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王景賢:如何看待中美關系下的“日美同盟”和“中日關系”
點擊:  作者:王景賢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11-27 08:40:07

 

1.jpg

【摘要】正如俄烏戰爭中有人始作俑并漁翁得利一樣,日本、臺灣為美國當馬前卒的所謂“臺灣有事”一旦發生,利益最大化的應該正是居心叵測的美國。對此,我們既要有勇氣亮劍,以堅決的態度保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也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清醒和智慧,以避免在地緣政治上處于被動。

改善中日關系是中國外交方略的一部分

在剛剛結束的G20峰會和APEC會議期間,我國與多個國家首腦舉行了會談,充分展現了中國強大的政治實力和外交能力,開辟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其中,11月17日,中日雙方領導人也在泰國曼谷舉行了為時40分鐘的會晤,終于得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末尾,能夠達成了包括確認雙方互不構成威脅、加強高層交往和對話溝通、盡早召開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會議、開通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以及加強國際地區事務協調工作等內容在內的五點共識。

2.jpg


會晤中我方向日方有針對性地指出,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涉及兩國關系政治基礎和基本信義,必須重信守諾、妥善處之。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也不接受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國內政。此次會晤是中日雙方首腦自2019年12月以來時隔近三年的面對面會談,也是岸田文雄任首相以來與習近平主席的第一次線下會晤,會后岸田首相表示再次認識到線下會晤的重要性。

對此,原《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先生在微博上表示,“這是中國國家戰略的成功,是中國外交方略的有效和成功應用。我們大家一方面有表達對日本等國好惡的充分權利,但也應該了解國家對西方國家關系的大思路、大棋局。讓我們共同支持國家把原則和策略完美結合起來,大手筆地實踐新時代的大國外交”。

中日關系的最大障礙——中美交惡

的確,此次達成的五點共識,可以說為近年處于僵局的中日關系帶來了回暖的可能性。然而,阻礙中日關系的最根本原因是否消失了呢。大環境下,北約操控下的俄烏戰爭正導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和全球糧食危機、全球供應鏈呈現災難性崩潰、普遍失控的通貨膨脹、極端民族主義的不斷重現,世界重新劃分為不同的對立集團。最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并不會消失,而在中美交惡這一背景下的日美同盟關系、美國對日本政客的鉗制、以及日本近年來右翼政治集團對美的緊密追隨,都是改善中日關系的嚴重阻礙因素。

首先,在分析中美關系大背景之前,先來看一張來源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圖1)。這是一張對未來中美經濟走向的分析圖。根據這項分析可見,2030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且在其后二十年不斷拉開與美國的距離,到2050年前后,中國的GDP將是美國的近兩倍。
 
3.jpg
【圖1】

這張圖,正詮釋了為什么美國擔心中國爆炸性經濟成長的理由,也詮釋了美國為什么從貿易戰到打壓華為的技術戰、從借用新冠病毒源頭問題炒作、到涉疆涉港問題等的輿論戰對中國進行妖魔化?不僅如此,拜登政府在亞洲建立各種反華聯盟,圍堵和挑釁中國,對中國企業實施繁重的經濟制裁,禁止各國對華提供關鍵性技術,要求各國在產品供應鏈上與中國切割,并開始利用臺灣問題挑釁中國的底線。

近二十年來,美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圍繞著“重返亞洲”的“力量再平衡”戰略。美國希望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榮的亞洲的主導者,然而中國的崛起破壞了華盛頓的計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SS)指名中國,“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企圖,也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因此,中美關系的惡化,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強大的戰略對手,而要維護美國自身在全球主導地位,他們采取了對中國的孤立、排斥、妖魔化和挑釁。

而事實上有歐美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戰爭,其真正的目的不是俄羅斯,而在于針對中國。北溪管道曾對美國構成重大風險,因為它大大加強了莫斯科與歐盟、特別是與歐洲工業強國德國的經濟關系。莫斯科與柏林一旦聯盟,最讓美國擔心的是這將形成歐亞大陸的經濟一體化,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將在這一最大自由貿易區成為最大受惠者。

無疑,華盛頓不得不阻止這一切,借烏克蘭加入北約故意挑起一場烏克蘭代理戰爭,從而分裂莫斯科與德國乃至歐盟。如此一來,即可以保持美國對歐洲的經濟束縛,捍衛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也可以一石二鳥地攪亂歐洲經濟一體化,使得中國的“一帶一路”不再順暢,進而阻止中國的發展。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戰爭表明,美國的外交政策精英普遍認為,通往北京的道路要經過莫斯科。換句話說,美國政客們希望通過削弱俄羅斯,以便將美國軍事基地進一步擴展到亞洲,從而牽制中國。

日美軍事同盟下的日本軍備擴大及日美共同作戰計劃

在此基礎上再來看日美軍事同盟。2022 年10月1日至14日,日本自衛隊參加了美軍組織的“Resolute Dragon 2022”演習,美國海軍陸戰隊稱之為“今年最大的雙邊訓練演習”。

4.jpg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師少將杰伊·巴杰倫(Jay Bargeron)在演習開始時表示,美國“隨時準備戰斗并贏得勝利”。不僅如此,日本、韓國和美國還于9月在朝鮮半島恢復了三邊軍事演習。這些軍事演習是在中美關系緊張加劇的背景下進行的,最新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確定為美國在世界上的“唯一競爭對手”。

盡管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2022年11月1日發言中一再否認,稱中國“永不稱霸或搞擴張主義”,但美國仍采取這一姿態。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軍事演習將日本置于美國對中國提起的新冷戰的中心舞臺。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指出,2021年年度預算中,日本用于軍事支出部分達541億美元,比前年增加了70億美元(增加7.3%),“是自1972年以來的最高年度增幅”。2022 年 9 月,日本防衛大臣浜田表示,日本將“從根本上加強自身所需要的防御能力(中略),為了保護日本,對我們來說,不僅要擁有飛機和船只等硬件,還要有足夠的彈藥供它們使用。”同時,日本還表示,從現在到2024年,將每年增加11%的軍事預算。2022年12月,日本還將時隔8年再次發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岸田文雄首相對英國《金融時報》曾表示,“我們將做好充分準備,應對東亞任何可能的情況,以保護我們人民的生命和生計。”

而這一切,對日本而言,無非是在美國的慫恿下,借右傾政客的所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個幌子,準備擴大軍備,同時企圖為自己進行二戰以來的軍事松綁。

事實上,應該說“臺灣有事就是美國找事”。美國希望用“臺灣牌”鉗制和消耗中國,而美國又認識到,沒有日本的支持,美國就無法戰勝中國,因為美方已經看到,中國正在提高臺灣海峽的“近距離攔截”能力,這加劇了美方的危機感。

今年2月,拜登政府首次宣布了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其主要內容有:(1)對華(軍事)威懾是重中之重。美國將在盟國和友好國家(日本)共同建立“一體化威懾力量”的基礎上,加強和深化日美同盟,確定日美印澳四方戰略對話,以及加強美英澳三國的“AUKUS”軍事伙伴作用。(2)明確指出,“制止軍事入侵美國及其盟國,包括臺灣海峽”,中心是日美兩國。將臺灣問題置于軍事對華威懾的前臺。(3)提高美軍與自衛隊的互操作性,明確提出“發展和部署先進的作戰能力”。根據日美聯合作戰計劃,假設臺灣發生緊急情況,計劃共同行動,部署裝備,并聯合研究最新技術。(4)建立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在制定貿易和高科技規則方面確保主動權。換句話說,就是呼吁亞洲國家建立獨立于中國的產品供應鏈。
 
5.jpg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這一“印太戰略”目的之一,是通過自衛隊與美軍的一體化,使得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從以往的“配角”地位躍升為“主角”。另一個目標就是加速日本大規模軍事擴張以及在西南島嶼的導彈防御工程。這將在最終部署美國中程導彈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雖然美國尚未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但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美軍很可能在包括沖繩在內的第一列島鏈(美國從日本列島到南沙群島的對華防線)、以及包括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上的美國軍事基地帕勞配備中程導彈。
 
6.jpg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

今年6月24日的《日本經濟新聞》刊登了一篇采訪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的文章。他在文中闡述道,“為了應對臺灣的緊急情況,美國將首先向日本提供針對臺灣的武器。”也就是說,美方計劃將捐贈給臺灣的武器放在日本(有可能是沖繩),當臺灣發生緊急情況時,將從日本運送武器到臺灣。

2022年1月7日,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又稱日美2+2:雙方兩名外長和兩名防長參加)宣布,“歡迎共同計劃作業取得扎實進展”。所謂“共同計劃作業”是指日美兩國的共同軍事行動計劃,即在臺灣發生緊急情況的早期階段,美國海軍陸戰隊與自衛隊一起在沖繩等西南島嶼地區建立臨時基地,以阻止中國船只航行。 

而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石井曉10月10日獨家報道的日美“共同作戰計劃”內容大致如下:“當中國大陸軍隊和臺灣軍隊發生戰斗時,日本政府認定這是‘重大影響事態’。這一事態的最初階段,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接受自衛隊支持,在鹿兒島到沖繩西南島嶼一帶建立臨時的‘攻擊軍事基地’。屆時的基地候選島嶼將包括日本陸上自衛隊部署著導彈部隊的奄美大島、宮古島和未來計劃部署導彈部隊的石垣島等40個(有人居住的)島嶼。”

美軍將在這些基地部署海軍陸戰隊的高機動火箭炮系統“海瑪斯”,該系統可以進行反艦攻擊。也是俄烏戰爭中烏軍要求歐洲國家部署、用以抵御俄羅斯的武器。上述阿米蒂奇在日經新聞上的言論,就是指這一計劃。因此,有必要指出,未來在沖繩部署的一些與美軍有關的彈藥和武器將是“針對臺灣的”。

7.jpg
 
那么,日本自衛隊具體做什么呢。由于2015年安倍政權下“安全保障關聯法(安保法制)”已經成立,該法案確保所謂“臺灣有事”發生時,日美間即可以策劃“共同作戰計劃”。當中方向臺灣發起所謂武力進攻,則日方按照國內“安全保障關聯法(安保法制)”自動將其認定為“重要影響事態”,日美共同作戰計劃下,自衛隊將承擔后方支援,比如運輸、彈藥供應、加油以及進行海上封鎖,以使得美軍航空母艦在臺灣附近海域得到順利部署。而當美軍受到攻擊的所謂“存立危機事態”和日本遭到攻擊的“武力攻擊事態”發生時,按照“安全保障關聯法(安保法制)”而言,自衛隊就可以在法律保護下攻擊日美共同的敵方了。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40個有人居住的島嶼屆時將成為自衛隊開發的美軍臨時軍事基地,這自然會成為中方導彈襲擊的目標,沖繩居民難免會卷入戰斗。因此,沖繩民眾對此也以各種游行示威活動進行強烈反對,抗議日本政府將沖繩民眾再次置于炮火之下的做法。在局勢緊張的沖繩,一個名為“不要沖繩戰!生命寶藏協會”( 日文名稱:ノーモア沖縄戦 命どぅ寶の會)的沖繩民間組織連續舉辦座談會,致力于反對“將沖繩再次變為戰場”的活動。該會成員及活動人士中,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曾親眼目睹了二戰末期“沖繩保衛戰”中自己的父母家人成了美軍炮火的犧牲品。因此他們不顧年邁而參加反對美軍軍事基地,反對在沖繩建立彈藥庫活動。

8.jpg
 
盡管如此,右傾化的日本主流社會各政黨卻主張,“如果臺灣發生緊急情況,日本自然會成為中國的攻擊目標,故日本應加強軍事實力”。一些日本左翼人士認為,這正是所謂“臺灣有事”的最大陷阱。他們認為,70多年來,日本一直具有基本的憲法精神,即只有在受到對方的武裝攻擊時才行使防御權,而現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日本國內沒有經過民主討論便直接成型了這種“共同作戰計劃”,這無異于自己引火燒身,顯然是違反了日本的憲法。

美國總統拜登于2022年5月的亞洲之行還傳達了一個信息,亞太地區將成為“主戰場”,雙方的會談要點如下:
(1)迅速加強日美同盟的威懾力和應對能力
(2)大力加強日本的防御能力,確保增加國防開支
(3)擴大和深化日美安全與防務合作
(4)美國宣布參與日本防衛。承諾遏制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擴張

這一次訪問的中美聯合聲明將“加強軍事力量”描述為“實質性增加”,包括日本政府年底前修訂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將納入“敵方基地攻擊能力(反擊能力)”,以及將日本國防預算提高到GDP占比達2%。

9.jpg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明確表示,“不向烏克蘭派兵”。事實上美國和北約除了提供武器和軍事指導以外,并沒有向烏克蘭派出一兵一卒。事實上拜登所說的“參與軍事”,并沒有說“美國投入軍隊與臺灣一起作戰”。也就是說,即使美國在臺海地區成功引發了戰爭,這仍將只是一場由臺灣和日本(沖繩)進行的“代理戰爭”。

4月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ry)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的證詞支持了這一點。他表示,“最好的防御是臺灣人自己做的”,“美國和烏克蘭一樣,可以幫助臺灣”。在美國來看,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日本人,由這些“亞洲人”直接參與這場“臺灣有事”好了。

改善中日關系的可能性和意義

至此,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中美博弈背景下中日關系改善的可能性和意義。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美關系持續惡化下的“日美同盟”,是日本被美方利用打擊中國的工具;因此,中日關系真正的改觀應該說任重而道遠;但從爭取朋友減少敵人的意義來講,這種背景下改善中日關系的意義頗為重大,也亟需胸襟和技巧。

當下國際形勢紛繁復雜,我們有必要冷靜客觀地回顧一下前述背景和地緣政治因素,正如俄烏戰爭中有人始作俑并漁翁得利一樣,日本、臺灣為美國當馬前卒的所謂“臺灣有事”一旦發生,利益最大化的應該正是居心叵測的美國。對此,我們既要有勇氣亮劍,以堅決的態度保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也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清醒和智慧,以避免在地緣政治上處于被動。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不僅如此,習近平主席強調“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在這一原則下,中日關系若得到改善,無疑將有利于中美博弈下的中國利益。

10.jpg
 
中日首腦曼谷會晤中,日方岸田文雄首相如下表示,“......日本和中國應該和平共處。日本的發展繁榮離不開中國,反之也同樣。日方歡迎中國通過自身發展為世界作出積極貢獻。日中合作擁有很大潛力,兩國對地區和全球和平繁榮負有重要責任,日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實現日中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在臺灣問題上,岸田文雄表示,日方在日中聯合聲明中做出的承諾沒有絲毫變化。我愿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共同引領日中關系的正確方向。”

既然如此,胡錫進先生所說的“我們需要與中國國家總體戰略相適應的現代中日關系,讓兩國關系不簡單地是情感的消費,而是促進中國發展、有利中國拓展全球舞臺的正資產”,“建立起管理中日關系種種復雜性的胸懷和格局,盡量不讓兩國關系被一些問題絆住,而是保持住中日關系總體向前或者穩定的態勢”,就變得意義重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與安倍晉三所在自民黨保守鷹派“清和派”有所不同,當今日本政壇的岸田文雄首相和外交大臣林芳正所屬的政治派閥“宏池會”曾被稱為對華鴿派,這一派里的元老大平正芳、宮澤喜一以及加藤纮一等對華友好政治家所秉持的是一種鴿派國家戰略,期待這種戰略能夠在岸田政治未來的日子里得到實現。

參考:
1,新華網|《中日雙方就穩定和發展雙邊關系達成五點共識》
2,The Unz Review?An Alternative Media Selection|《The One Chart That Explains Everything》
3,長周新聞|《日美聯合行動計劃讓日本參與臺灣突發事件--我們能讓西南群島再次遭受戰爭蹂躪嗎? 摘自共同通信社專職編輯委員石井曉的講話》
4,長周新聞|《為什么現在'臺灣有事'被鼓動起來--人為制造危機和加速戰爭形勢的節奏  摘自共同通信客座論評委員岡田充的講話》
5,(沖繩縣)別海町官方網站|有關日美共同訓練(堅決?龍22)概要

(作者系旅日作家;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