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郝貴生:社會科學領域里最容易歪曲和混淆的一些基本概念(下)
點擊:3984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1-08-02 06:38:43

 

1.webp (42).jpg 


形式邏輯認為,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三種抽象的思維形式存在,一是概念,二是判斷,三是推理。毛主席也說過,認識的真正任務在于經概念而達于思維,思維就是人在腦子中運用概念以做判斷和推理的功夫。不同的概念組成判斷,不同的判斷組成推理。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的科學,也就是研究概念如何組成判斷,判斷如何構成推理。但推理的前提是判斷,判斷的前提是概念。所謂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或特有屬性的最基本的思維形式。任何概念都有特定的內涵及外延屬性。現實生活中,在一種文化體系中,由于種種原因,允許一個概念有多種含義,同時在歷史的發展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在變化。但在任何一門學科體系中,“概念”只能有一種特定的確切的含義。如果用日常生活含義解讀科學概念、用歷史上曾經有的含義解讀今天作為一門科學的概念的含義,或用主觀主義的理解解讀科學含義等等,也就是歪曲、混淆科學概念的科學含義。那么由這樣的概念組成的判斷一定是錯誤的,由這樣錯誤的判斷組成的推理更是荒謬的。但是筆者在多年的社會科學研究中,發現這種基本概念的歪曲和混淆的現象而導致判斷錯誤、推理錯誤的理論研究文章和著作比比皆是,也是當今社會科學研究中垃圾論文、垃圾著作泛濫成災的極其重要原因。筆者以大家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基本概念說起。這里繼上篇五個基本概念之后,再講五個基本概念,即革命、資本和市場經濟、實踐、改革開放。
 
第六,“革命”

“革命”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一般馬克思主義原理教材都這樣寫到,“革命”是階級社會中先進階級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用先進的社會制度代替腐朽的社會制度,解放生產力,促進社會的發展。“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即經濟和政治領域實行根本的改造,因而也使思想文化領域里發生深刻的變化。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先進階級奪取政權顯然是一場革命。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等等。按照唯物辯證法原理,任何先進階級通過“革命”奪取政權之后,政權有否可能喪失?回答顯然是肯定的。特別是無產階級革命同歷史上一個剝削階級推翻另一個剝削階級的革命還不完全相同,無產階級革命不僅要推翻反動統治階級的同時,而且還要在奪取政權之后,消滅剝削階級的經濟基礎即私有制。那么已經奪取政權了的先進階級特別是無產階級采取一系列鞏固政權和消滅私有制的措施和行為還叫不叫“革命”?顯然在這一問題上就發生了顯著的分歧:一方認為,政權既然已經到手,那么執政者和執政黨的任務和中心工作就應該全力搞好經濟工作,“革命”的任務基本已經終結了。另一方認為,革命者奪取政權,絕不意味著革命已經終結,新生的革命政權隨時都有可能被顛覆,舊的社會制度都有可能復辟。作為執政的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還要“消滅私有制”,實行“兩個決裂”,還要“繼續革命”。“革命的根本問題仍然是政權問題”。顯然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持后一種觀點,毛主席七屆二中全會講話中說,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今后的路還更長、更艱巨、更偉大,還要繼續長征、繼續革命。由此逐步形成了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這個理論不是單純的理論演繹的結果,而是對客觀事實和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存在階級斗爭和資本主義復辟危險性的研究的客觀結論,是社會存在決定意識的必然產物。

但是毛澤東去世后,毛主席關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存在階級斗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斗爭、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兩條路線斗爭的基本觀點被否定,那么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的含義也被修正和篡改。“告別革命”、“革命黨轉為執政黨、生產黨”的意識籠罩整個社會和黨內政治生活中。那個中央黨校王長江教授就是這股思潮的典型代表。至今沒有看到中央黨校對王長江等人的這種否定“革命”的錯誤思潮進行嚴肅和深刻的批判。同時,官方話語中,雖然也提到過“革命”、“自我革命”的概念,但不是從“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鞏固政權”和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的角度談“革命”的含義,而只是從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的所謂“初心使命”角度解讀“革命”。客觀地講,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最主要的科學概念之一的“革命”及其科學含義,已經從大多數領導干部、黨校教員、共產黨員頭腦中程度不同地消失掉了,即使沒有消失,其含義也被歪曲和篡改了。
 
第七,“資本”和“市場經濟”

“資本”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獨創。資產階級思想理論家亞當·斯密已經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商品”、“資本”及其有關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但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把商品交換的根源歸結為人的自私本性、把商品交換的關系只是看做物與物的關系,沒有對創造價值的勞動進行二重性分析和揭示價值形式發展的完整過程及貨幣的本質。馬克思在勞動價值論上最偉大的貢獻在于把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馬克思自己說,他的勞動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全部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同時勞動還區分為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商品的質的規定性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的一般勞動。 貨幣的實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其也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貨幣的價值是抽象勞動的凝結。商品生產者占有貨幣意味著自身的勞動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也表明貨幣的來源途徑手段是自身的勞動。貨幣一經產生,就獲得了與普通商品不同的相對獨立形態。商品的內在矛盾轉化為商品和貨幣的矛盾。同時人們既可以通過自身的勞動獲得貨幣,也可以通過勞動之外的其它途徑如權力、貨幣、暴力、欺騙等得到貨幣。后幾種途徑占有貨幣實質就是占有他人的勞動,就是剝削。商品生產者并不關心他人的貨幣的真正來源,只關心自身的商品能否換回貨幣。

如果說,商品的流通公式是W-G-W,資本的流通公式是G-W-G'。因此資本的本質就是能夠給資本家帶來剩余價值的反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殊貨幣。資本表面看是物,但實質是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即一方占有另一方的勞動也就是剝削的關系。亞當·斯密也看到資本能夠給資本家帶來剩余價值。但他認為,剩余價值是流通過程中產生的,是低價買高價賣的結果,沒有發現是勞動力的剩余勞動創造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不是物,正像貨幣不是物一樣。在資本中也像在貨幣中一樣,人們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表現為物對人的關系,或者一定社會關系表現為天然的社會屬性。資本也是一種社會關系。這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馬克思還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9頁)馬克思這里不是把資本當做物,當做純粹的貨幣,而是生產關系,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資本與資本主義完全劃等號。資本主義存在的條件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土地、勞動力和商品完全市場化。資本主義不僅僅是勞動產品的市場化,不僅僅是一般的商品經濟,而是把土地和勞動力也作為商品推向市場,資本主義就是典型的市場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三個概念,但實質是一回事。

但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資本”概念的科學含義完全被扭曲了。一些人甚至一些經濟學家把“資本”與“資金”混為一談,講引進“外資”理解為只是引進外國資金,把社會主義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通過銀行貸款或其它途徑增加生產資金也看做增加資本。這完全是把“資本”與“資金”完全混淆起來,是錯誤的。引進“外資”實質是引進外國資本,也就是引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就是自覺主動讓外國人榨取中國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剝削壓迫中國人民。這絕對不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而是打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旗號,行復辟資本主義之實。毛主席說過,這種復辟的“資本主義”不是典型的西方的資本主義,而是殖民化的資本主義。在一些權力者和部分學者看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概念已經變成不證自明的“真理”和說明、論證當今社會經濟現象的理論依據、前提。但是,他們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質是把反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場化的“市場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的口號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生拉硬扯主觀捏合在一起,成為理直氣壯搞資本主義的依據。謬論就是謬誤,絕對不會因為你講千遍萬遍無數遍就變成真理。
 
第八,“實踐”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最基本概念,毛澤東的《實踐論》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論》之后,特別是建國以后,毛主席在相當多的著作中進一步深入細致闡發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系列的觀點。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無疑是毛澤東思想的哲學基礎。學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學過《實踐論》的老同志都特別清楚毛主席的“實踐論”的基本思想。但某些人的所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是真正貫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而是主觀主義的唯心主義的思想路線。所謂“解放思想”不是從被“實踐”檢驗是錯誤的理論中解放出來,而是從“實踐”檢驗是真理的科學思想中解放出來,用錯誤的的思想理論取代科學的思想理論。那么問題的要害、實質就在于歪曲和篡改了馬克思主義“實踐”概念的科學含義。

在所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中,“實踐”的定義是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它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物質性,即實踐的主體、客體、手段、過程都是客觀的。二是能動性或者是自覺主動性,強調實踐要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盲目的離開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一定會導致錯誤的實踐結果。三是實踐的社會歷史性,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實踐論,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認識的最終目的。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有消極、阻礙作用。上述觀點在毛主席的“實踐論”中,在毛澤東時代的有關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教材中,講得清清楚楚。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概念受到方方面面的歪曲和篡改,具體表現為:

一是認為毛澤東的“實踐”概念背離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中的“實踐”概念。馬克思《提綱》中針對舊唯物主義對事物、感性只是從直觀或客體方面理解事物,提出要從實踐方面、從主體方面理解事物。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哲學思想理論界一些人把“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派”的觀點照搬過來,把馬克思這里講的“實踐”的特性只是理解為主體性或主觀性的概念,否定實踐的客觀物質性概念。如果只是承認實踐的主體性特征,就很難與唯心主義的觀點劃清界限。同時“實踐”的觀點只是認識論和歷史觀的基本概念,但他們把“實踐”看做本體論的觀點,不僅要用實踐的觀點認識歷史和人化自然界,也用用“實踐”的觀點認識整個自在自然界。這就根本否定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物質統一性”的物質本體論思想,徹頭徹尾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二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概念看做完全脫離科學理論指導的純粹的“客觀物質性”因素。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提法,完全否定科學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思想是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中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以前的真理標準要么歸結為宗教神學、絕對精神、人道主義等純粹精神的因素,舊唯物主義把真理標準歸結為純粹的“客觀事物”。馬克思講這是錯誤的。馬克思在第一條中提出科學的實踐觀思想之后,在第二條中就明確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頁)顯然這里講的實踐性強調的是實踐的物質性。但實踐并不等于舊唯物主義所講的純粹的自然物,而是人類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在具有物質性的同時,也具有能動性、自覺主動性,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基本形式是人類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無產階級所進行的實踐活動也不是盲目的消極被動的活動,也是在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活動。所以當我們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思想時,不能否定科學理論在檢驗真理標準中的重要作用。毛主席“實踐論”中說,“許多自然科學理論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學家們創立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的科學實踐所證實的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2—293頁)毛主席這里講的清清楚楚,一個認識之所以稱之為真理,有兩個條件:第一是在這種理論提出時,經過科學理論的邏輯論證。第二是回到實踐中經過實踐的檢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根本標準,而非“唯一”標準。那種不講或完全否定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在新的認識形成中的邏輯證明作用中的觀點是錯誤的。

三是把“實踐”的結果看做個人的主觀感受,或者是事物的“枝節”、“實例”、現象看做實踐的客觀結果。實踐的物質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實踐的結果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是實踐的結果證明認識的真理性。但用什么樣的“實踐結果”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呢?由于世界觀歷史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許多人把個人的生活和社會的主觀感受當做“實踐的結果”,典型的就是有些否定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所謂“事實”就是個人文革期間的主觀感受,還有些人把文革期間的非主流的現象、枝節、個別實例及歪曲的“事實”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如那個所謂“國民經濟崩潰邊緣”的“事實”證明毛澤東時代和毛主席繼續革命理論的荒謬性顯然都是錯誤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實踐思想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思想無疑是正確的。但不僅要用實踐檢驗毛主席的路線正確與否?也要檢驗毛澤東時代之后的黨的路線正確與否?4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確實有較大的發展。但社會的問題如腐敗愈演愈烈、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道德淪喪、社會矛盾加劇,私有觀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華大地蔓延開來,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尤其是官場、知識分子和青少年隊伍中。所有社會腐敗墮落現象都與私有觀念的泛濫有直接的關系。就連鄧小平本人也講過:“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為什么不敢正視和承認上述“實踐”的客觀事實呢?為什么面對今天的現實,就不敢大張旗鼓地講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或根本標準”思想呢?
 
第九,“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當今領導人講話和主流媒體使用頻率極其高的一個概念。黨的基本路線中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改革開放”。但筆者發現,不同世界觀、歷史觀中的“改革開放”的具體含義并不相同。

“改革”、“開放”概念馬克思主義之前就已經存在。但馬克思主義者使用之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解讀之。中國共產黨人講的“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開放”。所謂社會主義“改革”不是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公有的經濟制度和人民當家做主、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的政治制度,而是在這個基礎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過程,是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的部分,是改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恩格斯說過,社會主義就是一個不斷改革的過程,但這種改革是前進而不是倒退,絕對不是把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改為私有制度,把人民當家作主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占主導地位的政治制度改為取消削弱人民當家做主和剝削階級意識形容占主導地位。目前國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書籍中講到“改革”時大都是這樣講的。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全國大學通用公共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說:“通過改革實現社會的自我調整和局部改革,即實現在社會基本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對舊的社會體制的變革。改革是同一種社會形態發展過程中的量變,是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會制度而在社會各個領域采取的革新措施。”“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改革的直接對象是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和舊觀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體制取代舊體制,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同時,社會主義的改革從毛澤東時代就開始了。如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在維護集體經濟的前提下,不斷調整公社所有、大隊所有、生產隊所有及分配制度,1960年的“鞍鋼憲法”中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就強調“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以及60年代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文藝改革等。毛主席親自樹立的工農業兩面旗幟即大慶和大寨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公有經濟和政治制度改革的產物。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改革”。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經濟強調“對外開放”是正確的,但它是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前提和基礎上,同時“開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而非“資本”。毛澤東時代也開始了“對外開放”,尤其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后。且毛澤東時代的“改革開放”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毛主席去世之后,強調“改革開放”沒有任何錯誤。但實踐中,“改革”、“開放”的內涵逐步發生了變化。某些“改革”,已經不是改革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不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而是改革社會主義公有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雖然官方講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但實際中70%、80%的工業企業已經私有化了。除國家還保留了部分大型的國有企業外,各省市中小國企幾乎都私有化了。農村的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更是破壞得極其嚴重。這還是社會主義“改革”嗎?這實際是對社會主義的“改制”,把公有制改為私有制。不僅是所有的私人企業,勞動者完全變為雇傭地位,即使在所謂的國有企業中,工人當家做主人的權利也都被剝奪了。在意識形態領域,雖然還寫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但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極其淡化,以自私自利為核心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已經極其嚴重地滲透到各個領域、各個角落。腐蝕了干部、腐蝕了知識分子、腐蝕了青少年。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的腐敗現象就是這種觀念泛濫的必然結果。此外,把市場經濟規律盲目擴大到社會各個領域,尤其是住房市場化、醫療市場化、教育市場化,包括文化領域的市場化。其社會危害性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中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造成這種“改革開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偷換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改革開放”的含義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閱讀】 
 郝貴生:社會科學領域里最容易歪曲和混淆的一些基本概念(上)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