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現代普通話從何而來?
漢族地區的八大方言區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那么普通話來自哪里?是否來自古老的華夏古語呢?否。
有人以為普通話來自北京土話,即所謂“京片子”。否!
北京話接近普通話,但不是標準普通話,也不是普通話的語言來源。
普通話的來源地是河北承德地區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縣城灤平,普通話原來只是這個地區的一種方言。
1953年,國務院決定以“普通話”即清朝官話(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國語)作為標準語言,命語言專家在河北地區尋找和采集標準語音作為模板。
在制定中國通用語言的考察時,語言專家來到了灤平的金溝屯鎮、巴克什營鎮、火斗山鄉三地進行語音采集。專家一致認為,灤平方言的語音,符合標準語音所需要的“音節口型順暢,聲調簡明,易于分辨”的特點,適用于廣播、演講和日常交流。
專家認為,灤平話沒有北京土話即京腔、京片子、胡同音的兒化、省字、尾音等異族(滿族、蒙古族、東胡族的)外來語音習慣,比北京土話更容易學習和推廣。
【附注】灤平縣隸屬于河北省承德市西部,處于京、津、遼、蒙的交匯點,位于河北省東北部,處于京承走廊之間,縣城距北京市約165公里。
灤平地區有新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遺跡。此地是中原通往北方草原以及遼西地區的咽喉要塞,歷史上先后有肅慎、山戎、東胡、匈奴、烏桓、鮮卑、厙莫奚、契丹、渤海、女真、蒙古、滿、漢等多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從商周到戰國時期此地主要為隸屬東胡的山戎人的生存區域,山戎在灤平歷史延續七百年以上,留下了山戎文化的大量遺跡。漢代此地屬于漁陽和右北平郡,此后這里主要是鮮卑、契丹人等北狄及東胡人活動的區域。
灤平于清代(公元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方正式建縣。灤平在清代是皇帝往來北京與承德皇家避暑山莊的必經之地。因此滿清皇家文化積淀深厚,境內有御路五條、行宮八處、敕建廟宇八座、官驛四所,其他各類遺址、遺跡及古建筑360余處。康熙、乾隆、嘉慶、咸豐等四位皇帝秋狝避暑往返此區域230次,其中康熙、乾隆兩位皇帝最多,均在90次以上。
滿清入關后,曾經駐軍灤平。康熙時大量滿洲移民進入灤平殖民墾殖。皇家內務府直管的皇莊及王府直管的王莊和八旗各級官兵所有的旗莊,都在灤平建立“口外莊田”。因此此地當時流行正宗而腔圓字正的滿清旗語。開灤的這種旗人語言,是后來民國之“國語”以及普通話的前身。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以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
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會議召開,確定將河北灤平話定位為普通話,作為普通話樣板向全國推廣、學習。
1955年,確定該語音為現代標準漢語,名稱由民國的“國語”(承襲于清朝官話)改稱“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寫入憲法,制定標準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向全國推廣。
這就是現代普通話的來源。所以,普通話實際上還是一種很年輕的語言,并不是華夏民族自古而今一直沿用著的古老語言。
那種動不動就用現代普通話的發音去為別人的外國語言尋根找源的做法,可謂滑稽之至也!
(2019-08-31)
文章來源于何新文史 ,作者何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