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1972年的今天: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點擊:  作者:記者    來源:“紅色文化網”  發布時間:2020-01-07 23:58:33

 

1972年1月7日(48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

當天下午1點,新疆羅布泊馬蘭核試驗基地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在氣候驟變的不利條件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駕駛強-5強擊機攜帶氫彈實彈按計劃升空。

在距離靶標中心還有9.5公里時,楊國祥迅速完成一系列的駕駛動作:轉彎,增速,打開時統開關,拉起機頭上仰45度,飛快地按下投擲氫彈電鈕,頓時,飛機劇烈地震動。

確認實戰氫彈已經投下后,楊國祥急忙戴好防毒面罩,關閉座艙防護罩,加速向安全區飛去。

 

1.webp (16).jpg

我國第一顆實用氫彈爆炸現場。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僅僅三年之后,中國第一顆氫彈也宣告爆炸成功,中國核彈技術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要使氫彈具有實戰價值,就必須能運載,能投擲,為了增強氫彈的實戰能力,中國自主設計制造了強五戰斗機。1972年,中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駕駛強-5甲飛機投彈成功,這標志著中國氫彈的實戰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消息傳出,世界震驚。

 

我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于1972年1月7日,駕駛強-5甲飛機,成功地投擲了我國第一枚實用氫彈,使這次核試驗獲得圓滿結果。

 

1971年12月30日,在我國西部靶場作實用氫彈的投擲試驗,由于掛彈推脫機構出了故障,三次均未投下,因而強-5甲不得不帶氫彈返場著陸,而1972年1月7日是在充分優化和訓練純熟條件下完成使命的。

 

1953年8月,蘇聯宣布氫彈試驗成功。隨后英國(1957年5月),法國(1958年8月)也擁有了氫彈。中國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9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300萬噸氫彈試驗獲得成功。

 

1.webp (17).jpg

楊國祥當年英姿。

 

投擲首顆實戰氫彈的英雄飛行員楊國祥


1972年1月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一顆實戰氫彈爆炸試驗。但世人看到的,僅只是那朵烈焰騰空的蘑菇云——震驚世界的瞬間結果。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特別是其中許多驚心動魄的戲劇性情節,事涉國家核心機密,按照國家嚴格的保密規定,所有當事人只能“看在眼睛里,記在腦子里,爛在肚子里,帶進棺材里”,這是鐵的紀律。彈指一揮間,40多年過去了,斗轉星移,現在這一切已經解密了。

 

談航天必談楊利偉,而談氫彈試驗則必談楊國祥,他們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榜上,并肩而立,建立了不朽歷史功勛、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他們是炎黃子孫的自豪,中華民族的驕傲!

 

1929年10月,楊國祥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小六直村的一個貧窮彝族家庭。他兄妹5人,排行老三。當時幾個村子相約,辦了一所學校,請了一位老師。他每天上學,半夜起床,頂著星星走10多公里進校;放學,披著月光走進家門。堅持讀完小學的,全村只有他一個,堅韌不拔的意志從此磨煉。

 

1948年在峨山中學讀書時,他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簡稱“民青”,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1948年8月參加滇桂黔邊縱獨立團,任騾馬運輸隊指導員,曾參加過峨山、新平、易門等縣的無數次剿匪戰斗,經歷了戰火硝煙的生死考驗。

 

云南和平解放以后,獨立團改編為玉溪軍分區,他在軍分區獨立團政治部當干事,1953年入黨。

 

新中國建國之初,毛主席作出了“要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的戰略決策。當時玉溪軍分區在全區上千指戰員中,按照中央的相關規定,精挑細選了楊國祥等6名精英,乘坐解放戰爭中繳獲的美制十輪大卡,俗稱“簡米西”,顛簸了一整天到昆明參加體檢,結果5個被淘汰,合格的僅楊國祥一人。爾后他被送到牡丹江航校學習飛行,從此同飛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天生聰慧,綜合素質好,學習期間刻苦努力,很快從全班50名學員中脫穎而出,第一個放了單飛。

 

1952年國慶節,他被選派參加飛行編隊,駕機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接受了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空軍的雄姿。

 

1956年在全軍大比武中,他榮獲沈陽軍區空軍轟炸機科目競賽第一名,被沈陽軍區授予“建設社會主義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在人民空軍黨委培養下,他從一名普通飛行員成長為一位指揮員,先后擔任過飛行中隊長、大隊長、團長、副師長、代師長,昆明空軍指揮所副參謀長。他參加過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反擊戰,受中央軍委等上級機關嘉獎的立功證書,摞起來不止一尺高。 

 

在中國空軍上萬飛行員中,為何唯獨選上楊國祥擔任中國第一顆實戰氫彈試驗空中爆炸的主飛行呢?這其中有多重原因。

 

1959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背信棄義,撤走了專家。蘇共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狂妄叫囂:“三個月之內,就能把中國空軍變陸軍。”言下之意是,沒有他這位“老大哥”的支持援助,中國空軍的飛機油料、零配件斷了來源,勢必變成一堆廢鐵。

 

毛主席不信邪,提出自力更生,生產自己的超音速戰斗機。于是“強五”超音速戰斗機開始研制。樣機出來后,要進行試飛,對其性能進行綜合評價,并不斷加以改進。

 

由于當時中國空軍沒有專門的試飛院校,試飛員都是從有實踐經驗的優秀飛行員中選拔而來的。遴選條件相當嚴格甚至苛刻,一必須具有高度的飛行事業心和責任感;二必須有勇敢機智、沉著堅定,不怕犧牲的品質;三必須有高超的飛行駕駛技術和較高的航空理論水平。

 

概括而言四個字:“一流頂尖”。楊國祥各方面條件合格,有幸被選中擔任“強五”戰機主試飛員,為他一生輝煌的閃光亮點帶來了機遇。

 

1965年,楊國祥正式被空軍黨委任命為“強五”戰機主試飛員、試飛改進領導小組組長和黨支部書記,帶隊前往河北滄州參加“強五”戰機研制,一干3年。試飛結束,向空軍黨委寫了報告,促成中央在東交民巷召開會議,批準空軍黨委提出的生產250架“強五”飛機的建議。以后楊國祥又參加了空軍一、八研究所和生產廠家320廠的試飛,共同參與改進,在江西研究了一年多。他經歷了200多架次高風險、高難度的試飛,并幫助科研人員解決了8個關鍵性的技術難題。“強五”戰機于1969年12月定型,標志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研制了第一顆氫彈。然而要使氫彈具有實戰價值,就必須能運載、能投擲。眾所周知,現在用導彈,但當時我國導彈研制步伐一時還跟不上。楊國祥生動地說:“這叫有彈無槍。”槍者,導彈也。國防科委二機部核工業九院的科研人員,先后兩次找到楊國祥同他商量。楊國祥建議用國產“強五”戰機,完成實戰氫彈試驗投擲任務。這種新研制的戰機不僅性能良好,且能超低空飛行,能有效躲過敵方雷達的掃描,攻擊目標突然性強。核工業九院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論證確定,經上級批準,事實上是周總理拍板,決定由“強五”戰機實施投彈。“槍”的問題解決。

 

接下來,當然就是遴選駕機的主飛行員。條件也是總理定的:擔任投擲任務的飛行員要選用政治上最可靠,技術上最熟練,飛行上最有經驗的團職以上干部。“強五”本就是楊國祥一手試飛出來的,他對其性能、特長、優點可以說了若指掌,其他條件也完全達到,他被選中擔此重任。這應了一句老話: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能人。

 

 

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

 

1970年11月30日,楊國祥奉命來到西北核試驗基地馬蘭機場,隨即投入了緊張的試投訓練。當時這塊地盤是國家的核心機密,保護得鐵桶一般嚴密。

 

馬蘭機場距離大漠深處的羅布泊核試驗投彈點數百公里。他每天駕機往返兩地反復演練,共投擲了150枚與氫彈大小重量相同的模型彈,最后又投擲了3枚與真正要投的氫彈一般無二的遙測“氫彈”。總共經過180架次高強度、高難度的嚴格訓練,楊國祥練就了一整套嫻熟精準的投彈技術,每一個技術動作的完成,幾乎像在計算機控制下一樣準確無誤且分秒不差,每次投彈的彈著點,距離靶標中心點都在12米以內。這等于誤差為零。

 

這一系列高強度、高難度的訓練對楊國祥來說,辛苦不是問題,技術也不是問題,他本就爐火純青,“強五”都是他試飛成功的。真正磨煉的,是堅定的意志品質,過硬的心理素質,隨機應變的果斷處置能力。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兩個著名的命題:一個人不能兩次過同一條河,世界上找不出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他今天飛羅布泊和明天飛羅布泊,是兩個不一樣的羅布泊,距離相等但情況不同,受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諸因素不同程度影響著投彈的準確落點,腦子這臺計算機得瞬間計算出精確數據,采取精當的應變措施,指揮手完成精準的技術動作。

 

楊國祥告訴記者,他投的氫彈,根據實戰需要是小型化不帶傘空中自動引爆的核聚變彈頭,威力巨大,相當于數萬噸TNT的爆炸當量。投彈分為正常投彈、應急投彈、超應急投彈。要求載彈戰機“強五”在50公里外飛入投彈圈,此時高度3000米,時速900公里。20公里時壓低機頭逐漸降低高度進行超低空飛行,飛距靶標中心點9公里時,對地距離600米。這時拉起機頭,仰角45度,飛行高度爬升到1200米,按下投彈電鈕,推送裝置瞬間動作,把氫彈順勢射出,沿飛行軌跡飆升至3300~3500米時,按自由落體原理往下掉,在對地距離600米時自動引爆。而按下電鈕彈頭飛出的同時,飛機掉頭轉身爬高加速。核彈頭爆炸時,飛機已飛到20公里以外的安全區。從按下電鈕,到核彈頭爆炸,飛機到達安全區,正好32秒。精準到何等程度,不言而喻。

 

楊國祥似乎又回到了當年,頗多感慨地對記者說:“這些詳情,以前從來沒有對人講過。按國家的保密規定,是要帶進棺材里的。現在解密了,說出來是要證明,科學實驗的不容易。”記者連連點頭稱是。

 

實戰氫彈投擲訓練進入收官階段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時任濟南軍區副司令的王定烈指揮員找楊國祥談話,說:“這次上北京匯報,本想請你去的,但考慮到你訓練太累,就不去了。你有什么話要對總理講,你說,我一定轉告。”

 

楊國祥談了三條,一是黨培養了這么多年,現在又把投擲氫彈的任務交給他,他一定千方百計完成任務。二是萬一投不掉,他一定想辦法把氫彈完整地帶回來。三是實在帶不回來,他找個安全的地方,人、機、彈一起“光榮犧牲”。

 

王定烈在會議中匯報到這三條時,總理問:“萬一真投不掉,怎么辦?”氫彈不是手榴彈,帶回不是,不帶回也不是,風險巨大難料。參加會議的元帥、將軍、高級指揮員、重量級科學家,大家面面相覷,誰也不吭氣。停了一會兒,總理說:“你們兜也要給我兜回來!”

 

在氫彈投擲前,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亞,這位中國首枚原子彈研制的技術總負責人、中國核武器研究領域公認的“眾帥之帥”找楊國祥單獨面對面談了一次話,并千叮嚀萬囑咐,不準讓任何人知道。朱光亞告訴他,氫彈投擲爆炸,對飛行員的安全是有切實保障的,設計了五道保險。飛行員進入座艙前,打開第一道保險;飛機起飛后15分鐘,打開第二道保險;飛臨目標上空,打開第三道保險;第四道保險在投擲電鈕按下同時打開,整套控制監測設備同步啟動運作;最后一道保險在氫彈射出,必須是射出以后自動打開,32秒后爆炸。中國科學家嚴密、考慮周到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

 

朱光亞的這些話,楊國祥爛在肚子里40多年,第一次向記者吐露。

 

實戰氫彈試驗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振奮人心、震撼世界的日子即將來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命令: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實戰氫彈于1971年12月30日13時爆炸。

 

這天,馬蘭機場晴空萬里。一架嶄新的攜帶實戰氫彈的超音速“強五K”戰機,靜靜地停在機場筆直的跑道上待命起飛。周總理坐陣北京指揮部親自指揮。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亞、核工業九院副院長陳能寬、核試驗總指揮楊煥民、核試驗基地司令員張蘊鈺等高級領導人坐陣核試驗基地馬蘭機場,各級戰斗值班人員、科技人員聚精會神堅守崗位待命。數平方公里的馬蘭機場莊嚴肅穆,寂靜得似乎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見。數百公里外的羅布泊核試驗場靶標中心外圍,各種實驗設施安置到位,所有監視、檢測設備一一啟動運轉。準備穿越蘑菇云收集相關數據的4架戰機也做好了準備。

 

11時40分,楊國祥提前到達機場。他兩次認真仔細地檢查攜帶氫彈戰機的各種儀表裝置和發動機運轉情況,確認一切正常。這時陳能寬把打開氫彈第一道保險的鑰匙交給他,說:“請主飛行員楊國祥同志打開氫彈保險吧!”楊國祥沒有接鑰匙,說:“還是請陳副院長親自打開保險吧!”陳副院長點了一下頭,蹲到飛機腹部,小心謹慎地打開了保險。朱光亞、楊煥民等領導同他一一親切握手,祝福:“楊團長,祝你成功!”楊國祥跨進機艙,等待起飛命令。

 

12時20分,核試驗現場指揮員宋占元師長根據核試驗指揮部命令,下令:“2178,起飛!”隨即“砰、砰”兩聲槍響,兩顆綠色信號彈飛上馬蘭機場上空,劃出兩條優美的弧線。楊國祥沉著發動“強五K”超音速戰斗機,震耳欲聾的轟隆聲響起。戰機利索地滑出跑道前奔,增速、拉起、仰頭、爬高……帶著祖國的期望,總理的重托,閃電般向羅布泊核試驗場沖去。

 

12時45分戰機準確到達投彈圈外50公里上空,他按朱光亞的囑咐打開第二道保險,接著按操作程序規定,詳細檢查飛機各種儀表裝置和所掛核彈的狀況。在距離目標20公里時,打開第三道保險。這時耳機里傳來前方指揮員王定烈副司令員清晰的聲音:“2178,投彈一定要對準目標,不要緊張,按程序操作。”楊國祥堅定回答:“2178,明白!”他壓下駕駛桿,機頭向下,飛行高度從3000米、2000米、1500米、800米逐步下降,當距離靶心9公里時,飛機正好降到600米高度。他迅速拉高機頭,以900公里的時速、仰角45度爬升,到達1200米高度時,他沉著按下投彈電鈕,凝神期待那震驚世界的輝煌一刻到來。然而出乎預料,來的不是驚喜而是問題,投彈推送裝置不工作,氫彈投不出去。楊國祥立即向指揮部報告:“2178沒有投下,請求應急投!”“同意你應急投!”“明白!”楊國祥駕機繞了一個“8”字形圈,重新校正航線,實施應急投,氫彈仍然投不出去。第三次超應急投,也沒有成功。天大的麻煩來了。

 

他面對的是騎虎難下的困境,且騎的是一條比真老虎厲害千百萬倍的“核老虎”,楊國祥急了。一看,飛機油表顯示最多能飛30分鐘。一想,準備穿越蘑菇云的4架戰機也已起飛。他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上,額頭直冒冷汗。

 

跳傘,個人安全確保,但無人駕駛且攜帶數萬噸TNT爆炸當量氫彈的飛機乃脫韁野馬一匹,落在核試驗基地,那里就成一片火海、一片廢墟,無數科學家、科技人員聯合攻關,多年心血匯集的研制成果將毀于一旦,國家財產也將受到巨大損失。如若落到觀眾區或百姓居住區,數萬人的生命瞬間化為灰燼,勢必帶來巨大的負面國際影響,誰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抹平。

 

帶彈著陸,世界上無有先例。不要說帶核彈,帶個普通炸彈都不成。美國的B52轟炸機對越南進行地毯式轟炸,剩余的炸彈必須丟在海里,決不允許隨機帶回。更何況裝在戰機里的氫彈是半埋式的,一半在飛機肚子里,一半露在機身外,對地距離僅10厘米。雖然第五道保險沒有打開,但落地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爆釀成大禍,自己成為千古歷史罪人事小,由誰來承擔責任,麻煩事就大了,誰也擔當不起。當事時,楊國祥在天上著急,馬蘭指揮部的人在地上著急。大家額頭上流的都是冷汗。

 

楊國祥畢竟藝高人膽大。他已經有1500小時飛行記錄,先后駕駛過十多種型號的戰機,飛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飛行技術爐火純青,一流頂尖。“強五”又是他一手試飛出來的,在核試驗基地他又駕機飛行了180次。而且總理也說過“兜你們也得給我兜回來”。在這生死考驗的嚴峻關頭,他堅毅果斷決定,請求指揮部“帶彈著陸!”

 

總指揮楊煥民緊急請示周總理。總理指示:“我們應該相信飛行員的處置能力。為了預防萬一,除留下塔臺指揮外,所有人員一律撤進地道。你楊煥民要帶頭鉆進地道!”

 

總理指示傳到楊國祥耳中,他一陣激動,熱血沸騰。總理英明,關鍵時刻當機立斷,指揮若定,部署周密細致,又關心理解飛行員。這給楊國祥增添了力量和勇氣。他沉著冷靜地關掉不必要的電門開關,根據塔臺指揮員的口令,準確無誤地完成著每一個著陸動作,慢慢降低高度,對準跑道緩緩降落。距地1米時,飛機開始平飄,緊接著,飛機兩邊的輪子“哧”的一聲落地,滑行一段路后,穩穩停下來,安然無恙。帶彈安全著陸目標實現,圓滿成功。楊國祥長長吁了一口氣。

 

飛機帶彈安全著陸的消息,迅速報告給周總理。總理高興地說:“帶彈著陸成功,這是我國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跡,要認真總結經驗。”

 

此時,偌大一個馬蘭機場,除了塔臺上的宋占元師長和一個參謀,空無一人。由于沒有扶梯,楊國祥下不了飛機,只好端坐在駕駛艙里。過了一陣子,宋占元師長走到了飛機面前問:“你為什么不下來?”

“報告,下不來。”

“你不會爬到飛機翅膀上跳下來。”

楊國祥恍然大悟,如法炮制,跳到地上。不久,蘭州空軍作戰處長帶一班人來了,見面就劈頭蓋臉地對楊國祥一頓斥責:“誰叫你帶彈回來的?你把機場幾萬人的生命當兒戲。”楊國祥一臉無奈地回答:“我也沒有辦法。現在安全落下來了,原因就好找了。”

整個馬蘭核試驗基地,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上萬指戰員嘴里不知是什么味道,人人心里非常郁悶。 

 

1.webp (18).jpg

 

蘑菇云為他綻放亮麗鮮花

 

氫彈投不出去的原因很快找到了。原來試投時,推送裝置控制器同模擬彈都裝在飛機里,溫度一致。實投時,控制器則被放在地面鎖在保險箱里。新疆冬天天氣冷,上空則溫度更低,而地面室內溫度高,兩者溫度不一致,導致推送裝置不工作。經過上百次反復驗證,果然就是這個原因。科技人員進行了多項改進,徹底解決了問題。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疆廳,周總理主持召開了情況分析會。大家圍繞實戰氫彈試驗還要不要繼續進行下去的問題爭論不休。發表意見的都是位高權重一言九鼎的國家高層領導、重量級科學家。誰說的話都擲地有聲,既算數又不算數,又來了個騎虎難下。還是總理英明,他提出聽聽主飛行員的意見。

 

1972年1月3日,馬蘭核試驗指揮部召開會議。總指揮楊煥民問楊國祥:“老楊,你是實戰氫彈投擲的主飛行員。總理指示,要我聽聽你的意見。”楊國祥從座位上站起來,沉思片刻后,語氣堅定地說:“科學實驗有成功、有失敗。現在氫彈投擲系統出的問題找到了,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反復驗證可靠。我認為,完全可以進行再次試驗。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只等黨中央、毛主席、周總理的命令了。”

 

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第二次實戰氫彈投擲,于1972年1月7日實施。馬蘭核試驗基地再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各項準備工作緊張有序展開。

 

7日這天,馬蘭核試驗基地天氣驟變,漫天雪花飛舞,戈壁風沙卷著雪花呼嘯著從西襲來,鉛灰色的厚厚云層覆蓋四野。老天爺似乎有意給楊國祥制造點難度,日后給這位英雄增添些光彩。楊煥民、朱光亞都關切地問即將駕機投彈的楊國祥:“現在又下雪又刮風,氣候復雜,能見度低,你看行不行?”楊國祥斬釘截鐵地回答:“現在就是下刀子,也得上了。”兩位首長囑咐:“一定要謹慎,實在不行就不要勉強。”楊國祥雙腳一并,挺直腰桿,舉手向首長莊嚴敬禮,說:“請首長放心,我心中有數,保證完成任務,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他步伐堅定地走向戰機,跨進機艙。

 

12時20分,塔臺指揮員宋占元發出起飛命令。楊國祥胸有成竹地開動發動機,駕駛攜帶實戰氫彈的“強五K”戰機滑出跑道,呼嘯昂首騰空而起。飛機鉆進厚厚云層,直沖羅布泊飛去。他精準地完成了投彈前的一系列操作規定動作,到了距靶標中心9公里時,果斷按下投彈電鈕。一瞬間,飛機一陣抖動,成了、成功了,氫彈已經投出去了!他掉轉機頭,急忙戴好防毒面罩,關閉座艙防護罩,高速飛向安全區。氫彈按預約在投出后第32秒,準時精確自動爆炸。剎那間,一道強光閃過,緊接著隆隆巨響直沖九霄震撼茫茫戈壁大漠,一朵灰黑色的蘑菇云,拖著長長的尾巴冉冉升起,燃燒的烈焰翻騰,很快變為一個火球,萬丈光芒四射耀眼。它宛若一朵迎風怒放、獻給彝族雄鷹楊國祥的亮麗鮮花。

 

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實戰氫彈試驗圓滿成功了!

 

美蘇的核壟斷再一次被打破!

 

雪藏多年的英雄業績逐步解凍

 

翱翔長空的銀燕,滿懷革命豪情,帶著勝利的喜悅,唱著時代的歡歌,以無比的自信,瞄準跑道,緩緩平穩降落。人山人海的馬蘭機場,頓時沸騰起來。人們盡情歡呼,盡情鼓掌,從四面八方蜂擁跑向戰機,盼望同這位凱旋歸來的英雄面對面、零距離親密接觸,看看他那剛毅的面容,握握他按下電鈕就樹起一座新的歷史豐碑的有力大手……

 

機場臨時組織了夾道歡迎儀式。楊國祥乘一輛敞篷汽車,滿面燦爛的笑容,站立著朝左右兩邊頻頻揮手,向歡迎的人群致意。

 

實戰氫彈試驗成功以后,周恩來總理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并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再次重申,中國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人民日報》發了號外,神州大地一片歡騰。

 

人們記得,楊利偉乘“神州”飛船上天遨游太空,包括平安歸來,中央電視臺都作了同步直播。這使他一舉成名,享譽世界。這是因為冷戰早已結束,中國對太空的探索,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沒有什么需要保密的。

 

我們云南彝族雄鷹楊國祥則完全不同。他當年創造的英雄壯舉,特別是帶彈安全著陸那全世界僅有一次且不可能再來第二回,驚心動魄又頗有戲劇性。由于當時世界冷戰正酣,作為軍事對抗的有效手段,中國進行核武器試驗,目的是打破美蘇兩國的核壟斷,建立中國的核威懾,以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順利進行,維護世界和平,嚴格保密是正確的,非常必要的。事實也正是這樣,實戰氫彈投擲成功,試驗圓滿完成,美蘇兩個核大國均莫名其妙摸不著頭腦,一時無法搞清中國是用什么辦法進行什么樣的又一次成功核試驗。

 

實戰氫彈投擲成功后,由于種種原因,楊國祥僅只被記了個一等功,并從此被雪藏。他的豪情壯舉,僅有極少數又極少數人知道,并且還必須“看在眼睛里,記在腦子里,爛在肚子里”,好在還沒有“帶進棺材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雪藏一點點慢慢解凍。

 

1978年5月,楊國祥被評為空軍科技先進工作者。他的姓名被載入《當代中國空軍》史冊。

 

1980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根據他的事跡,攝制了藝術片《飛行交響樂》,全國上映。

中央電視臺以“鷹擊長空,壯志凌云”為題,報道了他的英雄壯舉。

 

1986年,全國科學大會上,中國設計制造的“強五”超音速戰斗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楊國祥榮獲特等獎。

特等獎——楊國祥在15年以后才實至名歸。

 

后來楊國祥連續獲得一系列殊榮,是歷史性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評價。

 

他當年駕駛投彈的那架“強五K”戰機,如今陳列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解說牌是這樣寫的:彝族飛行團長楊國祥駕駛投擲第一顆氫彈核武器飛機。

 

10.webp.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 昆侖策網,綜合自“紅色文化網” ,原載“中華網”、“云南民族”) 

 

10.webp (1).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