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李克勤:美軍靠再多GDP,也攻不下上甘嶺
點擊:  作者:李克勤    來源:濟學  發布時間:2019-10-15 13:22:21

 

      李克勤(jixuie)題記:抗美援朝后期發生的上甘嶺戰役,歷時43(19521014——1125),這是促使朝鮮戰爭最終停戰的戰役,美國人最終不得不承認打不贏中國人民志愿軍。這也是后來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這一說法的由來。這里面隱含著這樣的意思,美國縱然有再多的GDP,也攻不下志愿軍守衛的上甘嶺。那么,GDP再多,又有什么用呢?離開了道,單純的GDP,能說明什么呢?

  1952年朝鮮戰爭進入到了第三個年頭,這場戰爭的艱苦和殘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參戰國的預想。中朝部隊和聯合國軍在經過數輪交手之后雙方都有些疲憊。雙方幾乎都放棄了原有大規模作戰的策略,在三八線上構筑陣地進入到了防御對峙的態勢。彼此雙方還就朝鮮半島的停戰展開了并不順利的談判。此時此刻,朝鮮戰場進入到一種打不動、談不攏的微妙局勢,雙方都希望可以另辟蹊徑打破這已經長達一年的沉默僵局,尋找到戰事和談判中更為有利的砝碼。上甘嶺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的防區,上甘嶺的背后是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上甘嶺由兩個海拔只有500多米的高地組成,而總體的陣地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

  可是就是在這點地方,我中國人民志愿軍,再次打出了軍威國威。

      臺灣一學者談上甘嶺的視頻,這只是一個參考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余人,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愿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余萬發,炸彈5000余枚。

  戰斗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

  戰役的第二階段就是最艱難的坑道斗爭階段,597.9高地共有三條大坑道,八條小坑道和三十多個簡易防炮洞。當時三條大坑道和五條小坑道都在守備部隊控制下,其中八連進入的一號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號陣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左右還各有一個叉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巖,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圣山方向。

  美軍雖然占領了表面陣地,但坑道仍在志愿軍手中,坑道里的部隊隨時可以與反擊的部隊里應外合,對于美軍而言是極大的威脅,坑道一日不除,美軍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后的戰斗就是以坑道為爭奪焦點。

  十五軍得知坑道情況后,就于21日晚派一三四團二營教導員李安德率領軍警衛連的79人和一三四團七連的17人借著夜色的掩護潛入597.9高地一號坑道,傳達了軍師關于堅持坑道的作戰決心,并成立坑道黨支部,進行統一領導。所有一號坑道里的部隊都編入八連,由八連連長李寶成指揮。接著在坑道黨支部的領導下,對坑道進行了管理整頓,使得坑道部隊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斗團體,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多日血戰,雙方都已筋疲力盡,不約而同稍做休整,戰場上出現了少有的短暫寂靜。

  上甘嶺戰役主力部隊指揮員,15軍軍長秦基偉見四十五師傷亡較大,呈請第三兵團為四十五師補充4000新兵。同時預見到戰役繼續發展下去,單憑四十五師是不夠的,開始考慮動用兵團的預備隊二十九師。

  22日戰斗再度打響,爭奪的焦點就是一號坑道。美軍對坑道口用無后坐力炮抵近射擊;用炸藥包爆破;向坑道里投擲手榴彈;甚至使用P-51飛機低空俯沖掃射……美軍火力又猛,坑道口又窄,眼看情況危急,李寶成立即呼叫縱深炮火支援,用炮火制止美軍對坑道口的破壞。天色一黑,坑道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夜不得寧。尤其是二號坑道的部隊在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的指揮下,在堅持坑道斗爭的十四天里,組織了十一次夜襲,嚴重威脅著美軍。

  盡管如此,坑道里的部隊情況還是日漸惡化。為了改善坑道部隊的處境,四十五師決定于23日晚組織一三五團五連協同坑道里的八連實施反擊,力爭奪取1號、3號陣地。

  23日天剛黑,火箭炮團以一個營8門火箭炮對597.9高地進行了兩次齊射。可惜由于高地面積太小,大多數炮彈都落在山下,只有十余發命中預定目標,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隨后步兵發起了攻擊,八連在副連長侯有昌指揮下,沖出坑道由主峰向東北山梁進攻,五連則從東北山梁頂端的2號陣地向主峰攻擊,實施兩面對進合擊。五連自一年多前五次戰役中的樸達峰阻擊戰中因麻痹大意,對美軍夜襲毫無防范,致使廣德山陣地連同配屬的360毫米迫擊炮一同被美軍奪去后一直備受批評,正一心想在戰斗中洗雪恥辱。但五連受領任務時間急迫,還來不及仔細觀察地形就投入了反擊,加上連長求戰心切,沒有組織戰場偵察,指揮部隊直撲2號陣地,結果陷入美軍的預設伏擊圈,在美軍密如暴雨般的槍彈下,全連傷亡過半,只剩下十多人生還,當然無力攻取2號陣地了。而正是因為五連的失利,八連失去了策應,孤軍奮戰,經過九次反復爭奪才攻下1號陣地,然后再繼續向3號主峰陣地推進,美軍則因解除了五連的側翼威脅,沒有后顧之憂乘機向1號陣地反撲,李寶成只得于24日凌晨三時下令放棄反擊退守坑道,此次反擊八連出擊的部隊僅剩下5人,在五天中第二次損失殆盡!秦基偉接到戰況報告,心情異常沉重,他意識到這次反擊不同以往順利恢復大部甚至全部陣地,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軍占領了陣地已經好幾天,不僅熟悉了地形,構筑了工事,而且利用四十五師的一些工事、坑道,大大增加了反擊的困難所致。經過這次反擊,四十五師的傷亡已經超過了4000人。

  從1023日起,上甘嶺的戰斗不僅成為朝鮮戰場聚焦之處,新華社也開始連續兩個月集中報道,一時間上甘嶺兩個面積僅3.7平方公里高地為朝鮮、中國甚至全世界所密切關注。由于白天抗擊美軍對坑道的破壞和夜間的主動出擊,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為此幾天來崔建功一直抽調機關人員向坑道增援補充,一個連,一個排,甚至一個班不斷派出,師團兩級機關幾乎連勤雜人員都用光了。

  24日晚,秦基偉將軍的警衛連96人由連長、指導員帶領,派往597.9高地一號坑道,指導員王虜是秦基偉太行山時期的警衛員,跟隨秦基偉長達五六年,多次在戰場上冒死掩護過秦基偉。結果在通過上甘嶺山腳下的炮火封鎖區時,遭受到巨大傷亡,只有24人到達一號坑道。犧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虜,令秦基偉痛心疾首,十五軍自成立以來,大小數百戰,還從沒用上軍警衛連,初次上陣損失就這么慘重,直到戰役結束秦基偉還痛心不已。

  在上甘嶺戰役中,涌現了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沖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斗,在最后一口氣時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占元;有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斗,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余次沖鋒,斃傷敵人280余名,守住了陣地,立特等功、獲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有戰斗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立特等功、獲二級戰斗英雄稱號的通信英雄牛保才。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

  十五軍在戰役中涌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斗英雄共12347人,占該軍總人數的27.5%,以四十五師一三四團八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余個。在四十三天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舍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這種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十四晝夜的頑強,使得上甘嶺成為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的精神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也激發許多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等。

  在《上甘嶺》這部經典電影里,有一首經典歌曲《我的祖國》。

  喬羽寫的歌詞,成了永恒的作品

  據說1955年,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兩周年之際,毛主席曾表示,整場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能體現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不屈精神的,就是上甘嶺戰役,希望能搬上熒幕。擅長拍攝軍事題材片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承擔了這一光榮的任務,并由經驗豐富的沙蒙、林杉任導演進行創作。

  1953912日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后的任務

  0915 17:52

  這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的講話。

  抗美援朝,經過三年,取得了偉大勝利,現在已經告一個段落。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么得來的呢?剛才各位先生說,是由于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斗。

  我們同美帝國主義這樣的敵人作戰,他們的武器比我們強許多倍,而我們能夠打勝,迫使他們不能不和下來。為什么能夠和下來呢?

  第一,軍事方面,美國侵略者處于不利狀態,挨打狀態。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線就要被打破,漢城就可能落入朝鮮人民之手。這種形勢,去年夏季就已經開始看出來了。

  作戰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線稱為銅墻鐵壁。在我們這方面,確實是銅墻鐵壁。我們的戰士和干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么靈活。他們的戰線不鞏固,并不是銅墻鐵壁。

  我們方面發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后來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證給養,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我們的軍隊是越戰越強。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一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陣地,能夠集中發射幾十萬發炮彈,能夠打進去十八公里。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面,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

  第三,經濟方面,敵人在侵朝戰爭中用錢很多,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

  這幾個原因合起來,使敵人不得不和。而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沒有這一條,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在朝鮮戰爭中,敵人傷亡了一百零九萬人。當然,我們也付了代價。但是我們的傷亡比原來預料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以后,傷亡就更少了。我們越打越強。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

  剛才大家講到領導這個因素,我說領導是一個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干部和戰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么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后來,地下倉庫修起來了,地下禮堂也修起來了,敵人在上面丟炸彈,我們在下面開大會。我們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鮮戰場,就感到相當危險。當然,危險是有的,但只要大家想辦法,并不是那么了不起。

  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生部隊、后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由于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今后,敵人還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種辦法來搗亂,比如派遣特務進行破壞。他們在臺灣、香港和日本這些地方,都設有龐大的特務機構。可是,我們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經驗,只要發動群眾,依靠人民,我們是有辦法來對付他們的。

  我們現在的情況,同一九五年冬季的情況不同了。那時候,美國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線那邊呢?不是,他們是在鴨綠江、圖們江那邊。我們有沒有對美國侵略者作戰的經驗呢?沒有。對于美國軍隊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現在這些情況都變了。如果美帝國主義不推遲新的侵略戰爭,他說,我要打!我們就用前三條對付他。如果他說,我不打了!那末我們就有了第四條。這也證明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優越性。

  我們是不是去侵略別人呢?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干。我們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人民踴躍報名參軍。對報名參軍的人挑得很嚴,百里挑一,人們說比挑女婿還嚴。如果美帝國主義要再打,我們就跟它再打下去。

  打仗要用錢。可是,抗美援朝戰爭用的錢也不十分多。打了這幾年,用了還不到一年的工商業稅。當然,能夠不打仗,不用這些錢,那就更好。因為現在建設方面要用錢,農民的生活也還有困難。去年、前年收的農業稅重了一點,于是有一部分朋友就說話了。他們要求施仁政,好象他們代表農民利益似的。我們贊成不贊成這種意見呢?我們是不贊成的。當時,必須盡一切努力來爭取抗美援朝的勝利。對農民說來,對全國人民說來,是生活暫時困難一點,爭取勝利對他們有利,還是不抗美援朝,不用這幾個錢對他們有利呢?當然,爭取抗美援朝的勝利對他們有利。去年和前年,我們多收了一點農業稅,就是因為抗美援朝要用錢。今年就不同了,農業稅沒有增加,我們把稅額穩定下來了。

  說到施仁政,我們是要施仁政的。但是,什么是最大的仁政呢?是抗美援朝。要施這個最大的仁政,就要有犧牲,就要用錢,就要多收些農業稅。多收一些農業稅,有些人就哇哇叫,還說什么他們是代表農民利益。我就不贊成這種意見。

  抗美援朝是施仁政,現在發展工業建設也是施仁政。

  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設重工業。前一種是小仁政,后一種是大但政。兩者必須兼顧,不兼顧是錯誤的。那末重點放在什么地方呢?重點應當放在大仁政上。現在,我們施仁政的重點應當放在建設重工業上。要建設,就要資金。所以,人民的生活雖然要改善,但一時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說,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顧,不可多照顧。照顧小仁政,妨礙大仁政,這是施仁政的偏向。

  有的朋友現在片面強調小仁政,其實就是要抗美援朝戰爭別打了,重工業建設別干了。我們必須批評這種錯誤思想。這種思想共產黨里邊也有,在延安就碰到過。一九四一年,陜甘寧邊區征了二十萬石公糧,一些人就哇哇叫,說共產黨不體貼農民。共產黨的個別領導干部也提出所謂施仁政問題。那時我就批評了這種思想。當時最大的仁政是什么呢?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如果少征公糧,就要縮小八路軍、新四軍,那是對日本帝國主義有利的。所以,這種意見,實際上是代表日本帝國主義、幫日本帝國主義忙的。

  現在,抗美援朝已經告一段落,如果美國還要打,我們還是打。要打就要征糧,就要在農民中做工作,說服農民出點東西。這才是真正代表農民的利益。哇哇叫,實際上是代表美帝國主義。

  道理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每年應當提高一步,但是不能提得太高。如果提得過多,抗美援朝戰爭就不能打了,或者不能那樣認真地打。我們是徹底地認真地全力地打,只要我們有,朝鮮前線要什么就給什么。這幾年,我們就是這樣干的。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馬克·克拉克于汶山的帳篷里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克拉克后來回憶朝鮮戰爭的情況時說:

  "19525月,我受命為'聯合國軍'統帥,代表17個國家,在韓國抵抗共產黨侵略。15個月以后,我簽訂了一項停戰協定……那個不幸半島上的戰爭,對我來說這亦表示我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它是我軍事經歷最高的一個職位,但是它沒有光榮。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李克勤后記:

  毛主席說抗美援朝我們花的錢,不到一年的工商稅。這說明我們花的錢是極少的。而美國花的錢是多少呢?美國輸掉的可不光是錢,還有他自建國以來的傲慢。美國的GDP該大了,到底有多大作用呢?而毛主席領導的人民戰爭,是能用GDP計算的嗎?GDP衡量一個歷史階段的價值,能夠讓人想得通嗎?說得通嗎?問問美國人,那行得通嗎?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