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解決根本問題指明了方向。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則性問題,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解決哲學社會科學為什么人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要解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什么人從事學術研究的問題。為人民群眾做學問、為人民群眾拿筆桿子,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神圣職責,是實現哲學社會科學價值的必然途徑。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站穩立場,為人民做實學問、做好學問、做真學問,切實發揮好黨和人民事業的思想庫作用。
一、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踐行黨的根本宗旨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和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區別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
唯物史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哲學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決定了黨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政治路線就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根本認識路線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根本作風就是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
從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到黨的根本宗旨,從黨的根本政治路線、根本認識路線到黨的根本作風,構成中國共產黨人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說是人民的事業,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事業。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價值觀、人民是真正英雄的歷史觀,堅持為人民群眾做學問,為人民群眾拿筆桿子,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是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基本要求,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應當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主義屬性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哲學社會科學是有著嚴格的、鮮明的政治屬性的,哲學社會科學反映的是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和學術觀點。
就哲學社會科學來說,其中絕大多數學科是有政治性和意識形態屬性的,有著明確的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
一些學科即使沒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屬性,也同樣有一個為什么人即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
為什么人服務,為多數人的利益服務還是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是擺在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現實的重大課題。不能簡單地說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是價值中立的,是可以超越階級立場的,更不能認為有政治性、意識形態屬性和價值傾向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要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就有一個堅持以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的問題。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就會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開展科學研究,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拿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科研成果放在第一位。
反之,如果以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那么搞科研很可能就是為了個人,為了評職稱,為了多拿錢,為了光宗耀祖,為了出名得利。
因此,所有從事學術研究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必然面對而且必須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人做學問、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
人民群眾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和精神父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當然要懷著赤子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真誠地為人民群眾搞科研,為人民群眾做學問,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
三、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問題,是關系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導向、發展方向和價值取向的重大問題。只有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才能明確方向、站穩立場。
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是黨領導的人民的事業,堅持黨性與堅持人民性是一致的,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是一致的,把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與一切從人民的立場出發研究問題是一致的。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明白,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
同樣,對黨負責也就是對人民負責,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也就是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把堅持黨性與堅持人民性、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與為人民做學問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在理論上是非常錯誤的,在實踐中也是極其有害的。
哲學社會科學界既要增強黨性意識,堅持黨性,把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作為首要任務;又要增強群眾意識,堅持人民性,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落腳點,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不竭思想動力和精神激勵。
四、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擔負著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職責,存在著用什么樣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指導科學研究的問題。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就必須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放在第一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須毫不動搖、旗幟鮮明地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具體的研究工作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
在涉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重大原則、重要方針政策問題上,立場堅定、觀點鮮明、態度堅決。正確引領社會思潮,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的作用。
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和闡釋,增強全黨全社會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建設好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出新的貢獻。
要全面、準確、系統地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掌握其一以貫之的精神實質,掌握其中所包含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將其轉化為科學研究等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和內在動力。
要準確掌握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總體性研究方法,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全局思維、創新思維能力,防止觀察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碎片化、微觀化、片面化。
五、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以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科研主攻方向
哲學社會科學從來都是在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不斷前進的。只有準確把握、科學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問題,才能把思想理論向前推進一步,進而把整個社會向前推進一步。
當前,我們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有很多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
面對處在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界要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善于發現問題、直面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回答問題,積極推動問題的解決,集聚推動發展的正能量。要深入研究黨和國家面臨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以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成果,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決策服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
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設立一批重大研究項目,組織優勢科研力量,深入開展重大經濟社會問題研究,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改革研究,重大國際問題研究等,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水平的分析報告和對策建議。
六、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只有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既要立足當代又要立足國情,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深入群眾,既要了解歷史又要了解現實,既要認識中國又要認識世界。
人民群眾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生活最深刻,群眾最智慧。學術和理論“接地氣”才能“有人氣”。
人民群眾處在實踐的第一線,對事物的觀察更細致、更透徹,對情況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要深入一線,深入群眾,堅持從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中,從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營養,獲取發展源泉和動力。
要把人民群眾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和檢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第一標準,堅持扎扎實實做學問,嚴謹而不保守,活躍而不輕浮,銳意創新而不嘩眾取寵,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用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優秀成果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
要在夯實學術基礎、創作嚴謹規范的學術論文的同時,還要掌握群眾語言,善于創作群眾看得懂、聽得進、用得上的活潑生動的理論宣傳文章,弘揚正氣,引導輿論。
要經常用人民群眾這面鏡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校驗自己的責任態度,衡量自己的職業精神。要不畏艱難,知難而進,也要敢于承認失誤、修正錯誤。
只要我們是真正為人民做學問,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就什么錯誤都可以糾正,什么錯誤都應該糾正。
七、為人民做學問必須始終堅持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切科學活動的生命。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是黨中央站在時代高度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實施創新工程是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的實踐載體,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目的在于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努力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
要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創新,努力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大力推進學術觀點創新,不斷創造體現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的新的理論觀點。
大力推進學術話語體系創新,不斷增強我國學術話語體系的說服力、感染力、影響力,力求厚積薄發、深入淺出、語言樸實、文風清新,力戒言之無物、故作高深、食洋不化、食古不化,努力形成中國特色理論學術話語體系,提升國際學術話語權。
大力推進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創新,不斷提高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的現代化水平。
大力推進科研組織管理創新,形成有效整合資源、促進充分競爭、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管理機制。
通過不懈努力,推動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始終緊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始終站在世界學術發展的最前沿。
當前,世界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激烈變動之中,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和改革開放的攻堅期,這既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哲學社會科學界提供了大有作為的重要舞臺。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個人的前途命運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為國家長治久安和我們黨長期執政而出謀劃策,為解決人民疾苦和提高群眾福祉而集思廣益,與時代共奮進、與國家共榮辱、與人民共呼吸,努力成為忠誠服務于黨和人民事業、值得黨和人民信賴的學問家。
(來源:“政治青年說”,原載人民網,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