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薩蘇:抗聯起隊了——悼念李在德?
點擊:  作者:薩蘇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9-08-24 12:28:22

 

2019年8月22日下午15點19分,原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戰士,東北抗聯教導旅交通營少尉李在德老人在北京因病去世,年102歲。

 

抗聯起隊了——悼念李在德

 

我們記錄這段歷史,因為那一場戰爭中我們沒有記者,中國記者陳翰章成了游擊隊指揮官,與日軍的敦化警備司令助川大佐同歸于盡。

 

我們記錄這段歷史,因為那一場戰爭中我們沒有檔案,能夠看到總政委魏拯民最后的信件,是因為日軍在他犧牲時拿到了這批文件。

 

那一戰,我們的好男兒血染關東。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在這里打響第一槍,又在這里鳴響了最后一槍。漫長的十四年,白山黑水處處留下中國人不屈的身影。從嫩江之畔,到呼倫草原,我們從未停止抵抗。

 

那一戰,波蘭亡了國,法蘭西亡了國,沒有一個總司令以身殉職,但東北抗日聯軍的兩任總司令楊靖宇、趙尚志,都死在戰場上。

 

這是一支不朽的軍隊,這是一個不會淪亡的民族。

 

李在德,便是這支不朽的軍隊,最后一名歸隊的女戰士。

 

有的人年紀輕輕就已經走了,而你不會覺得他夭壽;而有人即便已過百年,你仍然會覺得她走得太早。

 

2019年8月22日下午15點19分,原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戰士,東北抗聯教導旅交通營少尉李在德老人在北京因病去世,年102歲。

 

歷史,應該會記住這一天。

 

伴隨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悲憤歌聲,東北軍民對侵華日軍的抵抗持續了十四年。在這十四年里,孤懸敵后的東北抗聯先后組建了十一個軍,幾萬名將士苦戰于白山黑水之間,馬革裹尸,血染關東。他們一度被迫撤入西伯利亞的叢林,卻最終在1945年8月那個關東軍覆滅的日子東歸祖國,凱旋故鄉。

 

盡管今天仍有數位抗聯老戰士在世,但他們都是在1942年后抗聯教導旅時代加入的,沒有在抗聯的十一個軍中戰斗過。

 

▲ 李在德,是抗聯十一個軍中最后一名歸隊的戰士

 

歷史留下李在德老人,仿佛是一種宿命——她在讀小學時便加入少先隊,當時還早在九一八事變前。這是因為她就讀的松東模范學校創始人思想激進,宣傳革命。此人便是后來的東北抗聯第七軍代軍長崔石泉。

 

▲ 崔石泉,本名崔秋海,出身于云南講武堂,后任黃埔軍校教官,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后按照組織安排潛回東北發展組織

 

很多后來的抗聯指揮員出自松東模范學校,如馬德山(抗聯六軍一師師長)、金正國(抗聯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徐光海(抗聯六軍一師政治部主任)等,1928年,崔石泉建立了中共滿洲省委湯原中心縣委,李在德的母親金成剛便是縣委委員之一。

 

受家庭影響,李在德于1932年加入共青團,并隨即參加反日斗爭,是經歷了整個十四年抗戰的歷史見證人。她在這場戰爭中的歷程,便如一個縮影,讓我們感受抗聯的血火苦戰。

 

1933年,李在德的母親金成剛被日軍抓獲,壯烈殉難。

 

1934年,李在德參加東北人民革命軍(即抗聯前身)湯原游擊隊(抗聯六軍前身),并參加戰斗。

 

1936年,李在德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李在德與于保合在戰斗中建立感情,結為夫妻,媒人是抗聯北滿總司令趙尚志和北滿省委書記馮仲云。

 

▲ 李在德和于保合,雙雙實現了凱旋并白頭偕老,于保合代號“萬內”,是抗聯無線電專家,建國后曾擔任軍委雷達局局長

 

1939年1月,在日軍重重圍困掃蕩中,抗聯三軍四師戰敗,師長犧牲,于保合臨危受命,率殘部輾轉甩開敵軍,撤入蘇聯境內,李在德也在撤出的部隊中。7月,她跟隨趙尚志渡過黑龍江,回國試圖開辟新的游擊戰場。盡管這支小部隊受挫后不得不返回蘇聯境內,但抗聯中有個英姿颯爽的女將這件事,卻連敵軍都知道了。幾十年后,在日本發現的檔案中,我們看到了李在德的名字。

 

1940年之后,李在德于境外的訓練野營接受了無線電、滑雪、傘降等一系列特種訓練,多次隨小部隊入境活動,活躍在對日作戰的最前線。他們偵察敵情,破壞敵軍設施,發動游擊戰爭,屢建功勛。

▲ 戰爭中的李在德(左)

 

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由于抗聯部隊富有戰斗經驗的人員嚴重不足,李在德這樣的女戰士也和男戰士一樣投入了危險的敵后特種作戰。在這樣的突擊隊中,李在德擔任無線單收發報員,與男戰友一同爬冰臥雪,殊死戰斗。《林海雪原》中的小白鴿白茹屬于文學創作形象,但抗戰史上的“小白鴿”卻是真實的歷史,有些李在德的女戰友如陳玉華等便是犧牲在這樣的戰斗中。

 

那個面對亡國滅種的時代,我們的女性不讓須眉。

 

當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從西伯利亞凱旋回國的抗聯官兵,已經不足千人,這不足千人的隊伍,便是千千萬萬抗聯戰士的最后代表——李在德是其中幸運的一員。

 

▲ 勝利后的李在德(右)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經在老人面前犯下一個錯誤——便是題圖這張照片,我猜是她在九一八事變前的學校里照的,結果老人笑得前仰后合,告訴我這是她在八一五勝利日之后拍攝的紀念照,也是她和丈夫于保合的第一張合影。

 

原來如此,對比戰爭中老人家的照片,我忽然發現,有人是能把青春重現的。

 

▲ 建國后的李在德在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工作,一度負責掌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的印章,被同事們戲稱為總理的“掌璽秘書”


轉眼間,又是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當我見到李在德老人的時候,老人已近百歲。然而,她銅鈴般清脆的笑聲和帶著幾分天真的笑容,會讓你忘記她的年齡。

 

這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此前見到的每一位抗聯老人。

 

八十九歲和你賽跑的李敏,九十二歲表演跳傘的吳玉清,兩次穿上壽衣又站起來的周淑玲,秀氣得像個書生卻面對閻王不眨眼的盧連峰……

 

忽然意識到,在2019年8月22日這個時刻,他們都已經離去,抗聯十一個軍,李在德老人,是他們最后的代表。

 

這一刻,一絲悲傷悄然爬上我的心頭,抗聯十一個軍,終于在這一天全部走進了歷史。

 

▲ 2018年收集抗日老兵的手印,已經101歲的李在德老人拒絕醫務人員的勸告,用顫抖的手,留下了歷史的印跡——這代表的不是她一個人,而是那一支寧死不降的孤軍

 

又是忽然想起,而老人說得最多的,便是昔日的戰友。只是,在她的描述中沒有悲傷,幾乎都是他們怎樣并肩戰斗,怎樣在西伯利亞削土豆,怎樣開一些直到今天仍讓人們為之解頤的玩笑。

 

我想,在李在德老人的心中,那些戰友們永遠是鮮活的。

 

所以,這一天,于老人而言,應該不是悲傷的時刻,而是歸隊的日子。

 

我的目光朦朧,依稀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在東北的荒原上,抗聯的隊伍又重新集結,將軍如鐵,戰馬如龍,小戰士在歡笑,老兵在擦拭槍支,重新變得年輕的李在德快步走向隊前,敬禮報告:“抗聯十一個軍集結完畢,請指示!”

 

那回答或許來自楊靖宇,或者來自趙尚志,或者來自周保中,聲音一定同樣的洪亮:“起隊!”

 

抗聯,起隊了!

 

老兵不死,孤軍長青,抗聯萬歲!

 

那一刻,我的眼淚,終于不爭氣地落了下來。

 

(作者系作家、抗戰歷史專家;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薩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