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馬克思是對的》節目,簡明扼要的向青年介紹馬克思主義原理。這在當前具有針砭時弊的意義。 時弊是什么?是十八大之前,中國社會上長期積累的對剩余價值理論的淡漠和蔑視。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使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初心又一次旗幟鮮明的,有針對性的回歸到全國人民面前。 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本來是題中應有之義,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問題。但在改革開放的動態發展中,這個缺口被打開了,首先是從經濟理論領域被打開的。 一些經濟理論界的人士,信服西方華盛頓共識,把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奉若神明,看不到這只手對剩余價值的盜竊。認為要改革就要接受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義的領導。他們膜拜從奧地利學派到芝加哥學派的一切市場原教旨主義成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淡化西方經濟危機現象,確信古典主義關于資本主義自由和秩序可以最終和諧,自動平衡。 其中奧地利學派因為主觀主義價值論,敵視一戰和二戰前后出現、興起的社會主義現象,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以其極端的意識形態,在西方經濟學學術中令人側目。上世紀70年代以后,以芝加哥大學教授為主的芝加哥經濟學派,強調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堅持私有化,主張不受約束的自由市場和小政府的干預,獲得諾貝爾獎者眾多,故長期據美國主流經濟學地位,至今依然用政府補貼企業為名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不過,自金融危機以來,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經濟學派受到越來越多關于加劇美國收入不均衡的批評。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德朗表示,芝加哥學派經歷了一個“智力崩潰”。連西方經濟學界同行都無情嘲笑其市場極端自由化的論述,但在中國經濟學界成了“香餑餑”,被黨內外一些人當成改革良方。 馬克思主義作為開放的科學,從來不徹底否定某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例如對于無論古典自由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所提倡的“自由”。馬克思主義本來的宗旨,就是提倡每個人的自由解放,全面發展。馬克思把人類理想定義為自由人的聯盟。馬克思的自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自由,從物質的解放到精神的解放,從階級的解放實現個人的解放。而新自由主義者的“自由”,雖然是從人的自由出發,如林肯解放黑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是歸根到底,是資本的自由,是攫取剩余價值的自由,這種自由,最終只能產生一種少數人富裕的自由,產生多數人形式上的自由和實質上的相對貧困。對于這一點,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要加以揭露。同時,對于市場自由主義從歷史上反對封建特權出發,提出的市場公平競爭,反對權力尋租,反對用權力干涉價值規律等相對積極因素,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贊成的,而且身體力行。 1959年2月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針對黨內左傾錯誤,首先打出了反對共產風的旗子,在以后多次會議和講話中,提到共產風就是無償剝奪勞動,反復強調尊重商品經濟規律和價值法則,反對官僚主義特權。特別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歸納成“造反有理”四個字,鼓勵人民群眾在各行各業以及在生產關系上的改革創新,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對權力的官僚主義,沖破壓制,堅持史無前例的自由平等。1992年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本意也是用市場手段,自由平等取得資源,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在深入毛澤東開創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邁出了新的探索的一步。 馬克思是對的。言語平直,顯示了真理的平凡。 從改革開放后出現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某些所謂“與時俱進”,到今天我們堅定的提出馬克思是對的,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客觀生命力,以及事物本身的辯證法。但是,回顧歷史,為什么我們從曾經億萬工農兵、知識分子學馬列毛原著,出現懷疑甚至背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再回到馬克思是對的,出現這樣一個幾十年的歷史曲折呢? 根本原因,首先是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上,被新自由主義學者所誤導,用主觀需求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從而否定剩余價值論。雖然基本上重視了馬克思第一個發現: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但是,片面理解“發展是硬道理”,忽視了馬克思的第二個發現:剩余價值論。恩格斯說, “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失之毫謬差之千里,淡漠剩余價值理論,主要是政學兩界的精英們遠離人民群眾所致,他們片面籠統夸大市場決定作用,違背公有制占主體的基本前提,把約束甚至肢解公有經濟,單方面保護私有經濟,誤以為自己的責任,把發展導致兩極分化看成必然邏輯,自覺不自覺的在改革開放中充當了資本主義的喉舌,充當了中國兩極分化的催生婆或者代言人。他們根本忘了習近平總書記告誡的,我們進行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主義。 其次,在思想方法上,一些人用實用主義代替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斷實踐認識鏈。從曾經的空頭政治錯誤走向鄙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另一個極端,或者片面強調“大膽的試”和“摸石頭”,廢棄來自實踐的頂層設計,或者依靠少數精英在某些改革中照搬西方的“頂層設計”,脫離實踐摸索,對現代資本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陷入不可知論。終其原因,是他們忘記了恩格斯的名言: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思想上實用主義的結果,只能是錯誤認識“發展是硬道理”,犧牲共同富裕。欲借新自由主義之利,卻飽嘗新自由主義之害。 其三,在實踐標準上,只強調少數人的實踐,忽視了馬克思和毛澤東一再強調的社會實踐,在改革中背離了我黨一貫的群眾路線。在一些改革中,人民群眾從改革的主體淪為改革的對象,使得一些改革沒有經過審慎的社會試點就全面推開。例如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中的產業化,市場化、私有化的泛濫;勞動力市場化的實踐,雖然建立起了一支空前龐大的產業工人大軍,但是勞動者雇傭化、低廉化,在全球化的大生產中,沖擊了傳統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的讓步,如日本企業的終生雇傭縮減到不足13%;對資本要素參加分配開閘放水,違反價值規律的國企資產“冰棍論”、違反等價交換原則,把投資引資者當“恩人“”親人“,違反道德和法律約束,打開監獄找“能人”等奇談怪論甚囂塵上,出現了自蘇聯解體后規模最大的私有化和兩極分化。 建國近70年以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展現了極大的活力。中國從貧窮落后的農業國,發展為今天全球經濟的引擎,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楷模。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舉國體制的勝利。準確總結我們走過的曲折、存在的局部和支流問題,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就是在矛盾中發展、進步的。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同志提出,每個人都要讀《資本論》,二三十年不行,就100年。當時的條件,是我們對現代資本主義缺乏感性認識,我們剛剛對占人口85%的文盲進行了掃盲活動。由于眼界局限,我們習慣于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去描述現代資本主義。今天距離那個時候已經遠去,每年有近千萬的受過高等教育者,正在不斷的提高中國社會的文化素質。在經濟全球化、經濟成分多元化、公有制不占主體的今天,人們對資本主義已經不再陌生。在這樣的條件下,社會矛盾運動推動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客觀需求,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已經從課堂灌輸變成一切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者精神的自然需求,成為精神食糧。 這正是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提出的“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的社會客觀性。這個客觀性,也必將指導我們的實踐: 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能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主義。 這些,就是重新認識《馬克思是對的》的現實意義。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新修改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