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訊記者劉民)5月6日,“公益長征行”全體成員一日輾轉三省,一路追隨紅軍長征當年的足跡,自福建長汀先后來到江西于都和湖南汝城,緬懷先烈事跡,紀念長征精神。
離開福建長汀后第一站是江西于都,這是紅軍長征出發的地方。“1934年10月1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從瑞金出發,中央紅軍則是10月17日從于都集結和出發。” 總參政治部王立華大校,在于都江邊的長征渡口為大家授課。他說,“毛主席十分重視調查研究,15日就來到了于都,他住了三天,開了兩場座談會,18日開始渡江。”
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次舉世聞名的偉大壯舉,江西于都這塊紅色的土地,作為紅軍開始長征的集結地和出發地,受到人們的敬仰。王立華大校介紹,1933年9月起,蔣介石親任總司令,調集四十萬人的國民黨軍隊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拒絕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和主張,推行錯誤的戰略,導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主力已經無法在根據地立足,不得不被迫開始戰略轉移,艱苦卓絕、震驚世界的偉大長征拉開帷幕。
大家看到的于都河,又名貢水和梅江,是中央紅軍長征首先要渡過的第一條大河,600多米寬,水深流急。為了保證紅軍順利渡河,于都人民在贛南省委、省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無私奉獻,大力支援紅軍,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運,共匯集了800多條大小船只用作架設浮橋或者擺渡。為了避免敵機轟炸,隱蔽戰略意圖,架設浮橋都在夜間進行。僅4天時間就在于都縣30公里的河面上架設了5座浮橋??
下午,“公益長征行”全體成員乘車奔赴第二站: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這里是習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到的“半條被子”的故事發生地。習總書記說,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
沙洲村是瑤族村,“半條被子”故事的主人翁是村民徐解秀和3位女紅軍。汝城縣是紅軍長征進入湖南省的第一站。1934年10月29日,中央紅軍長征進入汝城,歷時16天,經過了熱水、集龍、文明等18個鄉(圩),歷經大小戰斗20余次,摧毀敵碉堡上百座,斃敵千余,勝利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1934年11月初,中央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后,大部隊在文明圩及周邊休整了一周。紅軍到來時不少村民都躲了起來,當時34歲的徐解秀因為裹了小腳,又背著剛1歲的兒子,沒有來得及走遠。她發現,這次來的部隊和以往搶東西的白軍不同。紅軍打掃衛生、清掃街道,幫助群眾劈柴挑水,疲乏了也不進村民家門,就在路邊和衣而睡,遇到雨雪天就擠在屋檐下。
時已入冬,寒風凜冽。善良的徐解秀就讓3名女紅軍住到了家里,她為女紅軍做晚飯,燒水洗臉洗腳,生起炭火取暖。徐解秀家里一貧如洗,一張木架床上只有稻草和破棉絮,連一條完整的被子都沒有。女紅軍們在急行軍中丟棄了行裝,只帶著一條棉被,她們就擠在一起,合蓋一條被子。男主人則睡在門口的草堆上,守護著她們。
3位女紅軍住了幾天,一起勞動,還幫著徐解秀帶孩子,閑時給徐解秀夫婦講革命道理。幾天后,女紅軍要出發了,她們決定把唯一的被子留給徐解秀,但夫婦倆說什么也不肯接受。爭執不下之際,一位女紅軍從背包中抽出一把剪刀,把這條被子剪成了兩半,她拉著徐解秀的手哽咽著說:“等革命成功了,我們一定回來看你們,一定要送你一條完整的新棉被。”
徐解秀顫抖著雙手接過半條被子,淚水奪眶而出,她囑托丈夫一定要把紅軍姐妹安全地送出大山。然而,血雨腥風的幾十年過去了,革命勝利了,徐解秀仍然沒有等到女紅軍和丈夫的音訊。
徐解秀老人的孫子朱和榮和大家見了面,他說:小時候,每年到了紅軍當年離開村子的日子,奶奶都要拉著他的手在村口迎接女紅軍和爺爺。他長大后,奶奶囑咐他一定要把村口的路修好,好讓紅軍們回來時不那么辛苦。
據了解,挖掘出這個故事的人,就是徒步“重走長征路第一人”、經濟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1984年10月16日,他從江西瑞金出發,歷經368天徒步走完長征全程。他在沙洲村聽了徐解秀老人的講述后,當晚含著熱淚寫下了《三位紅軍姑娘在哪里》。文章在《經濟日報》刊發后,當時健在的長征女紅軍鄧穎超、蔡暢、康克清、劉英等15位女紅軍十分感慨:“悠悠五十載,滄海變桑田,我們也想念長征沿途的大娘、大爺、大伯、大嫂們。”后來,鄧穎超、楊尚昆、聶榮臻等還委托記者代表所有的紅軍戰士,給徐解秀老人送去一床新棉被。遺憾的是,當記者帶著被子再次來到沙洲村的時候,徐解秀老人已經離開了人世。
徐解秀老人的孫女在紀念館擔任講解員。5月6日下午,她告訴記者:奶奶是1991年春節前去世的,臨終前還念念不忘3位女紅軍和她的丈夫。革命的大道理奶奶懂得不多,但是她記住了一條: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哪怕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分給老百姓一半的好人。
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令人動容,催人淚下。5月6日一天,“公益長征行”的領導、嘉賓和全體成員輾轉三個省,走過紅軍走過的地方,身臨其境接受偉大的長征精神洗禮,大家感觸頗深,激發了立足各自崗位拼搏進取,不負新時代,助力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