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194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抗日戰場戰略反攻態勢明顯。中國人民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抗日戰爭必定勝利,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但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卻成了新懸念。為了搞清楚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于這年4月到6月在延安召開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在七大上誕生的。這篇文章,以生動活潑的語言,雄健的氣度,鼓舞著全黨和全國人民奮斗不息。直到今天,這篇文章仍然是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奮發圖強的重要文獻。
《愚公移山》是《列子·湯問》里的一篇寓言性文章,原文是文言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住在山北,年近九旬的愚公,苦于二山阻礙出行,便說服家人子孫相續挖山。鄰居小孩也來幫忙。期間有河曲的智叟譏笑勸阻,而愚公均不為所動,以子孫無窮反駁。最終感動天帝,派天神將山挪走。
毛澤東在七大上三次用通俗的白話文向全黨講述這個寓言。第一次是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在他對已經提交大會的書面政治報告進行口頭解說(史稱“口頭政治報告”)時。毛澤東講到對于國民黨進攻實行自衛與反擊的話題,引用的就是《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毛澤東在這里講述愚公移山,是告訴大家,中國革命道路是艱難的,在占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進攻面前,我們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人民軍隊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念。
第二次是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七大上對大會“結論”進行解說時。他在講話中談到了大會的團結精神,指出:“我多次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學習愚公的精神,我們要把中國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國主義這座山挖掉。”在這里,毛澤東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導大家明白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干成大事業的道理。
第三次,就是現在人們知道的毛澤東在1945年6月11日的七大閉幕式上講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成為七大閉幕詞
1945年6月11日,七大開閉幕會。按照大會安排,由毛澤東致閉幕詞。與會者都以為,毛澤東會在閉幕詞中講很多話,對這次大會進行全面總結的規范性內容一個也不會少,但出人預料,毛澤東的大會閉幕詞,卻用了一個中國古代寓言作為題目——《愚公移山》,而且講得很短,很精煉,整個閉幕詞才一千五百多字。一開頭,毛澤東就用輕松的語氣講了大會完成的三項重大任務: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做了三件事:第一,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第二,通過了新的黨章。第三,選舉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
接著,毛澤東講到,大會閉幕后,大家要回到各自工作崗位上去,要宣傳大會精神。他說: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去爭取勝利。
接著,毛澤東講述了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說: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干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毛澤東講這個寓言,首先是向全黨指明了中國人民現在面臨極為艱巨的任務:挖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他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中華民族何去何從的歷史關頭,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是強調:“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但是,勝利來之不易,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因此,毛澤東強調:“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
1945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題為《愚公移山》的閉幕詞
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中講述愚公移山,除了強調一定要像愚公率領全家子孫一起挖山那樣率領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外,還著重強調了要像愚公決心子子孫孫、祖祖輩輩挖下去一樣,長期堅持革命。
毛澤東所以格外看重愚公移山的寓言,就在于,用這個寓言能夠鮮明而生動地闡明中國共產黨當時面臨的重要任務。這個任務,從廣泛性來看,就是緊緊依靠群眾,爭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建設民主自由新中國的目標。這個任務是長期的艱巨的,要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因此,從連續性來看,就是要一代接一代地艱苦奮斗。這體現了毛澤東對黨的事業的重大戰略思考和深沉的歷史感悟。
毛澤東運用愚公移山的寓言,著意于把共產黨人的奮斗氣概和實干精神有機統一在一起。愚公有一定要挖掉兩座大山的奮斗氣概,中國共產黨就要學愚公這種氣概,下決心一定要挖掉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愚公有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挖山不止的實干精神,中國共產黨就要學愚公這種精神,有信心一代接一代地實干,最終一定能夠達到共產黨的奮斗目標。
作為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愚公移山本身含義有限,無非是說明了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感動上帝的信念。但是,這個寓言經過毛澤東改造處理之后,其中的寓意,就帶有普遍必然性和現實必然性,包含深刻哲理。毛澤東改造處理后引用這個寓言,揭示了對所有時代、所有民族、所有地區、所有人,都普遍適用的真理:只要下定決心,鍥而不舍,沒有達不到的目標。同時也揭示了現實的必然性。這個現實必然性是可感知、可實踐、可操作的東西。毛澤東在文中說,我們的決心能感動的上帝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毛澤東這句話非常關鍵,它將虛幻的寓言轉換成了具有現實性的原理,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人間本沒有“上帝”,它是一個虛幻的概念,但是,“人民大眾”卻是現實的存在,是由現實社會中活生生的人組成的。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的改造處理,揭示了這樣的真理:中國共產黨只要緊緊依靠中國人民,就一定能夠搬掉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這樣,原來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就有了十分現實的意義,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這使毛澤東的閉幕詞既生動活潑,又極具務實價值,不同于一般的說教。
愚公移山的寓言經毛澤東改造處理后引用,使他的七大閉幕詞,既表現出思想浪漫、語言生動、膾炙人口的特色,又表現出思想內涵十分豐富的特色。經毛澤東改造后運用的愚公移山故事,體現了“人定勝天”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愚公移山才更加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
毛澤東的七大閉幕詞,已經不再是一般的寓言引用,而是借愚公移山這個寓言,闡述一種深刻的哲學觀點,展現高遠的政治目光,并且把這則寓言所包含的哲學思想、精神價值,運用到指導偉大的中國革命實踐中去。
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中對于愚公移山寓言的恰當運用,在當年即讓人耳目一新。當年參加七大的代表楊尚昆、孫毅、方強等同志,以及參加七大會議負責記錄工作的胡喬木等同志,在時隔幾十年后回憶起毛澤東在七大上的《愚公移山》閉幕詞,都認為,毛澤東用愚公移山這個寓言做總結,講得非常深刻,“愚公移山”,說明只要大家同心協力、貫徹黨的路線,最后總是可以完成任務的。毛澤東的這個閉幕詞一直是鼓舞他們奮斗不息的重要文獻。他們回憶,七大會后,代表們陸續回到原來的部隊和地區,迅速傳達、貫徹七大會議精神。《愚公移山》一文很快成為激勵全黨奮斗的精神力量,中國革命的航船從此開始了新的航程。
新中國成立后,《愚公移山》一文仍是激勵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重要文獻。在此文中所包含精神的鼓舞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圖強,克服千難萬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等精神,以及許多英模身上體現的精神,無不滲透著《愚公移山》中包含的精神內核。
新中國成立后,《愚公移山》一文受到中外人們廣泛、持續重視。1953年,毛澤東選集編輯委員會將《愚公移山》一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1964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愚公移山》的單行本。196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愚公移山》漢英文對照本,《愚公移山》從此走出國門。此后,包括東歐、拉美、亞洲、非洲,甚至一些西方國家在內的國家,都出版過本國文字的《愚公移山》版本。這篇文章曾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合為“老三篇”,廣為人知,乃至背誦。1986年這篇文章收入重編的《毛澤東著作選讀》。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愚公移山》單行本。(2015年3期)
(轉自 紅星照耀世界 微信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