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歷史不只是男人可以創造,女人也可以創造,而且她們創造得非常漂亮。她們長袖善舞,或鶯語呢喃,或語含機鋒,在歷史的舞臺中充分展示著獨特的魅力,構成了人類歷史上一道道不可或缺的靚麗風景,使我們的歷史變得豐富多彩。本文就給朋友們介紹一位并不為人熟知的女性--穆贏。
托 孤
在介紹穆贏之前,有必要隆重介紹一下她的男人--晉襄公。晉襄公,春秋霸主之一,是一位很能折騰的國君,而且折騰得有聲有色。在他短暫而輝煌的任期內,對國內政治機構進行了大刀寬斧的改革:重組六卿,重用賢臣,使得晉國國力得到進一步強盛。所以,他治下的晉國才會北伐狄人,南略楚國,東擊衛國,西征秦國,把他爸爸晉文公開創的霸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但是,這晉襄公運氣不太好,只干了6年(公元前627-621)就翹辮子了。臨死之前,他做一件很令人郁悶(主要是大臣們郁悶)的事情。他指定不足十歲的兒子夷皋接班,拜托自己最信任的頭號重臣趙盾輔佐夷皋。這種事情在古代政治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托孤,屬于委托培養業務最高級別的范疇。
除了托孤的甲方晉襄公之外,在這里有必要給朋友們介紹一下托孤的客體夷皋和受托方趙盾:
夷皋,就是后來的晉靈公,當時才四歲,擱現在正好上幼兒園中班。
趙盾,何許人也?他就是《趙氏孤兒》中趙武的祖父,又名趙宣子,春秋時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軍事家,堪稱雄才大略。
托孤,一個耳熟能詳的政治劇本。托孤中的受托方是高風險職業,在中國歷史上,善終的人很少。
晉襄公的托孤現場是這樣的:
鏡頭特寫1:病入膏肓的君主,和他那張寫滿了期待的臉;
鏡頭特寫2:年富力強的大臣,心里一萬個不情愿卻又不敢言表;
鏡頭特寫3:幼兒園中班的繼承者在旁邊一臉懵逼。
多么熟悉的場景,多么熟悉的劇情,歷史在這里是注定要江海翻波浪的。
辯 論
對晉國而言,這真是一個多事之秋:舊君去世,新君年幼,國逢災難。于是,晉國大夫們就動了心眼,想玩一票大戲——一次換國君繼承人的好戲。大臣自己兼任編劇、導演、主角、制片人,而國君只能當一個配角。如果能成功,一定是年度政治題材大制作硬戲,拿個春秋版奧斯卡也許是可能的。想想都令人興奮,躍躍欲試。
大臣們說干就干,于是換接班人的政治斗爭大戲在晉國的朝堂上,拉開序幕。
場景:晉國朝堂。
劇情:辯論賽,主題:誰是最合格的接班人。
主演:男一號趙盾;另一個主角賈季,又名狐射姑。
群眾演員:眾大臣。
在這出大戲中,男一號趙盾和另一個主角大夫賈季在朝堂上為了各自推舉的接班人發生了激烈的辯論。這種演員在戲中的辯論,有一個名詞,叫對手戲。這次辯論堪稱政治斗爭劇的經典對手戲。雙方辯手極其投入,辯論過程絕對高潮迭起,言語交鋒堪稱刀光劍影。作為觀眾,我給這場對手戲四個字的評語:精彩紛呈。(我在另一篇《一個偉大的辯論家》專門談到這場精彩紛呈的辯論大賽)。
最終,男一號趙盾技高一籌,占據上風。他推選的公子雍--晉文公之子,晉襄公之弟--成為此次辯論賽的最終贏家,理論上的繼承人,對!僅僅是理論上的繼承人。為何只是理論上呢?因為理論上的接班人跟實際接班人相差太遠。
而此時,晉襄公指定的繼承人--夷皋似乎就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一場繼承危機,他的王位繼承之路一下子顯得撲朔迷離起來。同時,晉國政治也面臨著陷入分裂的危局。
充分展示了辯論家天賦之后, 男一號趙盾又積極發揮了自己的另一項技能--實干家天賦。他動作十分迅速,立馬派手下先蔑和士會去迎接在秦國的公子雍——這個理論上的繼承人。
從晉國的國都絳(現在山西翼城)到秦國的國都雍(現在陜西鳳翔)有1000里左右。在當時,先蔑和士會倆哥們能用的最快交通工具只有馬,如果有今天的高鐵或飛機,一天之內就可以往返,公子雍一回國都,那么換王位繼承人的大戲演到這里,就基本上快結尾了。因為,接下來就是公子雍登基、周天子封賜、普天同慶、滿天煙花的橋段了,然后,出現字幕END。
如果那樣,歷史也許會改寫??上?,歷史的字典里沒有如果,所以,歷史還得老老實實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
搶 戲
正當大臣們為演好公子雍接位這場戲作積極準備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搶戲。為什么發生了搶戲呢?因為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人:晉襄公的遺孀穆贏。
穆贏,何方神圣?她就是晉靈公夷皋的母親,本文的主人公。史書對她的描述不太多,在晉襄公時期也沒有特別出彩的表現,但她在接下來的王位爭奪大戲中大放異彩,搶戲成功,瞬間讓所有人記住了她。
就在大臣們表演換新君大戲這些天,穆贏一直冷眼看著在朝堂上斗得昏天黑地的一干演員,等到他們的戲碼演到高潮時,她如同神人一般,出現在晉國的政治舞臺中心,爆發出非凡的政治敏銳性、舞臺節奏掌控力和表演天賦,頃刻間改變了一班男主角的劇本,使得劇情峰回路轉,瞬間逆轉了兒子夷皋在王位繼承上的不利局面,從而改變了晉國的未來。穆贏究竟是如何實現這一大逆轉的呢?
三 問
就在先蔑、士會去接公子雍的時候(看看這時機把握的,一個字,準?。?,穆贏抱著夷皋來到朝堂上,先是大哭(說明她深諳哀兵必勝之道),對趙盾等大臣拋出了犀利的“三問”:“先君何罪?其嗣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
如何評價這段話呢?用今天的話來形容就是:高明!犀利!切中要害!收放自如!威力堪比政治核武器。下面我們就來琢磨琢磨這段話的厲害之處。
穆贏這段話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你們對待先君和他指定的繼承人是什么立場和態度?“先君何罪?其嗣何罪?”對待先君和其指定繼位者的態度,這關系到政治立場。晉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國人對政治核心晉文公、晉襄公是十分擁護的。如果大臣公開不承認先君及其繼承人的權威,還要說國君和繼承人“有罪”,那就是政治立場有大問題了。所以,穆贏的這一質問就直接把趙盾等人架在政治正確的高臺上動彈不得。
第二,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不擁護,還去外國找什么繼承人,準備翻天么?“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這句話是緊接著第一層意思來的,你們既然無法否定先君及其繼承人的合法性和權威性,那還去國外找王位繼承人,是準備造反的節奏么?
第三,你們到底打算怎么處理這件事?穆贏只說到“將焉寘此”就沒有往下說了,讓大臣們自己去想怎么辦,給他們留有一定的喘氣余地。瞧瞧這節奏把控力,非同小可!
客觀總結穆贏的“三問”,邏輯結構嚴絲合縫,環環緊扣,句句切中要害。而且,她自始至終沒有直接說一句讓夷皋繼位的話,也沒有就事論事地同大臣們的擇君標準——年長、成熟、堅毅、有外援——進行反駁。
這正是她的高明之處。因為,在她的政治字典里,君主不是臣子們所能選擇的,因此你們所講的擇君標準統統無效,你們所推選的繼承人都是不合法的。這叫什么?這叫政治站位高,穆贏講的是政治的根本問題,大臣們講的是事情層面問題。結果如何?結果就是趙盾等人聽得這三句話,個個冷汗淋漓,濕透衣背,都害怕穆贏(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贏)。
如果說,穆贏“三問”讓諸大臣們見識到她的厲害的話,那么她更厲害的還在后頭。出了朝堂,她就抱著夷皋直奔趙盾家(出朝,則抱以適趙氏)。因為,穆贏心中十分清醒,兒子繼位的最大障礙就是趙盾,不搞定他,事情是不好辦的。如何“制服”趙盾,徹底擊潰他的心理防線,這顯然需要更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溝通能力。一句話,只可智取,不能硬來。
攻 勢
到了趙盾家,穆贏一改朝堂上的咄咄逼人,而是先對趙盾盈盈下拜(頓首于宣子)。大家想啊,她堂堂一個國君妻子,儲君的母親,對下邊大臣行此大禮,前后之間,判若兩人,這姿態夠低吧?緊接著,她對趙盾展開了攻勢:
“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次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
在攻勢中,穆贏始終緊扣晉襄公這張王牌,懇切地勸告趙盾:
1,夷皋是先君指定的法定接班人(先君奉此子也);
2,先君將夷皋托付給您(而屬諸子),還跟您說:“夷皋如果能夠成材,這是你們對我的恩情和幫助;如果他不能成材,我在九泉之下只會埋怨你們”(次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
3,先君雖然已經走了,但托孤的話還響在耳邊,您就打算背棄先君臨終前的囑托(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棄之)
4,最后,穆贏還給趙盾留著臺階:您看這事怎么辦呢?(若何)語氣很溫柔,姿態非常低。
穆贏的話看起來溫柔,如同好朋友之間的促膝談心,但話的分量卻很重。這番話包含著三個信息:先君的人——夷皋;先君的信任——托孤;先君的話——言猶在耳。這三個信息就代表著政治的情與理,猶如三把鋒利的匕首,射向了趙盾的心理防線構。
這時候,趙盾心里倒海翻江,巨浪洶涌,不免想起晉襄公的恩情,他在世時把軍國大權(正卿)都交給自己,對自己的信任無以復加,先君一去,自己就把他的遺囑和所托之人拋到九霄云外,這是人臣干的事情嗎?
屈 服
面對穆贏強大的情理攻勢下,趙盾心理防線崩潰,徹底被眼前的這個女人所征服。他只好放棄擁戴公子雍的主張,轉而擁戴夷皋。這樣一來,夷皋就順利地成為晉靈公。當然,晉靈公也不是一個好君主,他在將來的任期里胡天胡帝,最終遭到趙盾弟弟(也有史書說主謀是趙盾)的屠戮,但這不是穆贏所能決定的,我們以后再展開篇幅談談這段歷史。
至于去秦國迎接公子雍的先蔑、士會就被趙盾不得不拋棄了,連同那個理論上的接班人——公子雍,只得流落異國他鄉。當然,這也是后話。至少,目前晉國政治分裂的危機暫時解除了,這場政治斗爭大劇落下了帷幕。
啟 示
讀歷史就是這樣有意思,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之類的養分,或者是獲得其它方面的感悟。
晉襄公去世后,沒有處理好接班人的問題。晉國失去了政治核心,大臣們就紛紛登場“表演”,使得晉國陷入了政治分裂的危機中。穆贏的厲害之處就是她利用了丈夫的政治威信,為兒子奪回了繼承權。實事求是地講,穆贏的兒子晉靈公并不是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后來他的胡天胡帝也證明了這一點,但這筆賬顯然不能算在穆贏頭上,而是晉襄公的責任。至少,穆贏在客觀上起到了化解晉國政治分裂危機的作用。
總之,一個國家存在強而有力的政治核心的時候,國家就會強盛,從勝利走向勝利。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漢武帝驅逐匈奴,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等等輝煌歷史,都說明國家必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治核心。當國家沒有政治核心時,國家就會陷入分裂。晉國后來沒有了政治核心,就發生了“三家分晉”,晉國也就徹底喪失了統一中國的資格。這就是歷史的教訓。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