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科學獲得了迅速發展。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科學界也出現了“唯洋是舉”的現象,似乎只有西方社會科學大師的理論才是最權威的理論,只有在論文中使用西方社會科學的概念、定理、模型才顯得更“學術”,更“創新”,中國經驗只有納入西方的理論體系才能被承認。那么,為什么在社會科學中出現這種“唯洋是舉”的現象呢?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人把社會科學理解為與自然科學一樣的價值中立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學,否定西方社會科學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屬性,認為其具有科學性并完全適用于中國。這種錯誤認識既影響了我國學界對西方社會科學的客觀認識,也影響了我國社會科學的正確發展方向。
1.西方社會科學中的“意識形態”陷阱。
西方社會科學家是在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頭腦中會存在一些理所當然的西方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而且這些觀念已經轉為文化無意識,成為一些習以為常的思維習慣。在社會科學研究中,這些西方意識形態會自然而然地滲透進西方社會科學。如果我們把西方社會科學作為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西方“意識形態”的陷阱。
2.西方社會科學中的“西方中心論”陷阱。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西方社會科學的大規模引入,價值中立的社會科學觀也在我國發生了重要影響。這種社會科學觀遮蔽了西方社會科學價值觀及意識形態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堅定文化自信,錯把西方社會科學視為價值中立的科學體系,那么,就會忽視西方社會科學的西方利益視角,忽視其中的西方中心主義,以至于在接受西方社會科學時,不自覺地接受這種視角,不自覺地接受西方中心主義,在不知不覺間,站在西方的立場上,不自覺地用西方的眼光看問題,從西方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出發思考問題。
3.西方社會科學中“普遍性”陷阱。
正因為社會科學的普遍性受到制度和文化的制約,西方社會科學在其他國家頻頻“失靈”。如果不能堅定文化自信,忽視本土的經驗和智慧,把西方社會科學視為普遍適用的科學,就會跌入西方社會科學抽象的“普遍性”的思想陷阱,套用西方社會科學于中國實踐。在國家戰略層面,任何直接移植、套用其他國家社會科學的行為都會產生災難性后果。中國革命時期教條主義者機械套用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導致慘重教訓,蘇聯解體前政治改革移植西方政治制度,俄羅斯套用新自由主義的休克療法,這些都產生了災難性的后果。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國情,根據自己面臨的問題和具體條件,探索自己的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發展歷程中的中國經驗為中國社會科學積累了豐富的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對中國社會科學提出了新的使命。中國學者要堅定文化自信,走出西方社會科學中的思想“陷阱”,立足于中國發展的實際需要,歸納中國經驗,批判吸收西方社會科學中的養料,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科學。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