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漢唐君評論:從亞平老師是漢唐多年的朋友,女中豪杰,不讓須眉。在中國金融戰歷史上,她居功甚偉!很多重大事件,往往就是由許多貌似平凡的普通人發揮了重大關鍵作用。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在從老師身上體現的非常透徹!一心為國,不計個人得失,這樣的人,堪稱高風亮節,值得每個愛國者尊敬!
看從老師敘述的金融戰內情,絕對是驚心動魄,很多事情的發展幾乎令人窒息,但總會有一絲光明一絲氣息透過來,讓我們扭轉乾坤!中國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我們以全面開放應對美國的貿易戰,目前看也許掌握了主動權。但是,金融領域,依然必須嚴加防范,決不能淪為西方發達國家那樣被私人資本控制國家金融的局面,真的到了那一天,所有的中國人都將淪為國際資本的奴隸。
叢亞平,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高級記者
金融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也許大多數老百姓并沒有什么確切的概念。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一個國家之命脈!金融猶如國防,在和平年代,國與國之間的爭奪往往不是在炮火硝煙的戰場,而是打的金融戰、經濟戰。
香港一位金融專家說的非常好:“金融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第二主權, 是一個主權國家的第二邊防。一個主權國家,一旦金融失守,國土邊防將形同虛設,只能等待被宰割、被洗劫的命運。當金融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金融就是最大的政治”。用通俗的話講,幾億農民、千萬企業,耗費巨大資源辛辛苦苦干一年積累下來的財富,還不如金融操作瞬間的流失,而且流失于無形!
民眾只知30年苦干還是窮,卻不知為何窮,更不知巨大國民財富是怎樣通過金融管道流失的。我們有多少民營企業辛苦一年利潤不超過3%(賠本倒閉的更不計其數),而美國高盛公司在中國賺取的利潤是900%!
中國這些年給予外資的“超國民待遇”之高,是世所罕見的,經濟及金融的開放程度甚至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自2004-2005年起,歐美金融財團勢力一直加緊逼迫中國金融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市場,拉攏國內勢力游說中國高層放松對金融的監管控制,推動我國高層允許外資銀行廉價收購我各大銀行。
中國的國有銀行享受著以國家信譽為擔保的高額壟斷利潤,然而許多國內的“金融家”們出于特殊的利益交換目的,跟著國際資本一塊兒把國有銀行說得一錢不值,以白菜價把我國幾大銀行股權賤價賣給外資25%(中國老百姓要付多幾倍的價格也買不到),讓外資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轉手一賣就賺得幾萬億(幾萬億是什么概念!這些錢可以把全國老百姓的社會保障和養老、醫療問題全解決!)
然而在我國各大銀行1/4股權已落入外資手中后,外國財團仍不滿足,加緊游說要將外資控股比例擴大到45%-60%以上。這種脅迫由于有了國內一些部門官員和無良專家的配合而一時甚囂塵上。
在這種情況下,我寫了一批內部報道,力陳金融命脈對于中國經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和一旦失去金融控制權中國將面臨怎樣的困境,提醒中國若再這樣繼續賤賣自己的銀行,大躍進式地在金融領域招商引資,引狼入室,不出5年,我國金融業將像拉美國家一樣被外資所控制,不僅將造成更多的巨額利潤流失,使經濟倒退10年,而且我國政府將失去宏觀調控能力,整個中國將變成只能替外資賣苦力的經濟殖民地。對金融業這種具有很高資金杠桿效應和壟斷利潤的關鍵性行業,決不能拱手讓外國資本控制,更不能廉價地出賣!
在內部上達的同時,為了引起更廣泛的關注,我還在公開報刊上發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版圖告急》一文,結果,不僅那組內部報道而且此篇公開報道,都被高層領導所批示。國家很快出臺了法規,規定任何銀行股權出售給外資不能超過25%。這條法規卡定的上限,保住了中國的金融控制權在近3年內沒有進一步落入外資手中。
2006年初,有關部門在中資銀行行政許可的法規中,竟然規定今后我國成立商業銀行,發起人中必須要有境外戰略投資者(???!!!)。也就是說,中國以后再想成立新銀行,如果沒有外資的加入就不能成立(???!!!)!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會出臺這樣的法律來限制自己而拱手將經濟自主的選擇權讓給外方!相反,發達國家都對別的國家進入本國金融領域有極其嚴格的限制。然而銀監會的這條法規等于要求國內各方如果不拉來外資加入,中國連成立和改組銀行都不可能(???!!!)!
這樣外資完全可以以此規定為籌碼向中方漫天要價,中國金融企業的自主權將受到威脅,金融利益將無端流失。我通過內部渠道反映并分析了這種規定對我國的不利,得到高層的重視,幾個月后,銀監會對此條法規做了修改,去除了必須有“境外”股東的要求,消除了我國利益被控的一個重大隱患。
即便如此,近些年,以保爾森為代表的美國金融財團勢力從來沒有放松逼迫中國金融進一步對外資開放,美國一直把迫使中國金融擴大開放作為核心目標,因為通過金融市場,美國從中國的掠奪程度將最大化,而且不像攻城略地一樣易被察覺。
2008年初,隨著中美戰略對話升級,歐美金融財團及跨國公司又掀起一輪呼悠中國允許外資收購我各大銀行50%以上股權的聲浪,而國內金融界一些人也與之相呼應,鼓噪之聲日甚。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推出了《銀行控股股東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若按此辦法實行,外資控制我國銀行將沒有任何法律障礙,而一旦中國的金融控制權被外資所掌控,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安全都將受到威脅!
在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我頂著壓力采寫了一組4篇內部報道,分析了銀行控股股東監管辦法中存在的多處漏洞和不足,揭示了拉美及東歐各國在喪失金融控制權后經濟的衰落和政治的動蕩,以此對我國金融安全提出警示;并剖析了美國是如何從法律和組織層面嚴加保護自己的金融控制權(美國自有金融股權達90%以上,卻忽悠自有股權已不到75%的中國進一步開放);我還在第四篇文中對中國應如何保護自己的金融安全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對策。
應該說,這組報道及高層領導的批示,在阻止《銀行控股股東監管辦法》的草率出臺上起了重要作用,在關鍵時刻為保住我國經濟命脈和金融控制權立了一功。
半年之后,2008年9月,全球金融風暴越刮越猛,美國在貪婪的金融家們引發的金融危機中泥足深陷,四大投行幾乎全部崩潰,歐美幾百上千家銀行倒閉,許多外資銀行紛紛把在我國廉價購買的銀行股份套現獲利,卷走了中國幾千億資金用于堵歐美的金融大窟窿(所謂戰略投資者不過是投機者)。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我國及時保住了金融控股權,如果中國銀行業百分之七八十已到外資手中,那么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外資財團必然把中國的大部分資金都轉移到歐美市場救急,中國被掠奪搜刮的程度將比現在不知嚴重多少倍!!
美國的危機完全可能更嚴重地轉嫁給中國,我國金融定會面臨更大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損失,國家也會失去通過宏觀調控擺脫危機的主動權,我國國民則只能淪為替外資打工流血汗而絕大部分利潤和財富將大量外流的經濟殖民地。
而現在,保住控制權的中國金融在全球金融海呼嘯中挺立,工商銀行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中國的話語權在世界舞臺得到了加強。
當然,我為此也遭受到有關權勢部門的打壓,查我,勒令管理機構刪我的文,向我單位的領導誣告我。他們有權有錢,可以調動公權力的巨大資源為私欲和見不得陽光的念頭做事。但我心地坦然,我不怕查,我并不存心要與任何部門任何人為難,我只是實在不忍看到國民承受如此巨大的損失,只要他們做利國利民的事,我會舉雙手擁戴。
當然,我也感到悲涼,我想不通,難道在這個國家里,愛國無功, 反倒有罪了?(???!!!)為什么那么多賣國謀私的舉動反而不被懲治!?(???!!!)
但不管怎樣,我不后悔,在保衛中國金融安全的戰役中,我做了一個戰士該做的,以孤弱之軀沖鋒陷陣,為國家百姓保住了一片重要的陣地。這輩子能干成這一件大事,“此生不遺憾”了!而且,中國確實還有一批愛國并有良知和責任感的學者專家,多年來我從他們那里學到很多,在他們的幫助和支持下把許多良好的建議反映了上去。還要感謝新華社仍有一些有膽識的領導,否則這些條陳也上不去。
參考:前車之鑒:蘇聯解體背后的金融戰
縱觀整個前蘇聯國民經濟的崩潰過程,這是人類歷史上迄今所有共濟會金融家發動的一切戰役中最偉大的一場金融戰役。不論是規模、戰果,還是手段的高超,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準。這些金融戰役的策劃者的確是精英中的精英。
一個超級大國消失了
一個曾經在1980年還達到美國國力70%的超級大國,在短短十年之間,土崩瓦解地消失了!
俄羅斯這個現代化國家的男子,人均壽命只有四十幾歲(壽命問題存在疑問)。整個國家的重要產業、資源現在全部都在一群持有外國護照的‘經濟寡頭’們的私人手中,這是如何發生的?
當時的蘇聯被一場金融戰爭打得出賣了所有的‘家底’,而這些用來購買其產業的錢,卻完全是這個超級大國政府和人民自己的錢,這個可悲可笑的金融戰役究竟是如何巧妙操作的?
蘇聯在一場慘烈至極的金融戰爭中轟然倒下,至今還在流血不止。為什么這個國家的人民和官員在整個過程中不僅向戰爭對手提供了資金和條件,還聽從了對手的每一個建議?
最為奇妙的事:后來蘇聯,也就是俄羅斯人民雖然對超級大國地位的喪失都強烈不滿和深受其害,但為什么每一個使他們深受其害的金融戰役的步驟,卻曾經都是在他們自己的掌聲、歡呼和鮮花中得到貫徹和執行的。
為什么蘇聯會眼睜睜地看著金融戰役的發起人“合理、合法”把所有的數目龐大到驚人的工廠、礦山、企業作為戰利品拿走?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而又為什么,至今您肯定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場規模宏大、損失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損失總和的“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是誰根本不想讓我們知道?戰敗的人羞于講。戰勝的人在偷偷樂。而新一輪戰役正在進行中!讓我們慢慢揭開謎底吧!
筆者將嘗試在這篇文章中,從金融戰役學的角度來論述整個這場可怕的“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階段和背景,把一個您甚至從來不相信有過的巨大金融戰役的波瀾壯闊戰役過程呈現在您的面前。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那些死者。我們在對這場偉大的金融戰役的發起人表示欽佩的同時,也要思考一個問題:一場戰役輸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戰役一方的人們,為什么根本沒有意識到打輸了一場戰役?盡管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大傷元氣、國破家亡卻不自知!
整個“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個戰役階段:
第一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戰略條件準備階段智慧的雷根總統首先在80年代大肆發行美元的同時又提高利率,表面上對外宣傳是用來增加“經濟陷入危機的蘇聯在西方世界的籌款成本,這個說詞本身就是整個金融戰役的一個有趣組成部分。他用美元高息造成的堅挺假像,吸來了不可計數的外國商品使之充滿了美國的市場和美國百姓的家庭。然后,又通過各種媒體和資訊管道把這種空前繁榮的資訊傳到蘇聯。這時整個蘇聯從上到下暫時被這種透支了明天的空前繁榮和消費所震懾,喪失了信心和辨別道路的能力。
事實上,雷根總統恰到好處地在與蘇聯領導人會談時提出了一種善意的恐嚇:“我能拿出比現在多得多的錢與你們進行軍備競賽,你們受不了的!”后來整個蘇聯上下都彌散著一種對“美國繁榮的崇拜”和對“美國繁榮的反思”。由于這種信心的喪失是從真實的美國市場、美國家庭真實的富有生活和整個國際金融力量對比中體會而來的,所以是“真實的”、‘理智的”和“經得起反思的”,這就煽動了蘇聯—俄羅斯選擇走美國模式道路的意愿,從而為下一輪金融戰役的勝負打下基礎。
第二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全面開戰和兩個戰場的形成美國作為金融戰役的發起者,一邊用友好和和解,來掩蓋自己發動金融戰役的戰略意圖,一邊用透支信用制造出來的美國空前繁榮的“事實”,讓蘇聯的領導人和人民相信了自由市場、金融開放、“自由”選舉、取消政府監管;這一出自斯密—哈耶克的自由主義經濟學說正是奠定美國繁榮的基石。
解決了食品不足的問題。
蘇聯領導人從戈巴契夫上臺開始,要走比中國更果斷的改革開放之路。于是,在3到5年內就放棄黨的領導,打開國門,甚至主動解散蘇聯。這個過程如果把責任完全推在“一小撮賣國者和變節者”的身上是極其不公正的,恰恰是蘇聯人民集體意愿相信自己正在走上一條能夠最終實現“美國模式的繁榮金光大道”,因而自發自覺地做出這一切選擇的!只是歷史和他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這里不談政治層面的問題,只是想引導各位思考以下一個問題:金鍋破了難道不還是金?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為什么蘇聯解體后卻瞬間破產到幾乎一無所有?
蘇聯如何突然由與美國并駕齊驅的超級大國,一度變成了一個二流,甚至三流的半乞討國家呢?
單純以金融戰爭金融戰役學的主攻擊點來說,對前蘇聯帝國發動決定性的金融打擊是首先來自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后來臭名昭著的“休克療法”—“哈佛500天改革計劃”。
其輔助戰役或者說輔助戰場,是有計劃的控制本已小范圍存在的盧布黑市,把一個原先只用來購買“西方奢侈品”而存在的小規模黑市,變成了一個有能力操控蘇聯當時全部國有貨幣—盧布價格的地下灰色金融市場。
這個“500天計劃”決議把蘇聯國有企業分為有價債券,也就是股份分發給全體蘇聯國民們,徹底完成私有化,準備讓蘇聯一舉進入“公平的自由市場”階段。也就是一舉進入透支信用換來的“美國夢”!這個“500天計劃”的宗旨,據說是:“公平”、“合法”。所以全體蘇聯人們毫無疑問地、歡欣鼓舞地接受了那些私有化的有價證券。大約是每人1萬到1萬5千盧布不等,當時約合3到4萬美元。這對于當時的每個蘇聯人來說,無疑是一筆飛來的橫財。
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原來國營企業不是自己的,現在自己已經真正成了"企業的主人",又憑空得到了一筆可以在新出現的債券市場上出售的價值不菲的有價證券!這一切改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值得蘇聯當事人歡欣鼓舞的!當時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些拆分國有企業股權后化整為零的有價證券,即將成為徹底瓦解蘇聯強大的國民經濟的金融戰役的一個最漂亮的工具。第三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解體戰役的決戰階段在發動這個最輝煌的金融決戰之前,美國幕后隱身的對這場跨國金融戰役的指揮者,已經事前迅速做出安排,通過獨資(正規軍)與合資(雇傭軍)的金融公司進入搶灘陣地。
美歐跨國金融公司和投資基金會在蘇聯境內設立大量"獨立核算"的皮包銀行,并且利用蘇聯老百姓對蘇聯銀行和"現代私人銀行"之區別的渾然無知,利用俄羅斯人當時對西方跨國公司的無限崇拜和信任,毫不留情地發動了決定性的龍卷風般的攻擊!
這時,在蘇聯原有的"金融監管",早已成為了公共媒體集中攻擊的對象—宣稱他們代表舊國家壟斷保守勢力的最后堡壘,是俄羅斯不能迅速致富的最大障礙,代表"復辟"和"集權"的舊體制。必須發動最后的流血攻堅,攻克這個堡壘!當時,像《真理報》等蘇聯老百姓一向相信的那些官方大報,都已經被"外資“(索羅斯)私人購買股權后,轉變成了發動這場金融戰役的"沖鋒號手"。前蘇聯的政治家都在忙于爭取選民的選票,即使有人了解"現代私人銀行家"的厲害,也不敢違背強大的輿論和民意,去進行任何揭露和干預。于是,短短一兩年間,一些"不用排隊"、"微笑待客"、"獨立核算”、科學管理的"現代私人銀行",如同雨后春筍般遍布了蘇聯每一個城市。他們提供免費的咖啡,雇員帶著和藹的微笑,無疑給蘇聯人民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信任感覺—這種銀行"(私人銀行)比舊銀行(前蘇聯國有銀行)強多了!
在此背景下,這些"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通過各種灰色手段,以相對高一點的利息和一杯免費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蘇聯民間和企業的盧布儲蓄。
與此同時,這些貌似"互不相關"、"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開始"利用灰色的回扣和各種小費等"手段,也向蘇聯—俄羅斯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大肆套取、借貸到巨額的盧布款項!這個時候,由于中央的計劃管理體制和金融監管都已經隨前蘇聯政治制度的瓦解而弛解,于是大量盧布隨同失控的財政和私有化債券,幾乎無限制地流向消費領域,于是俄羅斯發生了通貨膨脹。
而在靜悄悄地幫助推動這一切的跨國銀行家們手中,這時也囤積了足夠數量的、完全是從蘇聯人自己手中借貸來的盧布。于是,一場唱衰和打壓私有化債券的媒體宣傳戰,先行發動。
隨著盧布幣值的一瀉千里,百姓們對手中持有的國企股權債券的價值也完全喪失了信心。而就在這時,跨國銀行家在市場上悄悄地開始了對私有化債券的大收購行動。
由于蘇聯解體后經濟瀕臨崩潰,那些企業債券早就變成"沒有任何分紅能力的"的廢紙—與其留著無用讓它成為垃圾,還不如及早拋出換到現金!
于是跨國銀行家們就靜悄悄地把整個蘇聯原有國營企業的全部私有化債券,以買垃圾的價格收購到手—從此成為其合法的股權持有人!然后迅速通過各種隱秘的管道對股權和收益權作了重新分配!
跨國銀行家對蘇聯戰役的第一個決定性階段,至此完美地結束!而曾經是幾代蘇聯人流汗流血犧牲營建起來的前蘇聯那個令人生畏的強大國有工業體系,徹底崩潰,而且所有權轉手了。
也可以說整個新俄羅斯的國民經濟和國家工業,已經完全合法和自由民主地在"新興的債券市場"上,被蘇聯人從自己手中全部賣掉了!第四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重要的收尾戰役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大漢奸汪精衛曾經說過一句振聾發聵的名言:“我汪精衛只是一個賣國賊,而蔣介石是一個送國賊……”
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他認為"賣國如果能賣個好價錢,總比打敗了仗后土地白送給敵人要好些"!回顧1989年到1998年這10年間在俄羅斯發生的這個金融戰爭過程,正是一個送國的過程—其中的奧妙真是值得歷史學家仔細品味!
蘇聯私有化債券的出售,本來也還不一定就會帶來國家經濟立刻崩潰的慘痛結果!如果此時蘇聯—俄羅斯的政府監管部門采取以下措施:緊縮盧布銀根,大幅提高盧布利率,毫不猶豫堅決取消半公開的盧布、美元自由匯兌,嚴厲打擊黑市美元交易債券交易和灰色金融市場,嚴格審查"外資以及私人銀行"資格,大幅提高進入和退出門檻,堅決杜絕跨國及地下金融機構的資金匯入與匯出,嚴格審查各種私有化債券涉及的國有企業的破產,讓盧布大幅升值,比如穩定在1盧布兌10美元的水準,那么此時蘇聯的情況,至少就是賣,也還能把國有企業賣個相對還算合理的價格!
但事實卻是,前蘇聯的金融當局沒有這樣做!盡管他們當時清楚地知道,那些收買債券的"私人"和他們背后的"跨國銀行和金融機構",已經用最微不足道的數量、而且是借來和倒手來的盧布金額,就收購了全俄羅斯一個帳面上達到天文數字的盧布債券!如果這些"私人銀行"當時完全按照"誠實的、市場的、西方特有而東方人缺乏的誠信"來做—那么他們最初用高達30%到40%的高利息而得來的資金,或者通過高息和"代價不菲的灰色交易"所取得的蘇聯國有銀行和國有金融機構的大宗盧布貸款,本來根本沒有能力清償!
跨國私人銀行家雖然手中已經持有大量債券,但這些垃圾債券畢竟不是現實的金錢。這些銀行家們當時并沒有能力來回圈支付巨大額度的貸款利息。那么他們只能面臨兩個選擇:宣布私有銀行破產,那就意味著不僅白給了蘇聯老百姓10兆盧布,而且把自己精心裝潢的鋪面和豪華的從美國空運過來的免費咖啡機都要進行拍賣。那些剛剛購的私有化債券,則又會奇跡般回到蘇聯政府的手中。這種大事,會成為精明的銀行家們的噩夢,以及前蘇聯人和俄羅斯政府的喜劇!"私人銀行"的第二個選擇,就是歸還利息和本金!
也就是說,如果以10兆盧布為基數,則每年必須歸還3兆到4兆盧布的貸款利息,并且還需要歸還貸款的本金!蘇聯政府當時如果采取常規性的金融監管方案,就會導致蘇聯金融市場盧布通貨緊縮,那么這些"私人銀行"就更需要用天文數字的美元,也就是每年用至少10兆美元的金額,向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還本和支付利息!那倒霉垮掉的就不是前蘇聯經濟體系,而是跨國銀行家了!
請注意:這里說的上述操作,都是常規的、市場化的操作,是美國金融歷史上很保守和常規的純金融手段而已,甚至不涉及關閉債券和股票市場。
這種手段,后來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刻越南等國都采用過。事實上,比蘇聯弱小多的越南在1998年就毫不費力地把索羅斯的"金融敢死隊"—"私人風險對沖基金"一手卡死在國門之外!
但是,遺憾的是歷史并沒有這樣發生。歷史恰恰相反!因為引導改革時期的蘇聯政府金融決策的人已經不是舊日的蘇聯官員,而是一批有著"豐富國際金融市場經驗的美國金融專家"!于是,整個人類金融市場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終于發生了:在美國"私人銀行和私人金融機構的動機和意圖已經完全暴露的情況下",在戰役力量對比仍然明顯有利于蘇聯的中央銀行的情勢下(此時金融戰場對壘的雙方,是跨國的"私人銀行"及基金會以及手握制訂游戲規則權力的蘇聯"中央銀行"。
而且蘇聯銀行是這些跨國私人銀行的債主,握有所有的王牌)。并且到此時,不論是蘇聯人民還是蘇聯中央銀行,都已經可以看出那些"跨國私人銀行"的咖啡并不是真正地免費供應的,在"經過私人銀行按照古老的市場原則進行周旋后",掌握經濟實權的蘇聯官員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擺在了民族利益之上。他們決定徹底打開俄羅斯金融體系的全部大門。蘇聯金融戰役發生了最可悲也是最令人深思的一幕:根據這場偉大的金融戰役的總指揮美國的“友好”金融專家小組完全出自"友好目的"的建議。
俄羅斯銀行決定進一步放寬對盧布和美元自由匯兌的監管,以更加自由和開放的兌換來"對抗"美元和盧布的地下黑市交易!葉利欽后來不勝后悔地在回憶錄中說:在國家匯率是1盧布兌換2.8美元的時候,他曾經頗有先見之明的提出用36盧布:1美元來換取黑市美元作為戰略儲備,卻沒有得到國務會議通過!的確,如果單純從被美國金融專家精心引導的固定思路和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而必然出現毫無懸念的結果來看,葉利欽的想法倒是有"先見之明"的!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為什么國家不采取上面所說的那些能夠避免出現災難性金融危機的合理金融策略?卻去采納一系列明顯會導至金融危機毀滅國民經濟的"美國金融專家"的"友好的"和"市場經驗豐富"的建議呢?
答案既深刻又簡單:因為美國和蘇聯的"金融專家"和"獨立的公共媒體",已經長期反復對"行政性的金融監管手段"肆意詆毀嘲弄,把正常的央行對金融監管權力和做法都說成是"集權式的壟斷行為"!
沒有人敢公開提議那樣做!
而當時蘇聯政界,當然也包括央行的官員,都忙于對"美國式民主選舉"的興奮中,根本無暇顧及這些經濟"小事"!其實,當時蘇聯中央銀行多數官員的內心也并不認為那是"集權式的壟斷復辟"。但由于美國的金融戰役的發起者在"第一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戰略條件準備階段",就已經預先制造了一個有利于金融戰役攻擊意圖實現的大氣候。
在歷史上的這個特定時刻,任何有效的合理的金融監管,都會被那個歷史時刻中的蘇聯人看成是阻礙他們走向美國式空前繁榮的絆腳石,必須搬開!而且不惜一切代價!
這才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可以說,正是美國引導的一系列徹底到位的政治體制改革,最終毀滅了蘇聯的體制和經濟!這是極其鮮活的歷史教訓!
而后就是一場毫無懸念的金融屠殺了!
由于實際上放開了私人金融機構和黑市自由兌換盧布和美元,也沒有任何強有力的監管手段,任由盧布"按照金融市場的那只看不見的手來調控"!
當時私人銀行外面排隊公開以不斷貶值的盧布兌換美元的戲劇化場面出現了。此時,臉上焦急的蘇聯人已經無暇注意往日這些"服務良好、不需排隊的私人銀行",是不是還向顧客們提供笑臉和免費的咖啡了!
事實上,他們往日面對的國際銀行家的微笑這時已經變成了無情的冷笑。因為此時,他們在這些私人銀行眼里,已經不再是高貴的客戶,而是一群乞丐!
這場金融戰役最重要的收尾的第一個豐碩戰果,也是這場金融戰役最精彩的部份,隨著貨幣兌換市場彌漫的恐慌情緒而很快到來了,俄羅斯貨幣盧布從1盧布兌換2.8美元,迅速崩盤突破為100盧布兌換1美元。
這時出現了三個有趣的新結果,可謂"一箭三雕":
(1)蘇聯在債券市場上出售私有化債券拿到的那些盧布價值貶值了280倍。昔日俄羅斯人分到手中的債券財富,這時最多也就剩下幾十美元的價值了。俄羅斯人就這樣異常廉價地出賣了他們和他們父輩,甚至爺爺輩辛苦血汗積累的全部家當,并且絲毫不能埋怨他人!的確,這一切都是出自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曾經有過"自由的決定權"—這就是現代金融戰役必須要堅持的"自由交易權力"的原因。妙就妙在"有苦說不出"!
(2)所有蘇聯的金融體制至此全盤崩潰,社會市場價格體系崩潰。所有人的終生積蓄,瞬間隨盧布崩盤而貶值280倍!蘇聯由前蘇聯時代趾高氣揚的債權國家在一夜間成為巨大的的負債國家!俄羅斯的國力,瞬間崩解。俄羅斯陷入了一系列深刻和復雜的社會動蕩。這種崩盤局面,最終又為國際金融家發動進一步的金融收尾清繳戰役,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從長遠來說,蘇聯的超級大國之夢真實地從此遠去了。甚至恢復國力成為一個二流強國之夢,都顯得朦朧和不現實了!
(3)對于拼搏在這場金融戰役的"戰士們",那些"獨立核算的私有、合資銀行"來說,那些用"高息"得到的民間的盧布儲蓄和"高息"問題,以及從蘇聯中央銀行合法借來的巨大額度的盧布債務歸還問題,至此已經便得完全微不足道了!可以說:在這場蘇聯金融戰役中,作為戰役的失敗一方:俄羅斯央行已經沒有任何牌可打,由于盧布價值的大崩盤,俄羅斯銀行徹底喪失了支付能力,他們輸到家了!
于是,金融戰役的國際發起者決定繼續進行最后的金融圍剿。這時,要贖買全部那些"垃圾"債券的利息和本金的數目仍然極其巨大,雖然已經貶值了280倍,但考慮到當時利率很不正常,還有"實際上"高息攬儲和"灰色代價"的成本存在。
所以如果把將近10兆盧布的私有化債券購買資金,誠實歸還給俄羅斯銀行,依然需要付出上千億美元的實際款項才行。但是國際銀行家并不想這樣做,新的方案出現了。針對蘇聯金融戰役的最后之戰揭幕了!
第五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最后一戰:讓盧布徹底貶值!最后一戰的發起是這樣的:這場人類歷史最偉大的金融戰役的指揮者利用蘇聯金融監管處于空白的有利時間視窗,在主戰場"匯率兌換市場"和輔戰場"金融黑市"兩個方面同時操作。
通過媒體對恐慌性的渲染,就如同2007年6月自中國國內外無數的媒體和個人宣揚的"股市大挫敗"那種"自我實現性的預言"一樣,蘇聯淚流滿面的國民們紛紛拋出每一張盧布,買進美元!
甚至在和平空間站里面的宇航員都焦急地動用秘密軍事波段,向在地面的朋友求助兌換自己在銀行的盧布!可憐啊!這場金融戰役多么驚心動魄!盧布市場很快毫無懸念的崩潰了!
這時"美國金融專家"立刻"及時地"提出了"新的友好建議":貨幣改革!用1000舊盧布更換1個新盧布,然后把匯率定在5個新盧布:1美元的基礎上進行浮動!在這個"有效制止金融動蕩"的措施執行后,整個舊盧布實際貶值就達到了14000倍。
可以說到此時為止,整個原蘇聯"500天計劃"的私有化債券的最終持有者們—"獨立核算的私人銀行和金融機構"所用來購買整個蘇聯前國有企業體系的全部價格,大約僅僅價值幾千萬美元!這也就是后來俄國普京總統認為必須打擊那些經濟寡頭的原始背景!
第六個戰役階段:蘇聯—俄羅斯金融戰役的尾聲,游擊戰階段!這個史無前例的最偉大的金融戰役,基本上漂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國際金融家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但金融殲滅戰的余波至此還沒有完全結束!
金融戰役的幕后指揮者,為了鞏固這一戰役的勝利果實,緊接著利用各種私人風險對沖基金,可悲的是,這時對付一個超級大國的金融體系已經不需要派遣金融戰爭的正規軍去打擊了,一些小型的風險對沖基金就足夠用了!對俄羅斯金融發動了一系列的襲擊。
但這時,無論是葉利欽政府還是后來被西方痛恨的普京政府,已經從沉痛中蘇醒過來,開始實施一系列金融監管!所以這些后續戰役的成效不大。新盧布最多時曾經跌破40新盧布:1美元,但很快就止跌回穩。扣除利息因素,這場蘇聯金融戰役的發起者(國際銀行家和一批新生的俄羅斯金融壟斷寡頭們),以72800盧布:1美元的代價,用世界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超低價格,"買"(不如說搶)進了當時以低標價格出手、總計不到十兆舊盧布標價的全部私有化證券—而這些債券證券所涉及的權益內涵,則囊括了整個前蘇聯國民經濟體系中有價值的一切!
這些國際銀行家和新興金融寡頭們實際花費的資金數字則不到1千萬美元!可以說,縱觀整個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崩潰過程,這是人類歷史上迄今所有共濟會金融家發動的一切戰役中最偉大的一場金融戰役。不論是規模、戰果,還是手段的高超,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準。
這些金融戰役的策劃者的確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些金融戰役的策劃者的確是精英中的精英,智者中的智者,強者中的強者! 這些偉大的智慧將永世在金融叢林深處流傳直到永遠!
這里想提醒各位注意:真正有遠大抱負的智者和強者永遠不會僅僅滿足于一次偉大的成功,他們需要的是更偉大的成功來滿足其征服全球金融的雄心!當他們攀登上了俄羅斯這座高峰之后,現在他們的眼光已經瞄準了另一座山峰——中國。
中國,你對付得了貿易戰,你又該如何對付更加殘酷血腥的金融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