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兩架國產商用飛機,ARJ21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分別從山東東營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飛行后平穩著陸。但這次的飛行與往常的有所不同,它是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試試國產大飛機喝“地溝油”后飛的怎么樣!不明真相的群眾估計會說,怎么能夠讓國產大飛機加“地溝油”呢?但實際上別的國家是想加都加不上。
根據航空工作人員的介紹,兩型國產商用飛機演示飛行所使用航空燃油,采用的是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原料來自俗稱“地溝油”的餐余廢油。餐余廢油經回收處理后,實現綠色資源化利用。據悉,這些“地溝油”會被送到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基地進行加工,那里有國內建成的第一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該套生產裝置年加工能力為10萬噸。若滿負荷運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不僅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每年還能減排二氧化碳約8萬噸。此次國產大飛機使用的航空煤油(3號噴氣燃料)的體積摻混比例為40%,各項物性參數均與傳統石油基燃料一致,符合國家標準及行業要求。這種燃油屬于可持續航空燃料(SAF),也被稱為生物航空煤油。雖然生物航空煤油在國際上也不是首次應用,但將“地溝油”變廢為寶尚屬首次。該技術對我國的意義不可謂不重大,與傳統航空燃料相比,SAF在全生命周期內最高可降低80%的碳排放量。要知道我國每年要消耗超過3000萬噸航空煤油,如果將這些航空煤油全部用生物航空煤油代替,每年能減少5000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于每年多種植5億棵樹。更為重要的是,這還變相的處理了數千萬噸的“地溝油”,減少了我國航空煤油在國家石油中的占比。眾所周知,能源安全事關國家戰略發展和社會穩定。每年我國有70%以上的石油需要從海外進口,而目前我國的海軍力量發展雖然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還是難以在遠海比肩美國海軍。不巧的是,美國將我國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想盡一切辦法來圍堵打壓中國。石油作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命脈,不可能不在美國人制衡中國的范圍內。所以當前在遠海尚無法抗衡美國海軍的前提下,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是重中之重。而此次“地溝油上天”就是我國對此做的諸多努力之一,核心就是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從長遠看,生物油轉化為飛機、汽車等燃料用油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截至2025年,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量將達到700萬噸;2030年將達到2000萬噸。那么掌握了此項技術是不是就不再害怕美國對我們的能源封鎖了呢?因為生物航煤雖然已經開始了商業化進程,但是離大規模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生產成本過于高昂。根據國際標準測算,生物航煤的生產成本是石油基礎上提煉的航空煤油的2至3倍。以我們熟知的餐余廢油也就是“地溝油”為例,大概3噸多餐余廢油才能生產1噸生物航煤。而且許多餐飲廢油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溝油,大多是不含水的凝固油脂,分布范圍很廣,收集成本較高。但這并不代表我們發展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就是雞肋,在生產成本尚未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這是一種節能減排的補充,也是萬不得已的一種手段。
我國是世界上在節能減排和能源轉型上投入資源最多的國家節能減排的補充是指,在市場和國家支持下,可以將部分容易收集的“地溝油”進行提煉,加工成生物航空煤油,這樣采集生產成本也不高,生產成本也被稀釋,還能處理掉規模可觀的“地溝油”,生產出大量的生物航空煤油,一舉兩得。萬不得已的一種手段是指,假如真到了對外進口石油被大面積封鎖,那么我們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用該技術補充社會生產生活所需的燃料用油,從而使國家和整個社會渡過難關,不至于舉足無措。而且從長遠看,隨著技術的提升,以及未來規劃餐飲行業廢油采集分類處理模式,將會極大降低生物航空煤油的生產成本。這些餐飲廢油中的絕大多數也都將被收集利用,變廢為寶。到那時,假如再結合新能源在交通運輸工具、社會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那對國家的能源轉型是不可估量的!(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司馬平邦說”微信公眾號,有刪改,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