民眾體會到大陸寬闊的胸懷,更要讓機會主義分子和“臺獨”勢力意識到到在實現祖國統一的過程中無任何空子可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