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早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就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四屆三中全會又專門研究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從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現在已經26年多了,應該說在中國市場經濟已經基本形成了,但目前的市場經濟中,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換言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最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優勢的地方還沒有最明顯體現發揮出來。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兩個最大的弊端,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中依然存在,一個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和克服。
一個弊端是生產過剩。
所謂生產過剩,是指社會商品生產總量大大超過有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經濟現象,包括產能和產品的過剩。我國近年來就出現了嚴重的生產過剩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生產過剩呢?根本原因是目前在我國,投資決策的主體是微觀企業,而企業追求的目標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結果,幾乎所有的企業(包括全部的民營企業和多數國有企業)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指揮下,看到哪種商品有利可圖,就把資本投到哪里。而當市場出現飽和時,由于產能的生產遠遠早于產品的生產,就首先出現了產能過?,F象。而生產同一類產品的企業為了收回投資的成本,就競相降價出售產品,接著又出現了產品過?,F象。
我國生產過剩現象形成的機理,與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過?,F象形成的機理是完全相同的,這說明,生產過剩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有的現象。
另一個弊端是收入分配兩極分化。
我國近年來也出現了嚴重的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的現象?根本原因是分配機制問題。我們常說,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可實際上,“按勞分配”雖然在參與社會總收入分配的人數上是“主體”,但“按資分配”卻在分配的金額上成了“主體”,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分了較少的錢,而少數人分了較多的錢”。其結果就是資本收益增長快于勞動收入增長,致使勞動者群體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續下降,窮富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
我國收入分配兩極分化形成的機理,雖然與資本主義國家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現象形成的機理不完全相同,但是社會成員貧富懸殊、兩極分化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有的現象。而只有通向共同富裕的“市場經濟”才能算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上述的兩大弊端導致了我國目前遭遇的問題:企業以利潤為目的來生產,在利潤率下降時就停止投入生產;而民眾的收入停滯或增長緩慢,必然會導致消費不足。投資停頓與消費不足二者產生的合力,就造成了總需求不足和普遍性生產過剩。
綜上所述,目前市場經濟雖然在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得到最充分體現。我國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要著力解決和克服生產過剩與收入分配兩極分化這兩大弊端,從而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