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郭松民 | 黨史辨析:關于“柏露會議”爭論的幾點考證
點擊:4895  作者:郭松民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9-08-24 12:09:10

 

 

 

柏露會議舊址。


“毛委員主張固守井岡山?朱軍長主張放棄井岡山?真的這么簡單?

 
最近一段時間,人們對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從井岡山到古田會議以及贛南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發生了許多討論。

 

01

 

從井岡山到閩西、贛南,紅四軍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那么,究竟是誰,具體說就是究竟是毛委員還是朱軍長,在這一轉折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日前,一篇題為《不息的軍號》的文章被刷屏。作者寫到—— 

“朱、毛分歧的起因,是由柏露會議開始。當時,會議的議題就是‘井岡山守不守、留不留’的問題,毛澤東堅持固守井岡山,朱德認為紅軍應出遠道打游擊。實踐證明,朱德的主張更合理一些。

 
從這篇文章看,是朱德的主張起了決定性作用。但作者沒有引證文獻的來源,僅僅是在文末注明“古田會議的一些資料參閱了XXX將軍撰寫的《偉大的古田會議精神是從哪里來的》”。

依據這一索引,筆者找到了這篇文章,發現其中有更詳細的敘述——

“斗爭的起因,由柏露會議開始。當時,會議的議題就是‘井岡山守不守、留不留’的問題,究竟是鞏固井岡山根據地還是出擊贛、閩,朱、毛在會議上就爭起來了。當時的大背景是:1929年1月,蔣介石對井岡山地區進行第三次‘圍剿’,調集了8個旅約3萬多兵力,給井岡山帶來了巨大壓力。這時候,雙方發生了分歧。毛澤東堅持固守井岡山,認為井岡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敵來則集中對付敵人,敵去則分兵發動群眾,根據地的擴大應采取“波浪式”發展,但一定不要放棄它;朱德則認為不行,要跳到外線打游擊,放棄井岡山。朱德認為,井岡山東、西被湘江、贛江夾住,無法徒涉,南、北也難以發展,缺乏足夠的回旋余地,紅軍應出遠道打游擊,光守井岡山守不住。


當時還有一個現實情況,兩軍會師后井岡山兵力陡然大增。到過井岡山的人都知道,井岡山地區山多人少,供養如此規模的一支紅軍隊伍,經濟上很困難,再加上敵人的外線封鎖,雙方產生意見分歧在所難免。毛澤東認為,朱德要放棄井岡山去打游擊是‘游擊主義’;朱德認為,毛澤東守住井岡山不放是‘保守主義’。今天,當我們客觀地分析這一爭論,也不能說毛澤東當時的意見都是對的。
 
后來,毛澤東被迫同意出擊贛南。出擊贛南后,他發現贛南、閩西空間非常大,最后就在贛南、閩西建立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
 
在展開辨析之前,筆者先糾正文章的一個小錯誤。紅軍在井岡山的時候,蔣介石組織的軍事進攻通常稱“會剿”,因為他主要依靠湘贛兩省的軍閥,即何鍵和朱培德“會而剿之”。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結束后,蔣介石才騰出手來調集軍事力量進攻贛南中央革命根據地,這時候改稱“圍剿”。雖然這不過是一個小瑕疵,但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給人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02

 

《偉大的古田會議精神是從哪里來的》文章中的這段敘述繪聲繪色,言之鑿鑿,不由你不信。但我看了之后,卻產生了這樣幾個疑惑: 
第一,毛委員當時是總前委書記,紅四軍最高領導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又是他親自創立的,感情極深,1965年他已年逾古稀還重返井岡山。既然他決定固守,為什么沒有據理力爭?為什么他的意志沒有被貫徹到底?

第二,毛主席深諳軍事辯證法,他一向反對消極防御,主張積極防御。比如在第五次“圍剿”開始后,面對蔣介石步步為營的堡壘政策,毛主席曾經向“最高三人團”(李德、博古、周恩來)建議,紅軍主力向湖南中部進軍,“調動江西敵人到湖南而消滅其一路或幾路,以便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但被“最高三人團”否決,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解放戰爭時期,在蔣介石仍然處于戰略進攻態勢的1947年,毛主席就命令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跳到外線作戰,迅速奪取了戰略主動權。
 
在參與“會剿”的敵軍兵力五、六倍于井岡山上的紅軍,并且享有后勤保障和武器裝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以消極防御的方式“固守井岡山”,這完全是一種被動挨打,坐以待斃的態勢,也許李德、博古會提出這樣的主張,但一向強調靈活機動戰略戰術的毛澤東,會提出這樣的主張嗎?
 
第三,朱德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創建者之一,對井岡山同樣有深厚感情,1962年以76歲高齡重返井岡山。現在,一聽到敵人要來“會剿”,未經一戰就主張“放棄井岡山”,把根據地和人民群眾丟給白軍去任意蹂躪,這符合朱老總的性格嗎?
 
由于這些疑問從《偉大的古田會議精神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無法得到解答,筆者決定查一查資料。

 

 


03

 

首先查了《毛澤東年譜》,這本書是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其權威性毋庸置疑。
 
關于“柏露會議”,《毛澤東年譜》上有如下記載—— 
“針對井岡山根據地面臨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困難情況,著重研究了粉碎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第三次“會剿”的策略和部署。會議既否定了主張據險死守而不能解決經濟困難的消極防御觀點,又反對了主張全部轉移而不要根據地的逃跑主義,贊同毛澤東提出的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策略。會議認為紅軍應當采取“攻勢的防御”方針,將反“會剿”和反經濟封鎖結合起來。”(《毛澤東年譜》第388頁)

原來如此!
 
既要保衛井岡山又要采取“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攻勢的防御”(即“積極防御”)才符合毛主席的一貫方針與風格。
 
那么,是不是《毛澤東年譜》記載有誤呢?
 
為了穩妥起見,筆者又查閱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這本書的兩位作者余伯流和陳鋼,均為終身研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的資深專家,其中余伯流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著有《中央蘇區史》、《中央蘇區經濟史》、《毛澤東在中央蘇區》等;陳鋼為井岡山會師紀念館館長,井岡山學院井岡精神研究所研究員,還曾經擔任寧岡縣黨史辦副主任,著有《喋血井岡山》等。
 
關于“柏露會議”,《全史》是這樣記載的—— 
“在討論如何迎擊敵人的“會剿”時,與會人員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主要分歧意見有:有的主張憑險死守,有的主張到湘粵贛去,有的主張到湘南去,有的主張到贛南去。
 
毛澤東在會上發了言。他冷靜的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在當前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憑險死守不利于我,且敵來勢洶洶,表現出下了極大的決心,加上寒冬季節已到,我軍物資菲薄,雖有群眾援助,但難以取勝。但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又不能放棄。要保住經營年余的井岡山根據地這塊紅色政權,不能死守,必須采取積極的行動,鉆敵人的空子。敵人從這邊打來,我們就從那邊打出去,迂回敵后,使敵人窮于應付,求得在外線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打破敵人的‘會剿’;實行‘圍魏救趙’的策略計劃,影響邊界,以解井岡山之危
 
毛澤東的主張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贊成會議既否定了據險死守而不能解決經濟困難的消極防御觀點,又反對了主張全部轉移而不要根據地的逃跑主義,一致贊同毛澤東提出的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策略方針。

《全史》的這段記述,參考的文獻包括——
1、《滕代遠同志向湖南省委的報告》,1929年1月12日(即“柏露會議”結束5天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
 
2、何長工:《難忘的歲月》,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訪問陳伯鈞記錄”,1962年4月28日,內部館藏資料;
 
4、陳正人:《毛主席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偉大實踐》。

這些人均為“柏露會議”的參加者,因此《全史》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都是相當高的。

1938年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

 

04

 

除了《全史》,在井岡山學院劉受初教授撰寫的《井岡山第三次反“會剿”幾個問題的考證》一文中,對毛委員為什么主張“一部守山,一部下山”做了如下考證—— 
會上,毛澤東同志說到:“‘三月失敗’,‘八月失敗’的沉痛教訓還在眼前,紅軍游擊戰不能沒有后方基地,所以這塊紅色土地不能丟。至于“一部下山”目的何在?過去普遍都認為是為了“圍魏救趙”。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毛澤東在會上發言中還說:“如果全部留下來死守,萬一五大哨口被敵人攻破,就會沒有退路”, 而且“時令已是嚴冬,我們的紅四軍還是草鞋單衣,冬服沒有解決,部隊沒有鹽吃,每天三分錢的伙食費都難以保障”,“這么多部隊集中在井岡山上,吃穿都是大問題”。

關于紅四軍當時面臨的經濟狀況,陳毅在1929年1月寫的《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說:
“在此期中紅軍官兵單衣御寒,日食紅米南瓜,二月沒有一文零用錢。”

《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中說得更明確:
“出發(紅四軍主力下山進軍贛南) 的原因:第一個是經濟問題的解決,再則為應付敵第三次的‘會剿’。

《湘贛邊特委信》中也說:
“出發贛南,解決經濟問題,牽制敵人第三次‘會剿’。

1929年3月20日《紅四軍前委向福建省委轉中央的報告》中進一步指出:
“我們十四日離開井岡山,主因是經濟出路。

正如1929 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的報告》說的:
“經濟的困難,物資的缺乏,有刻不容緩的須向外游擊。
 
所有這些文件,都證明毛委員當時在“柏露會議”會議上的主張是完全正確的,是建立在對井岡山面臨的各方面情況全面、準確、深入了解基礎上的。

05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簡單的結論:
 
第一,“柏露會議”上并不存在所謂毛澤東主張“固守”,朱德主張“放棄”這種簡單化、漫畫化的爭執,這樣片面的描述,給人的印象是似乎毛澤東、朱德兩位卓越的革命領袖都不了解井岡山面臨的軍事、經濟形勢的復雜性;
 
第二,《偉大的古田會議精神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所謂“也不能說毛澤東當時的意見都是對的”、“毛澤東被迫同意出擊贛南”等,屬于沒有根據的主觀臆斷,是錯誤的?!恫幌⒌能娞枴芬晃膿说贸龅?ldquo;實踐證明,朱德的主張更合理一些”的結論,則屬于以訛傳訛,是不嚴肅的;

第三,毛委員在“柏露會議”提出的主張,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紅軍所能夠采取的最有利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它符合紅軍已經開始出現的作戰風格和軍事傳統,因此“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贊成”,當然也包括朱德。

以后的歷史證明,毛主席的這一主張,不僅挽救了紅四軍,而且對土地革命戰爭迅速走向高潮也起了決定性作用!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散兵坑觀察哨”)

 

 

【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