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這樣說,各位一定心存狐疑。那就不妨看下去,最后一定可以看到答案。潿洲島是廣西最大的海島,位于北部灣海域中部,北臨廣西北海市,東望湛江市的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潿洲島南北長6.5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24.7平方公里。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95%以上的地層是火山巖組成,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具有獨特的美景。潿洲島的最大地理價值在于其位于北部灣海域,是北部灣海域最大的島嶼,而且島上淡水充足,這就具備了控制北部灣海域的重大戰略優勢。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島,但卻利用其擁有正規海軍的優勢,依然控制著臨近大陸的幾乎所有大小島嶼。試圖在穩住陣腳之后,以這些臨近大陸的島嶼作為跳板,實施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計劃。1949年10月,解放軍攻占廈門之后,發起了金門戰役。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船只,也缺乏海戰經驗,各方面準備不夠充分,在第一梯隊3個團9000人在10月24日乘坐木船登島之后,遭遇了落潮擱淺、船只大量損毀、船工傷亡和逃跑等問題,這些船只返回接送第二登島梯隊的計劃徹底落空,我第一波登島部隊彈盡糧絕,最終被全殲于金門島上。金門島戰役失利的慘痛教訓,也是解放軍后來取得登陸海南島勝利的“學費”。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島的戰役打響。但解放軍依然面臨船只缺乏的問題。國民黨軍為了防止解放軍繼續渡海作戰,把北海沿海一帶的大小船只300余條全部強行擄走,集中到了距離北海一帶海岸約50余公里的潿洲灣。島上的國民黨軍守軍部隊還有配屬海軍陸戰隊1個連、炮艇2艘,一共700余人。解放軍第40軍軍長韓先楚得到潿洲島上有300條船的消息后,立即決心攻占潿洲島,奪取那些船只,支援海南島方向渡海作戰。3月6開始,40軍第119師第356團,配屬師火炮8門、機帆炮艇3艘,對潿洲島發起了渡海作戰,次日就解放潿洲島。令人高興的是,我軍從敵人手里奪得的335條船只,基本都是兩桅和三桅船,每船能裝幾十甚至上百人。在當時,這些船可是屬于大型木船,這對于解放海南島來說,作用太大了。于是,在隨后的攻占海南島戰役中,有了大量漁船的第40軍發揮了主力作用,并有部分兵力直接從潿洲島開赴海南島。海南島戰役,解放軍以傷亡4500余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軍5個師9個團,計33150人,堪稱大獲全勝。現在我來“揭秘”潿洲島上藏著解放臺灣的方案的問題:臺灣海峽靠近臺灣島一側的澎湖列島,是不是類似于我們攻占海南島時的潿洲島?當初,40軍為了解放海南島,首先攻占潿洲島,奪取諸多的大型漁船,其實就是給我們重大啟示:要拿下臺灣島,必須先要拿下澎湖列島。只要我們先拿下了實際上是“易攻難守‘的澎湖列島,必將可以獲得諸多的戰爭資源,包括碼頭、機場、陣地及各類掩體。關鍵是,澎湖列島就能作為我們收復臺灣的一個中轉站,還是一個前線立足區,把澎湖列島作為跳板,向臺灣本島采取我們所需要的各種打擊行動,實施各類保障。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藏著我們解決當下和未來問題的諸多答案和系列啟示。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富強的方向”,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