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23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游開通運營。圖為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遙相呼應。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工程和技術科學是科學原理和產業發展、工程研制之間不可缺少的橋梁,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出大國競爭、場景驅動、數實融合、范式更新、組織升級等新特點新趨勢,要發揮工程科技的創新性、集成性、輻射性和帶動性作用,牽引基礎科學發展、示范帶動技術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以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培育新動能,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向重大場景轉化效能,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澎湃動能。圍繞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提升產業鏈韌性。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和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共享。加快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推動新興產業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強引擎”。豐富未來產業應用場景,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成果轉化優勢和對創新效率的正向牽引作用,構建未來產業生態。
發揮工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工程科技具有選擇、引導、帶動基礎研究和推動產業變革雙向引領的顯著特點,已經呈現出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大驅動和支撐作用。要聚焦國家戰略需要,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融通發展。重視工程科技的系統工程思維在基礎研究領域整體謀劃布局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學科交叉融合、大科學計劃的組織實施,系統推進基礎研究的任務布局、平臺建設、資源配置和組織管理,引導基礎研究主體分工協作,促進目標導向與自由探索有機結合,以提升基礎研究整體效能。充分發揮我國完備的工業體系、巨大的市場空間、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高效的組織體系等諸多優勢,以工程科技創新推動技術變革,以大工程建設、產業應用、市場需求等為導向,推動新技術、新產業的匯聚融合,重構發展方式、重塑競爭格局。
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充分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打通產學研用鏈條的堵點。統籌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提高協同創新效率,打造以企業為主導的技術創新聯合體,促進多元主體融通創新。推動建立各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技術交易市場,完善和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加速自主創新核心技術轉化為技術標準。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鏈條,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支持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加強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及市場失靈領域的頂層謀劃,統籌科技資源、支持政策,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以國家的有組織科研提升關鍵領域競爭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形成定位合理、優勢互補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機制,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整體性建制化優勢。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等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綜合規劃,明確體系布局、發展藍圖、重點任務,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正確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創新科技成果評價方式,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通過評價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提升宏觀政策效能,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加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力度,持續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科技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加強全球科技創新協作,推動科技創新人員和資源等自由流動,構建開放自由的國際科技合作生態。立足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與工業化等優勢領域,持續拓展資源網絡,高效集聚配置創新資源。加強科技創新主體深度協作、互學互鑒,推進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面對氣候變化、衛生健康、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重大挑戰,共同突破關乎人類未來命運的重大科技難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推動建立健康、可持續的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機制。積極參與國際科技治理,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
來源:求是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