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錢昌明:“戊戌政變”與大清王朝的存亡
點擊:4770  作者:錢昌明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18-10-08 08:22:05

 

1.webp (3).jpg

梁啟超、光緒帝和康有為。


人說:大清王朝亡于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在筆者看來,其實是始亡于1898年9月的“戊戌政變”。

 

誰也不能否認:如果沒有那拉氏發動的那場流血政變,光緒的戊戌變法就會成功;如果變法成功,那就不會再有那場辛亥革命;沒有那場辛亥革命,就不可能會有大清王朝的覆亡。

 

什么是歷史?歷史就是事物因果關系的演變過程。

 

正是因為有了“戊戌政變”這場“暴力政治”,徹底斷送了人們對清政府的幻想,最終連原先極端保守的立憲派也倒向了革命,這才有了辛亥革命。此謂:人心向背決定國運,民心不可違!可是愚蠢的統治者根本就不信,他們只迷信自己手中的“權力”——暴力。

 

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給大清王朝帶來了嚴重的統治危機。

 

《南京條約》的直接惡果是:清政府向百姓轉嫁巨額賠款。盡管這無礙上層“高端人口”的窮奢極欲;但卻使廣大農民——“低端aa人口”民不聊生。有民謠云:“租種二畝田,要交十道捐。衣衫不蔽體,煙囪不冒煙”。

 

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死中求生。原先最怕事、最怕死的民眾,一個個成了“民不畏死”的“亡命之徒”!結果就是“官逼民反”——全國各地連續不斷地發生“群體事件”。不到十年,大清國爆發了百余次的農民抗爭。

 

可嘆的是,“肉食者鄙”(短視)。以咸豐帝為首的滿洲貴族利益集團,全無遠慮,視手中的權力為“天命”;一味迷信暴力,視民眾為草芥,只知進行高壓統治。面對百姓的不滿與抗爭,唯派官兵四處鎮壓。

 

無奈“暴力政治”充其量只是揚湯止沸;不僅不能釜底抽薪,反而在不斷地疊積矛盾、激化矛盾。到了1851年1月,終于釀成了大規模的太平天國運動,形成了反清革命斗爭的高潮。要不是洪秀全、楊秀清領導集團的“內訌”與曾國藩、李鴻章輩的“洋槍洋炮”,得以茍延殘喘,大清早就完了!

 

鴉片戰爭失敗后,其實,以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已洞悉清王朝這艘航船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列強入侵,看似危局在外;實則癥結在內。

 

睜眼看世界,林、魏之輩感受到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意識到自己國家的腐敗、落后,必須變革。他們先后寫下了《四洲志》和《海國圖志》,響亮地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龔自珍更是狂呼“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結果是“墻內開花墻外香”。為了維持滿洲貴族官僚集團的“一己之私”,上層統治者死不改悔,一切照舊不變。林則徐被“充了軍”;龔自珍成了落魄文人;魏源的《海國圖志》,卻激勵了日本國的明治維新——從此,這個蕞爾島國就此成了中華民族的災星。

 

辛亥革命是由孫中山先生發動的。孫原本就是大清王朝的“子民”,身后也拖著一條長辮子。他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的一貧困農民家庭,靠著哥哥孫眉(早年外出去夏威夷墾荒創業)的資助,得以有條件接受近代教育。他是怎樣成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的呢?有兩件事情影響極大,促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第一件,是中法戰爭的失敗。據孫自述:“余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1885年),始決傾覆清廷。”(孫中山:《革命原起》,見神州國光社出版《辛亥革命》第一卷)

 

為什么呀?因為年輕的孫中山(時年19歲、正在香港中央書院讀高中),通過這一歷史事件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本質。

 

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是法國侵略者一手挑起的對華侵略戰爭,分海戰、陸戰兩個戰場。1883年戰爭從越南(原為大清“藩屬”,時已遭法國侵略)北部打響;1884年海戰,福建海軍覆沒,中國敗績;1885年陸戰,中國老將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大敗法軍。——這仗陸戰,在整個中法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作用,導致法國內閣倒臺。可是清政府在“乘勝即收”失敗主義邏輯主導下,卻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中法戰爭成了一場不敗而敗的戰爭。

 

作為一名愛國者,孫中山正是痛恨清政府這種腐敗無能、喪權辱國,才萌生了“傾覆清廷”之志。不過這時的“傾覆”,還只是他想“改變”的代名詞。對要通過什么樣手段、具體怎樣“改變”?還沒有明確主張。

 

第二件,“上書李鴻章”失敗。

 

孫中山雖然在1885年就有了“傾覆清廷”的思想,但畢竟還是個中學生。1866年從中央書院畢業后,先后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華南醫學堂與香港西醫書院學醫,直至1892年畢業執業從醫。這段時間,盡管孫中山具有強烈的反滿民族主義思想,主張改變滿洲貴族統治;但行動上還是一個改良主義者。這集中表現在他“上書李鴻章”一事,說明他對上層統治者仍存有幻想。

 

早在1890年,孫就給同鄉前輩洋務派官僚鄭藻如(李鴻章幕僚)上過書,表達他對現實的變革主張,力圖影響上層統治者的政策走向。然而,毫無效果。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前,國家形勢不斷惡化,孫中山憂憤于心。這年1月,他回香山老家“閉關”月余,寫了一封《上李鴻章書》,“陳興國救民大計”,以展其“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的整體變革主張。

 

同年6月,孫中山與摯友陸皓東一起,費時數月、幾經周折(先到上海找了香山籍的一位老鄉鄭觀應;再結識鄭的摯友王韜;最后經王韜介紹去天津,再通過李鴻章的一名手下),好不容易完成向李鴻章投書。沒想到滿腔熱忱卻遭當頭一盆冷水,上書遭拒,連“李中堂”的面也沒見到。

 

此一事件給孫以極大刺激,讓他感受到萬般無奈與沮喪;但卻使他打破了幻想,堅定了反清革命意志,促使他拋棄改良,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正是在這年秋天,他只身從上海去了檀香山,在那里籌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同年底,孫中山返回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并發動了第一次反清武裝斗爭——1895年的廣州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縱觀孫中山的革命經歷,自1895年10月發動廣州起義(又稱“乙未廣州之役”),到組織1911年4月的廣州起義(又稱“辛亥廣州之役”、“黃花岡起義”),前后歷時16年,他與戰友們發動過十次武裝起義,可是都失敗了!唯獨1911年10月的武昌起義,雖不是孫中山他們所發動,卻偏又成功了。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道理也簡單,就是一個“人心向背”問題。因為多數國人的覺醒,需要有一個過程。十次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的影響在不斷擴大,在不斷地促進人們的覺醒。

 

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時,當時多數國人尚處于不覺悟狀態。孫在回憶當年被通緝時的遭遇:“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咀謾罵之聲不絕于耳,吾人足跡所到,凡認識者,幾視為毒蛇猛獸,而莫敢與吾人交游也。惟庚子(1900年)失敗之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較,差若天淵。”(《革命原起》)這充分說明,民心在“變”。

 

由于滿洲貴族利益集團的頑固立場,清政府始終執行“寧贈友邦,勿亡家奴”的賣國政策。到武昌起義前夕,民心早已大變。先是1910年山東萊陽人民發生抗捐稅暴動;再就是長沙民眾的搶米風潮;1911年4月,革命黨人又在廣州發動黃花崗起義;隨后5月,清政府以“鐵路國有”為名,向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借款,出賣“川漢”、“粵漢”鐵路路權,引發了全國規模的“保路運動”。一句話,無論是從普通民眾,還是到資產階級革命派、立憲派,其時均對清政府極度不滿。

 

面對一派眾叛親離的形勢,清政府仍一味迷信暴力政治。為了“維穩”,除了暴力鎮壓,還是暴力鎮壓。立憲派發動“保路運動”的和平請愿活動,亦未能使清政府改弦更張;相反,卻遭到了殘酷的鎮壓。這年9月,四川總督趙爾豐悍然下令鎮壓保路運動,在成都槍殺請愿群眾數十人,制造大血案,逮捕保路同志會負責人,直至引發全川的武裝暴動(革命黨人吳玉章等在榮縣發動武裝起義)。

 

為了進一步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清政府決定調動武昌的新軍入川。而這又引發湖廣總督在新軍中搜捕革命黨人,并于1911年10月10日,最終導致武昌新軍革命黨人起義。武昌起義舉旗,各省紛紛響應。就這樣短短幾個月,260多年的清王朝統治頃刻土崩瓦解。

 

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被壓迫人們的反抗斗爭。翻開古今中外歷史,幾乎沒有一次被壓迫階級的反抗,不是由統治階級挑起的。這也就是說,“反動階級總是自己首先使用暴力,發動內戰,‘把刺刀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列寧全集》第31卷第310頁)。

 

歷史已經一再顯示:“民心喪失”,加上暴力政治,是一切反動統治覆亡的必然規律。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講,大清王朝的覆亡,實始于1898年的“戊戌政變”。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