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曹征路老師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義感的優秀作家。
是在這樣一個惡俗而趨炎附勢的時代里特立獨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緊緊貼近工人階級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創作了被稱為“工人階級傷痕文學”開山之作的《那兒》,記錄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企改制的過程中,工人階級的不幸與困惑,感動了無數人,也堪稱時代記錄。
《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是曹征路老師重新思考近代以來革命與現代性的系列之作,將在本公眾號陸續刊出。
革命不等同于暴力,革命是詩
——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十二)
重訪井岡山的經濟斗爭,當然離不開金融和市場,但必須把它作為單獨的一篇來探討。因為近年來的主流宣傳一直在誤導公眾,把暴力等同于革命,把革命中的經濟建設故意遮蔽或者絕少提及,這樣就巧妙推導出毛澤東不懂經濟的結論。
事實上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階段,即便是地主及家庭成員也是要分一份田的,還分一部分小農具,以促進他們自食其力。
工農兵政府在沒收土豪劣紳的商店問題上還有過明確的政策界限:
一是對商店所欠一般商人的債務不能廢除;
二是一般商人的股份要承認;
三是店員的就業問題要解決;
四是事前要經過政府批準,財產歸政府處理。
邊界黨的會議上多次強調:
保護中小工商業的政策是由民主革命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是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既不同于歐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又不同于社會主義革命。它的主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階級,對于中小工商業則采取保護政策。
紅軍標語
當時湘南特委確實提出過“一切工廠歸工人”的口號,也宣傳得很普遍,湖南省委在拉部隊參加湘南暴動時還燒了一些房屋。但這些過左的政策在湘贛邊界受到了抵制,當時還有打土豪要到外圍去打的說法。
因為大家都認識到,在土地革命中能否正確對待中間階級是一個重大問題,如果團結不了中間階級,中農就可能向地主豪紳那邊靠攏,使貧雇農變成了孤軍。
紅軍標語
如果說上述政策還包含一定的策略成分,那么以下事實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井岡山的經濟活動了。
茨坪軍械處舊址
1927年工農革命軍進入井岡山地區不久,毛澤東就抽調了幾名戰士,在寧岡茅坪的步云山辦了個修械所。1928年五六月間永新赤衛隊的塘邊,又辦了一個修械所,同年在茨坪成立了紅四軍軍械處,這些修械所就是井岡山因陋就簡辦工業的開始。
這些主要是由戰士加鐵匠銀匠銅匠組成的修械所,為后來辦兵工廠培養了第一批骨干力量也積累了技術經驗。有一次他們修理的二十八團繳獲的迫擊炮,在1928年黃洋界保衛戰中還發揮了重要作用,“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用的就是這門大炮。
桃寮紅軍被服廠
那時部隊翻山越嶺經常作戰,衣服破得很快,又沒有新衣可以替換,身上穿的都是補丁加補丁。戰士們說這是“千塊布條半斤線”的繡花衣。
為了解決軍裝和過冬棉衣問題,1927年底至1928年初,毛澤東派余賁民從部隊抽調十幾個戰士,從附近農村請了幾個裁縫師傅,自己辦起了被服廠。最鼎盛時被服廠發展到130多人,分成十幾個組。
后來從永新繳獲了六臺縫紉機,又成立了機制組。辦了被服廠還要辦染色廠,開始是辦了一個小染坊,他們就地取材,采用土辦法,用茶籽殼、黃枝子、牛眼籽做原料,把布染成灰色或者購買靛青把布染成藍色。
余賁民(1888-1933)
在井岡山根據地周邊,國民黨對食鹽的封鎖是十分厲害的,白區實行計口授鹽的辦法控制食鹽流通,并層層設卡檢查來往行人。發現有人攜帶食鹽運往根據地,不是殺頭就是坐牢。偶爾小商小販弄一點食鹽進來,價格也非常高。最貴的時候每塊銀元只能買四兩鹽,按當時的稻谷計算,就需要兩擔谷才能買到一斤鹽。
當時除了廣泛發動根據地人民從白區秘密運進食鹽外,還發動群眾自己動手熬硝鹽。熬硝鹽的原料是廚房、舊屋等處的老墻土。方法是,先把墻土打碎泡在水里,數天后將泡墻土的水放到鍋里去熬,水熬干后鍋里剩下的便是硝鹽。
這種硝鹽吃起來雖然有苦澀味,但在當時環境下卻起到了救急應需的作用。而且硝鹽的副產品——硝,還為制造火藥提供了原料。
硝鹽
在發展為戰爭服務的軍需工業同時,邊界黨和各級工農兵政府還努力恢復和發展手工業生產。編織、縫紉、鐵、木、篾等手工業受到鼓勵,對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業作坊也實行了保護政策,鼓勵其合法經營,使之有利可圖。
廣大手工業者和農民群眾生產的草鞋、斗笠、草席、草紙、鐵、木、竹、藤等產品,既可以在圩場上自由買賣,又可以通過秘密渠道運往白區,換回根據地不能生產的必需品。與此同時,榨油、造紙、石灰、樟腦、制堿等手工業也逐漸恢復發展起來。
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舊址
過去的井岡山區根本沒有郵政,投遞書信要到幾十里以外的圩鎮和縣城去。部隊進入井岡山以后,為了適應軍事斗爭需要的游擊戰爭,隨時要掌握敵情就需要及時準確的聯絡。
最早的郵政方式,是農民創造的,當地人稱為“遞步哨”和“傳山哨”。這種“遞步哨”不少是由當地黨組織指定可靠的貧雇農通訊員組成,每村兩到三人,傳遞信息的方法是一村傳一村一站轉一站。“傳山哨”是由青年赤衛隊員為骨干組成的。每個成員都在各村山頭設有自己的哨位,平時一面放哨,一面生產。發現敵情就用暗號把敵人的人數、武器裝備、行動方向等等一個傳一個,一山傳一山地迅速傳遞給各村。此外黨組織和工農兵政府在白區的若干重要地區都設有秘密交通站負責傳送消息。
到1928年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在此基礎上正式成立了為工農服務的赤色郵政,把農民創造與政府公辦的郵政事業結合在一起,順帶書寫了中國郵政歷史的新形式。
草林圩場
草林圩是遂川一帶頗具規模的集市,是遂川西北地區土特產的主要集散地和日用品的中轉站。原來集中了二百來家店鋪。它在方圓百十里地群眾經濟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是長期以來,圩場的市面被大土豪黃禮瑞、郭曉明等人控制著。他們在圩上開設了糧棧、鹽店、油坊、布莊等,直接控制了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經營。以不到幾年的時間擠垮了圩上近百家店鋪,壟斷了草林圩場的經濟命脈。他們還在墟場上規定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派出靖衛團在圩場周圍的交通要道上設立稅卡強行抽稅。從草林到黃坳只有七十里路上就設立了五道稅卡,稅率一般高于百分之十。凡是路過趕圩賣東西的,每人交一百錢,農民到圩場上賣幾只雞幾只蛋也不能幸免。
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打下遂川以后,這些土豪散布謠言制造恐慌,毛澤東下令首先打掉反動武裝靖衛團,取消一切苛捐雜稅,然后宣布對中小商人采取保護政策。經過革命軍的宣傳和實際工作,草林圩的局面很快打開。
紅軍造幣廠舊址
1928年5月,工農兵政府在上井村創辦了紅軍造幣廠。造出的銀元是墨西哥版的“鷹洋”,造幣的戰士還別出心裁地在銀元上鑿了個“工”字,這便是新中國鑄幣廠和新型人民幣的萌芽,具有嶄新的內容和形式,它對于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發展根據地的商品交換,改善軍民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工"字銀元
1928年6月,毛澤東接受了寧岡縣委書記龍超清和邊界政府主席袁文才的建議,決定在靠近酃縣邊界的大隴開辦一個紅色圩場。為了進一步發展根據地貿易,工農兵政府成立了圩場籌建委員會,發動群眾就地取材,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圩場建立起來。
1928年7月16日正式開圩,并規定農歷二、五、八為逢圩日。大隴圩場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政府管理,多種經濟體共同參與,由赤衛隊員維持秩序。
大隴圩場
首先是工農兵政府在圩場辦了一家公營商店,這種類似于今天地方國營的商店里貨物較多且價格公道。凡是使用根據地自己鑄造的銀元,在這個商店里買東西優先供應,并給與適當優待。公營商店的作用不在盈利,而在于對圩場的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金融價格波動。
其次是類似于今天股份制企業的集體經濟,一些區級政府在群眾要求下辦起了“公賣處”。“公賣處”的資金是由群眾自動湊股,通過各種辦法到白區購買貨物,然后買給群眾,到年底分紅利。有些地方還辦起公私合營的藥店,不但為紅軍醫院提供藥品采購,群眾有病也到那里撿藥。
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公賣處舊址
第三種相當于今天的外貿公司,為粉碎敵人經濟封鎖,秘密開展對白區的貿易活動。由黨組織選擇可靠的同志,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白區,依靠當地群眾購買根據地所需要的物資。蓮花縣共產黨員蘭同志在白區長期做貿易,他在萍鄉通過各種關系爭取了兩家藥店和三家雜貨店。經年累月往返于根據地和白區之間進行多次無聲的戰斗,后被敵人發現,經歷種種折磨,最后壯烈犧牲。還比如一個叫老謝的外貿同志,多次為根據地采購藥品,犧牲時連真實姓名都沒留下。他們都是“生意人”,但他們做生意不是為賺錢,而是為革命“做點事”。
小井紅軍醫院舊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井岡山地區的紅軍醫院,它的建立是一進入井岡山就開始的。1927年10月古城會以后。在茅坪攀龍書院工農革命軍辦了第一所后方醫院。后來在茅坪象山和井岡山的大井中井小井也都先后建過紅軍醫院。
當時每一次作戰都有一批傷員,條件艱苦,戰士營養不良,受寒受凍也使傷病員增加。紅軍自己想辦法克服了沒有醫療器械沒有病房的困難,他們用竹子做成鑷子、軟膏刀、軟膏盒、大小便器、膿盆,用杉木板做護木,用消過毒的剃刀代替手術刀,用土布代替紗布,用楓樹葉代替蓋布。對于用過的紗布繃帶也是洗了又洗,補了再補,消毒后再用。
紅軍醫務人員用過的藥臼
西藥西醫,那時是沒有的。邊界黨曾多次向湖南省委江西省委乃至黨中央寫信,請求支援,但都未能辦到,一般都靠采制中草藥解決問題。在醫院黨組織的領導下,醫護人員下決心攻克缺藥難關,向當地土郎中學習。為尋找中草藥,他們走遍了各個山峰,踏遍每一塊草叢,挖到七十多種有效草藥。他們分頭白天上山采藥,晚上泡制藥品,還從群眾中學習和總結了許多治療傷病的有效藥方。
到了1928年冬天,他們甚至上山背木頭在小井自力更生蓋了一座紅軍醫院。戰士們把從五分錢菜金中節省下來的“伙食尾子”都貢獻出來,這座有幾十個病房的兩層樓是當時具有相當規模的大醫院了。然后,他們還順便辦起了小學,辦起了女子工讀學校,開朗誦會。
紅軍醫務人員用過的藥書
井岡山的經濟斗爭井岡山艱苦嗎?確實艱苦。斗爭殘酷嗎?很殘酷。可他們為什么還能這樣創意無限,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曾經擔任紅軍醫院黨總支書記的曾志,晚年回憶這段時光很少談艱苦,卻無比神往地說,井岡山的猴子好調皮,說那些猴子有時會把戰馬牽走,還會跑到山洞里去摸傷病員的臉。
白崇禧發牢騷說:只有談戀愛的人才能和這些想造反的人有得一拼,他們覺得那樣是一種浪漫!
這話說對了一半。革命人要反抗壓迫,必定追求平等追求美好,所以革命情感是超越談戀愛的。革命是詩。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相關閱讀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九:毛澤東的現代性代表了歷史進步最本質最前瞻的要求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五:1928年,八角樓的燈光還搖曳不定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四 :精英路線還是群眾路線?毛澤東顯然選擇了后者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三 : 毛主席改變中國軍隊的現代性方案——三灣改編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九:毛澤東的現代性代表了歷史進步最本質最前瞻的要求
2018-01-1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