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科技前沿 > 閱讀信息
牟承晉:關于“New IP”的訪談
點擊:  作者:牟承晉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發布時間:2020-04-03 10:41:06

 

1.webp (23).jpg

近來,英國《金融時報》等報道,華為等向聯合國提議采用New IP新標準重構全球互聯網(The Internet)。我國股市IPv6板塊一度震蕩下跌。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信息中心軟件評測中心專家顧問委員會專家牟承晉,接受了記者訪談。

牟承晉長期關注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戰略、策略、主權、安全方面的研究。其撰寫的《加快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網絡安全系統》,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優秀對策信息意識形態類二等獎;《我國網絡空間戰略的一個重大取舍》,刊發于“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2018年第101期。
 
記者:你近日發表的文章《“New IP”與“IPv6專項行動”孰是孰非?》,在國內外受到關注。為什么說New IP方案是與IPv6不同的一條趨向未來網絡的技術路徑?

牟承晉:華為公司、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9月和12月,共同向聯合國負責信息通信技術(ICT)事務的專門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了題為“新互聯網協議,塑造未來網絡”(New IP: Shaping Future Network)的標準建議文件;題為“面向未來應用的新IP框架和協議”(New IP Framework and Protocol for future Applications)的技術建議文件,被統稱作“新互聯網協議”(New IP)共同提案。

New IP共同提案認為,支撐全球互聯網的現有基礎設施(TCP/IP)“不穩定”且“效率嚴重低下”,到2030年無法滿足數字世界的要求。技術建議的序言中表述:“當前的TCP/IP協議和框架含有對多個網絡互聯的限制。例如,IP地址是固定長度,不論是IPv4(32位),還是IPv6(128 位),并不適合于所有網絡。”也就是說,New IP共同提案動搖和否定了“IPv6是目前全球唯一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商用解決方案,是互聯網升級演進不可逾越的階段”等傳統理念,是一個試圖從根本上改造TCP/IP和IPv4、IPv6技術協議與框架的方案。

New IP共同提案指出,現有互聯網的基礎TCP/IP和IPv4、IPv6(協議與框架)與“未來網絡”(Future Network)不相適應,要進行“革新”(Renovation)。國內外媒體和業界評論,雖然華為是被美國不遺余力打壓的中國一家民營企業,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是中國國務院直管的網絡運營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工信部直屬的國家在信息通信領域(ICT)最重要的政策依托和支撐單位,New IP共同提案的國家主權背景明顯,政治意義遠大于技術意義。

由此看來,New IP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打破美國操控和壟斷全球互聯網的現有網絡治理和共享格局,探索“不受制于人”的世界網絡命運共同體新格局。

1.webp (24).jpg
 

記者:工信部前不久印發了《關于開展2020年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強調2020年要實現IPv6三大目標、七項重點工作,強調“優化、提升、擴大、強化”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New IP共同提案與我國正在進行的IPv6規模部署是否一致?

牟承晉:New IP和IPv6涉及的科學技術、工程應用問題,應由專業科技團隊去研究、評判、協調、解決,依照科學規律,實事求是地實驗和論證。還應當獲得世界最權威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的確認。必須強調的是,創新不是改良,創造不是修補,長期實踐證明大量耗費人力物力才力修補、改良,難以產生積極成果的任何技術,都應該果斷擯棄、大膽創新。

依照美國法律注冊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民間組織“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主導全球互聯網(The Internet)技術標準半個多世紀,截至2020年3月31日,發布的規范和建議(RFC)8,746 份(不包括審議中的草案),超過87個國家和地區數以萬計的專家和工程師參與并作出了貢獻。要徹底改變和扭轉由此形成的傳統理念和既有技術壁壘,并形成新的全球共識,只能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但是,全球互聯網(The Internet)從TCP/IP到IPv4、IPv6先天不足,技術上存在嚴重的安全缺陷和漏洞,尤其IPv6只是一個過渡計劃,早已成為全球科技界、產業界、網絡信息業界的共識。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專業人士和相關機構都長期不懈地努力設法解決問題、探索新的替代方案。過分渲染、長期困囿IPv6的“唯一性”、“不可逾越階段”,不僅容易思想僵化、被動滯后、約束我們的創造創新魄力和能力,也有悖世界構建未來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潮流。

New IP共同提案順應歷史潮流,打破傳統禁忌,以國家為強大后盾,向世界展示我國不受制于TCP/IP和IPv4、IPv6,堅定維護主權的初心、決心、信心和智慧,是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新時代創新的一件大事。

科學在不斷試錯、驗證的過程中發展、進步、升華,科學技術的融合協調只能來自于創新。我國網絡界、科技界、知識界、產業界長期追隨美國的包袱過重,壓抑、桎梏已久,創新活力明顯不足。創新才是根本動力,創新才能樹立正確的標桿,創新的活力來自于自上而下地徹底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新時代的革新(Renovation)精神。

建議國家出臺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明確的傾向性政策,鼓勵各行各業各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團結協同、合作互補,鼓勵全民創新創業,鼓勵徹底打破墨守成規的盲目性、排他性和壟斷性。

1.webp (25).jpg
圖片截自華為文章
 
記者:有專家認為,IPv6和IPv4的運行機制基本上是一致的,兩者的安全性也基本上是一樣的;我國在IPv4的網絡運營管理中,已經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可以為IPv6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支撐。你的看法?

牟承晉:我國常用的“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說法,與美國國會、政府和軍方規范的“網信安全”(Cybersecurity)術語,定義和解釋有很大差異。

我們現在的“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概念,通常專指互聯網(Internet),簡單、籠統地理解為互聯網(Internet)的設備安全和技術安全。

美國政府和軍方早已明確,“網信安全”專指在互聯網(Internet)基礎上構建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和數據信息(Data information)的政策性、關聯性、全方位安全。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4年8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明確網信安全(Cybersecurity)即指網信空間(Cyberspace,即賽博空間)的安全,涉及技術、過程和政策,有助于防止和減少因敵對或惡意行為者蓄意對信息技術所采取行動,以減少可能發生的網信空間事件及其負面影響。

2019年底,美國國會制定了一系列關于“網信安全”的法律,涵蓋包括關鍵基礎設施、信息共享等多領域、多行業、多層次。

美國國土安全部正在使用的“常用網絡安全術語詞匯表”中,對“網信安全”(Cybersecurity)的定義是:行為或過程、技能或能力、狀況或狀態,以保護信息系統和通信系統及其承載的信息免于遭受破壞及未經授權的使用、修改或利用。

綜合美國國會、政府和軍方對“網信安全”的術語定義,準確、完善、科學的表述為:網信安全(Cybersecurity)是指網信空間(Cyberspace)的安全,具體表現為基于互聯網(Internet)的網絡環境中數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授權性、不可否認性,包括由一系列不斷發展的工具、風險管理方法、技術、培訓和最佳實踐組成,旨在保護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業務和應用安全,以及網絡和數據免受攻擊或未經授權的訪問。

如此看來,“網信安全”實際上包括網絡空間安全和數據信息安全兩個方面、三維錐面、多元層次的一體化復合重疊范疇,不是網絡和信息“兩張皮”簡單孤立的機械粘合,也不是籠統地保護網絡和信息的安全那么簡單。我們二三十年前形成的“網絡安全”概念,已經被囊括在日臻完善的“網信安全”全新定義之中。

我們應當重視“網信安全”(Cybersecurity)術語的準確性、嚴謹性、規范性、適用性與科學性,以及與“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的異同和差別,不可混淆,不可誤導我國學術界、科技界、知識界和產業界,不可誤人子弟,不可因此產生意識和判斷的錯誤、引發難以彌補的戰略和策略失誤。
主權是網絡空間安全的第一要務,是我國網信領域的政治基礎(紅線)、憲法依據(原則)、“不受制于人”的根本前提。無論“New IP”,還是“IPv6專項行動”,都不容回避我國網絡空間的主權問題。否則,我們將更加嚴重地、潛移默化地喪失網信安全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處置權,并將更深層次地落入受制于人的游戲規則陷阱而難以自拔。
 
(作者系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信息中心軟件評測中心專家顧問委員會專家;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牟承晉:關于“New IP”的訪談

    2020-04-03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